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IM患儿30例(IM组)更昔洛韦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正常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IM患儿外周血中CD4^+、CD4^+/CD8^+、CD(16+56)^+、CD19^+CD23^+比健康组均明显下降(P〈0.05),CD3^+、CD8^+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更昔洛韦治疗后CD4^+、CD4^+/CD8^+、CD19^+CD23^+比初期升高(P〈0.05),CD3^+、CD8^+比初期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B病毒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改变是IM发病的关键,更昔洛韦对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米糠多糖对不同免疫状态雏鸡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机理,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健康雏鸡、环磷酰胺处理雏鸡和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雏鸡在服用米糠多糖(剂量150 mg/(kg.d))和不服用米糠多糖情况下,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米糠多糖能够提高健康雏鸡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率,对CD8^+T淋巴细胞作用不明显;能够提高环磷酰胺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诱导免疫抑制雏鸡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艾灸对幽门螺杆菌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血清IL-6、IL-8、TNF-α、Hp-IgG、CD3+、CD4+、CD8+的影响,探讨艾灸干预HP胃炎胃粘膜损伤的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A组(空白组)、B组(Hp胃炎模型组)、C组(艾灸+模型组)、D组(电针+模型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以NaHCO3+消炎痛+Hp灌胃造模。各组经相应的干预后,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IL-8、TNF-α、Hp-IgG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测CD3+、CD4+、CD8+、 CD4+/CD8+值。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大鼠血清IL-6、IL-8、TNF-α、Hp-IgG、CD8+明显增高(P<0.01),CD3+、CD4+、CD4+/CD8+明显降低(P<0.01)。与B组相比,C组血清IL-8、TNF-α、IL-6含量、Hp-IgG、CD8+明显降低(P<0.05或0.01),CD3+、CD4+、CD4+/CD8+明显升高(P<0.05),D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与D组相比,C组IL-6、IL-8、Hp-IgG明显降低(P<0.05),CD4+/CD8+明显升高(P<0.05)。结论 艾灸防治幽门螺杆菌胃炎的作用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实现,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6、IL-8、TNF-α的分泌,促进免疫因子CD3+、CD4+产生,抑制CD8+分泌,且艾灸对胃黏膜组织保护作用比电针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虎杖胶囊(Fu fang hu zhang jiao nang,FHZ)对高尿酸血症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别嘌呤醇组、模型组及5.O%、2.5%、1.25%FHZ组,灌胃给药6d后,采用腹腔注射黄嘌呤一次造模,半小时后摘眼球取血,尿酸酶比色法测定血尿酸;处死小鼠,取脾脏,剪碎、研磨后,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单色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结果:模型组血尿酸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P〈0.05),而别嘌呤醇组和5.0%、2.5%、1.25%FHZ组能明显降低血尿酸(与模型组比较,P〈0.05)。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分型结果显示:模型组、别嘌呤醇组和空白组CD3+、CD4+、CD8+及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5%FHZ组与模型组、空白组、别嘌呤醇组相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HZ具有明显的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的作用,优于别嘌呤醇。急性高尿酸血症和FHZ对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将分离自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主要细菌性疾病—肠道出血性败血症、鳖穿孔病(疖疮病)、红脖子红底板病、鳖腐皮病的4株病原菌,在体积分数为3.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灭活24h。在灭活的4株菌中添加不同佐剂,充分混匀后分别制备成总含菌量为6×10^9个/mL的4价菌苗,分别免疫8只ICR小鼠,并设不加佐剂免疫组及空白组作为对照。经3次免疫后,随机选3只小鼠抽血制备血清,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体效价,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4组小鼠的免疫血清效价为1:1.6×10^4-1:2.56×10^5,各免疫组的效价依次为弗氏佐剂〉白油佐剂〉蜂胶佐剂〉不加佐剂。另外5只小鼠用于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佐剂的免疫保护率均为100%,而不加佐剂组免疫保护率为80%,空白对照组死亡率为100%。考虑到弗氏佐剂的成本较高且白油佐剂有副作用,故选择蜂胶作为免疫佐剂,制备了中华鳖4价菌苗。用该菌苗免疫接种50只体重为100~150g/只的健康中华鳖,注射剂量为0.2mL/只,并设置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共接种20只健康中华鳖。分别于免疫后第20、30、40、50天随机采集3只受免疫的中华鳖和对照组的1只中华鳖血液并制备血清,用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制备的针对中华鳖IgM的单抗3H3介导的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当中华鳖免疫后40d,血清中抗体效价达到最高,为1:6.4×10^4;免疫后50d将受免中华鳖分成4组,分别用4种菌株以5LD50(9×10^6个/mL)进行攻毒试验(0.5mL/只),结果免疫保护率均达到100%,而对照组死亡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滴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治疗20d。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和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gAI、gG含量较治疗前增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NK升高(P〈0.01),CD8+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8^+、CD4^+/CD8^+、NK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姜油对佐剂性关节炎小鼠足关节液前列腺素E2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小鼠右后足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生姜油高剂量(1.0 mL.kg-1)组、生姜油低剂量(0.5 mL.kg-1)组和阳性药(地塞米松1 mg.kg-1)对照组。于致炎后d8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14 d,给药容积均为20 mL.kg-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等量蒸馏水。分别在致炎后d8、d12、d16、d20测量小鼠足肿胀度,并于d21处死小鼠,测定致炎侧足关节液中前列腺素(PG)E2的含量。结果:生姜油0.5,1.0 mL.kg-1均能明显减轻小鼠足肿胀(P<0.05,P<0.01),也能明显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小鼠关节液中PGE2的升高(P<0.05,P<0.01)。结论:生姜油对小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炎症局部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MPP)血清IL-4、IL-18及IFN-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住院确诊的MPP患儿24例及正常对照组儿童21例。用ELISA测定MPP急性期、恢复期、正常对照组血清IL-4、IL-18及IFM-γ。结果:MPP患儿血清IL-4、IL—18含量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P〈o.05);血清IFN-γ含量急性期轻度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L-4/IFN-γ比值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MPP患儿急性期血清IL-4含量重症组E日显高于轻症组。急性期IFN-γ含量重症组稍高于轻症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恢复期IFN-γ、IL-4、IL-4/IFN-γ重症组和轻症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MPP忠儿血清IL-4,IL-8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MPP患儿存在TH1/TH2失衡。TH2反应占优势,IL-4及IFN-γ参与MPP患儿的免疫状态改变,在MPP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IL-18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明显增高.且与IL-4呈正相关,IL-18可能在促进IL-4的分泌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牛轮状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牛轮状病毒甲醛灭活疫苗,以小鼠和兔子为模型检测其免疫原性。将本室分离鉴定的牛轮状病毒野毒株(CHLY株)在恒河猴肾细胞系(MA-104)上增殖,制备病毒抗原液。当病毒的感染力达到10^6 TCID50/mL以上时,甲醛灭活,并分别制备油乳佐剂疫苗和铝胶佐剂疫苗,然后免疫试验动物,检测疫苗的免疫原性。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免疫后所有免疫组均产生了高水平IgC抗体,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油乳佐剂疫苗与铝胶佐剂疫苗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兔免疫试验中,免疫组母兔产下仔兔血清中含有高水平的牛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制备的牛轮状病毒甲醛灭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后可显著提高体内特异性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仙人掌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以探讨其对糖尿病的治疗机制。方法: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溶液150mg/kg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将小鼠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仙人掌小剂量组、仙人掌大剂量组。灌胃给予仙人掌提取物1.0g/kg和2.0g/kg,连续4周。实验前、第2周、第4周测空腹血糖;末次给药后2h,断头取血和肝脏组织,分别检测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同时测定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①空腹血糖:给予仙人掌提取物2周后,大剂量组小鼠血糖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4周后,大、小剂量治疗组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②SOD、MDA和T-AOC变化:与高血糖模型对照组相比,大、小剂量治疗组血清和肝脏中SOD活力明显上升(P〈0.01),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T-AOC增强(P〈0.01)。结论:仙人掌提取物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且能降低糖尿病小鼠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刘永举  唐超  葛蔚  王清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05-7306,7317
[目的]研究复合螺旋藻多糖对X射线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螺旋藻多糖(PSP)与银杏叶提取物(GBE)按1∶1比例配制不同浓度的复合螺旋藻多糖.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高、中、低剂量组灌服相应药物,连续14 d,对小鼠进行X射线全身照射,照射后继续灌服药物7d.[结果]高、中、低剂量组外周血白细胞数与对照组差异性均显著(P<0.01),并可显著提高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P<0.01),CD4 +/CD8+比例上升(P<0.01),细胞恢复明显加快,高剂量组CD4+/CD8+比例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复合螺旋藻多糖对X射线辐射损伤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鼠脾Th17细胞分化模型中IL-17F、RORα、Stat3表达。方法提取C57/BL6J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免疫磁珠纯化CD4-+CD62L-+T细胞,分为对照组及Th17分化组。对照组用RPMI1640培养;Th17分化组加抗小鼠CD3ε、CD28、IFN-γ、IL-4单抗及IL-6、TGF-β1、IL-23孵育。培养48 h后,采用Real-time PCR检测两组细胞IL-17F、RORα、Stat3 mRNA表达。结果 Th17分化组IL-17F、RORα、Stat3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鼠脾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伴有RORα、Stat3 mRNA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3.
选用360只健康的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50mg/kg、250mg/kg、350mg/kg的姜黄素,研究其对肉鸡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50mg/kg、350mg/kg姜黄素显著地降低了肉鸡腹脂率(P〈0.05)、肝脂率(P〈0.05),添加350mg/kg姜黄素显著地降低了肉鸡皮下脂肪厚度和肌间脂肪宽度(P〈0.05)。添加250mg/kg、350mg/kg姜黄素显著地降低了血清中胆固醇含量(P〈0.05)、甘油三酯浓度(P〈0.05)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提高了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游离脂肪酸浓度(P〈0.05),使腹脂中激素敏感脂酶活性增强(P〈0.05),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降低(P〈0.05)。上述结果提示姜黄素通过调节血脂代谢和改变肉鸡体内脂肪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以降低肉鸡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的表达及其细胞因子的分泌,了解人鼻息肉T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及Th1/Th2反应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外周血中T细胞膜表面标志CD3、CD69的表达和Th1代表性细胞因子IFN-γ、Th2代表性细胞因子IL-4的分泌水平,并与正常人下鼻甲黏膜及外周血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患者鼻息肉组织及外周血T细胞均表达CD69分子,在鼻息肉组织局部CD69分子的表达更高(P〈0.01)。而在正常人下鼻甲黏膜中几乎未见CD3^+CD69^+细胞。(2)鼻息肉组织及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均检测到IL-4、IFN-γ的表达,而在正常人下鼻甲黏膜中几乎未见CD3^+IL-4^+和CD3^+IFN-γ^+细胞。与正常人相比,患者外周血中IL-4、IFN-γ的含量均升高(P〈0.01);与同一患者外周血相比,鼻息肉组织中IL-4的含量增高(P〈0.01)而IFN-γ的含量降低(P〈0.01)。结论鼻息肉组织中的T细胞高度表达CD69分子,处于免疫活化状态,产生Th1/Th2混合模式的细胞因子,与外周血相比Th细胞因子分泌优势发生改变,可能与鼻息肉"微环境"形成及黏膜免疫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自发病美洲鳗鲡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该鱼的致病性,试验将60尾美洲鳗鲡平均分为对照组、浸泡组和注射组3组,3组鳗鲡分别注射PBS、以1.0×10^8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浸泡和1.0×10^8efu/mL嗜水气单胞菌注射感染.各组鳗鲡分别于处理后6h和30h断尾采血并分离抗凝血和血清,抗凝血由血常规检测分析仪检测7项血液指标,血清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3项与免疫相关的生化指标,数据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鳗鲡注射感染后6h,与浸泡组相比,血清谷草转氨酶(fiST)与谷丙转氨酶(ALT)的比值显著(P〈0.05)升高,其他指标在三组间均无显著(P〉0.05)差异.鳗鲡注射感染后30h,同对照组和浸泡组相比,血清总蛋白和血糖极显著(P〈0.01)下降,Na^+和Cl^-浓度显著(P〈o.05)下降,而AST和ALT则均极显著(P〈0.01)上升.  相似文献   

16.
目前,运用生物软件预测CD4^+T细胞表位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为表位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T细胞表位预测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应用RT-PCR技术从植物血凝素(PHA)活化的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出牛白细胞介素4(IL-4)特异性目的片段,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1,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VAX1-IL-4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至293T细胞,经RT-PCR检测IL-4可进行转录表达,且MTT检测其具有生物学活性,表明IL-4在转染细胞中可以成功表达。然后将构建好的pVAX1-IL-4作为基因佐剂来研究其对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毒(BVD)核酸疫苗pVAV1-E0的免疫增强作用。经ELISA和MTT检测结果表明,pVAX1-IL-4同pVAV1-E0联合免疫组小鼠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与pVAV1-E0单疫苗免疫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证明重组质粒pVAX1-IL-4可作为佐剂与核酸疫苗共同作用来提高后者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联合中药穴贴对小儿哮喘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布地奈德干粉(普米克都保)吸入15例(简称普米克组)和中药穴贴(天灸)联合普米克都保吸入组15例(简称联合治疗组),健康对照组15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测定PEFR值.并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测定血清IL-12、IL-4、IL-8水平(采用ELISA法)。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哮喘日间、夜间症状及使用p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的次数,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PEFR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治疗3个月后全部患者的PEFR值均上升至正常预测值的90%以上。联合治疗组的日问及夜间症状消失时间较普米克组快(P〈0.01).且联合治疗组使用万托林的剂量比普米克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IL-4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2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清IL-4、IL-8水平明显下降,IL-12明显上升,均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两组药物治疗方法均能影响哮喘患儿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较普米克组迅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放疗对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细胞免疫表型CD3^+、CD4^+、CD8^+、CD4^+/CD8^+均值的改变。结果放疗后患者的CD3^+、CD4^+、CD4^+/CD8^+均值较放疗前明显降低,CD8^+均值则明显升高(均P〈0.01或0.05)。结论放疗可使鼻咽癌患者CD4^+/CD8^+明显下降,放疗期间应辅以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0.
利用NO3^- -N:NH+^4 -N为10.0:0(A),5.0:5.0(B)和2.5:7.5(C)0:10(D)四种配比的营养液对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O3^- -N/NH4^+ -N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及其品质等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品种间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供试小白菜品种叶绿素SPAD值随着培养液中铵态氮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供试的小白菜品种的硝酸盐积累量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而Vc、可溶相糖的含量增加,表明适当地配施铵态氮较纯硝态氮营养液培养小白菜能获得较低的硝酸盐积累量和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