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三江源区河南县天然草场草畜营养平衡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三江源区河南县天然牧草草地生产力与草畜平衡之间的关系,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及体外产气法测定冷暖两季牧草常规营养含量及体外产气指标;选用3头装瘘管的大通牦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进行天然牧草体外产气测定,并核定草场载畜量。结果表明:冷暖两季可食产草量较1988年下降;暖季垂穗披碱草草场型牧草具有最高产气量,不同草地类型产气量有差别,产气速率趋同;河南县天然牧草的数量、DCP、ME载畜量分别为209.9、185.4、354.7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三江源区不同季节放牧草场天然牧草营养供给潜力和载畜量,选用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大通牦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和体外产气法,结合产草量对放牧草场牧草进行综合评定并确定其载畜量。结果表明,1)夏、秋及冬春放牧草场的可食风干草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23.83±17.88),(256.88±29.90)和(246.83±66.73) g/m2。2)夏、秋及冬春草场天然牧草的最高粗蛋白(CP)含量分别为(12.69±0.13)%,(10.54±1.22)%和(8.65±0.64)%,其含量随牧草生长而逐渐降低;夏、秋及冬春草场天然牧草EE的最高含量分别为(2.95±0.10)%,(4.38±0.17)%及(3.74±0.70)%;NDS含量的变化趋势与CP一致,而NDF和ADF含量的变化与CP相反,随牧草生长含量不断增加。3)体外发酵pH和氨氮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夏季草场牧草的48 h产气量、24 h产气估测消化能(DM)、代谢能(ME)和有机物质降解率(OMD)的最大值分别为(57.50±4.27) mL、(9.32±0.59) MJ/kg、(7.98±0.62) MJ/kg和(57.93±3.23)%;秋季草场牧草分别为(54.67±5.35) mL、(8.83±0.64) MJ/kg、(7.47±0.68) MJ/kg及(55.26±3.52)%;冬春草场牧草分别为(58.83±4.51) mL、(9.56±0.60) MJ/kg、(8.24±0.63) MJ/kg及(52.69±5.14)%。4)无补饲条件下,夏、秋及冬春天然放牧草场载畜量分别按数量载畜量、数量载畜量和DCP载畜量核算放牧科学,其最适载畜量分别为7.05,19.51和2.47 SU/hm2;有良好补饲情况下,夏、秋及冬春天然放牧草场载畜量按DCP载畜量、ME载畜量和ME载畜量核算放牧科学,其最适载畜量分别为14.85,29.00和5.03 SU/hm2。因此,三江源区牧草产量和品质季节性差异大,能-氮不平衡,通过补饲可以使夏、秋及冬春放牧草场的载畜量分别提高1.1,0.5和1.0倍左右,有利于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3.
甘南牧区草地生产力与载畜量时空动态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05~2007年每日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A和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实测数据与实际载畜量资料,建立甘南州草地生物量与可食牧草量遥感监测模型、不同季节放牧草场的理论载畜量模型和草畜平衡监测模型,分析天然草地的生产力与载畜量的时空动态平衡状况与调控对策。结果表明,甘南州全年总可食牧草的鲜草产量为61.9亿kg,其中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全年草场的可食牧草产量分别占总可食牧草产量的35%、24%和42%。全州的理论载畜量为689.5万羊单位,冷季牧场和全年草场的超载率分别为82%和84%,而暖季草场欠载率为37%,全州草地的超载率为26%。如果保持现有的家畜数量不减,则全年需要补给牧草约26亿kg,补饲量占全州天然草地提供牧草量的42%。如果将农牧区和纯牧区的超载量分别降低50%和80%,则需要补给牧草13亿kg和5.2亿kg,补饲量占全州天然草地提供牧草量的21%和8.4%。  相似文献   

4.
盘县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县天然草地资源丰富,可利用天然草场7.73万hm^2,其中:灌丛草地5.33万hm^2,疏林草地0.83万hm^2,草地1.57万hm^2,共计载畜量106553个黄牛单位,还有农作物秸秆载畜量49300个黄牛单位,总计理论载畜量155853个黄牛单位。天然草场可食牧草10余种。  相似文献   

5.
从饲草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常规方法、半体内法(尼龙袋法)、体外产气法在高寒草地天然牧草营养评定上的应用,系统综述了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天然牧草营养价值的评定进展,提出今后青藏高寒草地天然牧草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饲草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常规方法、半体内法(尼龙袋法)、体外产气法在高寒草地天然牧草营养评定上的应用,系统综述了近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天然牧草营养价值的评定进展,提出今后青藏高寒草地天然牧草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玛多县高山嵩草草地天然牧草营养评定与载畜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选用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5岁大通牦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体外产气法和概略养分分析法,评定三江源区玛多县高山嵩草草地型天然牧草营养价值,并计算该草地类型草地载畜量,为本地区确定适宜载畜量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常规营养成分中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水分、粗灰分(Ash)、钙(Ca)、磷(P)的含量分别为9.45±0.18%、3.13±0.11%、28.19±0.31%、7.07±0.08%、4.82±0.05%、0.21±0.03%、0.21±0.01%;(2)体外评定:120h产气量为75.97±1.34 ml,牧草降解率(DMD)为75.59±4.17 %,24h估测消化能(DM)、代谢能(ME)、有机物质消化率(OMD)分别为11.18±0.30MJ/kg、10.28±0.27MJ、64.70±0.77%;(3)草地数量载畜量约为78万个羊单位;营养载畜量DCP和ME载畜量分别为147万个羊单位、110万个羊单位;(4)最适载畜量为78万个羊单位,即2.27个羊单位/hm2.  相似文献   

8.
以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共和县天然草地的牧草产产量与主要自然因素、载畜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主要受降水、≥0℃积温、载畜量三因素的制约和干扰(F>F0.01),其中降水为主导因素,其次为载畜量,再次为≥0℃积温。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为精确地确定三江源区玉树州主要草地类型之一——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草地的载畜量,本研究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5岁大通牦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体外产气法和概略养分分析法,评定了玉树州藏嵩草草地类型天然牧草营养价值,结合该地区的产草量,核定数量载畜量和营养载畜量。研究表明,1)藏嵩草草地天然牧草鲜草产量为1 272 g·m-2,风干草样为349.04 g·m-2,可食牧草产量为341.29 g·m-2;2)藏嵩草草地牧草中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钙(Ca)、磷(P)含量分别为10.16%、2.26%、34.07%、4.76%、0.31%、0.11%;3)藏嵩草草地牧草体外产气评定得出,120 h估测有机物质消化率(DOM)、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消化能(DE)、代谢能(ME)分别为81.21%、62.67%、10.33 MJ·kg-1、9.16 MJ·kg-1,体外发酵后瘤胃液氨氮(NH3-N)浓度为7.72 mg·d L-1,p H为6.65,体外培养过程中,产气速率变化曲线呈现单峰形(20―28 h)。4)数量载畜量约为1 411万个羊单位(合8.44个羊单位·hm-2),营养载畜量中可消化粗蛋白(DCP)和ME载畜量分别为2 202万个羊单位(合13.16个羊单位·hm-2)和2 051万个羊单位(合12.26个羊单位·hm-2)。  相似文献   

10.
以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对海南州5个县天然草地的牧草产量与主要自然因素、载畜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州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主要受降水、≥0℃积温、载畜量三因素的制约、干扰(F>F0.01),其中降水为主导因素,其次为载畜量,再次为≥0℃积温.  相似文献   

11.
放牧地的用途在于将牧草转为家畜及其产品。要获得最大限度的家畜生产,必须很好掌握牧草和家畜的需要以及各种影响生产的因素,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草场适宜载畜能力预报,可及时为决策部门提供牲畜存栏数及发展潜力等依据,在草地畜牧业经营还较为粗放的今天显然更具有实际意义。1预报方法11 根据我县草场普查成果和现有各类牲畜存栏数,对全县各乡、场、镇的天然草场载畜量进行计算预报。12 计算方法:载畜量=可食牧草总产量每羊单位采食总量2预报结果21 各乡、场、镇预报结果见下表。地区项目理论载畜量实际载畜量发展潜力色地乡239…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甘肃省玛曲县高寒草地牧草生长期产草量及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核定适宜载畜量,将遥感与地面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对玛曲县高寒草地牧草生长盛期产草量及分级,可食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以可食牧草产量和粗蛋白(CP)产量为基础,分析评价了不同放牧季高寒草地的承载力。结果表明:6—8月份玛曲县高寒草地可食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均随牧草生育期延续而升高,且以7月份增幅最大,产量分级走高且趋于分散。可食牧草CP和磷含量随牧草生育期延续而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粗脂肪和钙含量具有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8月可食牧草产量和CP产量为基础的冷季草场承载力分别为117.75万个羊单位和105.73万个羊单位,暖季草场承载力分别为258.35万个羊单位和252.00万个羊单位,冷季草场承载力远低于暖季;冷季和暖季草场基于CP产量的载畜量分别较产草量载畜量低12.01万个羊单位和6.35万个羊单位,以CP产量为基础核定草地承载力能更加合理地反映放牧家畜与草地营养供给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甘肃省宕昌县兴化草场天然草地资源情况,结果表明,该草场类型属于高山草甸类,草场总面积9120hm2,年可食牧草鲜草产量4.82万t,理论载畜量为33041个羊单位;草场植被营养丰富,粗蛋白、钙、磷等含量较高,能够满足放牧家畜的营养需求。结合当地实际,采取高效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和草场集中管理分户租赁两种开发利用方式可促进草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右中旗草原站在内蒙古草勘院和兴安盟草原站的指导支持下,1987年5月-1991年12月在平原低地草甸草甸类草场上开展了天然草地初级生产力定位监测工作。本文根据5年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平原低地草甸类草场初级生产力动态规律,计算出该类草场丰、平、歉年冷暖季载畜量,为畜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青藏高原天然草场高效利用管理模式,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进行冬春天然草场有机无机复合肥添加及刈割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后天然草地牧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不施肥草场。施肥后在天然草场牧草生长中期进行刈割能提高牧草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施肥、刈割是青藏高原天然草场的有效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永胜县草地资源丰富,草地畜牧业是全县的支柱产业,但永胜县天然草地退化现象严重,草场管理粗放,加之近年来降雨量下降,草场载畜量下降。随着草食畜存栏的增加,畜牧业的发展与天然草场建设矛盾突出。本文旨在分析永胜县自然、社会及经济现状,对永胜县草地资源保护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天然草场造林后土壤含水量最高可提高 6 .73 % ,孔隙度提高 3 .1%~ 7.1% ,有机质含量可提高 1.0 8% ;草场由原来的线叶菊 -针茅草场或隐子草、寸草苔草场转变成羊草草场 ,可食牧草产量从 10 1.5 3公斤 /亩提高到 10 7.2公斤 /亩 ,优良牧草由造林前的2 7.9%提高到造林后 6 7.6 %。天然草场载畜量 15 .14亩 /年·只 ,造林地载畜量 2 8.91亩 /年·只。造林后载畜量虽然降低了近5 0 % ,主要是由于天然草场造林后土地利用系数降低的原因 ,但从防风固沙、以水带草、以林护草的意义上讲 ,则有数字所不能表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亚高山草甸季节草场的合理利用,以牧草产量为基础,用线性规划模型计算结果划分了季节草场合理占比面积;并用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标准和线性规划模型分别计算了全年、春季、暖季、冷季放牧草地合理承载量。结果表明,线性规划在季节草场的合理利用上更加有优势;线性规划模型主要应用在定点放牧上,对中等数量牲畜和中等面积以下的放牧方式进行规划;定点放牧方式牲畜不需要长途远徙消耗大量体能,饲料不足可人工补充饲草料。线性规划模型为放牧草地面积的季节性分配和合理利用以及为以草定畜的放牧试验设计和放牧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吉木乃县天然草地资源分布、面积、牧草种类、草地类型、季节牧场、生产能力、等级及载畜量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与评价,揭示天然草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草地资源合理利用提出建议,为吉木乃县草地畜牧业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草地月适宜载畜量的计算,能够有效反映草地季节性草畜矛盾,帮助决策者及时调整放牧策略。本研究提出一种将基于遥感和地面调查建立的月牧草产量遥感经验模型与牧草产量月动态系数相结合的方法,用于估算月草地适宜载畜量,并在青海省河南县荷日恒村的季节牧场对该方法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反映各月适宜载畜量动态,使年内放牧地载畜平衡状况更明晰。荷日恒村放牧地在7月末草地产量达到最高,8月开始逐渐减少,除7月外,其他各月均有不同程度的超载。综合目前荷日恒村放牧地现实载畜情况和对补饲量的评估,本研究认为应以8月末适宜载畜量作为该村合理放牧量。本研究提出的月适宜载畜量计算方法,更有助于合理放牧数量的确定和草畜平衡状况的评估,为当地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