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做好鸭病的防治工作是保障养鸭业持续、健康发展,养殖(场)户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下面就几种常见鸭病做一概述。1 鸭瘟鸭瘟(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年龄段、品种的鸭均可感染,死亡率可达90%以上。对养鸭业的危害极大。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夏、秋季易流行。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  相似文献   

2.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是鸭、鹅及多种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高致死率的传染病,是养鸭业的一大危害。自1923年在荷兰首次发生以来,已蔓延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威胁着养鸭业的发展。我国自黄引贤首次发现本病以来,目前全国所有养鸭地区均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本病流行范围广,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因此了解该病的流行特点,做好该病的防制工作,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养鸭业最重要细菌性疾病,本文简述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原学特性、流行特点、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发病原因,旨在找出针对性防控措施,防控此病,减少损失。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引起心脏、肝脏浆膜上纤维素性渗出,而取名为鸭传染性浆膜炎。近两年由于药物限制使用,本病的流行开始上升,发病率高,死亡率大,给养鸭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是目前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探讨本病流行特点及原因,寻求有效的防控措施来控制疫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鸭,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在发过病的鸭场会持续存在该病菌,引起不同批次的幼鸭感染发病。近年来,本病在养鸭场的危害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养鸭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为了更好地防治本病,提高养鸭户养殖效益,现将本人多年来诊治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简称RA)引起的侵害小鸭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最早于1932年由美国学者Hendrickson和Hilbert首次报道,随后世界上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和流行。目前,该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养鸭区,是养鸭业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我国,1975年邝荣禄等首次提出本病在广州存在;1983年郭予强等证实了本病在广东的发生和流行;1982年郭玉璞等在北京郊区鸭场也分离鉴定出病原菌,经高福鉴定为Ⅰ型。但近年来,黄瑜、苏敬良等分别从福建省和北京市郊的病鸭…  相似文献   

6.
<正>鸭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埃希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各种日龄的鸭均易感,主要危害2~6周龄的小鸭或中鸭。本病常见的病型有急性败血症、气囊炎、肠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大肠杆菌脑炎和全眼球炎等。本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和流行,已成为危害养鸭业重要传染病之一。1 发病情况2017年8月,柳州市某养鸭场养有一批麻鸭13 500羽,已达35日龄,起初鸭群生长一直良好,3月12日发现死亡3羽,另有一部分鸭精神差,翅膀  相似文献   

7.
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主要侵害幼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疾病,是养鸭业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养鸭地区。在我国,邝荣禄等1975年于广州郊区调查鸭病时曾遇到有此病症的大量病例,首次提出本病在我国的存在。在他指导下,作者等于1981年确证了本病在广东的存在和流行。郭玉璞等1982年首次报道北京郊区鸭场于1980~1981年间曾发生本病,并分离出病原菌。此后,我国沿海很多省市也陆续报道了此病的发生。本文结合作者的调查研究,着重就本病及其并发感染的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龄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或败血性传染病,是养鸭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近些年来,本病在我市小型养鸭场及养鸭户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我市养鸭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文章拟对鸭疫巴氏杆菌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做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最早于1950年春在美国纽约长岛首次报道,目前已遍及全世界。我国上海等地,60年代曾流行本病。近几年来,我国养鸭地区时有本病发生,给养鸭业带来较大损失。1985年4月某县的康贝尔雏鸭群中发生了一种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的疫病,此后全县各地鸭场和养鸭户的雏鸭普遍流行,经现场调查和病原检验,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0.
鸭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所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鸭,出雏后10天的幼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一个月的幼鸭,本病致死率高的可达80%,低的10%~20%,是养鸭业危害极大的病害之一。1999年3月初,榜山镇一养鸭场的雏鸭发生鸭副伤寒,造成近百羽...  相似文献   

11.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鸭、鹅及雏火鸡等禽类,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炎为特征。该病在我国养鸭业密集地区时有发生,成为危害养鸭业的重要疫病之一,给养鸭业造成较大损失。1本病的发生及流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伤口感染,卫生条件差、饲养密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危害5周龄以内雏鸭,临床上以神经症状为主,在病变上以肝肿大,表面有出血斑点为主要特征。随着养鸭数量的增加、密度的增大,本病不断发生,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养鸭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鸭病的发生及其对养鸭生产的危害日趋严重。在鸭的常发病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成为当前危害养鸭业较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影响我国养鸭业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本文就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诊断、病理变化以及预防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养鸭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鸭病的发生及其对养鸭生产的危害日趋严重。在鸭的常发病中,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成为当前危害养鸭业较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影响我国养鸭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就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诊断、病理变化及预防治疗等几个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是 6周龄以下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和接触传染性疾病 ,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主要病变。本病于 1 945年首次在美国长岛发现 ,以后在英国、德国、加拿大 ,日本和法国等许多国家都报道了 DVH的流行。我国最早报道是 1 963年在上海 ,其后北京、福建、辽宁、江苏、河南、湖南、广东、西藏、深圳、四川和新疆等地都先后报道了本病的发生。此病现已成为养鸭业中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四川省自 1 985年引进种鸭后 ,全省各地时有 DVH的发生。 1 999年秋季到 2 0 0 0年春季 ,四川雅安、成都、绵阳、广汉、洪雅、乐山等地养鸭场的雏…  相似文献   

16.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各种禽类的急性、慢性的传染病,由于我国集约化养鸭业迅猛的发展,鸭大肠杆菌病已成为当前危害养禽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一年四季的鸭均可感染,均可发生,本病是一种条件性传染病,饲养管理不良,鸭舍卫生环境差,利于本病的发生.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比较多,各型之间交叉保护比较低,大肠杆菌对药物敏感性不同,从而使治疗十分困难.现将通辽市某养鸭场患急性败血型大肠杆菌病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生和流行极为广泛,几乎在有养鸭的地方均有本病流行,小鸭发生本病后,可引起大批死亡或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一方面是与应激因素的存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倘若并发感染其他疾病,可诱发和加剧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本病常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造成更大的死亡,是当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的传染病之一。防治本病最主要和根本的办法是做好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工作,建立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肉鸭暴发里默氏菌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里默氏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旧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目前造成养鸭业重大经济损失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在广东、黑龙江、湖北、上海、海南、四川等省地均有流行。郭玉等(1982)在北京郊区鸭场首次分离鉴定出本病病原鸭疫里默氏菌。本病主要危害2周龄~3周龄仔鸭,其病理特征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腹膜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等。湖南省于1997年首先报道番鸭群流行本病。1999年底在长沙捞刀河镇一农户的仔肉鸭群中暴发急性传染病,我们经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鸭里默氏菌病。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和…  相似文献   

19.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病可给肉鸭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该病研究成果,包括流行情况、病原菌血清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生物学特性、疫苗及免疫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何更田 《北方牧业》2003,(19):18-18
<正>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性炎病为特征。对养鸭业危害严重,是规模化内养鸭场重点防治的疫病之一。一、发病情况本病主要以2~3周龄鸭最易感。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不易感染发病。近一段时间此病在我地呈流行趋势,个别鸭群的感染率、死亡率高的可达80%死上。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发病较多,本病主要经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