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张敏  胡丽  杨春平  陈华保  杨继芝  龚国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765-1766,1785
[目的]探索木霉L24菌株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川育20为试材,采用木霉L24菌株分生孢子可湿性粉剂浸种和叶面喷施2种方式处理小麦,测定并比较小麦幼苗形态与生理生化的各项指标。[结果]木霉L24菌株浸种与喷施2种方式处理对小麦的根长、叶面积和苗高均有促进作用,可有效提高小麦过氧化物酶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其中,木霉L24菌株低浓度浸种处理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低浓度喷施处理有利于增加苗高,而低浓度喷施和浸种处理则利于增加叶面积;喷施300倍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1.9455mg/g);喷施500倍处理的根系活力最高;浸种300倍处理的POD活性最高(1.50×10-3U/g);喷施高浓度处理更利于小麦MDA含量的降低。[结论]该试验证明了木霉菌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高效拮抗生防菌哈茨木霉T2-16的EMS诱变条件,构建哈茨木霉T2-16突变体库,为哈茨木霉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材料基础,以哈茨木霉T2-16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以0~0.6 mol·L-1 EMS溶液分别处理不同浓度孢子0~6 h,明确适于哈茨木霉诱变的EMS最佳浓度、处理时间和孢子浓度。以最适参数诱变处理野生型菌株,进行生长势、拮抗能力和生防效果比较。结果显示,0.4 mol·L-1 EMS溶液处理浓度为106 ·mL-1的孢子4 h,其致死率接近70%,诱变效果最佳。经生长势、拮抗能力和生防效果比较发现,生长势呈正向突变占有率达46.20%,其中,16株突变菌株拮抗作用明显增强,T42和T62的生防效果分别高出野生型菌株31.64%和27.91%,为研究哈茨木霉与生防相关的功能基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木霉代谢产物对豇豆种子活力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哈茨木霉T2-16菌株在改良后的GPF培养基中发酵培养的产物,对豇豆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其对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发酵产物在适量浓度下,可显著提高豇豆种子的活力指数,增进种子的萌发速率,并能显著地促进幼苗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对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有显著的增进作用,显示了哈茨木霉T2-16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王广维  鲁德迅  张泉亮  白洋  石亚中  伍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65-10268,10350
[目的]选出提高食用菌产量与栽培效益的最简便高效的方法.[方法]以袖珍菇夏丰一号为原料,研究袖珍菇菌丝最适生长条件,探讨脱毒菌株、孢子分离菌株、组织分离菌株与未经处理的菌株菌丝体生长状况、生物转化率、产量等.[结果]袖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组合是可溶性淀粉和酵母粉,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0,该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最快,达6.511 mm/d;与其他组菌株相比,脱毒菌株经过数次尖端脱毒处理后,产量高、发菌期短、出菇早、性状稳定,适宜种植.[结论]袖珍菇脱毒菌株和组织分离菌株由于性状稳定而适宜种植,而孢子分离菌株和未经处理的菌株性状不稳定,可作为培育、改良新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5.
用盾壳霉孢子液、木霉孢子液及盾壳霉与木霉的混合孢子悬浮液浸种,在同样培养条件下,研究它们对几种植物种子萌发率及胚轴、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孢子悬浮液对黄瓜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对油菜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对西红柿、白菜种子的萌发则无明显的促进作用。混合孢子悬浮液对油菜种子的胚根、黄瓜种子的胚轴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白菜种子的胚轴和胚根、西红柿种子的胚轴、黄瓜种子的胚根的生长无促进作用;对油菜种子胚轴、西红柿种子胚根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解除土壤抑菌作用,提高康宁木霉T2菌株防治根结线虫效果。[方法]室内试验分别测定T2菌株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能力,T2菌种发酵液的杀根结线虫幼虫活性,T2菌株分解秸秆及其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土壤处理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T2菌株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能力强,其代谢物有一定的杀根结线虫幼虫活性;T2菌株能快速降解秸秆,土壤碳氮源对秸秆降解有很大的影响;在添加秸秆粉和乳酸后,T2菌株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较强。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有秸秆粉及乳酸存在的条件下,T2菌株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害效果达76.4%。[结论]康宁木霉T2菌株与草粉和乳酸联合使用防治根结线虫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田间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木霉菌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明木霉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效果,筛选出优势菌株,从长沙地区的15种作物根围采集到27份土壤样本,经室内分离、纯化得到28个木霉菌菌株.利用对峙法和稀释法测定了28个菌株对花生立枯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水稻恶苗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白术白绢病菌的拮抗作用,得到1株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强烈拮抗作用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哈茨木霉.对峙培养可观察到,多数情况下,接种后2 d内木霉与病原菌接触,随后覆盖或侵入病菌菌落,抑制其生长,其抑制程度随木霉孢子浓度的降低而减弱.温室盆栽试验发现,哈茨木霉对番茄立枯病防效显著,喷洒高浓度的哈茨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防效可达80%以上,且具有持续防效和刺激作物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哈茨木霉T2菌株对辣椒土传真菌病害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T2菌株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齐整小菌核(SclerotiumrolfsiiSacc.)、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櫣hn)等辣椒土传真菌病害的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平板测定抑菌率分别为68 2%、82 2%和84 9%;5×107、5×105和5×103cfu/ml的T2菌株孢子悬浮液,对3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浓度越高效果越好.65℃处理30min,T2菌株孢子悬浮液对3种病原菌仍然具有抑菌活性.土壤中施用T2菌株培养物,防病效果明显,田间小区防治辣椒疫病、辣椒白绢病和辣椒立枯病的效果分别为68 3%、81 2%和90 0%.  相似文献   

9.
烯效唑浸种对苦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苦荞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烯效唑溶液对九江苦荞进行浸种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烯效唑对九江苦荞的苗高、茎分节数、叶面积和茎生长的影响。[结果]经烯效唑浸种后,九江苦荞的苗高极显著低于对照,且矮化程度随烯效唑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烯效唑能显著增加苦荞的茎分节数。烯效唑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九江苦荞的叶面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叶面积缩小率为19.68%~41.20%。烯效唑对九江苦荞茎的横向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茎粗增幅为21.44%~39.05%。[结论]综合考虑,用于对九江苦荞进行浸种处理的适宜烯效唑浓度为80 mg/L。  相似文献   

10.
为获取优良的水稻抗稻瘟病的生防菌株,以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为指示菌,针对2016年和2017年采自辽宁省7个水稻主产区的46份水稻田土样,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从土样中分离纯化得到541株菌株,其中真菌137株,细菌288株,放线菌116株;再经菌株发酵液处理水稻种子,清水和氨基寡糖素处理为空白对照,待水稻长至3叶1心期时采用活体苗期接种的方法对已分离出的菌株进行筛选,得到对稻瘟病有较好诱导抗性的生防菌株5株,标记为DdN5-6、DdN6-1、PJN13-7、PJN13-5和YKN8-7,防治效果为76.13%~58.03%,其中DdN6-1防治效果最好,达到76.13%。本试验研究菌株发酵液浸种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用,室内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经菌株DdN6-1和PJN13-5发酵液浸种处理后的水稻种子发芽率分别达到88.89%和90.00%,明显高于对照;在相同的生长时间和生长条件下,经菌株PJN13-5发酵液处理的水稻根长最长,达到9.57 cm,高于其他菌株处理;经5株菌株发酵液处理的水稻种子,长至3叶1心期时与对照相比根系较粗壮,其中DdN6-1发酵液处理的水稻幼苗抗病效果最好,菌株PJN13-5发酵液处理的水稻幼苗促生效果最好。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菌株DdN5-6、PJN13-7和YKN8-7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菌株DdN6-1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PJN13-5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ormis)。  相似文献   

11.
哈茨木霉T2-16代谢产物诱导豇豆幼苗抗枯萎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木霉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的拮抗机制,用哈茨木霉T2-16菌株发酵代谢产物对豇豆种子进行了浸种处理,并在温室条件下于幼苗期注射法接种枯萎病菌,结果表明,该代谢产物可诱导豇豆幼苗产生对枯萎病的获得抗性.其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均增强,并在某一时段显著高于未经木霉代谢产物浸种的对照,枯萎病发病率也极显著低于对照,对该病的防效可达73.6%.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木霉菌的生物防治效果。[方法]研究了哈茨木霉T2菌株对3种病原真菌(齐整小核菌、立枯丝核菌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分析其对7种杀菌剂的耐药性,并探讨了哈茨木霉T2菌株与杀菌剂联用对立枯丝核菌和齐整小核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哈茨木霉T2菌株对病原真菌的抑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处理后120 h其对齐整小核菌、立枯丝核菌、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63.10%、65.64%和33.84%。哈茨木霉T2菌株对多菌灵的耐药性最强,EC50为4 345.32 mg/L。在浓度为800 mg/L时多菌灵对哈茨木霉T2菌株的抑制率为13.73%,当浓度在50 mg/L以下时抑菌率几乎为0。哈茨木霉T2菌株对代森锰锌、露星较敏感。[结论]哈茨木霉T2菌株与甲霜灵联用,能明显抑制齐整小核菌、立枯丝核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应用紫外诱变和含药培养基诱导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一株对三唑类杀菌剂有较好耐药性的哈茨木霉突变体TUV-13.分别测定该突变体继代培养的5代,10代和20代对腈菌唑耐受能力和对病原菌的拮抗性,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的抗药性可以稳定遗传,且对病原菌的拮抗性也未丧失.同时,应用RAPD分子技术分析了不同世代菌株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刘建国  朱云娜  乔冬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57-12859
[目的]了解生物菌肥不同浓度和使用方法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平板培养法研究了生物菌肥不同浓度浸种、拌种处理对芦苇杂交稻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生物菌肥浸种可促进水稻种子发芽,使水稻幼苗的根长和苗高分别增加了3.43%~14.18%和14.70%~18.86%,同时可促进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增加水稻幼苗干鲜重.1∶25~1∶100各浓度生物菌肥对水稻的促进效果相差不大,生物菌肥拌种的效果最显著,且与生物菌肥浸种处理差异显著.[结论]在水稻育苗阶段使用“中合牌”生物菌肥可促进芦苇杂交稻的发芽,提高幼苗秧苗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胡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941-8941,8943
[目的]明确哈茨木霉(Trichodermaspp.)TC菌剂对辣椒(CapsicumannumLinn.)的促生效果。[方法]应用哈茨木霉TC菌剂对辣椒种子进行拌种和浸种处理,且在移栽时施用不同重量比例的木霉菌剂处理。[结果]二种种子处理方法均能增强辣椒种子的活力,提高发芽率,降低倒伏率,其中以拌种处理的效果最明显。移栽时施用一定比例(木霉:土为1:10)的木霉菌剂,对辣椒后期株高和叶片面积的促进作用最好,且能提前开花、挂果。[结论]木霉对辣椒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任雅君  梅洛银  丁敢丽  黄亿  徐云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720-7721,7723
[目的]探讨2种水温浸种对蓝花楹鲜种和干种发芽指标的影响,为蓝花楹种子繁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利用恒温培养箱,经25和45℃温水浸种后,测定蓝花楹鲜种和干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及活力指数指标。[结果]蓝花楹鲜种的适宜浸种温度为25℃,其发芽率为62%,发芽指数为5.4,发芽势为57.33%,活力指数为124.47;而蓝花楹干种的适宜浸种温度为45℃,其种子的发芽率为32.67%,发芽指数为3.02,发芽势为29.00%,活力指数为80.33。[结论]蓝花楹鲜种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干种萌发的适宜温度为45℃。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宁夏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育苗的抗逆性和成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S-诱抗素(福生壮芽灵)对辣椒种子进行浸种催芽试验,研究S-诱抗素(福生壮芽灵)对辣椒幼苗株高、地上部与地下部干鲜重、主根长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经S-诱抗素浸种处理的辣椒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地上部干鲜重、地下部干鲜重与根系活力都优于蒸馏水浸种的对照,其中,植株高度较对照提高19.8%,主根长增加17.5%,地上部鲜重增加16.6%,地上部干重增加33.3%,地下部鲜重增加30.7%,根系活力提高31.4%。但对种子发芽率与幼苗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S-诱抗素的施用明显促进辣椒幼苗的生长,增强辣椒幼苗的根系活力,从而明显提高辣椒幼苗移栽后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梁海  李保卫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311-11312
[目的]研究大麦(Hordrum vulgare L.)芽浸提液浸种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子萌发的影响,为其在作物良种使用上更科学、合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育大麦芽浸提液原液及10、30、60、100倍液进行黄瓜种子发芽试验。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干鲜重、根干鲜重。[结果]从发芽率、发芽势、幼苗干鲜重和根干鲜重看,大麦芽浸提液浸泡黄瓜适宜浓度为10~100倍液,60倍效果最佳。[结论]大麦芽浸提液对种子萌发起着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一定浓度的大麦芽浸提液活化了种子体内的酶系统,促进了种子贮藏物质的分解,加速种子萌发进程;利用大麦芽浸提液进行种子处理是一项新的农业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于海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96-5797
[目的]为了研究ABT生根粉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方法]用浓度为51、0 mg/L的ABT 4号生根粉溶液对水稻进行浸种处理,研究了其对水稻秧苗素质、分蘖动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ABT 4号生根粉浸种后,水稻幼苗根数增加,根系增长,茎基增粗,秧苗的鲜重和干重增加;单株分蘖数多,穗数多,千粒重高,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结论]在水稻上应用ABT 4号生根粉,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十分显著的增产效果,是水稻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在北方水稻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