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竹炭对龙胆紫溶液中酸性品红吸附的最佳工艺优化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竹炭用量为25mg时,脱色率较好,当竹炭用量大于25mg时,随着龙胆紫浓度的增大,脱色率逐渐降低;最佳吸附时间为4h;在中性条件下竹炭对酸性品红的吸附效果较好;在50℃时,竹炭对溶液中龙胆紫的脱色率约54.6%。  相似文献   

2.
膨胀石墨对甲基橙废水吸附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利用酸洗技术制备的膨胀石墨为吸附剂,以浓度为100 mg/L的甲基橙溶液为模拟废水进行吸附脱色。试验主要从膨胀石墨的膨胀容积、膨胀石墨的用量以及脱色时间三个影响因素对膨胀石墨的吸附脱色性能进行讨论,通过多因素正交试验确定室温条件下的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25 mL模拟废水中加入0.25 g膨胀容积为350 mL/g的膨胀石墨,匀速振荡1.5 h。试验脱色时间短,且脱色效果显著,脱色率为99.99%。  相似文献   

3.
缪应纯  闵良  刘树云  李贵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727-16729,16774
[目的]研究稻壳为模板和硅源合成Ni-TiO2-SiO2对龙胆紫水溶液的吸附性能。[方法]以稻壳为原料合成可再生的染料吸附剂Ni-TiO2-SiO2,研究Ni-TiO2-SiO2对龙胆紫染料的吸附行为。[结果]吸附1 h后Ni-TiO2-SiO2对龙胆紫的吸附率可达90%左右;浓度为25 mg/L的100 ml龙胆紫染料水溶液中,当染料溶液的pH=8、吸附剂用量为0.07 g时,Ni-TiO2-SiO2的吸附效果最好。更重要的是Ni-TiO2-SiO2作为吸附剂可重复使用,并不会因为泄露造成二次污染。[结论]该研究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竹炭对水溶液中Ni^2+吸附规律,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的pH值、竹炭用量、Ni^2+初始浓度等条件对Ni^2+去除率的影响及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竹炭对水溶液中Ni^2+有较好的去除效果,pH值是影响Ni^2+去除率的主要因素,溶液接近中性时吸附效果最好;竹炭投加量为30g/L时,即可达到最佳吸附效果;竹炭的动态吸附过程符台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吸附平衡时间为180min;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增大,表明吸附是吸热过程;竹炭对Ni^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5.
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橙皮活性炭,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脱色作用。考察了溶液初始浓度、活性炭投加量及脱色时间等因素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脱色条件,并对吸附脱色过程进行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废水初始浓度为25 mg/L、橙皮活性炭加入量为1.50 g/L、吸附时间为90.0 min的条件下,橙皮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脱色效率可达95.4%,其吸附脱色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式,吸附动力学模型较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蔗渣活性炭对糖蜜酒精废水脱色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废水脱色的工艺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蔗渣活性炭投加量0.3 g/50m,吸附时间90 min,溶液pH值9.8和温度25℃。在该条件下,糖蜜酒精废水吸附脱色率达80.2%。[结论]利用蔗渣活性炭对糖蜜酒精废水脱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H2O2存在下用紫外灯照射对甲基橙溶液进行光催化脱色。结果表明,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随着H2O2的增加而增加,但存在一个最佳值。当甲基橙浓度低于25 mg/L时,反应为假一级,当甲基橙浓度高于100 mg/L时,反应为零级;但是不符合Langmuir-Hinshewood动力学模型。脱色率在酸性条件下比碱性条件高。日光照射下对实际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纯化和精制谷氨酰胺,采用絮凝、离心、活性炭吸附和超滤等方法对发酵液进行了预处理。实验优化了絮凝的最佳条件,研究了活性炭对色素的吸附能力,尝试了3种超滤膜的去蛋白和脱色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为250mg/L,壳聚糖和海藻酸钠浓度比为1∶3,p H控制在5左右,温度在25℃左右,搅拌强度为80r/min,絮凝时间为15min,絮凝效果最好,菌体去除率超过97%。用GH-15活性炭对絮凝后的发酵液脱色,脱色率达75%。使用截留分子量为6 000的超滤膜,脱色率进一步提高了43.82%,蛋白去除率为75.33%。  相似文献   

9.
改性橙皮对废水中Cr6+的吸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玮  刘雪琴  陈旭章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29-2431,2437
研究甲醛改性的橙皮对Cr6+的吸附作用,并探讨溶液的pH值、Cr6+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Cr6+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甲醛改性的橙皮对Cr6+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在温度60℃,10 mg/L的Cr6+溶液50 mL,溶液pH值为1.0,甲醛改性的橙皮用量为12 g/L,振荡时间为100 min的条件下,Cr6+的吸附率达到了99.76%。  相似文献   

10.
以炭化处理后的水竹为吸附剂,研究了竹炭对水中Cu2+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初始Cu2+浓度、温度、接触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对其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数值拟合。结果表明,在溶液pH值为5,竹炭用量6 g/L,初始Cu2+浓度120 mg/L时,吸附基本达到饱和,饱和吸附量为6.24 mg/g;在温度为20~35℃时,竹炭对Cu2+的去除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采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式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竹炭对Cu2+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式,吸附反应过程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纳米SiO_2-壳聚糖复合膜对甲基橙的吸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婷  王华丽  朱华跃  蒋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44-2347,2392
[目的]评估纳米SiO2-壳聚糖复合膜对甲基橙的吸附脱色效果。[方法]研究不同吸附剂、复合膜投加量、甲基橙初始浓度、pH值、无机盐类等条件对甲基橙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在复合膜质量浓度为1 g/L条件下,对10 mg/L、pH为2.88的甲基橙的最高脱色率可达100%。无机盐类(Cl-、NO2-、NO3-、PO43-、CO32-)对脱色效果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整个吸附过程,分子内扩散模型是其中一个限速步骤;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结论]将壳聚糖负载于纳米SiO2表面,对壳聚糖吸附甲基橙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提高壳聚糖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了以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以孔雀石绿和酸性铬蓝K作为水污染物时吸附条件的改变对活性炭脱色率的影响。/JDA相同质量的活性炭,当孔雀石绿浓度为8.0mg/L,酸性铬蓝K的浓度为16mg/L时,脱色率最大。保持孔雀石绿和酸性铬蓝K溶液浓度不变,活性炭添加量为25mg/L时两者的脱色率达到最好。孔雀石绿的脱色率随着吸附时间的变化比较稳定,酸性铬蓝K的脱色率随着时间的变化不稳定。在上述几种情况下,活性炭对孔雀石绿的吸附性能明显比酸性铬蓝K要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物炭对氮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探究不同类型生物炭对氮的吸附性能,寻求最佳的氮素吸附材料,本文选择稻壳炭、山核桃壳炭和竹炭作为吸附剂,开展不同pH环境、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及生物炭添加量条件下的吸附实验,研究生物炭对硝酸铵溶液中氮的最佳吸附条件,并对结果进行等温吸附拟合与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3种生物炭对硝酸铵溶液中的氮均有一定的吸附效果,且pH环境、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及生物炭添加量均影响生物炭对氮的吸附量。生物炭添加量为0.05 g时,在pH环境为9、吸附时间为3 h、初始浓度为100 mg·L-1的条件下,平衡吸附量达到最大,稻壳炭、山核桃壳炭和竹炭在此条件下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3.79、13.00 mg·g~(-1)和17.60 mg·g~(-1),表明稻壳炭对氮的吸附效果最佳;Langmuir方程能更好地拟合3种生物炭对氮的等温吸附过程,表明生物炭对氮的吸附主要是单分子层吸附;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3种生物炭吸附氮的动力学过程,表明生物炭对氮的吸附为化学吸附。综上说明,稻壳炭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可吸附较多氮素,有望作为一种良好的吸附剂应用于土壤和水体氮素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低聚木糖液脱色的工艺条件。[方法]研究4种树脂和活性炭对低聚木糖溶液的脱色效果,并比较其中较好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结果]结果表明,LSA-8型树脂和活性炭对低聚木糖液脱色效果较好;且对糖液色素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通过对脱色的各工艺条件的考察,得到LSA-8树脂对低聚木糖液脱色的优化工艺条件:温度为70 ℃、pH值为6、脱色时间为2 h时,脱色率为92.35%,糖损失率为26.61%。[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选择较好的脱色吸附剂提供理路指导。  相似文献   

15.
香菇菌渣吸附水溶液中重金属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香菇菌渣在吸附水体中重金属的效果,将香菇菌渣加入含重金属铅的水溶液中,在转速120 r·min-1,温度为25 ℃的振荡器中进行振荡吸附,然后,用G2玻璃砂芯漏斗过滤,PE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滤液中的铅浓度,分别测定了不同吸附时间、菌渣用量、菌渣粒径、pH、Pb2+浓度条件下香菇菌渣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菌渣用量为3.0 g·L-1,Pb2+浓度为80 mg·L-1时,吸附2 h就基本达到吸附平衡;菌渣用量4.0 g·L-1,Pb2+浓度为80 mg·L-1时,菌渣对铅的吸附率为87 %;菌渣用量为2.0 g·L-1,Pb2+浓度为50和100 mg·L-1时,菌渣粒径的变化对铅的吸附率影响较小;菌渣用量为3.0 g·L-1,Pb2+浓度为80 mg·L-1,pH为3.2~5.6时,菌渣对铅的吸附率为84 %以上,且pH变化对吸附率影响很小;菌渣用量为3.0 g·L-1时,溶液中Pb2+浓度越低,菌渣对铅的吸附率越高,溶液中Pb2+浓度为20 mg·L-1,菌渣对铅的吸附率达到97 %.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株米根霉菌体对胰酶粉浸提液中色素的生物吸附作用。[方法]分别考察菌体预处理、菌体添加量、菌球吸附粒径、溶液初始值、吸附时间、温度等对生物吸附脱色的影响。[结果]米根霉菌体对胰酶粉浸提液中色素的最佳脱色条件为:0.2 mol/L NaOH溶液热处理20 min,添加菌体量2%,菌体粒径0.6 mm,溶液初始pH值6.0,吸附脱色时间160 min、10℃,脱色率在89.5%以上,激肽原酶活性损耗小。[结论]米根霉菌体对胰酶粉浸提液脱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缺位Dawson型K10Na2H2P2W16O60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俊  聂涛  纪明慧  舒火明  马乐  李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62-10163,10170
[目的]确定缺位Dawson型K10Na2H2P2W16O60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最佳条件。[方法]以二缺位杂多化合物K10Na2H2P2W16O60.18H2O(P2W16)为光催化剂,在紫外灯照射下对模拟染料废水中的甲基橙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催化剂投加量、甲基橙初始浓度、pH值等对溶液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催化剂用量为1.2g/L时溶液的脱色率最大,为96.22%;pH值为1.5时溶液的脱色率最大,为99.15%;甲基橙初始浓度为5mg/L时溶液的脱色率最大,为99.69%。P2W16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最佳条件为:甲基橙初始浓度5mg/L,溶液初始pH值1.5,催化剂浓度0.2g/L,此条件下反应1h后溶液的脱色率可达99.69%。同时,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In(A/A)=0.09391t-0.02286。[结论]PW对甲基橙降解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甲醛改性花生壳吸附水中Cu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壳为原料,以甲醛为改性剂,对花生壳进行改性制备吸附剂,并用其吸附水溶液中的Cu<'2+>,考察溶液中的pH值、Cu<'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粒径、温度及改性花生壳用量等因素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98 K、Cu<'2+>初始溶液浓度为25 mg/L时,在改性花生壳用量为5 g/L、溶液pH值为5.5、吸附时间为7 h的条件下,Cu<'2+>吸附量最大,达2.16 mg/g;改性花生壳对Cu<'2+>的吸附主要受颗粒内扩散过程的控制;在试验温度下,改性花生壳对Cu<'2+>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焓变>0,反应吉布斯自由能<0,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南瓜果肉为原料,采用大孔树脂对南瓜果胶提取液进行脱色纯化,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确定AB-8型树脂为最佳树脂;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适宜脱色条件为:脱色的溶液pH2.0,脱色温度为25℃,脱色流速为0.30BV·min-1,脱色效果较好,脱色率为90.0%,果胶损失率为1.80%;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盐析较优条件为:Al(2SO4)3用量为6mL,溶液所需pH5.0,盐析时间为70min,盐析温度为50℃;果胶得率为8.16%,果胶纯度为60.25%,各项指标达到了我国的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0.
AB-8大孔树脂吸附樟树叶多酚的最佳温度为25℃,多酚溶液pH 5.68,最适宜的洗脱液为60%的乙醇溶液(体积分数).AB-8大孔树脂对樟树叶多酚静态吸附4 h达到平衡,吸附率94.4%;静态解吸动力学特性测定表明,解吸2 h,解吸率80.28%;在上述最佳条件下,多酚得率75.78%,纯度63.56%.AB-8大孔树脂等温吸附樟树叶多酚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饱和吸附量为47.619 m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