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界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保障能力的范围及概念;以陕西省687户参加新农合的农民为样本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影响农民对新农合制度保障能力评价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定点医疗机构保障能力、政府机构保障能力、经办机构保障能力对新农合制度整体保障能力具有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定点医疗机构条件、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医疗设备保障是影响新农合整体保障能力的关键因素;改善定点医疗机构的软硬件条件和新农合微观运行机制是满足参合农户医疗服务强弹性需求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农合,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指的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农合自2003年起开始试点,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成功经验,也面临不少苦难。新农合作为适应我国国情的一种新型医疗保障体制,还需要不断在时间和探索中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3.
曹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64-13767,13784
通过对北京市外来人口医疗需求及意愿、新农合制度的保障程度、对新农合制度的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以及对XY市GS县县外定点试点效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现阶段新农合制度设计难以满足农村外出人口的医疗保障需求;第二,县外定点的试点初衷良好但是效果不佳。因此,建议政府要么改变新农合制度的设计;要么,在保留原制度设计的同时,针对外出农民专门设计新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时政小贴士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南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沛)试点,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家为改善农民健康保障、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大举措。本文以萝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现状为例,浅析新农合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录贵  陈禄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79-17681
通过走访调查"新农合"制度在广西的实施情况,并在充分听取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和农民对"新农合"制度评价的基础上,找出了"新农合"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农民存在抵制情绪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至今,新农合制度运行机制日益完善,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普及,农民对新农合制度已有所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趋于健全,跨区域补偿程序也越来越合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逐渐减少。但近几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标准持续上涨,医疗费用快速增长也越来越明显,导致新农合的实际作用逐渐变小。同时,在筹资方式上十分原始,仍依靠村委挨家挨户收取现金而后统一上交。由此,对新农合制度筹资方式及其运行现状的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蚌埠市黄巷村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真实数据,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的国内外有关新农合筹资方式和新农合运行现状的文献,总结国内外筹资方式的研究现状,明确我国新农合制度筹资方式的运行现状。新农合制度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的改革的制度,它需要依靠政府、农民、集体组织及个人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不断解决存在的和即将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实地调查过程中农民的实际想法,对新农合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筹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建立为新的筹资体系以及在今后的运行实践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从参合农民、医疗机构和政府等相关参与主体来建构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对照目前河南省新农合相关参与主体的现状,结果表明:参合者认知度低与逆向选择并存;医疗机构硬软件均有待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失,对新农合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迫切需要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以及加强政府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保障农民基本医疗水平的重要措施。该文通过对福建省武平县的部分农户进行入户调查,了解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水平、新农合实施后对农民的影响、农民参合后对新农合的满意程度、新农合对医疗设施水平及医疗费用的影响情况,以及影响武平县新农合参合率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总结新农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拉开帷幕.经过将近十年的努力,这项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如今已为占我国人口总数近2/3的农村居民实现病有所医提供了保障. 新农合,实现农村居民全覆盖 2003年,新农合开始试点.这项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并且因其重大的民生意义和普惠性特点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国家为决农民的医疗问题而重新建立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已经运行多年。由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新农合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在对湖北省大悟县新农合实施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该地新农合制度的实施现状、政策框架及各参与主体的行为,探讨新农合实施的具体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却严重滞后。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自新农合制度实行以来,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同时也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研究以河南焦作市为例,对该地区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知晓程度、参与程度以及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寻找显著影响农民对新农合制度满意度的因素,并据此认为新农合制度可以从更加具体的宣传、更加合理的报销方式,以及提高医疗水平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提高农民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13.
和树俊  王梅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123-512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目前,"新农合"的实施使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笔者以新泰市"新农合"的实施状况为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湖南省枫木桥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新农合的认知度、满意度、存在问题及农民的受益情况、实施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应遵循农民自愿参合、实地就医报销原则,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启动门诊报销,应加强基层医院设施建设、加大特困农民的医疗补助、降低药品价格及有效规范新农合的监管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缓解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惠及了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是面向全体农村居民的医疗福利。近年来,这一医疗福利经常遭受到不法份子的侵蚀,新农合基金被骗取的现象频频发生,这反映了新农合基金监管中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倘若不及时修复和完善监管漏洞,将对广大参合农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就新农合基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新农合监管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全民医保,填补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空缺,我国政府自2003年起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自这一制度推出以来,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村居民数量日益增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有病不敢治、大病小治”的历史性问题,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但是,由于这一制度在资金筹集、管理以及给付方式上的限制,使得参合人员的受惠范围和受惠程度有待改善,国家财政的负担也比较大。对此,政府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优秀的医保经验对新农合的现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221-22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是提高我国农村卫生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2012年,新农合已全面覆盖了农村地区,"新医改"的颁布更是确定了政府在筹资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但目前的财政补助中仍然存在支持力度不够、不均衡等不完善之处。因此,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国家为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一项重要的医疗保障制度,如何保证农民参合率是使新农合制度真正发挥它作用的关键。从研究主体出发,将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文献从农民、政府和新农合政策、定点医保单位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梳理,并且对这些研究做了简要的评述,指出农民参合意愿研究应该坚持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建立标准的评价体系,才能够提出现实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医疗服务一直是我国政府重点关注的内容,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的重要推动力,更是强化农村卫生工作的重大举措。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农村医疗服务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农村医疗服务供给尤其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中的责任。由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对东、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农村医疗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责任,详细分析部分农村医疗服务供给存在的财政资源分配失衡、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医疗服务供给客体的自主参与意识薄弱、医疗服务供给主体的相对单一等问题,并从加大政府筹资力度、增强人才政策吸引力、强化本土宣传引导、明确政府责任四个方面提出履行农村医疗服务供给责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魏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711-10713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国已全面铺开,然而筹资困难始终是这一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限制要素。鉴于国内外社会保障发展的经验教训,我国政府不可能包揽农村医疗保障的全部筹资。因此,当前新农合筹资来源仍然要坚持多方负担的基本原则。研究认为,我国政府在新农合制度中承担了主要筹资角色,即一方面“拉”农民参加新农合;而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宏观农村经济政策走向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又“推”动了农民提高筹资能力。今后主要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确保“推”“拉”结合,构建一个长效且随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筹资水平的筹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