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汤河水库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时空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7年4—12月及2008年4、8和10月,对汤河水库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底栖动物18种,属于4门10科18属,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meisteri、刺铗长足摇蚊Tanypus punctipennis幼虫、花纹前突摇蚊Procladius choreus幼虫和大红德永摇蚊Tokunagay-usurika akamusi幼虫;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为3097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18.26 g/m2,密度和生物量均为2007年9月最低,2008年4月最高;环节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汤河水库下游最高,而节肢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上游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62,Pielou均匀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31;底栖动物、环节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深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节肢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P<0.05);典型富营养化水体的指示生物霍甫水丝蚓、刺铗长足摇蚊幼虫和大红德永摇蚊幼虫成为水库的优势种,说明水库底(水)质富营养化趋势严重;水库底层鱼类的渔产潜力估算为19.095万kg。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天津市3座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1年5月、7月、9月分别对天津市于桥水库、北大港水库、尔王庄水库的14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各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状况,并评价各水库的水质情况。[结果]所有采样点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2种,其中水生昆虫6种,软体动物7种,甲壳类2种,寡毛类7种。于桥水库5月、7月、9月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分别为11种、8种、10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2.43 ind./m2、50.09 g/m2;采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综合评价,于桥水库为轻-中度污染。北大港水库5月、7月、9月种类分别为5种、5种、5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18ind./m2、2.70 g/m2;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值和均匀度指数综合评价,北大港水库为重度污染。尔王庄水库5月、7月、9月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分别为3种、5种、5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04 ind./m2、0.20 g/m2;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值和均匀度指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尔王庄水库为中度污染。[结论]三座水库均受到了富营养化污染,污染程度为:北大港水库尔王庄水库于桥水库。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辽宁省5座水源地水库—观音阁、白石、柴河、清河和汤河水库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并根据底栖动物的现存量估算鱼产潜力,为这5座水库保水渔业的放养捕捞提供科学依据,于2019-2020年开展季节性调查,共检出底栖动物67种,其中,节肢动物52种,以摇蚊幼虫为主,有39种;寡毛类12种,主要为颤蚓和仙女虫;软体动物3种,分别为观音阁和汤河水库检出的椭圆萝卜螺,以及观音阁和白石水库的梨形环棱螺和褶纹冠蚌。检出种类以汤河水库最多,39种,其次为观音阁水库34种,白石水库最少,仅23种。密度以白石水库最高,1 546.89 ind/m2,其次为观音阁水库658.33 ind/m2,汤河水库最低,481.92 ind/m2。生物量以白石水库最高,7.76 g/m2,其次为汤河水库5.68 g/m2,清河水库最低,2.49 g/m2。5座水库密度在春、夏、秋季均可出现峰值,但最低值皆出现在夏季;生物量则以春、冬季较高,夏、秋季较低。各库密度和生物量总体表现为静水区最高,仅观音阁水库密度和生物量、白石水库生物量峰值出现在过渡区。观音阁和柴河水库河流区至坝前密度和生物量总体以寡毛类为主,而入水口以摇蚊幼虫占比最高;清河水库和汤河水库入水口至静水区密度和生物量总体以摇蚊幼虫为主,而坝前均以寡毛类占比最高;白石水库入水口至过渡区主要为摇蚊幼虫,坝前静水区以寡毛类为主。群落聚类与MDS排序结果显示,观音阁、柴河和清河水库群落较为相似,而白石水库和汤河水库群落相似性较低,且与观音阁、柴河和清河水库差异明显。CCA结果显示,水深、总氮、氨氮、DOC、叶绿素a含量是5座水库影响底栖动物密度的关键因子。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受总氮、氨氮影响明显,汤河水库总氮、氨氮含量最低,表现为种类最多,摇蚊幼虫优势地位高;白石水库中总氮、氨氮含量最高,表现为种类最少,水丝蚓优势地位高。基于底栖动物估算的鱼产潜力白石水库最高,汤河水库次之,清河水库最低。与以往调查数据相比,5座水库种类数均增加,主要是检测出的摇蚊幼虫种类增加;而密度和生物量表现有所不同,观音阁水库密度和生物量均降低,而清河和汤河水库均增加,白石水库则密度增加而生物量降低,柴河水库则密度降低而生物量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应根据这5座水源地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针对性地管理底栖动物食性鱼类的放养和捕捞。  相似文献   

4.
分别于2010年的7、9月份和2011年的5、7、9月份对辽宁省大伙房水库和汤河水库浮游植物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和汤河水库均以硅藻门和绿藻门占优势,大伙房水库硅藻生物量最大(占总浮游植物生物量的68.82%),金藻生物量最小(占0.05%),汤河水库硅藻生物量最大(占65.42%),黄藻生物量最小(占0.16%);大伙房水库和汤河水库浮游植物等效球体直径(ESD)分别为1.72 ~93.76、1.72 ~95.86μm,其中两座水库蓝藻的ESD为1.72~15.96μm,硅藻的ESD为8.63 ~95.86 μm,绿藻的ESD为8.58 ~66.46μm,金藻的ESD为18.97~26.94 μm;大伙房水库9月份生物量粒径谱呈“双峰型”,当ESD<15 μm时,生物量随ESD的增大而增加,当ESD为[10~15)μm时生物量出现最大峰值,当ESD为[20~50)μm时生物量出现一个小峰值;汤河水库7月份浮游植物生物量粒径谱呈“双峰型”,当ESD为[10~15)μm时生物量出现最大峰值,当ESD为[20~50)μm时生物量出现一个小峰值;大伙房水库和汤河水库浮游植物标准化生物量粒径谱回归线的斜率分别是-0.59和-0.53.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12年5月-2013年1月对上海市八区县共8条河道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对河道的水质进行了生物评价。共鉴定出底栖动物44种,隶属3门19科33属,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为主要的优势种。上海市河道底栖动物的年均密度为382 ind/m2,霍甫水丝蚓对其贡献率最大,其密度为214.1 ind/m2,占总密度的56.1%;年均生物量为24.62 g/m2,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对其贡献率最大,其年均生物量为21.17 g/m2,占总生物量的86.0%。各季度底栖动物密度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生物量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各个区县河道密度最高的是闸北区徐家宅,最低的是闵行区友谊河。生物量最高的是金山区勇敢河,最低的是闸北区徐家宅。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河道水质处于轻污染到重污染状态,其中,上海市八区县8条河道中只有崇明县琵鹭河处于轻污染,青浦区中横港、宝山区毛家塘、闵行区友谊河处于中污染,嘉定区瞿门河、奉贤区新陆港、金山区勇敢河、闸北区徐家宅处于重污染。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等多样性指数相比,BI生物指数和Goodnight修正指数(GBI)更适合评价上海河道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6.
对陕西沿黄地区大水面池塘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和鱼产力进行调查评价,结果表明:此次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4大类14种属,轮虫占主导。浮游动物总密度为847.2 ind./L,总生物量为10.300 mg/L。共发现底栖动物3种属,底栖动物密度为203.6 ind./m2,总生物量为11.700 0 g/m2。依据自然鱼产力计算公式,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鲢鱼自然鱼产力为9 500 kg,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鳙鱼自然鱼产力为11 500 kg,以底栖动物为食的鲤鲫鱼自然鱼产力为2 000 kg。大水面池塘单位鱼产力为19.7 t/km2,依据结果评价显示,该池塘自然鱼产力等级为中产级别。  相似文献   

7.
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池塘水体污染状况与相关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备受关注。本文以亚热带丘陵区某典型小流域池塘为例,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流域内15个池塘的底栖动物和水体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季节和水体污染程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域内池塘中底栖动物多样性相对较低,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2种,其中以节肢动物居多(14种),耐污性较强的黄色羽摇蚊(Chironomus flaviplumus)、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中华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为主要优势种。季节变化对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夏季底栖动物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44 ind/m2和1.48 g/m2,显著低于冬季(分别为913 ind/m2和6.67 g/m2)(P<0.05)。不同底栖动物对水环境因子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黄色羽摇蚊生物量与温度(T)呈显著正相关,而霍甫水丝蚓和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生物量则与水体总氮(...  相似文献   

8.
太泊湖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现阶段太泊湖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时空分布,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对太泊湖底栖动物进行为期1周年的季度调查。7个采样点共记录底栖动物10属11种,现阶段底栖动物优势种为羽摇蚊幼虫(Chironomus plumosus)、多鳃齿吻沙蚕(Nephtys polybranchia)、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占83.53%以上。密度和物种数在四季差异较大,密度高值在春季,为1 019.64 ind/m~2;冬季和秋季为437.5ind/m~2和287.5 ind/m~2;夏季为264.29 ind/m~2。生物量最高为夏季和冬季,为87.53 g/m~2和86.32 g/m~2、秋季和春季低,为47.26 g/m~2和35.41 g/m~2。多样性分析显示各指数绝对值低,采样点间采集到底栖动物数和物种数差异大。研究结果表明太泊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单一,生物总数四季差异明显,水质营养化严重。  相似文献   

9.
于2013年5—6月对鸭绿江和图们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流域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03种,分属于14目44科,其中以水生昆虫种类最多,功能摄食类群以刮食者占优,共计45种,另外,还包括撕食者4种,收集者18种,捕食者36种;鸭绿江大型底栖动物79种,图们江大型底栖动物61种,2个水域共有种37种(隶属于14目22科);鸭绿江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密度为93.72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27.05 g/m2,而图们江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密度为7.78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1.19 g/m2;从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析,鸭绿江均高于图们江,且均以水生昆虫最高,其中,鸭绿江扁形动物平均密度最低,图们江甲壳类平均密度最低;鸭绿江和图们江共有重要种为灰纹石蛾Hydropsyche ulmeri和钩虾Gammarus sp.2种;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为鸭绿江高于图们江,K-优势度曲线与多样性分析结果相吻合。研究表明,采用BI生物指数对鸭绿江和图们江水质进行评价,鸭绿江75%断面和图们江50%断面处于清洁以上水平,总体来看,鸭绿江和图们江多数断面水质较清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巢湖2018年水质与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对水质状况,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种类组成,密度与生物量、优势种类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巢湖2018年夏季浮游植物为118种(含变种),隶属5门26科60属,细胞丰度与生物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3.1×107 cells/L,平均生物量为5.7 mg/L;浮游动物140种(含属),其中枝角类、桡足类各9种,轮虫24种,纤毛虫98种(含属),平均丰度1898.9 ind./L,生物量为4.4mg/L;底栖动物为16种(含属),平均密度为495.5 ind./m2,平均生物量为42.04 g/m2;鱼类47种,隶属于8目15科,优势鱼类为刀鲚Coilia ectenes、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太湖新银鱼 Neosalanx taihuensis等,各样点浮游生物与底栖动物有明显差异。在巢湖流域未来管理中,综合运用食物链调控技术、提高污水排放标准等生态修复工程,以提升巢湖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频繁活动破坏了水库流域的生态平衡,引起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导致了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饮用水安全。通过对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和原因分析表明,氮、磷是引起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指出预防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应对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入库污染物排放。同时提出了对已经形成富营养化的水体进行有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密云水库水质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密云水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水土流失、畜禽与水产养殖废弃物、居民点生活垃圾与污水、化肥流失、网箱养鱼的残饵与粪便、水库沉积物的释放等。总氮、总磷等无机污染物质主要来自潮河流域,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白河流域,污染负荷主要来自汛期。1980-2002年,密云水库的总氮浓度偏高,总磷浓度较低。总氮、化学需氧量、叶绿素具有随年代而增加的趋势。溶解氧和透明度比较高,细菌、大肠杆菌、微囊藻毒素水平较低。20世纪90年代以前,密云水库的水质属于中营养状况,90年代以后总氮水平、TSICOD等指标达到或接近富营养化标准。2002年首次暴发大面积蓝藻水华。  相似文献   

13.
于2002年4、7、9、11月,4次在石坝仔水库3个样点采取水样,对理化因素、浮游生物种群和数量、优势种、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等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石坝仔水库属硅藻型中一富营养型水库,年捕捞量应为30~35万kg。  相似文献   

14.
夏品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010-8011
在对红枫湖水库营养状态的时空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红枫湖水库富营养化治理的工程措施与科技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徐兴华  陈椽  宁爱丽  潘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06-6109
2011年1~10月对阿哈水库浮游植物数量及其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并运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对浮游植物数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数量与SD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pH、DO、NH3-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其他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对浮游植物数量产生影响的主要相关因子并不相同,春季为NH3-N、水温和pH;夏季为NH3-N、SD和DO;秋季为DO、pH和NH3-N;冬季为NH3-N、COD和SD;其中影响最大的是NH3-N。因此,控制库区周边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过量排放对于维持阿哈水库生态系统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平安县文祖口水库径流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7.
简述常峪口水库概况,强调水库除险加固的意义,根据大坝存在的工程隐患,提出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方案,以提高其运营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鱼类环境和污染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的自然环境适合于多种鱼类的生长,库区水质表现一定的季节变化,水体中大肠杆菌和铜等超标;鱼体内主要污染物为Cd,Cr,As等,但未超标,食用品质较好;鱼样外周血红细胞微 0.82‰-4.28‰,表明水质对鱼体细胞具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何俊仕  孙博  温福波  朱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003-5005
在对沈阳市中小型水库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沈阳市中小型水库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类探讨,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措施,对水库进行科学化管理,实现水库的良性发展,使水库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0.
青草沙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自2011年1月、4-12月逐月对上海市水源地——青草沙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本研究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9属223种,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86.37×104~2 594.63×104cell/L,全年优势种为小环藻、卷曲鱼腥藻、微小色球藻、针晶蓝纤维藻、球衣藻、啮蚀隐藻,偶有咸水和半咸水种检出。蓝藻密度在全年占据优势,优势类群季节演替明显,表现为:春季为色球藻属、蓝纤维藻属,夏季为微囊藻属,秋季为卷曲鱼腥藻、鞘丝藻属。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温、悬浮物含量和浮游动物的牧食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