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3口0.83亩池塘进行主养淡水白鲳的密度试验,分别放养平均尾重145g鱼种560尾、940尾、725尾、并混养鲢、鳙、鲤、罗非鱼。结果:3口池塘分别折合每亩净产1206.28kg,1392.06kg,1043.41kg,每亩纯收入6000元左右。在盐度为10的池塘中,养殖淡水白鲳,平均日增重6.7g。  相似文献   

2.
池塘主养淡水白鲳混养鲤、鲢、罗非鱼,平均每亩净产1007.9kg,其中淡水白鲳占60%,第亩纯益为6158.46元。试验证明:放养31g/尾的白鲳鱼种,增重倍数远大于250g/尾的鱼种;主养淡水白鲳池塘可混养鲢、鲶、乌鳢,但不宜混养非鱼。  相似文献   

3.
王玉玺 《齐鲁渔业》1995,12(1):26-27
在1.8亩池塘中进行早繁淡水鲳当年养成技术试验,在无增氧机条件下,进行淡水鲳和罗非鱼混养。经128天饲养,平均亩净产560.9kg,其中淡水鲳为281.7kg,养在规格达540g/尾,鉴定认为,当年养成这样的规格属省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挖掘本地区池塘养殖潜力,增加单产,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分别在屯昌县热带淡水养殖良种场、屯昌县金坡商品鱼试范基地进行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高产试验,在淡水池塘里取得了每公顷产量3500kg以上,最高达4100kg,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就其高产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好,不受工农业污染,注排水方便,底质以砂壤土或砂土为宜,淤泥10~15cm。面积为0.4~0.8hm2,东西向,长宽比为 3:1~1.5,坡比1:2.0~2.2,蓄水深度1.8~2.0m,要求池水…  相似文献   

5.
朱克遵 《齐鲁渔业》1997,14(2):32-34
1995年11月至1996年5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池塘鲈种自然越冬生产性试验,本文仅报告一口0.13hm^2微咸水池塘冬技术及效果,投入鲈种3000尾,越冬后出池2140尾越冬成活率71.33%,平均全长和体重分别增加2.9cm和29.7%,对池塘自然越冬与塑料大棚保温越冬进行了经济效益比较。  相似文献   

6.
塘鳢是淡水小型经济鱼类,江浙沪一带将其视为名菜,为发展特种小水产品,作者于1992~1995年进行了塘鳢养殖试验工作,取得了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鱼饲养的成套经验,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在20m^2的网箱中进行,鱼孵化率和苗种(夏花)成活率分别达到59.71%和71.03%,成鱼饲养采取池塘混养方式,在267m^2的池塘中经170天养成尾重20g以上的商品鱼18.25kg,成鱼饲养成活率为64.5%  相似文献   

7.
精养罗非鱼池混养刀额新对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在2000m^2新开挖池塘内进行刀额新对虾与罗非鱼混养试验,经5个月试养,刀额新对虾平均规格11.11g,平均每667m^2产11.67kg,成活率21.01%,罗非鱼平均规格0.7kg,每667m2产865kg,全池总产鱼虾3850kg,净产3181.5kg每667m^2净产1060.5kg,总纯收入11429.5元,每667m^2,利润3809.83元,其中刀额新对虾利润436.6  相似文献   

8.
肖志国  王秀兰 《水产科学》1993,12(11):19-21
在池塘条件相同情况下,改养方式以鲤为主,试验池搭配鲢,镛,团头鲂,银鲫,鲶鱼,对照池仅搭配鲢,鳙鱼,亩投饲量相同,试验池亩产量,亩盈利,投入产出比均明显高于对照池,总产饲料系数,kg鱼饲料成本明显低于对照池,试验结果表明,多种鱼混养更能充分地利用池塘水体和饵料,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池塘主养淡水白鲳混养鲤、鲢、罗非鱼,平均每亩净产1007.gkg,其中淡水白鲳占60%,每亩纯益为6158.46元。试验证明:放养31g/尾的白鲳鱼种,增重倍数远大于250g/尾的鱼种;主养淡水白鲳池塘可混养鲢、鲶、乌鳢,但不宜混养罗非鱼。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在池塘中进行,设置网箱260只,面积5540m^2。试验结果,鳝鱼总产量16985.6kg,平均单产3.07kg/m^2,平均规格0.25kg/尾,成活率60.75%;饵料系数5.75,增重倍数2.45,投入产出比1:2.48,单位面积盈利73.24元/m^2。  相似文献   

11.
胡文馨 《内陆水产》1998,23(11):8-9
3口池塘面积0.52hm^2。其中2、3号按80:20模式主养淡水白鲳,每667m^2淡水白鲳产量达690kg以上,比单养池(1号)高出的100kg;每667m^2获纯利6000元左右,是养殖常规鱼的4-6倍。并提出了按模式池养炎水白鲳的几种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在鲤遗传改良和池塘混养方面的研究比较先进。为研究鱼类混养最佳比例,道尔鱼类研究站在半精养混养系统中,比较了鲤和罗非鱼的三种不同混养比例(1:1、1:2、1:5)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试验在9个100m2的土地中进行,放养密度为1尾/m2。每池混养鲤和杂交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900尾,并混养50尾草鱼和鲢。结果表明:鲤与罗非鱼混养比例为1:2和1:5的池塘效益分别比混养比例为1:1的池塘提高35%和41%。可见鲤与罗非鱼混养比率为1:5效益最高。以色列研究鱼类混养最佳比例@任维美  相似文献   

13.
选择璧山县青杠渔场1号池(面积9亩)和三角滩渔场5号池(面积12亩)进行全雄罗非鱼池塘混养试验,亩净产成鱼573.0公斤和537.5公斤,其中全雄罗非鱼亩产72公斤和50公斤,每亩增加收入800元。  相似文献   

14.
2美国大口胭脂鱼人工繁殖2.1亲鱼培育2.1.1亲鱼培育池条件美国大口胭脂鱼亲鱼 ,可采用主养及混养方式培育 ,主养面积0.33~0.47hm2 ,混养面积一般以0.07~0.33hm2为佳 ,也可根据主养中国家鱼的情况而定。培育池水深1.5~2.5m ,池底平坦 ,注排水方便 ,水质清新 ,底质最好有一定肥度。2.1.2亲鱼的放养主养池塘 ,放养大口胭脂鱼150尾/667m2 ,重量约375kg,同时可搭配少量鲢、鳙、草、鲂等鱼类约50~70尾/667m2。混养池塘分为主养鲢鱼、主养鳙及主养草鱼3种类型 ,可搭配混…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的池养习性、食性和生长规律。金钱鱼为底栖动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生长缓慢,始重0.06g饲养26月龄,日均增重(ADG)0.25g,月均增重率(GBw)从341.67%逐月下降到7.04%,月特定生长率(SGRw)从102.92%逐月下降至6.58%。进行了9hm^2池塘单养和混养,其中单养0.88hm^2,最高单产8823.5kg.hm^-2,与多种河口近岸经济鱼类合理混养,间养最高单产占有量4716kg.hm^-2,作为配养对象的混养,一般单产占有量183.4-576.6kg.hm^-2。金钱鱼是南海、东海南部沿岸地区海、咸水池塘极具开拓前景的饲养对象。  相似文献   

16.
异育银鲫是中科院水科所的科技人员通过杂交组合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 ,它以产自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天然雌核发育的银鲫为母本 ,与江西省兴国红鲤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精产生的异精雌核发育银鲫的子代。异育银鲫生长优势明显 ,其生长速度一般比本地鲫鱼快20%~25%。池塘混养异育银鲫技术水平是 :每667m2产量500~550kg以上 ,其中异育银鲫占30%~35%,效益1200~1500元。1池塘条件1.1成鱼池面积0.33~1hm2,水深2~2.5m ;鱼种池0.2~0.33hm2,水深1.5m左右。鱼池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好…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在饲料中添加氧化胆碱和适当浓度的甜菜碱或卵磷脂、中草药相配合,有效地提高了罗非鱼增重率,降低了饲料系数,其效果优于单一添加氯化胆碱。抗脂肪肝物质饲料应用于池塘养殖,试验池罗非鱼平均肝脂含量9.180%,对照池罗非鱼平均肝脂含量12.873%,试验池比对照池低40.23%。试验池养殖出塘规格、成活率均高于对照池。试验池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投入产出比1:1.28,投资收益率50.11%,对照池投入产出比1:1.15,投资收益率15.12%。  相似文献   

18.
杨军  黄肖六 《水产养殖》2011,32(3):46-48
在原来单养罗非鱼池塘基础上,进行了主养罗非鱼混养草鱼模式试验,并与单养罗非池塘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罗非鱼统一放养密度、草鱼三个不同的放养密度,罗非鱼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而草鱼的放养密度越大,池塘总产量越高,池塘水质较活,罗非鱼和草鱼生长情况均良好。单养池塘和混养不同密度草鱼池塘的罗非鱼出池规格无显著差异。混养草鱼池塘的罗非鱼平均成活率99.3%,放养相同批次和规格情况下,混养了草鱼池塘的罗非鱼比单养罗非鱼池塘成活率提高0.7个百分点,平均利润增加547.5元/667m2,显著提高了池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在汤河水库渔业公司院内池塘进行淡水白鲳池塘套养罗非鱼试验。淡水白鲳和罗非鱼在池塘里混养是可行的;从养殖效果来看,无论是从单产,还是从经济效益来看,混养的效果都要好于单养。  相似文献   

20.
通过推广试验,本文阐述了池塘鱼鳖混养是池塘渔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666.7hm^2池塘,经过一年的推广试验,每667m^2产鱼达525kg,产鳖22.6kg,产值5970.96元,利润1779.89元,投入产出比1:1.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