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构树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涛  王丽  程林  闫春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61-18762
[目的]探索构树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为深入开发构树叶资源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抑菌环试验和营养肉汤稀释法对构树叶抑菌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构树叶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环直径都大于15mm,乙酸乙酯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都是为25.0 mg/ml,正丁醇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6、6.3 mg/ml。[结论]构树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滤纸片法和琼脂块法对黄花忍冬不同部位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黄花忍冬叶的正丁醇提取物对真菌细辛叶枯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达到100%,叶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效果最差,抑菌率只有13.3%,两者达到极显著差异;黄花忍冬各部位的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抑菌效果较好,水的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无抑菌活性.试验表明,黄花忍冬叶的提取物中存在丰富的抗菌天然活性物质,为寻找植物源抑菌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野菊花序采用微波粗提,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得萃取物,通过K-B法和倍比稀释法,分别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耐药菌株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水相的抑菌活性〉正丁醇〉乙酸乙酯,石油醚萃取物无抑菌效果;水相对大肠埃希菌标准、耐药菌株的MIC分别为15.62 mg/mL和7.81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准、耐药菌株的MIC分别为3.90 mg/mL和1.95 mg/mL,正丁醇相的MIC在15.62~31.25 mg/mL之间。水相和正丁醇相呈现较强的广谱抑菌活性,且具有抗耐药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茎直黄芪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为研究茎直黄芪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琼脂扩散和试管稀释法对其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茎直黄芪石油醚部分、氯仿部分、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沙门氏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5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正丁醇部分抑菌作用较强。通过进一步试验表明正丁醇部分主要抑菌活性成分集中在20%乙醇和40%乙醇部分,尤其以后者抑菌活性最佳。40%乙醇部分对5种细菌的MIC均为6.25 mg/mL,对大肠埃希菌的MBC为6.2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BC均为12.25 mg/mL,对无乳链球菌的MBC为25.00mg/mL。通过研究发现茎直黄芪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淫羊藿根、茎、叶分离出23株内生真菌,对分离出的真菌利用琼脂块法进行初选与滤纸片法进行复选,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4种微生物为指示菌对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发现,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中有10株菌株具较好的抑菌活性。对大肠埃希菌抑菌效果最好的为标号K7的菌株,抑菌圈直径为18.0 mm;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的均为标号B3的菌株,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0、15.0 mm;而对灰霉病菌抑菌效果最好的为标号K6的菌株,其抑菌圈直径达到12.0 mm。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EG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通过测定抑菌环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检测EG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EG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直径为16.5mm,MIC值为12.5mg/mL;EGb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环直径为14.5mm,MIC值为25mg/mL.结论EG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都有抑菌作用,EGb作为天然抗菌剂与防腐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香水百合总黄酮提取液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香水百合(Lilium casa blanca)中总黄酮提取液体外抑菌活性的测定方法。以70%乙醇水溶液提取香水百合中的总黄酮,以芦丁为标准品,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为供试菌,采用滤纸片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法(MIC)测定了提取液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香水百合中总黄酮含量为137 mg/g(13.7%);总黄酮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13.25 mm,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9.75 mm;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587 5 mg/m L(金黄色葡萄球菌)和2.350 0 mg/m L(大肠埃希氏菌)。香水百合总黄酮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比大肠埃希氏菌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苗药吊石苣苔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体外微生物敏感试验,测定吊石苣苔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正丁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其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0.39 mm和3.2 m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受试细菌均具有抑菌效果,特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其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31 mm和0.8 mg/ml;而石油醚提取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弱抑制作用;水浸提物除对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有抑制作用外,对其他菌株也无抑制作用.[结论]吊石苣苔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体外抑菌活性部分主要分布在正丁醇、乙酸乙酯相.  相似文献   

9.
用打孔法研究不同规格的黄芪多糖对标准型大肠埃希氏杆菌、临床型大肠杆菌、标准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临床型链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自提黄芪多糖对临床型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2 mm±0.09 mm,对其他菌的抑菌圈均在7 mm左右;市售黄芪多糖对几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0 mm以下或者无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抑菌圈法和琼脂二倍稀释法,测试了12种天然柠檬醛衍生化合物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2种天然柠檬醛衍生化合物对4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异丁酸香叶酯对大肠埃希菌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为14.83 mm,最低抑菌浓度为8 mg·L-1;橙花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80和14.33 mm,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8和16 mg·L-1;香叶醇对绿脓杆菌抑制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为15.00 mm,最低抑菌浓度为16 mg·L-1。经天然柠檬醛衍生物处理后,食品腐败细菌细胞膜的相对渗透率升高,表明这些化合物可能对细菌细胞膜具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裙竹荪发酵液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裙竹荪发酵液为材料,采用圆形纸片扩散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长裙竹荪深层发酵液的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物的抗细菌、抗真菌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长裙竹荪深层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3种细菌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制圈宽度分别为2.0、2.3、4.0 mm;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也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制圈宽度分别为3.0、3.8 mm。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红色面包霉和枇杷炭疽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两种供试真菌菌丝生长最低抑制率分别为41.50%和33.87%,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物对供试真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条金刚竹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以黄条金刚竹叶的水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分别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carlsbergensis)、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6种菌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试验表明,黄条金刚竹叶的正丁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种细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水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细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正丁醇提取物对3种真菌都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论]研究可为竹叶提取物抑菌性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从多孔菌(Polyporus variusPers.:Fr.)摇瓶发酵液的上清液和菌丝体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然后分别对不同细菌和植物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菌丝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而菌丝的正丁醇提取物对5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山核桃外果皮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不同溶剂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外果皮甲醇浸膏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浸膏,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rum,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黄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正丁醇相抑菌活性最强,达到100%,氯仿相和石油醚相次之,乙酸乙酯相最弱。对抑菌活性较强的氯仿相进行了初步分离,得到2种单体化合物,鉴定为5-羟基-2-甲氧基-1,4-萘醌(5-hydroxy-2-methoxy-1,4-naphthoquinone)和β-谷甾醇。这2种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和小麦赤霉病菌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年蓬[Erigeron annuus(L.)Pers.]水浸液经极性由小到大的溶剂(石油醚、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提取分离后,得到5个组分的提取物.将水浸液和各浸提液分别设5个浓度梯度,以蒸馏水为对照,对白菜、萝卜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高质量浓度的5种溶剂浸提液对白菜、萝卜的种子发芽、幼苗根茎长和幼...  相似文献   

16.
探讨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95%乙醇、石油醚、尧乙酸乙酯、尧正丁醇、甲醇5种粗提物的体外抗菌效果。通过倍比稀释法分析紫茎泽兰5种提取物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紫茎泽兰乙酸乙酯粗提物的抑菌效果最显著,当其浓度为12.5 mg/mL时,对大肠杆菌尧金黄色葡萄球菌尧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其浓度为6.25 mg/mL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明显。紫茎泽兰5种粗提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均大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的抑菌作用。说明紫茎泽兰5种粗提物对人类常见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在抑菌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山核桃外果皮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采用甲醇溶剂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外果皮进行提取,并用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cucumerinum,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vasinfectum等15种病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干样100 g.L-1时,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黄瓜菌核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辣椒疫病菌等4种病菌的抑制率为100%,除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外,对其余的10种病菌抑制率都在69%以上。对其中6种供试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测定试验表明:山核桃外果皮甲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好(半数效应质量浓度为29.8 g.L-1),其次为番茄灰霉病菌(半数效应质量浓度为31.1 g.L-1),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作用最差(半数效应质量浓度为46.2 g.L-1)。利用山核桃外果皮开发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绞股蓝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杨酸法、二苯代苦味基肼自由基(DPPH.)法和Fe3+还原能力试验3种方法,对绞股蓝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以乙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为样品提取剂,以Vc作阳性对照。结果表明:除石油醚提取物外,绞股蓝各提取物都表现出较强的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其中粗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半清除率浓度为0.203 mg/mL;绞股蓝各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也有很强的清除作用,以乙酸乙酯萃取物清除能力为最强,半清除率浓度为0.008 mg/mL。同时,以上提取物还对Fe3+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乙酸乙酯萃取物的还原力优于对照品Vc。  相似文献   

19.
天山云杉(Picea schrekiana Fisch et Mey.)是亚洲中部山地的特有物种,在中国仅见于新疆,其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北坡和昆仑山西部北坡,对天山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林业生产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天山云杉林的天然更新不良和障碍成为困惑新疆林业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从植物间的化感与自毒作用研究着手,分析了天山云杉凋落物水提液的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作为种子萌发参数,以胚根、胚芽长度和实生苗干湿重的变化作为幼苗生长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种子萌发试验中乙醚萃取物具有最强的抑制效应(IC50=5.00 mg/mL),而正丁醇萃取物的抑制效应最弱(IC50>10.00 mg/mL);幼苗生长试验中,1.25 mg/mL 的乙醚萃取物对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1.25 mg/mL 的正丁醇萃取物能够促进其幼苗生长,大于2.5 mg/mL 的正丁醇萃取物对幼苗生长都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采用GC-MS-MS技术分析三种有机萃取物的化学组成,共鉴定并定量分析出了包括酚酸、长链脂肪酸、单宁酸和吲哚类物质在内的17种化合物.乙醚萃取物中存在的2-keto-4a-methyl-8-methoxy-2, 3, 4, 4 a, 5, 6, 11, 12-ocahydrochrysene为一新的化感物质,证明了天山云杉凋落物中存在的化感与自毒物质是导致其种群天然更新障碍的最主要原因,同时揭示了自毒作用发生的化学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