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护士工作站(PDA)是保障医疗安全和护理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和护理服务的发展趋势,临床移动护士工作站(PDA)的应用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必然结果。它的应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管理的安全质量,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有效地降低了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护理关键技术准入制度,培训专科护士,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方法成立护理专业学组,制定护理关键技术准入程序,实施准入制度。结果 485名护士通过了不同的专科护理培训,并取得了相应的操作资质证书。结论通过严格的准入管理,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技能,保障了医疗安全,减少了护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层次管理在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采取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实施分层次管理的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本科护士及患者对两种管理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实施分层次管理前比较,实施分层管理后护士对护理工作愉快感、自我价值满足感、创造性思维能力、临床信息处理能力、沟通技巧、年轻护士成长、激发学习兴趣等7方面满意度评分以及患者在生活护理、入院宣教、健康教育、解决问题及时性、疾病需求的满足、护士技术及服务态度等7方面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的分层次管理可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胡思平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414-415,418
目的:探讨高年资护士的有效培训方法。方法:分析高年资护士工作、培训现状,找出高年资护士培训措施。结果:高年资护士处于职业稳定阶段,在专业结构中未占主导地位,是当前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人群,职业疲惫感突出,在职培训关注不够。结论:高年资护士培训应以临床护士分层级使用为导向,以专业能力进阶模式建立长效机制,通过自学、函授、院内外进修、科内培训等方法培训,并进行专职严格管理,确保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原因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风险干预措施,避免风险发生.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相关因素,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护士的培训与教育,提高护士抗风险的能力,确保护理安全。通过干预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毕业护士岗前职业安全培训的效果,以增强新护士职业安全意识,提高其预防危险因素和处理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护理安全知识知晓程度调查表,于培训前评估74名新毕业护士的职业安全知识的知晓情况。根据此评估结果制定培训计划(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两阶段)。考核小组采用理论、操作考核两种形式于对培训前、后考核新护士的职业安全理论和职业安全综合处理能力。结果共发放问卷74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新护士不知晓职业防护的有效措施、环境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护理安全隐患,且对各项职业安全知识完全知晓率最高的仅为6.76%。培训后,74名护士职业安全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新毕业护士对职业安全文化知识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有必要进行岗前职业安全培训。岗前职业安全培训可以提高新毕业护士职业安全知识水平及职业安全危险预防与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责任组长夜查房制度在急诊科的实施效果。方法:每天选派1名责任组长进行夜查房。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护理缺陷数及重复发生数。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护理缺陷数及重复发生数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责任组长进行夜查房,可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及工作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式在提高实习护士灾难救援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60名同级本科学历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培训组,每组30人。常规组根据学校临床教学计划进行实习。培训组按照核心能力培训的理论,对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式组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实习结束后对比两组的灾害应对能力、急救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情况。结果培训组实习护士在评判性思维和科研、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法律和伦理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和咨询方面的评分均较常规组高(均P〈0.01);且其急救理论及操作技成绩也比常规组高(均P〈0.01)。结论重视和发展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临床带教,有助于提高实习护士在灾难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9.
杨章玲 《长江大学学报》2009,6(3):221-222,225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预防方法。方法:评估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制定风险防范措施;重视细节管理,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加强综合素质培训,提高风险的防范能力等方式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大风险监控。结果:降低了风险系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2008年胃肠外科的护理缺陷降至7例,病人满意度达到98.8%。结论:加强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相似文献   

10.
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在保障温饱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安全管理逐渐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不可或缺的管理模式。对安全管理模式及农业机械管理进行了简要概述,提出了安全管理在农业机械化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标准操作流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OP)在现代化牧场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大型牧场管理中,SOP对管理者的帮助更大。SOP不仅可以用于规范员工的操作流程,体现员工的培训需求及评估员工的表现,同时也可以作为牛场改进和查找问题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造口护理准入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48名参加造口专科培训的护士为观察组,选取相关科室接受常规培训的45名护士为对照组,比较2组护士造口护理相关理论知识考核和技术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造口专科护理实践培训和严格的准入管理,可提高造口专科护士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质控会"在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质控会"对病房护理工作质量进行问题反馈、修正、管理。结果实施"质控会"后,病区护理工作质量较前明显提高(均P〈0.01);护士被表扬人次数也明显增加(93.3%vs 73.9%,P〈0.01),而护理不良意见次数明显减少(1.7%vs 8.3%,P〈0.01)。结论开展"质控会"可提升护士价值,使护理人员尽最大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护士长教学查房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从我院800名护士中抽取180名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名。观察组采用护士长护理教学查房,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查房。采用问卷法对护士综合能力、护理质量的评价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护士综合能力除了在提高沟通、语言表达能力这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对该查房方法满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临床评判思维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规范护理文书、落实基础护理、规范病区管理、落实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到位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护士长教学查房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眼科护士抢救三到位技能培训考核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110名眼科临床护士,采用多媒体和资深护师互动方式分批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模拟人现场急救演练考核,现场点评、现场指正、现场公布成绩,考核地点为每位护士所在科室。结果不同护龄、学历、职称眼科护士在抢救三到位流程考核中得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眼科护士抢救三到位流程技能的培训考核,有效提高了眼科护士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意识及配合处理能力。考核中暴露的若干问题,也为我们今后完善急救培训考核指出方向,保证临床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临床护生进行同理心培训的效果。方法将护理部2009-2012年实习护士1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及培训组(B组),A组继续行常规培训,B组在A组基础上行同理心培训。每科室实习结束后向患者发放问卷调查,护理部行问卷分析。结果 B组在沟通能力、主动服务能力、观察力、临床操作的规范性、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A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实习护士进行同理心培训,可提高护生自身素质和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东莞市塘厦镇社区护理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 对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业务进行系统的规范化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本社区卫生服务护士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的改变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社区实施护理管理后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比实施前均明显提高(均P< 0.0 1);居民对护理的满意度比实施前明显提高(70.0% vs86.7%),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实施社区护理管理能提高护士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泌尿外科实施切实可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为目的.方法 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试点中,统一思想,更新护理服务理念,营造科室服务氛围,细化服务流程,执行责任大包干,提高护士沟通技巧,加强健康教育,执行激励机制.结果 开展1年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提高;护理投诉率、响铃率明显下降.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的实施,夯实基础护理.体现了护理工作以人为本的服务内涵,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使病人、政府、社会满意,激发了护士的内在潜力,和谐了医、护、患三方的关系.保障临床护理安全,促成了良好的医疗氛围,是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服务,使护士获得专业价值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临床护理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用传统模式培训的485人设为对照组,2012年采用PDCA循环模式培训的513人设为实验组。在培训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水平与护士对护理操作培训模式的满意度。结果:护理操作技术优秀率由改革前34.6%上升为改革后56.3%,达标率由改革前94.8%上升到97.6%,不合格率由改革前5.2%下降至2.3%(P0.01)。护士对护理操作培训模式的满意度,由改革前92.4%(448/485)提升为99.4%(510/513)(P0.05);采用PDCA循环模式可明显提高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的认知度(P0.01)。结论:与传统培训模式比较,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操作培训,能明显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提高护士对护理操作培训模式的满意度,提升护士对护理操作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视频监控系统在提高儿科夜间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调取视频监控资料有缺陷的片段,进行播放、评价、讨论、学习、完善考核制度,规范护士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结果:实施视频监控后护理工作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视频监控对违规行为进行提醒和纠正,能起到约束和监督作用,作为安全预警的一种形式,有利于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形成主动质量监控意识,过程监控使质量控制关口前移,对护理质量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