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水煮醇沉法提取板蓝根多糖,通过观察PK-15细胞病变效应(CPE)来评价板蓝根多糖的不同加药方式体外对猪细小病毒(PPV)的阻断和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板蓝根多糖在对细胞的安全浓度范围内,对猪细小病毒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和抑制的作用,最小的阻断浓度为2.09μg/ml,最小的抑制浓度为4.19μ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黄芩、大黄、金钱草体外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传统的水提法制备黄芪、黄芩、大黄、金钱草等中药的提取液,测定其对PK-15细胞的最大安全质量浓度。采用细胞病变观察法确定4味中草药对TGEV致PK-15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并通过MTT法计算药物的最小抗病毒质量浓度和抑制指数。【结果】黄芪、黄芩、大黄、金钱草的最大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50,12.50,6.25和6.25mg/mL。黄芩、黄芪能抑制TGEV对PK-15细胞的吸附,抑制指数分别为8和4;大黄、金钱草能直接灭活TGEV病毒,抑制指数均为8。【结论】黄芩、黄芪、大黄、金钱草体外对TGEV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复方芩连汤对几种禽病病毒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连、黄芩、板蓝根、黄芪等为主要成分的复方芩连汤作为抗病毒药,利用细胞病变(CPE)抑制试验测定中药复方在长成单层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C)上对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等几种禽病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对NDV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最小直接杀灭浓度为7.81μg/mL,最小阻断浓度为3.9μg/mL,最小治疗浓度为15.62μg/mL;中药复方在体外对IBV的T株和M41株也具有显著定的抑制作用,而对IBDV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沙冬青总黄酮体外抗BPIV-3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冬青总黄酮体外抗牛副流感病毒Ⅲ型(BPIV-3)的作用,并对其抗病毒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细胞存活率和抑制率为指标,采用MTT比色法检测沙冬青总黄酮抗BPIV-3活性.分别以感染病毒同时给药、给药后接种病毒、先感染病毒后给药3种方式观察沙冬青总黄酮对BPIV-3病毒的抑制效果.【结果】沙冬青总黄酮的安全浓度为0.187mg/mL,病毒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为10-7.733/0.1mL.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沙冬青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BPIV-3作用,且这种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当浓度为0.187mg/mL时,BPIV-3抑制率达89.43%,细胞存活率高达96.66%;当浓度为0.187mg/mL时,阻断抑制率达68.36%,而细胞存活率达到86.98%;当浓度为0.187mg/mL时,对BPIV-3复制抑制效果最明显,达到50.55%,而细胞存活率达到78.81%.同时,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沙冬青总黄酮直接杀灭BPIV-3病毒的效力较阻断作用和抑制作用更强.【结论】沙冬青总黄酮具有良好体外抗牛副流感病毒Ⅲ型(BPIV-3)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猪细小病毒(PPV)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PPV VP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通过常规PCR,扩增猪细小病毒VP2基因,并将其纯化的PCR产物克隆入pGEM-T Easy 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对扩增程序中的荧光染料浓度、引物浓度和Mg2+浓度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最佳的荧光定量 PCR 反应体系和标准曲线。以阳性重组质粒为模板,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其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检验。应用建立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临床60份疑似PPV病料进行检测,同时与血凝试验(HA)和常规PCR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25 μL扩增体系中,Mg2+终浓度为4.5 mol/L、SYBR Green染料浓度为20 μmol/L、引物浓度为25 μmol/L时,本底反应最小、循环阈值最低、扩增效率最高。所建立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特异、定量地检测猪细小病毒,灵敏度达20 TCID50/mL;在临床样品检测中,其检出率比常规PCR方法高13.3%。【结论】 成功建立了PPV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临床猪细小病毒的早期诊断及定量分析病毒的感染程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水煮醇沉法从中药板蓝根中提取板蓝根多糖,以其为试验药物,观察在Marc-145单层细胞上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板蓝根多糖体外对PRRSV具有较好的阻断和抑制作用,其最小阻断浓度为2.094 μg/mL,最小抑制浓度为8.375 μg/mL.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体外抗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效果.观察生物表面活性素的细胞毒性,对PPV直接灭活作用,抗PPV吸附作用及对PPV生物合成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素对猪肾(porcine kidney,PK-15)细胞的TD50和TD0分别为31.25,4.03 μg/mL;具有直接灭活PPV效果,不具有抗PPV吸附作用,对PPV生物合成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硒蛋氨酸对猪细小病毒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PK15细胞为模型,研究不同浓度的硒蛋氨酸对猪细小病毒(PPV)体外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2~8μmol·L-1范围内,硒蛋氨酸对细胞生长没有影响,但对猪PPV的体外复制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甘露醇均有增强硒蛋氨酸的抑制病毒复制作用,两者同时添加时,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ogenic effect,CPE)和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留兰香提取物抗猪细小病毒(PPV)活性,计算药物对病变的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ngconcentration,IC50),并从药物预防给药(抗病毒吸附)、直接杀灭及治疗给药(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生物合成)3个方面分析留兰香提取物抗PPV活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留兰香挥发油在这3种作用方式中对PPV均有抑制效果,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08 0 mg/ml、0.001 9 mg/ml、0.003 6 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25.88、108.95、57.50;留兰香水提液和粗提物对PPV直接杀灭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0.034 0 mg/ml、0.356 0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79.18、8.37;留兰香水提液和粗提物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生物合成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0.043 0 mg/ml、0.063 0 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62.60、47.27,留兰香水提液和粗提物均无抗病毒吸附作用。表明留兰香挥发油在对PPV的3种作用方式中均有安全高效活性,留兰香水提液和粗提物对PPV侵入细胞无阻止作用,但在直接灭活和抑制其在细胞内的增殖方面均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猪自然感染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后病毒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分析病毒对猪器官组织的嗜性,揭示猪细小病毒的致病机制。【方法】利用已建立的猪细小病毒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定量检测自然感染仔猪、妊娠母猪和同时混合感染有猪圆环病毒2型的仔猪器官组织中PPVDNA的相对含量,分析猪细小病毒的组织嗜性及其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时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在多种器官组织中均可检测到PPV,在感染仔猪的肾脏、脾脏、髂下淋巴结中病毒含量较高,为1.39×105~1.81×106μL-1;在感染妊娠母猪的肾脏、脾脏、肺脏、子宫内膜中病毒含量为4.56×105~5.82×106μL-1;混合感染PP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仔猪肺脏中的PPV DNA相对含量显著增加,从2.69×104μL-1增加到5.04×105μL-1。【结论】PPV对猪肾脏、脾脏、淋巴结、妊娠母猪子宫的嗜性最强,对肝脏的嗜性较弱;PCV2的混合感染可促进PPV在肺脏的复制增殖,增强了PPV对感染器官组织的亲嗜能力。  相似文献   

11.
麦冬与山麦冬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川麦冬、浙麦冬与山麦冬的HPLC指纹图谱,提供能有效区别麦冬与山麦冬,以及不同产地的色谱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ELSD的分析方法建立川麦冬、浙麦冬和山麦冬的指纹图谱。结果与结论通过比较川麦冬,浙麦冬与山麦冬指纹图谱的特征峰和整体图貌,能有效地将三者区分。该方法特征性强、重现性良好、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2.
杨林  谭玉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39-2339,2346
[目的]优选并确立红芪脱脂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红芪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过程中脱脂溶剂、脱脂时间、脱脂温度3个因素进行优选研究。[结果]影响红芪提取的主要因素是脱脂溶剂,其次是脱脂时间,再次是脱脂温度。[结论]以红芪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的红芪脱脂最优工艺为石油醚70℃脱脂60 min。  相似文献   

13.
黄芪传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黄芪的传粉特性,为黄芪的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提供依据。[方法]以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为试材,采用异株异花授粉、自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和套袋自花授粉4种授粉方式,研究黄芪的传粉特性。[结果]4种授粉方式的膜荚黄芪的结实率差异明显,异株异花授粉、自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套袋自花授粉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81%、56%、1%、0,可见膜荚黄芪为异花授粉植物。不同授粉方式的蒙古黄芪的结实率差异也明显,异株异花授粉、自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和套袋自花授粉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8%、54%、0、0,表明蒙古黄芪为异花授粉植物。[结论]黄芪是自花不孕或自交不亲和的异花授粉植物。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区麦冬、山麦冬r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克隆、测定不同产区麦冬和山麦冬原植物的18S~26S r DNA-ITS区碱基序列,结果得到供试的7个不同产区麦冬和山麦冬植株样品rDNA的ITS及5.8S rDNA全序列、18S和26S rDNA部分序列,序列长度在696~711 bp.通过分析比较各ITS序列,表明不同产区麦冬和山麦冬rDNA-ITS区存在差异,可为其分子鉴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板蓝根林下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东省林地的特点和现状,重点介绍板蓝根的林下种植技术,包括林地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留种采种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草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英永  崔秀明  戴云  王朝梁  苗华 《特产研究》2006,28(1):61-64,F0003
综述了草乌的基源、生物碱和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炮制、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甘草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以甘草无菌苗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6-BA对甘草无菌苗腋芽的诱导和快速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甘草无菌苗腋芽生长发育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最合适的茎段长度为0.7 cm,培养甘草无菌苗腋芽最佳的浓度为1 mg/L 6-BA;诱导甘草无菌苗腋芽快速繁殖最适宜的培养条件为MS+1 mg/L 6-BA+0.1 mg/LNAA,甘草无菌苗带腋芽茎段长度为0.7 cm,培养1代需要20 d,增殖7倍。经过半年培养,1粒甘草种子可繁殖117 649株无菌苗。  相似文献   

18.
赤芍黄芩配伍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醇溶液为溶剂,采用微波法提取赤芍黄芩配伍中的主要成分芍药苷和黄芩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和黄芩苷含量.采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微波功率、进料泵频率、提取溶剂体积分数、料液此、浸泡时间等因素对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原料提取前浸泡9h,微波提取功率36 kW,进料泵频率为9 Hz,体积分数50%的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12(m∶V,g/mL),此时芍药苷和黄芩苷的提取率分别为1.84%和2.91%.优化的微波提取法所得有效成分提取率高于超声提取法和回流提取法.  相似文献   

19.
《吉林农业科学》2015,(2):110-112
实验分析比较沙参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的热烫去皮效果,通过TA.XT.Plus型物性分析仪对热烫去皮后的沙参进行压缩-穿刺实验,得到硬度、破坏应力、损失率和破坏变形量等参数。根据实验参数并结合感官评价,确定沙参最佳去皮条件为90℃热烫60s。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中药材板蓝根的栽培技术,种植板蓝根经济效益好,每公顷可收益75180元。板蓝根的种植可增加农民收入,是一成本低、见效快的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