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粳稻品种南粳5055为供试材料,设置水直播、旱直播、手栽秧、机插秧等4个处理,研究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水稻抽穗期和抽穗后20 d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以手栽秧和机插秧较高,旱直播最低。其中,抽穗期旱直播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小于其他播栽方式水稻。(2)水稻抽穗期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以手栽秧和机插秧较高,旱直播较低;抽穗后20 d不同播栽方式间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差异相对较小。(3)水稻产量以手栽秧最高,旱直播最低,但手栽秧和机插秧差异不显著。直播稻特别是旱直播稻虽然穗数较多,但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最低,因此其产量最低。而手栽秧稻虽然穗数较少,但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最高,因此其产量最高。(4)水稻产量与抽穗后光合能力呈正相关关系,手栽秧和机插秧水稻抽穗后较高的光合能力是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动态的影响,以及水稻根系生长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关系。以武运粳24号为供试材料,设置直播稻Ⅰ(2013年6月1日播种)、直播稻Ⅱ(2013年6月17日播种)、手栽秧、机插秧4个处理,对水稻根系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机插秧的水稻产量最高,手栽秧其次,直播稻最低。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体积和根干质量水稻生育前期直播稻较大,生育中、后期手栽秧和机插秧的较大。水稻生育中、后期手栽秧和机插秧的水稻单茎根数和单茎总根长均显著高于直播稻。抽穗期和穗后20 d的水稻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体积、根干质量、单茎根数和单茎总根长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生育中、后期水稻根量增加有利于水稻高产,手栽秧和机插秧更符合高产水稻根系生长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大田栽培条件下不同播期对机直播水稻分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淮稻5号为研究材料,采取对典型水稻田块调查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机械直播栽培模式下不同播期对水稻分蘖的发生、成穗特点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适期早播,机直播稻单株成穗数较多,第2~4叶位是分蘖发生的优势叶位,分蘖穗的穗部性状较好,虽然第1叶位的成穗数在茎蘖组成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但其穗部性状较差,对最终产量贡献不大;随着播期的推迟,单株成穗数降低,分蘖优势叶位减少,在晚播处理下(6月15日),机直播稻只有第2、3叶位分蘖是成穗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穗部性状较好,对产量贡献较大,第4、5叶位受抑制极显著。[结论]在海丰种植地区,机直播稻应在适宜的播期范围内及早播种,该试验适宜播期为6月5日之前。此外,通过科学栽培措施促进机直播稻第2~4叶位早发、多发,充分利用优势叶位的增产潜力,对海丰地区机直播稻实现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生产力差异,以杂交水稻品种江优919为试材,设置手插秧、丢秧、机插秧和直播4种种植方式,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以手插秧丢秧机插秧直播;有效穗数以丢秧和直播高于手插秧和机插秧处理;每穗粒数以手插秧最高,直播稻最低;结实率以丢秧和机插秧处理略高于手插秧,直播稻的最低;千粒重为手插秧最高,直播稻最低。水稻全生育期以手插秧丢秧机插秧直播,茎蘖高峰苗数以丢秧直播机插秧手插秧,成穗率以手插秧机插秧直播丢秧,主茎叶片数以手插秧丢秧机插秧直播,株高以手插秧机插秧丢秧直播。水稻生产总成本投入以手插秧机插秧丢秧直播,纯收入以丢秧手插秧机插秧直播,产投比以丢秧直播机插秧手插秧。  相似文献   

5.
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效益及生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丁涛  秦玉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337-3338
研究了水稻几种不同栽培方式对其产量效益和生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套稻的产量水平略低于机插秧,与常规手栽秧相同,但高于直播稻;而效益是4种稻作方式中最高的。麦套稻生育特性与常规手栽秧不同,主茎总叶片数比手栽秧少1张,苗期出叶速度慢;茎蘖动态表现为分蘖起始叶龄迟,且分蘖发生后急增骤降,高峰苗出现比手栽迟;干物质量拔节前较小,拔节期至抽穗期显著加快,抽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高,占最终总干物量比值大。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淮北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手栽、机插、直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直播稻产量较手栽稻低20%以上,机插稻产量较手栽稻低6%以上。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直播稻穗数大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机插稻穗粒数显著低于手栽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大,直播稻、机插稻总颖花量少,产量均不及手栽稻。②淮北稻区手栽稻全生育期积温不应小于3 900℃,光照时数不小于890h;机插秧不应小于3 500℃,光照时数不小于870h;安全生育期直播稻不小于3 000℃,光照时数不小于700h。全生育期积温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18.1%;日照时数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20.0%。③出糙率、精米率直播稻大于机插稻,机插稻大于手插稻;整精米率表现不确定;外观品质手栽稻的垩白率、垩白度均高于机插稻,也远高于直播稻;食味品质直播稻蛋白质含量高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直链淀粉含量小于机插稻、手栽稻;胶稠度手插稻大于机插稻、直播稻。此外,不同栽培方式下,RVA谱特征值表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直播稻的生育特点和增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据1999~2002年进行的水稻直播和抛秧、插秧移栽试验调查,直播稻主要生育特点是秧苗素质好、分蘖快、苗峰出现早、有效穗数多。但易发生草害和倒伏,平均每穗粒数少,其增穗部分对产量的贡献大于减粒部分对产量的影响,并且结实率较高,千粒重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旱直播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水稻精量旱直播技术在辽宁中部地区的适应性,以机械插秧为对照,采用2BD-H10型水稻精量旱直播机,对直播条件下水稻的生长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机械化旱直播与机械插秧相比较,生育期较短,生长速度快;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多177815穗·hm-2,穗长短1.1cm,每穗粒数少3粒,结实率低1%,谷草比高0.21;叶片数相差1片,但株高差异不显著;机械化旱直播水稻的有效分蘖率较低,为0.57,而插秧水稻的有效分蘖率为3.0,旱直播与机插秧产量均为9050 kg·hm-2,没有显著差异,但旱直播经济效益高出2960元·hm-2。机械化旱直播与插秧相比节省了育苗和插秧等环节及其生产成本,且播种作业较插秧效率高,使水稻种植轻型简便,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稻油轮作机插秧水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群体动态特征以及产量形成机制,2014年选用5个不同生育期水稻品种为材料,以冬闲稻田机插秧水稻群体(早播)为对照,对稻油轮作模式下机插秧水稻(晚播)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晚播机插水稻产量显著下降,但下降程度不等,生育期越长的品种下降幅度越大.晚播机插秧水稻穗粒数显著下降,有效穗、千粒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晚播处理叶面积指数、群体干质量等指标,拔节期较早播处理呈下降趋势,有效分蘖临界期、抽穗期表现因品种而异.抽穗期株型特征和源库特征研究表明,晚播处理株型更紧凑、比叶质量更高.晚播中熟品种叶面积指数、群体干质量和粒叶比更符合高产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目前主要的栽培方式对超级稻宁粳3号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09-2010年在江苏省丹阳市宝陵农场南京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设置机插、撤播、条播、穴播、等距手栽、精量手栽和循环手栽7种栽培方式,比较各种栽培方式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育进程、水稻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穗型和株型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处理产量表现由高到低依次为精量手栽、机插、等距手栽、撒播、循环手栽、穴播、条播.手栽高产的优势在于穗型较大,颖花数多;直播稻的劣势是每穗粒数少,颖花数较少;机插每穗粒数和颖花数介于手栽与直播之间.3种手栽方式相比较,循环手栽方式每穗粒数与颖花数明显不足,而等距手栽每穗粒数相对较少,精量手栽方式优势明显.直播方式营养生长期明显缩短,前期干物质积累过少,穗型较小,顶4叶叶片短小,产量较低.相对撒播,条播与穴播方式穗粒数较高,通过适宜的密度配置,增加穗数,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与精量手栽相比,机插前期干物质积累较少,穗型小,提高前期干物质积累,主攻大穗,是实现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试条件下皖稻68的生育期和产量形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皖稻68生育期天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递减,但推迟到6月14日播种仍可正常成熟;移栽密度对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不同播期同期栽插的,随播期推迟产量下降,但因秧龄长短的原因,穗数随播期推迟而增加,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递减;增加移栽密度有利于增加穗数而增产。本试验条件下皖稻68作为沿淮麦茬稻栽培,育秧移栽的以5月5日和15日播种,移栽密度为30.0万/hm2和40.0万/hm2产量最高,机插秧以5月25日左右播种为宜,直播稻以6月4日至14日为播种适期。  相似文献   

12.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群体质量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群体质量栽培效果,2010年进行了机插秧、机直播、抛秧等5种种植方式的群体质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从茎蘖动态看.抛秧稻返青分蘖快、发苗势强,而机插、手栽等种植方式均有一定的蹲苗期;从产量和经济效益结合分析,抛秧、机插秧优于常规手栽稻,但机插秧灾后秧苗恢复生长有较强的爆发优势,有一定的抗灾能力。只要提高机插秧苗素质和机插水平,抓好大田肥水管理,机插稻具有明显的推广优势。  相似文献   

13.
使用不同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东台地区不同栽培方式(直播、机插)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直播水稻产量较机插水稻产量低5%左右。从产量结构成因来看,直播稻穗粒数显著低于机插稻,直播水稻穗熟度大于机插秧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播种插秧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以辽宁省3个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4个播种插秧期次水稻的叶龄增长、株高增加,分蘖长消等生长发育进程。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平均产量期次间差异达极显著,随着播插期的延迟,产量依次降低,且越晚的播种期产量降低幅度越大。从产量构成因素看,穴穗数和秕谷率各期次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播种期推迟,穗数(分蘖)减少,而秕谷率增加,严重影响了产量。水稻总叶片数随着播插期延迟变化不大,而出叶速度有随着播插期的延迟而增加的趋势。水稻各品种不同期次插秧分蘖数均表现出前期增长速度快,而后趋于平稳或略有下降的趋势。从分蘖成穗数看,早期插秧水稻有效穗数要高于晚期插秧。表明水稻有效分蘖期并不随着播插期的延迟相应延迟,而是播插期的延迟大大缩短了水稻的分蘖期。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及播期对条纹叶枯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栽培方式、不同播期条纹叶枯病发病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机栽稻、直播稻明显轻于手栽稻,迟播轻于早播。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以自贡市大面积主推的宜香优2115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人工直播、背负式机直播、无人机直播、人工栽插、机插秧5种不同播栽方式的对比试验,并对其生育进程、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播栽方式对水稻生育期影响显著,以人工栽插和机插秧生育期最长,背负式机直播、人工直播和无人机直播3种直播方式生育期最短;不同播栽方式水稻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机插秧>人工栽插>无人机直播>背负式机直播>人工直播;从经济效益看,无人机直播的经济效益最高,节本增效优势突出,是今后在自贡市及相似生态区域值得大面积示范推广的播栽方式。  相似文献   

17.
水稻直播栽培就是将水稻种子直接播于大田的种植方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的应用正逐年扩大.与传统的移栽稻相比,水稻直播免去了育秧、拔秧、栽秧等环节,播种后无缓苗期,表现为苗数足,分蘖发生早,节位低,成穗率高,有效穗多,具有高产、高效、省工、省力、省本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邗江区有利于实现直播稻高产稳产的播种时期和适宜基本苗数.[方法]采取对典型水稻田块调查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直播稻不同播种时期、不同基本苗数对直播稻生育进程、植株与穗部性状、群体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播期试验水稻品种选用南粳44和扬粳4038,基本苗分别为112.5万和135.0万株/hm2,播期分别为6月1、7、13日.基本苗试验品种选用南粳44,基本苗分别为82.5万、94.5万、112.5万、136.5万和157.5万株/hm2.[结果]麦收后及早播种有利于延长生育期,增加水稻生长量,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实现较高的产量.直播稻基本苗在112.5万株/hm2左右、单株成穗3.O~3.5个时,产量构成因素间协调与平衡,可实现高产稳产.[结论]该研究可为集成适宜邗江地区的水稻直播规范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盐丰47水稻品种北种南引后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明显缩短,主要是水稻营养生长期减少明显所致;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产量结构主要表现出穗数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导致产量下降,盐丰47在响水地区适期早播条件下种植,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有利;盐丰47水稻对高温的抗性较好,在水稻开花期和灌浆期抗高温热害能力较强,≥35℃以上的高温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没有明显影响。盐丰47采用直播与手栽2种方式种植,同期播种的水稻,手栽稻要比直播种植生育进程一般都延迟2~3 d,个体生长量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栽方式对"花优14"茎蘖动态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花优14"在嘉定地区适宜的播栽方式,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2016年在嘉定区外冈镇望新村进行了"花优14"不同播期机穴播和机插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秧有效穗虽少于机穴播,但由于穗型较大,穗总粒数和实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重,"花优14"机插秧栽培产量最高,机穴播早播田块产量比晚播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