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泓  宛立  苏鹤声 《水产科学》2002,21(6):24-25
海洋酵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是鱼、虾、贝、海参、海胆等经济种类的良好开口饵科,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已形成规模化生产^[1]。目前大多数生产单位多采用密封大罐充气培养法,该方法设备投资大,操作繁杂,费时费力。我们根据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新的简易大量培养海洋酵母方法。  相似文献   

2.
日本一家公司研制成一种可以大量而快速培养鱼饵的装置——浮游植物生物培养系统。采用这种系统,可在10天内使浮游植物生物增加约6倍。该装置体积小,生产成本低,且不会影响水质,对鱼苗养殖能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枝角类是一群低等的甲壳动物,俗称水蚤、红虫,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中。由于枝角类营养价值高,鱼类喜食,特别是它的休眠卵能长期保存,需要时可随时孵化获得幼体,因此作为鱼、虾、蟹类育苗阶段的活饵料来源,受到育苗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枝角类培养对象应选择营养好、繁殖快、易培养、大小适中的种类。目前进行培养的种类主要有大型蚤、长刺蚤、隆线蚤、蚤状蚤及棵腹蚤中的几个种类。 枝角类的培养方式属间接培养,即先繁殖细菌和藻类,以此作为它的饵料。其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4.
牟氏角毛藻的生产性培养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为耐高温单细胞藻类,在泥蚶、牡蛎等贝类育苗生产中,角毛藻作为贝类幼体的优质饵料,与其它单胞藻相比具有耐高温、繁殖速度快、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所以角毛藻的顺利培养,将是贝类育苗成功的保证。角毛藻的培养方式与其它单胞藻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于其它单胞藻培养的关键技术,笔者通过几年的藻类培养生产实践,总结出牟氏角毛藻大面积培养的一些实用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海产底栖硅藻的固定化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底栖硅藻双点舟形藻(Naviculadisipata)固定在藻酸盐胶珠中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底栖硅藻的固定化培养可以增加藻的生长附着面积,提高藻的生长量。固定化培养后贮存30-360天,藻细胞都能较好地复活生长。因此,固定化培养技术可应用于海产底栖硅藻的扩种生产和保种培养中  相似文献   

6.
循环水超高密度轮虫连续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循环水系统装置、浓缩藻类小水体培养及常规室内水泥池三种不同培养方式进行工厂化轮虫培养对照,以探索最佳的培养方式,结果表明:(1)在水温27℃,盐度28‰初始培养数量均为20亿的相同条件下,经过10d的培养,三种不同培养方式的轮虫分别采收5,300×108、6,300×108、650×108,日平均增值率分别为2.65、3.15、0.32;(2)三种不同方式培养的轮虫每亿成本分别为2.3元、5.2元和1.5元;(3)采用适合的饵料利用循环水装置培养方式可使轮虫培养密度保持在6,500个/ml以上,单位培养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7.
青蛤育苗成败的关键是是否能培养出满足育苗需要的大量优质藻类,而藻类培养并非易事,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关于藻类的培养有很多文献可供参考,然而大多有关藻类培养的资料理论性强,技术复杂,难以在大规模生产上应用。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结合藻类培养的实践经验,对青蛤育苗过程中藻类培养的相关技术进  相似文献   

8.
轮虫的室内高密度培养与营养强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海水育苗(特别是海水鱼育苗)的发展,轮虫的培养日益受到水产工作者的重视,轮虫培养技术不断进步。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生物“包裹”技术,利用轮虫这个活载体,可以将海水鱼幼苗所需的某些营养物质,如二十二碳六稀酸(DHA)、二十碳五稀酸(EPA)、各种维生素等传递给幼苗。这一技术已在欧、美、日等国家的海水育苗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轮虫,是育苗工作中重要一环。笔者根据近两年来在大黄鱼育苗中的一些体会,将轮虫的培养及营养强化技术作一简单总结,供同行参考。1种源一是利用冬卵(也称休眠卵…  相似文献   

9.
魏彦生 《齐鲁渔业》2006,23(12):9-10
轮虫是一种在鱼虾蟹人工育苗阶段被大量用作活饵料的小型浮游动物之一。尤其近几年,随着虾蟹育苗业及养殖业的发展,轮虫作为优质活饵料用量越来越大。培养轮虫能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不少养殖户或育苗场家也把目光投到轮虫培养上来,但在轮虫培养过程中总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轮虫产量不够稳定且增加了成本。笔者通过几年的轮虫(格皱壁尾轮虫)培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泥蚶工厂化育苗技术的不断提高,其生产工艺也逐步简便化、规范化。正常情况下出苗密度已达100万~150万颗/m2,但与之配套的藻类培养工艺往往达不到上述规模的需求。这是因为泥蚶繁殖季节处于高温多雨期,尤其在浙南一带,气候闷热,污染机会明显增多,不能顺利进入下级培养,造成在时间和数量上与投喂需求难以吻合。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将整个培养过程分为初级、扩大、生产培养三个阶段,初步总结了一套操作简便易行、生产相对稳定、能充分满足育苗需要的方法,介绍如下。1初级培养  包括保种培养和扩种培养。1.1藻种选择选择…  相似文献   

11.
鱼类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细胞培养技术是一种重要且有潜力的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和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鱼类细胞系(株)被建立。鱼类细胞培养的具体方法因细胞种类而异,但是总体上有共同之处。作者针对鱼类细胞培养的发展现状、应用与特点、方法技术进行综述,并为鱼类细胞培养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光生物反应器在螺旋藻大规模培养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明芳 《水产学报》1998,22(2):162-169
螺旋藻是高光效自养原核多细胞丝状浮游性水生植物,个体仅300~500μm,属蓝藻门,颤藻科,螺旋藻属,天然产地在墨西哥和非洲乍得湖,它具有高光能转化率、高蛋白的特点,其光能转化率高达18%,植物蛋白含量为50%~70%以上,净蛋白消化率高达75%[何...  相似文献   

13.
海洋单细胞藻可以快速生长繁殖,自身合成并富集高浓度的PUFA。目前海洋单细胞藻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做鱼和虾的开口饵料,以及贝类和饵料动物的饵料。笔者通过单胞藻的生产实践以及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初步总结出单胞藻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报告如  相似文献   

14.
培养条件对底栖硅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底栖硅藻的培养条件和营养要求进行了探讨,并对在不同培养条件和营养条件下底栖硅藻表现出的生理生长反应进行了研究分析,用于指导海参、鲍鱼、海胆等底栖海珍品养殖中,底栖硅藻的培养与生产。  相似文献   

15.
南极冰藻Pyramidomonas sp.和Chlorophyceae L-4的优化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温度、光强、盐度、pH值、营养盐等培养条件,测定其对南极冰藻中2种绿藻Pyramidomanassp.和Chloro phyceaeL-4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2培养基为适合这2种南极绿藻生长的适宜培养基。Pyramidomonassp.最适生长温度为2~6℃,pH为9.0;ChlorophyceaeL-4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6℃,pH为8.0~8.5。2种南极绿藻生长最适光强为7.0~60.0μE·m-2·s-1,最适盐度为22~33。选择NaNO3为培养基中的氮源,适合Pyramidomonassp.的浓度为0.88mmol·L-1。氮源浓度在0.56~1.47mmol·L-1,对ChlorophyceaeL-4生长影响不明显。适宜2种南极绿藻生长的磷酸盐浓度为0.13mmol·L-1。  相似文献   

16.
泥蚶育苗中优质单胞藻培养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泥蚶工厂化育苗中单胞藻的培养设施、保种与扩种技术、三级生产性培养技术及防法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有关轮虫、丰年虫及虎斑猛水蚤等培养技术,前面已做过介绍。本文将扼要叙述淡水蚤状蚤和微型蠕虫的培养方法,其次就日本在饵料生物培养工作中的某些情况谈谈个人浅见,做为“综述”的小结。不妥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8.
日本的轮虫培养技术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金弟 《水产养殖》2003,24(2):17-17
1日本的轮虫生产现状轮虫(rotifer)因其大小、形状适口,容易被仔鱼、虾、蟹幼体消化吸收,具有营养丰富,增殖快速,易大量培养,不易恶化育苗水质等诸多优点,是目前鱼、虾、蟹类苗种生产前期的最佳基础生物饵料。日本栽培渔协对轮虫培养技术十分重视,做了人量的工作。在下属各事业所的鱼、虾、蟹育苗负责人,在育苗前必须订出轮虫总需求量及月需求量的大体计划,以及育苗10天(或一周)内每天需要量的具体计划。目前日本栽培渔协每年轮虫培养的总量近6兆,而实际用于育苗的轮虫量仅2兆左右,以保证育苗时能有充足的饵料保证。2…  相似文献   

19.
硝化细菌对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具有良好的降解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硝化细菌富集培养的方法及研究现状,比较了目前国内外的硝化细菌产品,综述了硝化细菌应用研究的进展,指出了实际应用的硝化细菌产品存在的问题,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展望了硝化细菌产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泥蚶、牡蛎育苗生产不断发展,对单胞藻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连续数天阴雨天气及饵料室设施简陋等因素,单胞藻培养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从而给育苗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笔者于1998年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对金藻3011进行了不同营养盐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