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60)Co-γ射线辐射对不同木薯品种组培苗的诱变效应,以2个木薯品种新选048和SC205离体单芽茎段为试验材料,以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0、5、10、20、40 Gy)进行处理,观察比较不同辐射处理条件下组培苗的生长情况以及移栽后植株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60)Co-γ辐射剂量的增加,2个品种组培苗的生根率和萌发率均显著降低;新选048和SC205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15. 3 Gy和17. 2 Gy。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对继代组培苗及其生根苗的生长伤害程度逐渐加强,株高、生根率、移栽成活率等指标均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新选048的辐射敏感性更强。经~(60)Co-γ射线辐射后,2个木薯品种组培苗均出现叶柄颜色变异、叶形变异、黄化苗、矮化苗等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异。经大田移栽后统计,新选048变异率为3. 3%,SC205变异率为6. 6%。对突变材料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发现,其中有3条引物可检测SC205对照与突变体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 5条引物可检测新选048对照与突变体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本研究结果为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创造木薯新种质以及木薯诱变育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60)Co-γ射线辐射对梨枝条的生物损伤效应,以翠冠和玉露香梨的一年生休眠期枝条为试验材料,以不同剂量(0、20、30、40、50 Gy)的~(60)Co-γ射线对枝条进行辐射处理,研究不同辐射剂量对梨枝条接穗嫁接成活率及生物损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梨枝条嫁接成活率逐渐降低,梨叶片出现畸形,枝条出现二叉枝和多叉枝。对不同辐射处理的枝条萌发叶片的相对叶绿素(SPAD)含量进行主成分(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S-DA),发现所有辐射处理均对翠冠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20、40 Gy 2个处理对玉露香梨影响最大。此外,经过~(60)Co-γ诱变处理的玉露香梨叶片易受炭疽病病菌侵害。本研究结果为今后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技术提高梨遗传多样性、创造新的种质材料、加快选育优良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路易斯安那鸢尾育种的新途径,利用0(CK)、100、200、300 Gy 4个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6个路易斯安那鸢尾品种的自交种子进行辐射处理,研究~(60)Co-γ射线对路易斯安那鸢尾种子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与CK相比,100 Gy辐射处理可以提高路易斯安那鸢尾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并有效促进F1M1花茎伸长和花朵直径增加;200 Gy的辐射处理具有明显的致死效应,种子成苗率显著下降;低于200 Gy的~(60)Co-γ射线辐射对其中5个品种F1M1的花色分离具有促进作用,剂量越高,花色分离率越高;300 Gy辐射处理下,6个品种种子成苗率均低于2%,表明300 Gy具有强烈的致死效应。由此可知,100 Gy辐射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用于种苗生产;200 Gy可以作为诱变剂量用于诱变育种;300 Gy则不适宜选作辐射育种剂量。本研究结果为路易斯安那鸢尾的辐射育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60)Co-γ射线对不同棉花品种的辐照效应,并筛选耐旱突变体,本试验利用~(60)Co-γ射线对棉花品种鲁棉532、K638和K836的种子进行辐照(250 Gy)处理。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显著降低了鲁棉532、K638和K836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出苗率,与未经辐照处理(CK)相比,K836发芽率、发芽势和出苗率分别下降了38.9%、45.9%和48.5%,降幅最大,且~(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显著降低了K836棉苗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棉苗生长和籽棉产量,但对鲁棉532和K638影响不显著;在经辐射诱变K836的M1群体中发现了大量生长发育异常的棉株,但在鲁棉532和K638的辐射M1群体中极少有发育异常突变体,说明250 Gy是诱变K836的适宜剂量,而鲁棉532和K638的适宜剂量应提高。将经辐射诱变的中熟品种K836的M2和M3种子分别播种于临清旱棚内和敦煌大田,共筛选出了3个耐旱突变体(DT-1、DT-2和DT-3)。本研究结果为利用~(60)Co-γ射线诱变选育耐旱棉花品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辐射剂量对胡杨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有助于提高胡杨种子耐盐性的辐射剂量,以新疆甘家湖采集的胡杨种子为材料,进行~(60)Co-γ射线辐射处理,辐射剂量分别为0(CK)、50、100、150、200Gy,研究辐射处理对不同NaCl浓度胁迫(0、25、50、150、250、300 mmol·L~(-1))下胡杨种子各发芽指标值和累计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 Gy辐射处理下,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的平均发芽率、平均发芽势及平均相对发芽率高于其他处理,且相对盐害率降低;不同~(60)Co-γ辐射处理下的胡杨种子相对发芽率与NaCl浓度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60)Co-γ射线辐射对NaCl胁迫下种子萌发的耐盐临界浓度为119~181 mmol·L~(-1);150 Gy为有助于提高胡杨种子耐盐性能的最适辐射剂量。本研究结果为胡杨种子的辐射育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60Co-γ射线辐照对天麻粉成分的影响,测试了经不同剂量辐照的天麻粉样品的红外光谱,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法对经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的天麻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天麻多糖对60Co-γ射线辐照较为敏感,剂量为1.5kGy辐照对天麻多糖分子结构的影响较小,剂量为3、6、9、12、15、16.5、18、和19.5kGy的60Co-γ射线辐照对天麻多糖的分子结构影响较大;各种辐照剂量对C—O—H基团影响较大,从而可能会破坏天麻粉中有效成分(如天麻素及多糖),因此应慎重采用60Co-γ射线对天麻粉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7.
60Co-γ射线辐照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60Co-γ射线辐照对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影响,用0(对照)、20、40、60、8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其萌发率、成苗率的影响及其M1部分表型变异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20和40 Gy60Co-γ射线辐照后,种子萌发率分别为68.33%和87.91%,显著高于对照(41.25%);60和80 Gy 60Co-γ射线辐照后,种子萌发后的成苗率分别为70.72%和68.37%,显著低于对照(96.29%),且存在显著的致死效应;60和80 Gy辐照剂量可显著缩短M1的叶长和叶宽,其中60Gy还可显著降低M1旗瓣宽度,提高旗瓣长宽比.综上,20 ~40 Gy辐照剂量可以改善德国鸢尾种子萌发率,60~ 80 Gy可以作为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诱变剂量.本研究结果为利用60Co-γ射线改善德国鸢尾杂交种子萌发率和开展辐照诱变育种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60)Co-γ射线辐射剂量对荷兰鸢尾的诱变效应,以花深蓝色的荷兰鸢尾品种展翅种球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0(CK)、3、5、7、10 Gy 5个剂量的辐射处理,并调查辐射后代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花色变异表现。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对VM_1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经过2代的栽培后VM_3生长指标恢复,变异特性稳定;受体的花色诱变效应和花色变化产生的方向与辐射剂量密切相关,7 Gy处理时,出现白色和紫色2种颜色;低剂量(3 Gy和5 Gy)处理下的花色更倾向于白色转变,而高剂量(10Gy)处理下更偏向于紫色方向变化。经多代选育,在VM_6中筛选到深蓝紫色、紫罗兰色和白色3个不同花色的变异新株系,表明~(60)Co-γ辐射诱变可以作为荷兰鸢尾新品种培育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结果为荷兰鸢尾种球~(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育种和选育观赏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60)Co-γ射线辐照对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创蕨类植物新的育种方法,以鸟巢蕨、扇蕨和凤尾蕨等3种蕨类植物的绿色球状体为材料,在附加0.2mg·L~(-1)IBA的改良1/2MS培养基上,研究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对绿色球状体成苗的影响。结果显示,~(60)Co-γ射线辐照剂量在60Gy时,辐照处理的鸟巢蕨绿色球状体成苗率从0Gy(CK)的98%降至33%;剂量在80Gy时,辐照处理的扇蕨和凤尾蕨绿色球状体成苗率分别从CK的100%降至38%和26%,因此60~80 Gy的~(60)Co-γ射线为辐照处理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的适宜剂量。SSR分子标记测定结果表明,鸟巢蕨绿色球状体经Gy 60和8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诱变获得的植株与对照植株在DNA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SR-23和SSR-76可作为筛选鸟巢蕨突变体的适宜引物。本研究建立的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技术,为在离体器官水平上开展蕨类植物辐照诱变育种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草莓育种方法,以红颊草莓为试验材料,进行辐射诱变并结合组织培养复合育种技术的探索。采用不同辐照剂量~(60)Co-γ射线处理红颊草莓叶片愈伤组织,定向筛选获得优质诱变系2010-30。对红颊和诱变系2010-30的农艺性状、营养品质、柱头可授性、花药活力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分析红颊和诱变系2010-30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照的最佳剂量为20 Gy;诱变系2010-30的Vc含量为0.663 mg·g-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65%、硬度为571.71 g,均高于红颊;诱变系2010-30的柱头可授性强于红颊,且花粉败育率明显低于红颊。通过~(60)Co-γ射线辐射获得的诱变系2010-30可作为草莓育种的新种质资源,并可作为新品系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本研究结果为增加草莓遗传变异、创造新的种质材料、选育新品种(系)以及辐射诱变结合组织培养复合育种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结合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花卉辐射诱变育种工作中的实践,探索~(60)Co-γ射线对花卉辐照后代出苗率、株高、叶片、花期和花朵等性状的影响,提出了花卉辐射育种研究与应用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60)Co-γ射线辐照对不同澳洲坚果品种种子的辐射效应,以经~(60)Co-γ射线辐照的4个澳洲坚果品种的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辐照剂量(0、40、100、200 Gy)对澳洲坚果不同品种辐照处理群体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云澳57、云澳51、云澳58 3个品种的地径年均增长量均受到抑制,云澳41群体的地径年均增长量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群体(CK)相比,辐照处理增大了辐照群体地径的变异系数,增大了辐照群体内地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其极差,使株间变异更加丰富;通过比较澳洲坚果不同品种辐照群体与CK开花株数百分率和结实株数百分率,从云澳58和云澳41的辐照群体中筛选出4株性状优良的突变单株。本研究结果为今后利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技术培育高产优质的澳洲坚果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超甜20号甜玉米为试验材料,用~(60)Co-γ射线照射进行辐射保鲜试验,结果表明:经过50 krad辐射处理,1~2℃冷藏,甜玉米贮藏12d后的外观变化和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很小,总糖损失13%,Vc损失18%,其风味、口感与采收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物理射线辐射对彩色马蹄莲外部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20、40、60和80 Gy的60Co-γ射线对彩色马蹄莲Parfait丛生芽进行辐照。结果表明,除80Gy辐射的丛生芽全部死亡外,其余剂量辐射处理后的组培苗叶形指数和株高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增殖系数逐渐增加,且呈现出剂量效应,但辐射对叶片叶绿素总量影响不大;对诱导苗进行温室越夏高温栽培,发现对照及3个剂量辐射处理的幼苗成活率分别为38.54%、19.10%、56.77%和41.27%;在模拟高温高湿条件下,辐射处理后组培苗的SOD和CAT和活力及MDA的含量在6h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且各处理大都高于对照;40Gy处理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最大,这与其较高的越夏存活率相吻合。以上结果表明60、40Gy的剂量分别为诱导彩色马蹄莲形态和抗性变异较为适宜的剂量,同时也说明60Co-γ射线辐射可以作为培育彩色马蹄莲新品种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60)Co-γ射线辐射对海州常山的影响,以海州常山一年生根蘖苗为试验材料,以不同~(60)Co-γ射线辐照剂量(0、15、25、35、45 Gy)进行辐射处理,研究其对海州常山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剂量的增加会促进海州常山根蘖苗枝、叶损伤的发生,损伤率与辐照剂量呈正相关。在低辐照剂量处理下,苗高净增量和新稍粗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海州常山根蘖苗LD50为41.07 Gy;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根系活力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生育期进程的推进低剂量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v/Fo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逐渐降低,45 Gy处理下显著低于对照;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各辐照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35 Gy处理下损伤率高,损伤类型丰富,生长受到抑制,但可通过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来维持自身活力,表明35 Gy为海州常山辐射育种的适宜剂量。本研究结果为海州常山辐射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辐射剂量对矾根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不同剂量(0~30 Gy) 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矾根组培幼苗,观测辐射对矾根生长的影响,测定其生长量及幼苗叶片的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矾根在30 Gy以内辐照剂量是耐受的,但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其生长量呈下降趋势,说明辐射对矾根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减小,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都在辐射剂量为20 Gy时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矾根幼苗对较低剂量的60Co-γ射线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本研究结果为矾根辐射育种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冷鲜鸡微生物含量的影响及肉品品质的异同性,采用2.5k Gy剂量的~(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处理真空包装冷鲜鸡,对其贮藏期内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丙二醛含量、pH值、嫩度、系水力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色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冷鲜鸡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均未检出;2种辐照处理组冷鲜鸡的丙二醛含量、pH值、TVB-N值在整个贮藏期内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2种辐照处理组均显著提高了冷鲜鸡的L*值和a*值,且电子束处理组显著高于γ射线组,对照组b*值在同一贮藏期显著高于2种辐照处理组。由此可知,~(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均对冷鲜鸡的微生物含量和肉品品质产生了显著影响,这为辐照技术应用于冷鲜鸡保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雅安藏茶茶多糖对~(60)Co-γ射线辐射损伤小鼠抗辐射作用的影响,从雅安藏茶中提取茶多糖,用不同浓度(50、100、200 mg·kg-1·d-1)的茶多糖连续15 d灌胃小鼠,在第6天采用5Gy的~(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辐照各组小鼠,灌胃第16天测定各组小鼠外周血细胞、肝脏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强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总蛋白(TP)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单纯辐照组相比,雅安藏茶茶多糖能显著提高辐照损伤小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极显著提高肝脏组织T-AOC、T-SOD活性和股骨骨髓DNA含量,极显著降低肝脏MDA含量,缓解了免疫器官胸腺的萎缩;且随着茶多糖浓度的增加,其抗辐射作用效果增强。综上,雅安藏茶茶多糖对~(60)Co-γ射线辐照损伤小鼠抗氧化功能和造血功能具有较强的防护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究茶多糖防辐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参考,也为雅安藏茶辐照保健功效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辐照保鲜技术应用于红烧鸡块的最适条件,利用60Co-γ射线对红烧鸡块进行辐照灭菌,分析辐照剂量与红烧鸡块感官品质、微生物生长、过氧化值、酸价、TVB-N值及货架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使用辐照剂量为8k Gy的60Co-γ射线对红烧鸡块进行处理,在贮藏120d后,红烧鸡块中的微生物数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过氧化值、酸价、TVB-N值均在合理标准内,最大限度地保持产品新鲜度和感官品质,有效延长了产品的货架期。本研究为我国传统地方菜系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剂量~(60)Co-γ辐照对板栗花、叶形态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并筛选适宜诱变剂量,以当地主栽板栗品种燕山早丰接穗为试验材料,分别使用0、15、20、25、30、35、40 Gy进行辐照处理,通过调查嫁接成活率、叶形指数、花形态,并测定叶片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单粒重等指标,探究~(60)Co-γ射线辐照对板栗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嫁接成活率呈下降趋势,当辐照剂量高于30Gy时,板栗接穗嫁接成活率几乎为0。根据辐照剂量和成活率的拟合方程得出,~(60)Co-γ辐照板栗接穗的半致死剂量为20.26 Gy,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的板栗雄花数量增多,叶片面积增大,叶片卷曲,叶片光合速率增高,果实单粒重增大,且影响果实的品质,表现为脂肪、可溶性糖、蛋白质及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本研究结果为辐照诱变育种培育高光效和高品质板栗品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