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西瓜抗ZYMV-CH(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中国株系,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CHINA)野生种质P.I.595203和感病自交系98R为试材构建F2群体和F2:3群体,采用BSA法筛选与抗病基因zym-CH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利用以F2S8群体(P.I.296341-FR×97103)构建的西瓜参考遗传图谱进行zym-CH的比较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考遗传图谱已经定位的RAPD和SSR标记中,RAPD标记b13-1400与zym-CH的遗传距离为25.6 cM;SSR标记MCPI-14和 MCPI-26与zym-CH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7 cM和87 cM,比较分析发现这些标记在两个图谱上的分布呈共线性关系。根据zym-CH与标记b13-1400、MCPI-14和MCPI-26之间的遗传关系,将西瓜抗病毒病基因zym-CH初步定位在西瓜参考遗传图谱3号连锁群105 cM处。  相似文献   

2.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严重危害西瓜等葫芦科作物.西瓜938-16-B是对ZYMV产生过敏性坏死反应(HR)的抗性自交系.为研究其对ZYMV的抗性遗传特征,以其为父本与感病亲本H1杂交,构建了包含310个单株的F2群体及BC1 群体,通过对亲本、F1、BC...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一种特异性标记在甜瓜白粉病抗性育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用CTAB法提取19份甜瓜亲本材料种子总DNA,合成与甜瓜抗白粉病基因Pm-2F紧密连锁标记的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出特异性Pm-2F连锁基因,酶切验证及测序。结果表明,筛选的19份甜瓜亲本材料中有3个抗病株系,抗病株系杂合的F1代种子在田间表现为强抗性,其他材料杂合F1代均表现感病。试验室结果与田间表现一致,符合率达到100%,表明此特异性标记可以应用于甜瓜白粉病抗性育种。  相似文献   

4.
黄瓜白粉病抗性遗传分析与连锁标记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瓜高感、高抗白粉病自交系M12、M3为亲本组合得到的F2群体和BC1群体为试材,采用苗期接种鉴定,探讨了黄瓜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合BSA法和SSR技术,获得了与黄瓜白粉病抗性主效基因连锁的SSR标记。结果表明,供试亲本间白粉病抗性主要受一隐性单基因控制。对F2单株进行SSR分析,鉴定出1个与黄瓜白粉病抗性基因连锁的标记SSR15592,该标记与抗性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7.62 cM。  相似文献   

5.
采用DNA浸胚法将瓠瓜DNA导入西瓜,在病圃中经3代自交纯化和抗性筛选,在D3代选育出了D3-1~D3-44份抗性材料。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D3-1和D3-2对西瓜枯萎病高抗,D3-3和D3-4对西瓜枯萎病中抗。用感病品种蜜宝作母本,分别以高抗西瓜枯萎病的材料D3-1和D3-2作父本杂交,F1代都表现高抗枯萎病。F2代及与感病亲本蜜宝回交的BC1代群体抗、感分离比例都符合3∶1及1∶1的分离比例,说明枯萎病抗性遗传是单基因或单DNA片段控制的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6.
李爽  张军科  党伟锋 《北方园艺》2011,(24):145-149
以“秦冠”ד富士”F1群体的158个株系为试材,得到最佳SSR- PCR反应体系:在20 μL总的反应体系中Taq DNA聚合酶0.5U、引物0.1μmol/L、Mg2+ 1.8 mmol/L、模板DNA浓度15 ng/μL、dNTPs 0.30 mmol/L.利用SSR分子标记,采用JoinMap 3.0软件构建“秦冠”ד富士”的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从34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49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在群体中共获得75个SSR标记,其中17个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其余27个位点可定位到10个连锁群上.对苹果杂交F1代早期落叶病进行抗性遗传分析,最后将抗早期落叶病基因定位到了遗传连锁图谱中的第10个连锁群上.与已经发表的苹果遗传连锁框架图对比结果表明,抗早期落叶病基因被定位在已发表图谱的第8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ty-5基因的抗病材料‘13072’(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提供)和感病材料‘13493’(早粉2号)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获得F1、F2、BC1P1和BC1P2 4个世代,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抗性基因ty-5进行遗传规律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抗性基因ty-5为隐性基因控制。利用657株F2分离单株,应用群体分离分析(BSA)法筛选得到与ty-5基因连锁的5个多态性SSR标记,构建了ty-5基因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将ty-5基因定位到番茄4号染色体上,物理距离为737 kb的区段内,两侧翼标记为TES2461和TGS4151,与ty-5遗传距离分别为2.4 c M和3.1 c M。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区段存在52个预测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桃绿蚜(即桃蚜)是影响桃树早春生长的主要害虫,发掘桃抗蚜资源,阐明其遗传规律,促进抗性品种培育,是应对蚜虫危害的重要途径。【方法】利用‘粉寿星’(Prunus persica var.densa)为亲本材料,构建了6代遗传群体,对‘粉寿星’抗蚜性的遗传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抗蚜性分离群体中,抗性呈不连续分布,且具有较明显的双峰特征,抗性单株(RR或Rr)与敏感单株(rr)杂交,出现1∶0或1∶1的抗/感分离比例,抗性单株与抗性单株杂交(RR×R_或Rr×Rr)出现1∶0或3∶1的抗/感分离比例,感病单株之间杂交不出现抗性单株,抗性遗传6代未发现明显变化;连锁遗传分析表明,‘粉寿星’的抗蚜性与矮生性状没有连锁关系,与果肉黄/白色位点较近,遗传距离约为27.5 c M。【结论】‘粉寿星’对桃绿蚜的抗性为单基因控制显性遗传,并与果肉黄/白色位于同一连锁群,与矮生性状无连锁关系。本研究结果为抗蚜桃育种及其他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黄瓜ZYMV-CH抗性遗传与连锁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中国株系( ZYMV-CH) 是危害我国黄瓜的主要病毒之一。本试验以抗病的‘秋棚’和感病的‘欧洲8号’杂交获得的115份重组自交系(R IL) 为材料, 进行了黄瓜抗ZYMV-CH遗传规律和连锁分子研究。结果表明: 病情指数在黄瓜R IL群体呈双峰分布, 表明其对ZYMV的抗性是受主基因控制的性状, 但也存在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 和AFLP技术, 获得与ZYMV-CH抗性基因连锁的两条特异性片段 E-ACG/M-CAG-182和E-ACG/M-CAG-180) , 遗传连锁距离分别为5 cM 和11 cM。将E-ACG/M-CAG-180 特异片段转化成共显性的SCAR 标记SCAR3-109, 与ZYMV-CH的抗性基因遗传连锁距离为11 cM。该标记可以作为黄瓜抗ZYMV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甜瓜‘PMR6’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及其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浩  王贤磊  高兴旺  宁雪飞  陈静  李冠 《园艺学报》2015,42(6):1121-1128
以甜瓜(Cucumis melo L.)感白粉病品种‘Hami413’为受体亲本,抗白粉病品种‘PMR6’为供体亲本构建的255株BC2分离群体为材料,研究‘PMR6’抗白粉病的遗传规律及基因定位。群体遗传分析表明,BC2群体中对白粉病菌Podosphaera xanthii生理小种1的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基因命名为Pm-PMR6-1;利用混合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从分布于甜瓜12个连锁群上的390个SSR分子标记中筛选出5个多态性标记;通过连锁分析,将该抗性基因定位于12号连锁群SSR标记DM0191与CMBR111之间;根据甜瓜基因组信息设计SSR引物,进一步将该基因定位于SSR12407与SSR12202之间,并且该抗性基因与标记Mu7191共分离;比对基因组序列,两标记间物理距离约226 kb,预测35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根肿病抗性基因的标记和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与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高抗大白菜根肿病的F1金锦2号(编号A00645)及其自交F2群体197个单株为材料,通过根肿病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发现该材料中根肿病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利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和InDel分子标记技术,在F2分离群体中构建抗感病池,筛选了720对InDel引物,多态性标记进一步单株验证并利用JoinMap4.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获得与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连锁的InDel标记9个,其中最近的两侧标记为BrID90269和BrID11683,遗传距离分别为2.0 cM和2.5 cM。该抗病基因定位在大白菜染色体A8的Scaffold10上。  相似文献   

12.
西瓜抗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种质资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瓜抗ZYMV病毒病资源的抗性鉴定,为资源创新利用及抗性育种提供基础材料。以西瓜甜瓜中期库内保存的754份西瓜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苗期摩擦子叶法接种病毒鉴定西瓜对ZYMV的抗性,结果表明:4份材料对ZYMV免疫,1份抗病。其中2份免疫材料‘PI494530’、‘PI595203’和1份抗性材料‘PI299536’来自美国,另外2份免疫材料‘2013K12’和‘2013K15’来自我国西瓜甜瓜中期库。  相似文献   

13.
杨欢欢  许向阳  姜景彬  刘冠  张贺  李景富 《园艺学报》2015,42(10):1965-1973
以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ty-5基因的抗病材料‘13072’(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提供)和感病材料‘13493’(早粉2号)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获得F1、F2、BC1P1和BC1P2 4个世代,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抗性基因ty-5进行遗传规律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抗性基因ty-5为隐性基因控制。利用657株F2分离单株,应用群体分离分析(BSA)法筛选得到与ty-5基因连锁的5个多态性SSR标记,构建了ty-5基因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将ty-5基因定位到番茄4号染色体上,物理距离为737 kb的区段内,两侧翼标记为TES2461和TGS4151,与ty-5遗传距离分别为2.4 cM和3.1 cM。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区段存在52个预测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4.
在普通西瓜育种材料‘韩选绿圆’中发现一株矮化小果型自然突变体(命名为dsh)。对其形态学观察发现:其主蔓长度、节间长度和单瓜质量均显著低于普通西瓜(P < 0.05)。将此突变体与两个普通长蔓西瓜进行杂交、F1自交并以‘dsh’回交,获得F1、F2和BC各世代群体,对蔓型和单瓜质量的遗传分析表明:F1均为长蔓普通果型植株,F2和BC群体长蔓普通果型植株与矮化小果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和1∶1的分离比(P > 0.05)。说明该矮化小果突变是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其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利用黏籽西瓜独特的黏籽性状与籽瓜亚种间进行杂交,对所配6个世代中的黏籽种皮类型与籽瓜种皮类型的分离比例进行分析和采用卡方检验,来验证理论值与观测值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F1代中黏籽性状不表现,而在与黏籽西瓜作父本的BC1代中籽瓜种皮类型和黏籽种皮类型分离比例为1:1,在F2代中籽瓜种皮类型和黏籽种皮类型分离比例为3:1。由此可以推测黏籽性状是由隐性单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两个对炭疽菌叶枯病高抗的苹果品种(系)‘富士’和‘QF-2’及两个高感品种‘金冠’和‘嘎拉’为亲本配制了4个杂交群体‘富士’ב金冠’,‘金冠’ב富士’,‘嘎拉’ב富士’,‘富士’בQF-2’。以F1群体植株为试验材料,对苹果炭疽菌叶枯病的抗性进行鉴定评价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中抗、感植株的分离比分别符合1︰1,1︰1,0︰1和1︰0的理论比值,初步推测苹果抗炭疽菌叶枯病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抗病基因型为rr,感病基因型为RR和Rr。以‘金冠’ב富士’F1群体为试材,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BSA)方法,通过对均匀覆盖苹果染色体组的500对SSR引物的筛选,获得了一个与抗病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S0506206-24,该标记与抗性基因位点的连锁距离为9.8 cM。  相似文献   

17.
番茄晚疫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抗病品系‘CLN2037’和感病品系‘236’、‘238’为试材,通过田间抗感杂交、回交,于真叶期接种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T1,2,鉴定子代的抗病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品系‘CLN2037’对番茄晚疫病的抗病性为单基因部分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5-azaC)处理白菜‘夏帝’和‘冬赏味’品种的种子,对其幼苗甲基化和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5-azaC 溶液处理可显著降低幼苗DNA 甲基化水平,植株形态发育未见异常。0.1 ~ 0.2 mol · L-1 5-azaC 处理可减缓幼苗在高温胁迫下的生长量、POD 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降低幅度,同时降低MDA 含量和细胞膜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