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风味物质是影响发酵肉制品品质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研究发酵肉制品的风味成为近年来肉制品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肉制品风味物质的来源、影响因素、提取、分离、鉴定技术及其应用和微生物对肉品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固相微萃取分析发酵肉制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组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开发新型肉制品,运用SPME-GC-MS对传统侗族发酵肉制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鉴定出的48种风味物质中,酯、醛、醇、烷烃分别为13,11,6,5种,其他杂环化合物13种.主体风味成分是己酸乙酯、苯乙醇、辛酸和辛酸乙酯.  相似文献   

3.
对于发酵乳中乳酸菌产生的风味物质,如何才能完善这些风味物质的种类,就要通过对风味物质种类及其形成过程来进行分析,通过基因调控来完善乳酸菌带来的风味物质。本文阐述整个形成过程中的蛋白水解系统。  相似文献   

4.
干腌火腿加工工艺对其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味物质赋予了干腌火腿独特的品性。在长时间腌制发酵过程中,火腿的加工工艺方式将影响生产出的现代化火腿中风味物质的成分,从而影响火腿的质量及口感。尤其是加工过程中温度、湿度和盐含量等参数的控制,与火腿中优良风味物质的形成及火腿品性的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熟肉制品的食用品质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趋向,在熟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热处理工艺非常关键。良好的热处理可促进肉的成熟,既促使肉制品色、香、味等风味形成,亦包含杀菌等食品安全控制。但是,肉制品中含有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遇热时会有一定的损失,且加热后肉中水溶性蛋白质、脂肪、糖类等成分变化,导致不同种类动物的肉将产生较强的滋气味。本文综述了熟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热处理的多种形式,并阐述了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对肉制品风味的影响,以期为生产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番茄果实风味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番茄风味由番茄在成熟过程中形成的挥发性化合物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对番茄购买的选择。决定番茄风味的物质在番茄的成熟过程中会经历动态的变化过程,从最初释放到香气富集直至消耗殆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阐述番茄香气物质合成的关键途径和关键物质,以了解如何加速通过香气物质合成的准备期,延长香气富集的累积期,尽量减少香气物质的损耗期,为番茄风味品质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发酵肉制品中常用微生物的种类和性质,其具有降低p H值、减少腐败、改善组织与风味、促进发色、防止氧化变色、减少亚硝胺的生成、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以及产生毒素等作用.简述了发酵肉制品的种类、生产工艺的研究,并对我国发酵肉制品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鸡肉在人们肉类食谱中所占比例的逐年增长,人们对鸡肉的品质也越来越重视。对影响肉类风味形成因素的研究有助于调控动物肉品质,生产出风味优异的肉制品。肉类风味物质形成较为复杂,文章从品种、性别、日龄及饲料成分、饲养方式等多方面阐述了影响鸡肉肉品质形成的因素,以期为鸡肉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高品质的益生菌发酵复合果蔬汁,对果蔬汁的发酵工艺及风味品质进行研究.通过观测发酵前后的pH值变化、滴定酸度、糖度和活菌数等因素,研究不同的发酵微生物、不同的果蔬种类和不同发酵时间对发酵结果的影响,结合感官评价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风味品质进行评价分析.果蔬种类和发酵菌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芒果、圣女果和胡萝卜为复合果蔬汁原料,以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瑞士乳杆菌复配发酵48 h的制品pH低、酸度较高、活菌数高、感官评价结果质量最优;GC-MS风味分析表明,发酵过程中酯类、醇类和酸类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增加,风味较好.说明以优化的发酵工艺制备的复合果蔬汁具有感官风味较好、活菌数含量高等特点,可为发酵制品的研制及发酵果蔬汁的市场开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甜糯玉米软罐头主要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目的】分析影响不同品种甜糯玉米软罐头品质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旨在探讨利用甜糯玉米软罐头挥发性成分指标对不同品种甜糯玉米软罐头进行表征和区分的可能性,也为目标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对6个不同品种的甜糯玉米软罐头中主要风味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甜糯玉米软罐头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甜糯玉米软罐头均有其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合,龙粘2号玉米软罐头主要赋味成分是2,3-二氢化苯并呋喃、2-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醛;京甜紫花糯1号玉米软罐头主要赋味成分为2,5-二甲基吡嗪、3-甲基-2-噻吩甲醛;江南花糯玉米软罐头的主要赋味成分是(Z)-2-庚烯醛。【结论】这些风味物质组合,形成了各自的风味特征,其存在与差异决定了不同品种甜糯玉米软罐头风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砀山梨汁经乳酸菌发酵可用于开发益生菌发酵饮料。基于固相微萃取技术联合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植物乳杆菌发酵砀山梨汁在不同发酵时间其香气成分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共检测出以酚类、醛类、醇类、烃类、酯类、酮类及酸类等为主共66种挥发性气味物质。其中,在未发酵的砀山梨汁中检测到26种香气成分物质,其特征香气物质包括:正己醛、糠醛、癸醛、壬醛、2-乙基己醇、1-己烯、甲酸辛酯、大马酮等。此外,在不同发酵阶段,发酵梨汁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均发生动态变化;经发酵6、12、24、36和48 h,分别由发酵梨汁中检测出25、20、28、28和32种气味物质。其中,当发酵48 h时,风味物质组成最为丰富,总计共检测到32种香气成分物质,主要包括:糠醇、正己醇、1-辛醇、1-癸醇、3-甲基-2-庚醇、羟基丙酮、顺式-1, 2-二甲基环戊烷、甲酸己酯、3, 3-二甲基-2, 4-戊二酮、乙酸甲酯、大马士酮等,这些香气物质可赋予发酵梨汁清新的花香和果香。同时,感官评价结果亦表明,梨汁经植物乳杆菌发酵48 h可获得最佳感官品质。结果表明,砀山梨汁经植物乳杆菌发酵可赋予其新的特征风味,并改善其感官品质,可为乳酸菌发酵砀山梨汁饮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L. casei Zhang)货架期内活菌数的变化及其对发酵乳物理特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将2株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 thermophilus)分别与益生菌L. casei Zhang复配发酵,发酵结束(pH 4.5)于4℃冷藏28 d,并对发酵乳各指标进行测定。【结果】4℃贮藏28 d时,发酵乳中益生菌L. casei Zhang活菌数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且数量保持在108CFU/g以上;益生菌L. casei Zhang与S. thermophilus复配发酵有利于提高3-羟基-2-丁酮和己酸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同时短期贮藏过程中(1—7 d)可赋予产品较高的黏度、硬度、脆度、胶性和耐嚼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对产品物理特性的影响随发酵用S. thermophilus菌株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结论】4℃贮藏28 d过程中,益生菌L. casei Zhang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同时其与S. thermophilus复配发酵可赋予产品较好的质构和风味。  相似文献   

13.
甜酒是以糯米为原料,用酒药进行糖化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饮料酒。在甜酒中含有多种糖类、有机酸、维生素、氨基酸及少量酒精,营养丰富,酸甜适口,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健身饮料酒。在甜酒发酵过程中,双乙酰是影响甜酒风味的主要物质。双乙酰及戊二酮总称为连二酮,是一种挥发香气成分。在口味阈值内对甜酒风味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超声波辅助黄酒发酵的工业化可行性,采用30 L循环式超声波发酵罐进行黄酒酿造,研究超声波辅助对黄酒后酵过程中酒精度、总酸、还原糖等常规理 化指标的影响,分析比较了超声波辅助对黄酒后酵过程中氨基酸、有机酸、酯类物质、醛类物质、高级醇等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0 L循环式超声波辅助 对黄酒后酵过程中酒精度的变化影响不明显,且黄酒醪液氨基酸和酯类总含量都高于未经超声处理的样品,而黄酒发酵醪液高级醇含量均显著低于未经超声处 理的样品;经聚类分析表明循环超声处理的方式能使黄酒后发酵提前达到发酵终点。该结果揭示了循环超声波辅助黄酒发酵,缩短酿造周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酿酒酵母是葡萄酒微生物领域近些年的研究热点。过去人们对非酿酒酵母认识较少,曾将其看作是葡萄酒发酵的有害微生物。随着研究者们对酿酒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发现,在酿酒过程中可以利用非酿酒酵母来改善葡萄酒的品质。合理利用非酿酒酵母可以酿造出色泽更加稳定、香气较丰富独特、口感更为复杂的葡萄酒。本文综述了近些年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研究,包括生产中常见的非酿酒酵母种属的酿造特性、非酿酒酵母影响葡萄酒风味的机制、酵母之间的相互作用等3个方面。葡萄酒生产中常见的不同属(种)非酿酒酵母的酿造特性不同,其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葡萄酒风味的改善效果也有较大差别。了解各个属(种)的发酵特性,根据发酵目的选择合适的接种菌株极为重要;非酿酒酵母可以通过不同的代谢通路改变葡萄酒中酒精、甘油、挥发性香气物质、甘露糖蛋白/多糖、花色苷等物质的含量,从而影响葡萄酒的颜色、香气和口感。非酿酒酵母代谢通路的特异性是其影响葡萄酒风味的根本原因。除了应用非酿酒酵母来改善葡萄酒的风味外,粟酒裂殖酵母降解苹果酸和耐热克鲁维酵母高产乳酸的特性也值得生产者关注。本文通过总结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科学评价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的作用,并为建立新的具有科学性的混合发酵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盐水鸭因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挥发性化合物,如脂类及其降解产物,对盐水鸭特征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盐水鸭肉所含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挥发性成分的测定方法、加工工艺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3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盐水鸭特征香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非酿酒酵母是葡萄酒微生物领域近些年的研究热点。过去人们对非酿酒酵母认识较少,曾将其看作是葡萄酒发酵的有害微生物。随着研究者们对酿酒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发现,在酿酒过程中可以利用非酿酒酵母来改善葡萄酒的品质。合理利用非酿酒酵母可以酿造出色泽更加稳定、香气较丰富独特、口感更为复杂的葡萄酒。本文综述了近些年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研究,包括生产中常见的非酿酒酵母种属的酿造特性、非酿酒酵母影响葡萄酒风味的机制、酵母之间的相互作用等3个方面。葡萄酒生产中常见的不同属(种)非酿酒酵母的酿造特性不同,其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葡萄酒风味的改善效果也有较大差别。了解各个属(种)的发酵特性,根据发酵目的选择合适的接种菌株极为重要;非酿酒酵母可以通过不同的代谢通路改变葡萄酒中酒精、甘油、挥发性香气物质、甘露糖蛋白/多糖、花色苷等物质的含量,从而影响葡萄酒的颜色、香气和口感。非酿酒酵母代谢通路的特异性是其影响葡萄酒风味的根本原因。除了应用非酿酒酵母来改善葡萄酒的风味外,粟酒裂殖酵母降解苹果酸和耐热克鲁维酵母高产乳酸的特性也值得生产者关注。本文通过总结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科学评价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的作用,并为建立新的具有科学性的混合发酵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酱(豉)香风味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酱(豉)香的代表产品及其发酵微生物、风味物质、风味基因与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盐渍海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比较不同产地盐渍海参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GC-IMS)对不同产地盐渍海参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并建立指纹图谱。[结果]盐渍海参定性出以醛类、酮类、醇类和酯类为主的挥发性风味物质83种,但不同产地特征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不同。庚醛、辛醛等13种醛类是盐渍海参的共有成分。醇类和酮类是长岛盐渍海参的特征风味物质,威海和东营盐渍海参的特征风味物质主要为酯类,大连盐渍海参特征区域未鉴定出确定成分。[结论]不同产地的盐渍海参因特征性风味物质不同而具有独特的风味特征,可以为消费者的选择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子鼻技术对5个品种的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风味品质进行分析,结合模式识别和感官评价对红枣乳酸饮料的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线性判别分析对不同红枣饮料香气的识别效果优于主成分分析。电子鼻传感器对香气响应值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特征香气是由苯类、氮氧化物、芳香胺类、烷烃、甲基类、硫化物、醇类、硫化氢类组成。金丝小枣、狗头枣乳酸发酵饮料具有高的综合因子得分。感官评价分析表明,所有红枣乳酸饮料的风味都优于对照(康师傅枣饮),而不同品种的红枣乳酸发酵饮料的风味又不同,以狗头枣乳酸发酵饮料风味最佳,金丝小枣乳酸发酵饮料风味最差。红枣的品种和质量对乳酸发酵饮料的香气和口味有很大影响。电子鼻可以准确区别红枣饮料的不同风味,结果与感官评价具有一致性,表明电子鼻可有效地用于乳酸发酵饮料品质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