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鲜活鱼为饵料,分两阶段进行了大规格鳜鱼(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种苗的分级培育试验。第一阶段(鳜鱼种苗全长0.6~1.5 cm)以人工繁育的团头鲂水花为饵料,进行水泥池鳜鱼种苗一级培育,设置4 000、5 000、6 000尾/m2 3个密度梯度;第二阶段(鳜鱼种苗全长1.5~5.0 cm)以配套培育的麦鲮为饵料,进行池塘鳜鱼种苗二级培育,设置60、75、90尾/m2 3个密度梯度。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以5 000尾/m2密度组的生长快、存活率较高(86.67%)、规格整齐,饵料鱼规格为0.3~1.0 cm;第二阶段以75尾/m2密度组的生长快、存活率较高(80.67%)、规格差异小,饵料鱼规格为1.0~3.5 cm。因此,利用水泥池和池塘分级培育大规格鳜鱼种苗可有效解决鳜鱼种苗规模化培育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对光裸方格星虫苗种在不同底质条件、不同规格大小和不同培育密度条件下的水泥池养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沙质为底质,苗种体长为2.0~4.0 cm,投放密度为600~900条/m2,可获得较好的水泥池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3.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苗种培育分为三个环节,对苗种培育池塘条件、生态环境因素、营养饵料及投喂方式、放养密度、饲养管理方式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仔鱼流水池暂养适宜面积约为12m2、放养密度在10 000尾/m2以下,采用浮游动物与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投喂;夏花苗种培育适宜池塘面积1 400~2 533 m2,放养密度45.0尾/m2;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的第一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3 333 m2,放养密度12.00~1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第二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6 667 m2,放养密度6.00~6.75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第一阶段适宜网箱面积20~25 m2,放养密度1 0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第二阶段网箱面积以30~33 m2为宜,放养密度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缩短缢蛏中间培育周期,快速培育大规格商品苗种,试验稚贝放养的适宜规格和密度,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250 m~2的露天大型水泥池培育稚贝,并混养少量脊尾白虾。研究了不同泥土厚度(3cm、6 cm),养殖密度对大、小2种规格稚贝的壳长、壳高、体质量和存活率的影响。底泥厚度影响稚贝体形的生长,规格越大所需底泥厚度越厚,大规格稚贝在6.0 cm和3.0 cm的壳长分别为20.25±0.03 mm、18.58±0.06 mm(P0.05)。大、小规格稚贝的存活率分别为81.83%±0.69%、65.74%±0.83%;养殖密度影响稚贝的生长速度,稚贝规格和养殖密度的综合效果显示,大规格稚贝(10万粒/kg、壳长0.890±0.024 cm)适宜的放养密度为1.0~1.5万粒/m~2;小规格稚贝(20万粒/kg、壳长0.488±0.035 cm)适宜的放养密度为3.0~5.0万粒/m~2。培育30 d后,14.4 kg大规格稚贝收获196.4 kg,96.6%达到1.5~2.0 cm商品苗种;8.8 kg小规格稚贝收获苗种144.6 kg,68.4%达到1.5~2.0 cm商品苗种。探究了稚贝在水泥池进行中间培育的可行性,缩短了中间培育周期,能为缢蛏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提供优质、健康的大规格苗种。  相似文献   

5.
商品鳜鱼养殖面积在增加,优质鳜鱼种是养殖成败的关键。从鳜鱼苗种培育水泥池条件、放养密度、饵料鱼配套放养密度、苗种消毒、病害防治及日常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水泥池培育鳜鱼苗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等,肉质鲜嫩,蛋白质含量高,是淡水鱼类中的名贵鱼类。目前商品鳜鱼主要从江河湖泊及水库等自然水体中获得,但野生鳜鱼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而进行鳜鱼健康养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一、苗种培育最好在水泥池进行,池大小10~50平方米、深1米左右,水深60~80厘米,每平方米水面放鳜鱼苗200尾。根据鳜鱼苗不同的生长阶段投喂适口的饲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刚孵化出膜3~5天的鳜鱼苗,适宜吃同日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白沙参参苗个体小、抗逆性及抵御敌害生物的能力弱、成活率低、不利于增养殖的缺陷,研究了白沙参室内水泥池中间培育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并在最优条件下进行室内水泥池和室外池塘网箱的培苗,试验结束时测量参苗的体长和体重,计算成活率.结果表明,室内水泥池培育的关键技术参数如下:水温25~30℃,盐度25‰~35‰,培育密度2000~3000头/m2,光照强度2 000 lx.在上述最佳条件下,将体长0.3~0.5 cm、体重0.004 g的参苗16万尾,置于室内水泥池培育1个月后,参苗规格平均达到0.8~1 cm,存活率达到50%以上.然后将其转到室外网箱培养,更换网箱规格并及时疏苗,培育40 d时,参苗规格平均达到3 cm左右,存活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8.
2010年8~10月,于茂名市电白冠利达科技生物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选择3个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进行虾池设置网箱养殖罗非鱼试验.每个池塘安装5个网箱,网箱中罗非鱼的密度分别为12.5、25、37.5、50、62.5尾/m2,鱼的规格为(68±3)g/尾,密度为12.5尾/m2的网箱不投喂饲料,其余网箱投喂罗非鱼饲料.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网箱罗非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投喂饲料网箱罗非鱼的饲料系数和肥满度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密度为62.5尾/m2网箱罗非鱼规格偏小,存活率显著偏低,其他网箱罗非鱼的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50尾/m2网箱罗非鱼规格较大,产量与62.5尾/m2网箱接近并显著高于其他网箱.说明在对虾池塘设置网箱养殖罗非鱼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网箱中罗非鱼放养密度以50尾/m2为宜.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淡化培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圆形小水泥池对南美白对虾进行淡化培育试验,圆形水泥池30m3,其内投放虾苗214.7万尾,平均体长0.5cm,初始盐度14.6‰,以投喂人工饵料为主;共培育10d,出苗153.7万尾,平均体长1.3cm,成活率71.6%。淡化后的虾苗可直接投放于淡水中饲养,省去了池塘淡化标粗阶段,也避免了因此而造成的池塘土壤盐碱化。  相似文献   

10.
泥鳅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本研究选择人工培育鳅苗(3~5 cm)和天然鳅苗(5~8 cm)放养在666.67~2 000.00 m~2的池塘中养殖。放养前清塘消毒、苗种消毒、做好防逃措施,放养后投喂膨化颗粒料、调节水质、定期预防病害、做好日常管理及捕捞等工作。历时100~120 d养殖,10月鳅苗达到10~15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