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杀虫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杀虫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100 g/L悬浮剂、氯虫苯甲酰胺200 g/L悬浮剂、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颗粒剂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理想杀虫剂。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100g/L悬浮剂30 ml/667 m^2防治效果99.64%,氯虫苯甲酰胺200 g/L悬浮剂10 ml/667 m^2防治效果99.29%,氟虫双酰胺20%水分散颗粒剂10 ml/667 m^2防治效果8.17%。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新型杀菌剂氟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苏省不同地区的90个小麦纹枯病菌(R.cerealis)菌株对氟酰胺的敏感性,并测定对氟酰胺敏感性不同的10个菌株对戊唑醇、咯菌腈、氟环唑、烯唑醇、丙环唑、甲基立枯磷、氟酰胺、井冈霉素A、多菌灵、氯啶菌酯和申嗪霉素等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菌株间对氟酰胺的敏感性差异较小,EC50值在0.211 3~0.669 0 μg·mL-1之间,平均为0.406 3±0.100 5 μg·mL-1;氟酰胺对R. cerealis的抑菌效果优于多菌灵、氯啶菌酯和申嗪霉素,与井冈霉素相近;其抑菌效果明显低于三唑类杀菌剂和咯菌腈、甲基立枯磷。EC50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对氟酰胺与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晚疫病危害严重,可侵染不同生育阶段的马铃薯,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因此,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对马铃薯安全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对秋季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效果较好的杀菌剂,该研究对目前常用于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的4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全程施药5次。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情况,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效。4种杀菌剂均有较好的防效,平均防效排序为: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10%氟噻唑吡乙酮OD>100 g/L氰霜唑SC>50%烯酰吗啉WP。其中,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总平均防效最好,为70.90%;10%氟噻唑吡乙酮OD总平均防效次之,为66.53%。因此,在秋季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可结合实际选用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和10%氟噻唑吡乙酮OD交替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4.
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和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 Riley)是橡胶树的重要害虫,为协调其药剂防治与天敌(日本食蚧蚜小蜂)利用,在室内采用药膜法和喷雾法测定了6种常用杀虫(杀螨)剂对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毒力。结果表明:噻嗪酮、三氟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等3种药剂喷药后24 h成蜂死亡率均为100%,而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药后24 h成蜂死亡率为2.61%~17.39%;6种药剂处理日本食蚧蚜小蜂的蛹后,其羽化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噻嗪酮>阿维菌素>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羽化后成虫寿命最长为螺虫乙酯1 500倍液处理(23.89 d),最短为溴氰菊酯1 500倍液处理(0 d);用6种药剂处理日本食蚧蚜小蜂的高龄幼虫后,其羽化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溴氰菊酯>阿维菌素>三氟氯氰菊酯=噻嗪酮,羽化后成虫寿命以氟啶虫酰胺2 500倍液处理最长,为18.80 d;药剂处理后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寄生率及产卵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噻嗪酮>阿维菌素>三氟氯氰菊酯>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溴氰菊酯。因此,以成蜂死亡率、蛹羽化率、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等生物参数为评判,推荐使用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防治橡副珠蜡蚧。  相似文献   

5.
试验在田间测定了甲霜灵、甲霜灵+代森锰锌、代森锰锌、霜脲氰+代森锰锌、双炔酰菌胺、恶唑菌酮+霜脲氰、氟啶胺、氰霜唑、霜霉威+氟吡菌胺和中药中提取的苦参碱10种杀菌剂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除甲霜灵以外其它9种杀菌剂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均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最好的是双炔酰菌胺、氰霜唑和霜霉威+氟吡菌胺,其次为氟啶胺、恶唑菌酮+霜脲氰、苦参碱、霜脲氰+代森锰锌、代森锰锌、甲霜灵+代森锰锌。除甲霜灵和苦参碱以外其它处理与对照比较,增产11.11%~45.66%。晚疫病烂薯率为2.94%~12.33%。根据病害发展曲线,病害发展前期使用10种药剂处理,均可达到显著防治效果。病害发展后期,建议选择双炔酰菌胺、氰霜唑和霜霉威+氟吡菌胺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9种杀菌剂对人参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结果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表明: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健达)对人参黑斑病的毒力作用最强,EC50值、EC90值分别为0.11 mg/L和7.15mg/L,其次为25%丙环唑EC(斑绝)和400g/L氟硅唑EC(尚果).结论 筛选出了对...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使用分散固相萃取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对糙米、稻壳和秸秆样品中的噁唑酰草胺和氰氟草酯及其代谢物成功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8.
不同药剂对水稻大螟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种药剂对上海地区单季晚稻上的大螟进行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SC(用量为30 ml/667 m2)、20%氯虫苯甲酰胺SC(用量为10 ml/667 m2)、甜菜.苏云菌(高端)WP(用量为30 g/667 m2)等3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对二代大螟的防效为80.84%~100.00%、保苗效果为76.12%~96.69%,对三代大螟的防效为84.43%~94.26%、保穗率为79.14%~88.74%。  相似文献   

9.
采用UPLC-MS/MS法对番石榴多酚中部分酚类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以抑菌圈直径为评价指标,测定了番石榴多酚的抑菌活性,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对其抑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石榴多酚中含有没食子酸、儿茶素、槲皮素、原儿茶酸、山奈素和绿原酸等酚类物质。番石榴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单增李斯特菌、铜绿假单胞菌、腐败希瓦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除了单增李斯特菌和腐败希瓦氏菌的MIC低于5 mg/mL外,其余均低于2.5 mg/mL。番石榴多酚在pH4~5范围内处理后抑菌活性最强,其抑菌活性对温度、紫外照射具有稳定性,低盐度会促进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醚菌酯SC 40 m L/667 m2、22.5%啶氧菌酯SC 40m L/667 m2和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15 m L/667 m2药后15 d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同时30%醚菌酯SC40 m L/667 m2和22.5%啶氧菌酯SC 40 m L/667 m2对白粉病的持效期也较长;其次为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SC 50 m L/667 m2,药后15 d防效也达到88.29%。研究发现生产上常用的20%三唑酮EC 50 m L/667 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药后15 d防效仅为49.44%,药后30 d下降至34.89%。推荐将30%醚菌酯SC 40 m L/667 m2和22.5%啶氧菌酯SC 40m L/667 m2作为三唑酮的替代药剂或与其他药剂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1.
建立香蕉中噻唑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残留测定方法。香蕉样品采用乙腈提取和PSA+C18分散固相萃取,采用UPLC-MS/MS多反应模式(MRM)进行分析测定。噻唑膦在添加水平0.01~1.0 mg/kg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94.3%~107.5%,相对标准偏差为7.9%~11.0%。采用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μg/m L,定量限为0.005 mg/kg。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较好且节省溶剂,适用于香蕉中噻唑膦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螺螨酯和螺虫乙酯在覆膜金橘中使用的安全性,研究了螺螨酯、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在覆膜金橘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和残留动态规律,建立了金橘中螺螨酯、螺虫乙酯及其代谢产物的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0.002~2.5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螺螨酯、螺虫乙酯及其4种代谢产物在金橘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6.9%~101.2%,相对标准偏差为2.3%~6.8%,方法检出限为0.1~5.0 μg/kg,定量限为0.5~ 1.0 μg/kg。螺螨酯和螺虫乙酯母体在覆膜金橘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4.1 d和23.1 d。最终残留实验结果表明,按照推荐的施药剂量使用,施药2次后15 d收获,螺螨酯和螺虫乙酯在覆膜金橘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值(均为0.5 mg/kg)。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香蕉中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多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1%乙酸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炭黑(GCB)净化,以甲醇和2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模式(ESI+),多反应监测(MRM)采集数据,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在0.001~0.1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0.9991,方法检出限(LOD)为1 pg,定量限(LOQ)为0.01 mg/kg。在0.01、0.05、0.10 mg/kg3个添加水平下,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在香蕉中的回收率为84.91%~104.7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3%~9.69%。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香蕉中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残留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主研制的黄曲霉毒素B1胶体金免疫定量检测卡,建立花生、玉米、大米、小麦等粮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定量分析方法,4种样品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20.0μg/kg,R2>0.97,方法的定量限为1.0 μ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5%~106%,RSD<20%。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免疫亲和柱净化-HPLC法相比,相对误差<15%,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适用于粮油农产品及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 筛查,样品检测时间只需15min,检测成本低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参中铅和镉的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参中铅和镉的含量。结果铅在0μg/L~40μg/L范围,镉在0μg/L~3μg/L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为3.6μg/kg和0.42μg/k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9.11%和4.70%,加标回收率在93.3%~106.7%之间。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测定人参中铅和镉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紫外扫描确定250 nm作为烯酰吗啉检测波长,优化后选取甲醇+水(V ∶ V=6 ∶ 4)作为流动相不易受样品中杂质峰的干扰且两个组分峰具有较好的分离度。建立了烯酰吗啉标准曲线,0.05~5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选择乙腈高速匀浆提取后经过佛罗里硅藻土萃取柱净化处理龙眼样品,避免了杂质对目标峰的干扰,回收率77%~97%,变异系数<7%;选择丙酮+水(V ∶ V=1 ∶ 1)作为提取剂采用2种方法(振荡3 h、超声振荡各30 min)提取后土壤样品用二氯甲烷萃取后不经净化直接分析,结果表明对目标物分析无影响,对比2种提取方法选取超声振荡各30 min的方法不仅节约时间,而且回收率较高为83%~96%,变异系数<7%。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同时测定无核荔枝中19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实验考察了固相萃取法和QuEChERS法中影响净化和萃取效果的各个因素,同时对二者的基质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种农药的线性范围在0.01~0.5μg/m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0.01、0.1、0.5 mg/kg加标水平下,采用固相萃取净化时,19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67.0%~95.6%,RSD为2.5%~12%。采用QuEChERS净化时,19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68.2%~125%,RSD为2.8%~12.7%。2种方法在灵敏度和精密度方面无显著差异,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但固相萃取较QuEChERS基质效应小,净化相对彻底。QuEChERS较固相萃取具有简单、快速、环保等优点。2种方法均能对荔枝样品进行检测,且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鸡肉中4种喹诺酮类药物的HPLC-FLD检测方法。鸡肉样品经过无水硫酸钠脱水后用酸化乙腈提取,用乙腈饱和的正己烷除去杂质,下层乙腈液经氮气吹干后用流动相定容,再加入乙腈饱和的正己烷,混匀后在高速离心机上离心,下层液体用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采用Xbridge C18柱分离,以乙腈-磷酸二氢钠为流动相等度洗脱,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4种喹诺酮类药物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系数均在0.999以上,线性范围为0.2~50 ug/L,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检出限为1.0 ug/kg,达氟沙星检出限为0.  相似文献   

19.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茶产品中吡蚜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Cleanert PCX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干茶、抹茶和速溶茶粉中吡蚜酮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干茶、抹茶和速溶茶粉中的吡蚜酮经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提取、Cleanert PCX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和Acquity BEH C18色谱柱分离后,通过U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测定,外标法定量。在0.005~1.000 mg·kg^-1添加范围内,吡蚜酮的平均回收率为77.0%~95.1%,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8%~6.9%,方法的定量限(LOQ)为0.005~0.010 mg·kg^-1。该方法在灵敏度、准确度和回收率上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可为茶产品中吡蚜酮残留量的测定和风险评估提供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豆、花生及粮油中56种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高油脂植物源性样品粮谷和粮油中的农药残留量,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GC/MS/MS)能够快速、简单、同时测定大豆、花生及其粮油中56种农药残留,并对MS/MS检测参数及样品前处理方式进行了优化。样品经乙腈提取后,冷冻、离心,串联C18/PSA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检测,56种农药在线性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系数大于0.99。本检测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001~0.005 mg·kg~(-1),方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62%~11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2%~14.5%。本方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单,适用于大豆、花生及其粮油类高油脂植物源性食品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