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饲料料型及投喂频率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生长及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以饲料料型(膨化饲料,EF;颗粒饲料,PF)和投喂频率(2次/日,F2;3次/日,F3)为影响因素,共4个组,分别命名为EFF2、PFF2、EFF3和PFF3,每组3个平行,投喂8周,每天定时投喂两次(7:30和16:30)或3次(7:30, 12:00, 16:30)。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的末重和增重率受到投喂频率的影响,F2组显著高于F3组(P0.05);而饲料料型则对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颗粒饲料组的肌肉粗脂肪含量和内聚性、回复性显著低于膨化饲料组(P0.05),而硬度显著高于膨化饲料组(P0.05)。F3组的肌肉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则显著高于F2组(P0.05)。颗粒饲料组生肌调节因子5 (myogenic factor 5, Myf5)和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膨化饲料组(P0.05)。F3组肌肉中MSTN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F2组,而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基因相对表达量则呈现相反趋势。综上,投喂同种配方的膨化饲料和颗粒饲料对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效果相似,但是投喂颗粒饲料的斑点叉尾鮰硬度更大,而投喂膨化饲料则肌肉脂肪含量更高;斑点叉尾鮰的最佳投喂频率是每天2次。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浮性膨化饲料、沉性硬颗粒饲料、浮性膨化饲料与沉性硬颗粒饲料混合三种不同方法培育鱼种的试验,进行了鱼苗的生长速度、水质情况、饵料系数、经济效益的比较,得出采用浮性膨化饲料培育在上述指标中较其它二种方法有明显优势的结论。生长速度:浮性膨化饲料>沉性硬颗粒饲料>浮性膨化饲料与沉性硬颗粒饲料混合;水质情况:浮性膨化饲料优于沉性硬颗粒饲料优于浮性膨化饲料与沉性硬颗粒饲料混合;饵料系数:浮性膨化饲料<沉性硬颗粒饲料<浮性膨化饲料与沉性硬颗粒饲料混合;经济效益:浮性膨化饲料高于沉性硬颗粒饲料高于浮性膨化饲料与沉性硬颗粒饲料混合。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饲料对草鱼生长、体成分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在水温20~29℃下,将初始体重(394.96±13.21)g的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养殖在水库网箱(2 m×2 m×2 m)中,投喂以商业配方为基础配制的膨化和非膨化饲料,养殖时间120 d,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结果显示,膨化饲料组草鱼成活率和增重率、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和肠体比显著高于非膨化料组相,饵料系数和增重成本显著降低(P0.05);鱼体血清血糖、甘油三酯含量和过氧化氢酶、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肝脏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膨化饲料组草鱼水分和灰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粗脂肪显著升高、粗蛋白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与非膨化饲料相比,饲喂膨化饲料可提高大规格草鱼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但会导致鱼体肥满度和粗脂肪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正>在大水面养殖中,投喂饲料已不再是人工手动投喂或是就地取材天然青饲料喂养,而是普遍使用投饵机投喂颗粒或膨化饲料,以节省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投饵机的种类繁多,针对不同水面、不同养殖模式投饵效果差异较大。本文主要讨论大水面养殖环境中箱式池塘投饵机与涡旋式抛撒投饵机投喂颗粒饲料时的投喂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差异。一、投喂颗粒饲料的耐水散失情况水产饲料耐水性也称为"水产饲料水中稳定  相似文献   

5.
以商业配方为基础,配制膨化饲料和非膨化饲料饲喂初始体重(394.96±13.21g)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120天,旨在对比这两种饲料对其生长、体成分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养殖试验在水库网箱(2m×2m×2m)中进行,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实验结果表明,与非膨化料组相比,膨化饲料组草鱼成活率和增重率显著提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增重成本显著降低(P<0.05);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和肠体比显著升高(P<0.05);鱼体血清血糖、甘油三酯、总固醇和过氧化氢酶显著升高(P<0.05);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显著降低(P<0.05);肝脏谷丙转氨酶(GPT)显著升高,谷草转氨酶(GOT)显著降低(P<0.05);鱼体成分中水分和灰分无显著差异(P>0.05),粗脂肪显著升高、粗蛋白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与非膨化饲料相比,饲喂膨化饲料可使大规格草鱼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提高,但会鱼体肥满度和粗脂肪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美洲西鲱(Alosa sapidissima)仔鱼(孵化后10 d)为实验对象,在室内进行为期30 d的摄食生长试验,分别投喂不同的饵料[单独投喂卤虫(Artemia)、单独投喂微颗粒饲料、卤虫与微颗粒饲料混合投喂],分析不同饵料的投喂对存活、生长、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以及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混合投喂组的存活与生长表现都要显著优于卤虫组和微颗粒饲料组(P0.05),微颗粒饲料组与卤虫组相比差异不大,而试验后期(20~30 d)微颗粒饲料组的存活与生长表现要优于卤虫组;(2)消化酶的结果显示,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在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在卤虫组中活力最低,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中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微颗粒饲料组中要显著高于混合投喂组(P0.05);(3)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岐化酶活力在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和溶菌酶活力在微颗粒饲料组中最高,卤虫组中最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4)鱼体脂肪酸受饵料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大,微颗粒饲料中n-3HUFA和DHA含量较高,其投喂后在鱼体中的含量也高。综上所述,不同饵料投喂对美洲西鲱仔稚鱼存活、生长、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以及体脂肪酸影响显著,在试验20 d之前使用卤虫与微颗粒饲料混合投喂,20 d后完全转食微颗粒饲料,可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全程投喂冰冻小鱼、全程投喂颗粒饲料及颗粒饲料和冰鱼混合投喂的三种方式,对平均规格达(6.25±0.31)g/只,投喂280 d后,采样测定生长指标、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饲料组及混合组的平均规格、成活率、显著大于冰鱼组(P0.05),特定生长率在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鱼组的肥满度及饵料系数远大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颗粒饲料组投喂下的雌、雄蟹肝胰腺指数最高,冰鱼组的雌、雄蟹性腺指数最高,由此可见,颗粒饲料组仍有生长的空间。从成本核算来看,混合组效益最高,颗粒饲料组其次,冰鱼组最小,从投入产出比来看,颗粒组最高。综上所述,全程投喂颗粒饲料对河蟹生长及营养积累有促进作用,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育肥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简称河蟹)养殖效果和品质的影响,选用3种常用饲料(硬颗粒饲料、膨化饲料和冰鲜鱼)在室内循环水养殖槽内,开展了为期60 d的生殖蜕壳河蟹雄体的育肥试验,对比了不同饲料组间雄蟹的成活率、性腺发育和色泽等指标。结果显示:(1)3个饲料组间雄蟹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硬颗粒饲料组成活率最低(43%),其余两组成活率在60%~70%;(2)3个饲料组间的性腺指数(GSI)和肝胰腺指数(HS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SI均为约3%,HSI均为5%~6%;(3)3个饲料组间的头胸甲色泽指标L值(亮度)、a值(红度)和b值(黄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冰鲜鱼组肝胰腺色泽指标L值和b值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膨化饲料组肝胰腺的a值最高(P0.05)。试验证明:采用硬颗粒饲料、膨化饲料和冰鲜鱼对生殖蜕壳后的雄蟹进行育肥,对其成活率和性腺发育无显著影响,投喂膨化饲料可显著提高肝胰腺的红度,投喂冰鲜鱼可提高肝胰腺的亮度和黄度。  相似文献   

9.
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台湾东风螺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优质鱼粉、豆粕等原料制成蛋白质含量不同的6组饲料(粗蛋白含量分别为48.16%、45.64%、40.67%、35.68%、30.80%、25.96%),喂养台湾东风螺47 d,以投喂鲜杂鱼组作为对照,分别于15、27、37、47 d测定螺高、螺宽、螺体重等生长指标,计算不同处理组在不同时间段(27、37、47 d)的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试验结束后测定东风螺螺肉的体组成和氨基酸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投喂颗粒饲料比投喂鲜杂鱼的饲料系数显著高;而当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变化(25%~48%)时,对东风螺生长性能并无显著影响。但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东风螺对饲料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当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低于25%时,47 d时其饲料系数2.3,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蛋白质效率1.74显著低于蛋白含量48.16%饲料组。从东风螺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分析,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25%。所有组东风螺螺肉的粗蛋白、脂肪,总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差异,但是一些中性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和丙氨酸)和精氨酸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降低而呈现出降低趋势,部分组产生了显著差异。投喂颗粒饲料的东方螺生长不如投喂鲜杂鱼组。  相似文献   

10.
颗粒饲料和青饲料以不同比例投喂草鱼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颗粒饲料投喂草鱼时,搭配投喂少量青饲料,草鱼的生长速度显著加快,搭配青饲料的比例愈高,生长愈快。苏丹草是草鱼的优质饲料。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两种粒径饲料(2 mm和3 mm),进行4种不同组合,分别为FS1组(3 mm粒径饲料投喂60 d)、FS2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1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50 d)、FS3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2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40 d)和FS4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3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30 d),对克氏原螯虾幼虾(7.73±0.05) g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各组间存活率、肝体比、肥满度和腹部含肉率均无显著差异。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且在FS2组达到最大值。FS2组和FS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各组间肝胰腺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胰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且在FS2组达到最高水平。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以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与单一粒径组(FS1组)相比,FS3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大黄鱼网箱养殖区的实际条件和大黄鱼的营养需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促鱼生长、减少环境污染、易制作为目的,将研制的大黄鱼软颗粒干粉料与常用的鲜杂鱼糜以8∶5比例混合,配以0.4%的鱼肝油,通过水产湿颗粒饲料压制机压制成软颗粒饲料,并用A、B、C、D等4种不同成分含量的软颗粒饲料与鲜杂鱼糜分别投喂大黄鱼进行养殖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粒径0.4~1.0 cm的软颗粒饲料,圆柱体外观光滑,无开裂现象,切口整齐;保持鲜杂鱼固有风味,无腐败、霉变及其它异味;水中稳定性良好,沉降速度8.3 cm/s;其诱食效果优于鲜杂鱼糜;投喂大黄鱼,其养殖效果及经济效益优于投喂冰鲜饵料,尤其是其中的D组料(相对增重率81.0%,饲料系数1.81),效果尤其显著,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投喂蚕豆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配合饲料、浸泡蚕豆和发芽蚕豆喂养平均体重(1000±20)g草鱼70d,分析投喂蚕豆对草鱼生长及肌肉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浸泡蚕豆组和发芽蚕豆组的草鱼增重率分别为79.5%、40.32%和50.10%,饵料系数分别为2.11、4.78和4.31,投喂蚕豆降低了草鱼增重率(P<0.05),显著增加了饵料系数(P<0.05)。与配合饲料组相比,浸泡蚕豆组和发芽蚕豆组肌肉中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浸泡蚕豆组和发芽蚕豆组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比配合饲料组显著提高(P<0.05)。投喂蚕豆降低了草鱼的生长性能,但是显著提高了草鱼肌肉品质。投喂发芽蚕豆的效果要优于投喂浸泡蚕豆。  相似文献   

14.
草鱼颗粒饲料投喂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朝兴 《淡水渔业》1998,28(3):20-21
草鱼颗粒饲料投喂技术廖朝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市434000)鱼种与饲料解决之后,投喂是最重要的饲养技术。投喂不科学,即使有了好的饲料,也会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鱼是生活在水中,投喂的饲料不仅容易散失,而且鱼摄食状况一般也不容易看见,...  相似文献   

15.
投饲蚕豆对草鱼生长和肉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别以配合饲料(对照组)、蚕豆(蚕豆组)饲喂平均体重为496.5 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66d,考察蚕豆对草鱼生长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和蚕豆组增重率为82.76%,36.96%;饵料系数为2.17,4.45;肥满度为13.09,7.72;粗脂肪含量为0.89%,1.43%;肌肉失水率为27.14%,15.87%;肌原纤维长度为28.32μm,33.31μm;羟脯氨酸0.12mg/g,0.16mg/g。在生长方面,与配合饲料组相比,蚕豆组草鱼的增重率、肥满度极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极显著增加(P<0.01);在肌肉品质方面,失水率极显著降低;粗脂肪含量、肌原纤维长度、羟脯氨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结果表明,投喂蚕豆对草鱼肌肉具有特殊的改变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的壳聚糖,采用3种不同的投喂方式(方式A:连续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方式B:连续投喂添加0.5%壳聚糖的饲料,连续组;方式C:先投喂0.5%壳聚糖饲料再投喂基础饲料且每15天间隔投喂,不连续组)饲喂初始体重(19.46±0.04)g的草鱼60d后,对草鱼进行饥饿胁迫处理[各投喂方式分为投喂组(feeding,F)和饥饿组(starvation,S)],以生长、一氧化氮(nitrogenoxide,NO)含量和溶菌酶(lysozyme,LSZ)活性为指标考察壳聚糖不同投喂方式对草鱼抗饥饿胁迫处理的能力。结果显示,(1)连续组和不连续组60d时草鱼增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d饥饿处理后也呈现投喂组和饥饿组的增长率和增重率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5);(2)对照组头肾、肝胰脏NO含量和血清、头肾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高于投喂组(P<0.05),连续组除头肾外NO含量和各组织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低于投喂组(P<0.05)或与投喂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连续组除脾脏外NO含量和除肝胰脏外的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低于投喂组(P<0.05)或与投喂组无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大菱鲆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养殖品种。但是,目前国内大菱鲆饲料技术还不成熟,投喂配合饲料不但生长速度无法赶上冰鲜杂鱼,而且较大规格的鱼投喂配合饲料易发生摄食率低、消化不良等现象。大菱鲆无咽喉齿,对于硬颗粒饲料消化困难,生产中多需要用水泡湿后再投喂。采用湿颗粒饲料和助消化的添加剂可能会提高大菱鲆对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能力。本试验以市售性能最好的进口膨化饲料作对照,在基础试验饲料中分别添加二甲酸钾、益生素和中草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用膨化饲料和颗粒饲料饲喂初体重6.91±0.33 g哲罗鲑(Hucho taimen),比较两种饲料对其生长、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在室内玻璃钢水族箱中进行,分2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00尾鱼.处理1为膨化饲料组,处理2为颗粒饲料组.试验期间水温9.8~16.2℃,溶氧>8.0 mg/L,试验共进行56d.试验结果表明,同颗粒饲料组相比,膨化饲料组哲罗鲑成活率显著提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水分和灰分显著降低(P<0.05);胃蛋白酶、前肠+幽门盲囊胰蛋白酶、后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消化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白球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颗粒饲料组相比,哲罗鲑饲喂膨化饲料后生长性能提高,但消化道消化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吕红  张凯 《重庆水产》2005,(2):14-18
本文介绍了在池塘中使用浮性膨化饲料养殖斑点叉尾鲴、虹鳟鱼、鲫鱼、胭脂鱼、南美白对虾的试验。结果表明,与投喂传统颗粒饲料相比,使用膨化饲料养殖时鱼类的生长指标和生产效益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陈焕铨 《齐鲁渔业》1999,16(6):26-27
1全价配合饲料 甲鱼全价配合饲料是根据甲鱼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把多种饲料原料按一定的科学比例混合,通过超微粉碎、混和均匀,制成甲鱼的全价配合粉状饲料(使用时加工成软颗粒或团块投喂)或膨化颗粒饲料。全价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能量、必需脂肪酸以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均能完全满足甲鱼健康发育生长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