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熟化度红壤稻田磷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熟化度不同的3种红壤性水稻土进行室内模拟培养,考察施磷后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动态,同时比较了不同施磷量及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各供试红壤性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差异。结果表明:熟化度不同,对磷的吸附表现出随熟化度提高,吸磷比下降的明显规律,经96h培养后,初度熟化红壤水稻土吸附量高达93%;中度熟化的为43%;高度熟化的降低至23.1%。被吸附固定的磷在初度和中度熟化红壤性水稻土中都很难解析出来,只有高度熟化的可解析出一部分。不同施磷浓度比较,以低浓度施磷处理的吸磷量普遍高于高浓度施磷处理,40℃条件下培养的吸磷量明显高于20℃条件下培养。上述磷的吸附和解吸特征随熟化度的变化主要与熟化过程中有机质含量增加,活性铁、铝含量明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Olsen、Bray I.BrayII、Al-Abbas等四种方法,测定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将其值分别与小麦(n=9)、水稻(n=12)的产量和~(32)p测定的土壤A值比较,进行土壤供磷能力的相关分析。结果得出,Olsen法与小麦、水稻产量的r值分别为0.764和0.603,与小麦、水稻分蘖期土壤A值的r值分别为0.802和0.631,故可作为测定黄壤性水稻土有效磷含量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3.
漠境土壤的有效磷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七种浸提方法在漠境土壤上的适用性。属酸性浸提剂的Bray法、Truog法,以及属强碱性浸提剂的Al-Abbas法都不适用。Olsen法与作物四个参比项相关密切,其中以在Olsen法基础上改进的新法2[0.5MNaHCO#-(3)-0.5MNa#-(2)SO#-4浸提]与作物吸磷量间相关更密切。在漠境地区采用新法2测定土壤有效磷更适宜。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三种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测定采集土壤样本有效磷含量,研究三种测定土壤有效磷方法测定有效磷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Olsen-P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为Bray-P法1.36倍,二者呈极显著相关关系;Olsen法、Bray法和M3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运用数理统计对M3法与经典方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含量相关性进行结果分析,了解M3法与Olsen法、Bray法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有效性,为M3法推广及以M3法为标准充分挖掘经典Olsen法和Bray法测定有效磷数据信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ASI法测定中、酸性土壤有效磷结果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ASI法和Olsen法测定中、酸性土壤有效磷含量,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结果。18个供试土壤有效磷测定值中,ASI法略高于Olsen法,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均很好,且ASI法测定值与高梁幼苗生物产量、植物吸磷量均呈极显著相关。用ASI法多次重复测定,其结果重现性好,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6.
水稻土磷环境敏感临界值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室内测试方法研究了3组质地(粘土、重壤土和轻壤土)水稻土水溶性磷(0.01mol·L-1CaCl2-P)与土壤测试磷(Olsen-P和Bray1-P)及土壤磷饱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土因淹水耕作,其磷释放潜力明显高于旱地土壤,水溶性磷随土壤测试磷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测试磷及磷的饱和度与土壤水溶性磷的关系存在转折点,当土壤磷超过转折点时,土壤水溶性磷和磷的释放潜力明显增加。在好气条件下,供试水稻土磷环境敏感临界值(转折点)在Olsen-P50~75mg·kg-1、Bray1-P90~140mg·kg-1和磷饱和度21%~23%之间;在厌气条件下,供试水稻土磷环境敏感临界值(转折点)在Olsen-P35~45mg·kg-1、Bray1-P75~115mg·kg-1和磷饱和度16%~18%之间,超过临界值土壤磷素可对环境产生非常明显的负影响,不应再施用磷肥和粪肥。  相似文献   

7.
福建铁铝土最大吸磷量(x_m)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黄壤>黄红壤>红壤>赤红壤>耕种赤红壤>红壤性水稻土,各类土壤磷素吸附能常数(k)的变化趋势与 x_m 值的变化基本一致.土壤游离铁、活性铁、富里酸增加,土壤 x_m 值明显增大.施用有机质使土壤 x_m 值增加,k 值下降.酸性土壤施用石灰使 x_m,k 值显著上升,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0.984.酸性土壤适量施用石灰,明显提高了旱作物吸磷量,而水稻吸磷量则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减少.小麦磷肥回收率与 x_m 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0.655),而与 k 值呈显著负相关(r=-0.466).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花岗岩、玄武岩水稻土及三角洲沉积水稻土的磷素形态,有效磷源及其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花岗岩和玄武岩水稻土无机磷以闭蓄态磷为主,铁磷次之,有效磷源主要是铁磷和铝磷。三角洲沉积水稻土无机磷也以闭蓄态磷为主,铁磷和钙磷的相对含量与土壤酸碱度有关。三角洲沉积酸性水稻土的有效磷源为铁磷和铝磷,中性、弱碱性水稻上为铝磷。用6种化学方法对三类水稻土进行了测定,以A值及四造水稻吸磷量、产量作为参比项进行校验,结果以Olsen法最好,并提出了该法对上述土壤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9.
目前,测土配方施肥关键的环节就是土壤有效养分通过测试方法的选择,为了确保作物高产量、高效率和优质的肥料施用量需要测定土壤中有多少养分含量。在惯例土壤肥力测定时,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的测定通常使用化学进行提取,土壤有效磷在提取时极为复杂。土壤有效磷在提取时可以用到很多种类提取剂,当前主要的3种测定方法是:ASI法、Olsen法和Mehlich3法。本文主要以Olsen法对土壤有效磷的测定进行研究,并测定其结果与实验温度、pH、土壤环境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水稻土淹水过程中不同土层铁形态的变化及对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使土壤中结晶态氧化铁含量减少,同时使无定形氧化铁大大增加,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大为提高,磷最大吸附量增大,磷解吸率降低,从而影响水稻土中磷的有效性。淹水土壤还原层铁形态和磷吸附、解吸的变化比氧化层更为剧烈,尤其是红壤性水稻土,在青紫泥中两土层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春小麦的相对产量、总吸磷量与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之间的相关研究.测定方法包括:Olsen法、Machigen法、NH_4HCO_3—DTPA法和MehlichⅢ法。在不同肥力水平的灌漠上进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并获得了春小麦的相对产量和总吸磷量.结果表明无论盆栽试验或田间试验,春小麦的相对产量、总吸磷量与四种测定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均极为显著.这四种方法都适用于灌漠土有效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稻草还田对土壤钾,磷,锌的吸附—解吸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长期肥料田间试验的红壤性水稻土、黄棕壤性水稻土和灰潮土性水稻土,用热呼学稀吸附法和流行法分别进行了土壤钾、磷、锌的吸附-解吸试验和土壤钾吸附动力学试验,测定了土壤钾吸附动力学试验,测定了土诉粘接矿物组成,基本性质和有效钾、磷的含量,研究了稻草还田对土壤钾、磷、锌吸附量、吸附钾、磷、锌解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1)能减小土壤对钾的吸附,增加其解吸率,提高土壤有效钾量和土壤对钾的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对氮、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以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红黄泥(HH)、河沙泥(HS)、麻沙泥(MS)和紫色土(ZS)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对氮、磷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在低氮浓度范围内(0~10 mg/L),土壤氮解吸量大于吸附量;高浓度范围(20~50 mg/L),随着平衡液氮浓度的增加,土壤氮解吸率逐渐降低;当土壤氮吸附量为-57.267~352.400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氮吸附能力降序排列为HS>ZS>HH>MS;当氮解吸量为8.367~37.833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氮解吸能力降序排列为HH>HS>MS>ZS;4种土壤对氮的吸附等温曲线用Linear模型能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28~0.978之间。而在低磷浓度范围内(0~10 mg/L),土壤磷吸附量大于解吸量;当平衡液磷浓度超过10 mg/L时,土壤固持磷的能力减弱,解吸增加,但吸附量仍大于解吸量;当土壤磷吸附量为-110.312~534.961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磷吸附能力降序排列为HS>HH>ZS>MS;当磷解吸量为0.188~14.320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磷解吸能力降序排列为ZS>MS>HS>HH;磷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Freundlich模型均能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45~0.995之间。总体而言,湖南省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对氮、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均不同,表现为黏性较强的紫色土固持氮的能力最强,可通过有效固持土壤溶液中的氮,降低氮流失风险;而沙性较强的麻砂泥对氮的固持能力最差,氮素流失风险较高;4种水稻土对磷的吸附能力均很强,且解吸率较低,说明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很强,流失风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对氮、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以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红黄泥(HH)、河沙泥(HS)、麻沙泥(MS)和紫色土(ZS)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对氮、磷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在低氮浓度范围内(0~10 mg/L),土壤氮解吸量大于吸附量;高浓度范围(20~50 mg/L),随着平衡液氮浓度的增加,土壤氮解吸率逐渐降低;当土壤氮吸附量为-57.267~352.400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氮吸附能力降序排列为HSZSHHMS;当氮解吸量为8.367~37.833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氮解吸能力降序排列为HHHSMSZS;4种土壤对氮的吸附等温曲线可用Linear模型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28~0.978之间。而在低磷浓度范围内(0~10 mg/L),土壤磷吸附量大于解吸量;当平衡液磷浓度超过10 mg/L时,土壤固持磷的能力减弱,解吸增加,但吸附量仍大于解吸量;当土壤磷吸附量为-110.312~534.961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磷吸附能力降序排列为HSHHZSMS;当磷解吸量为0.188~14.320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磷解吸能力降序排列为ZSMSHSHH;磷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Freimdlich 模型均能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45~0.995之间。总体而言,湖南省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对氮、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均不同,表现为黏性较强的紫色土固持氮的能力最强,可通过有效固持土壤溶液中的氮,降低氮流失风险;而沙性较强的麻砂泥对氮的固持能力最差,氮素流失风险较高;4种水稻土对磷的吸附能力均很强,且解吸率较低,说明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很强,流失风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明Olsen法(碳酸氢钠提取态磷)是否适用于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土壤P吸附参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利用同质地不同磷含量酸性土壤提供了这方面的信息。结果表明,Olsen法适用于酸性土壤植物有效磷的测定,Olsen P与植物磷吸收量表现出极显著相关。磷最大吸附量(Qm)与磷吸附强度(K)显著负相关。土壤缓冲容量随取样次数增加逐步减少,第3次取样时,土壤缓冲容量高磷处理(P3)中磷处理(P2)低磷处理(P1)无磷处理(P0),说明随着生长时间增加,作物从土壤带走磷量增加,含磷量低的土壤磷缓冲容量随之降低。Olsen P与Qm,K均无显著相关,但土壤磷吸附饱和度、Olsen P均证实,实验用土壤目前不会因增加施磷量而引发环境问题。磷吸附参数与Olsen P从环境和农业生产需求两方面说明了土壤磷素丰缺状况。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省发育于第四纪红土母质上的耕型红壤及其由这类红壤发育而成的水稀土为材料,用恒温吸附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旱改水对土壤磷的吸持特性的影响以及控制土壤对磷的吸持特性变化的土壤因素,结果表明,在供试起始磷浓度范围内,红壤性水稻土对磷的吸持容量和吸持强度都大于耕型红壤;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旱改水后,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引起土壤中氧化铁的活性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17.
几种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及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土对磷的吸附曲线与简单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基本吻合,土壤对磷的吸附及解吸能力主要受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及土壤活性铁、活性铝含量的影响,而与土壤本身有效磷含量无关。同一种水稻土随吸附磷量的增加,其解吸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盆栽试验配台室内分析研究了浙江省四种代表性土壤的磷根摈解吸作用与植物吸收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0.02mol/l KCl溶液或去离子水解吸的磷十分接近于第一个月黑麦吸收的磷;而在0.001 mol/l柠檬酸根溶液中释出的磷相当于头三个月黑麦吸收的磷。在稀电解质溶液或水溶液中释放的磷主要是静电吸附态磷,这部分磷通过扩散作用解吸出。在含竞争性阴离子(柠檬酸根)的溶液中解吸的磷还包括可交换的化学吸附态磷。可见,物理吸附态磷和部分具交换活性的化学吸附磷是土壤中植物速效磷的主要来源。与常规化学提取法(Olsen法和Bray法)比较,本文提出的方法所测得的磷不仅与植物吸收磷相关性较好,而且在数量上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9.
有机酸根阴离子对土壤无机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黑麦草生长期间,施用柠檬酸钠、草酸钠、酒石酸钠、苹果酸钠等4种有机酸盐,研究不同有机酸根阴离子对黄棕壤和水稻土中不同形态无机磷的活化作用。结果表明:草酸根阴离子活化黄棕壤中总无机磷能力最强,酒石酸根阴离子活化水稻土中总无机磷能力最强。黄棕壤被草酸根阴离子活化的无机磷主要是Ca P和Al P,而水稻土被酒石酸根阴离子活化的无机磷则是Fe P和O P。4种有机酸根阴离子活化黄棕壤中总无机磷能力的大小顺序为草酸根>柠檬酸根>苹果酸根>酒石酸根,活化水稻土总无机磷能力的大小顺序为酒石酸根>柠檬酸根≈草酸根>苹果酸根。同一土壤中同一组分无机磷,不同有机酸对其活化能力不一;不同土壤中同一组分无机磷,同种有机酸对其活化能力也有较大差异。有机酸的施入虽可增加植物的总吸磷量,但增加量并非仅来自于无机磷的释放,很可能是土壤有机磷释放的增加。在大多数情况下施入有机酸钠促进了总无机磷的释放,但各无机磷组分间的消长情况不一。  相似文献   

20.
选取广东主要母质(玄武岩母质、花岗岩母质和三角洲冲积物)发育的水稻土经过不同磷肥量盆栽试验后的样品作为供试材料,设0.5 mm和2 mm两种粒径,分别采用Olsen、Bray-1和Mehlich-3等3种方法测定土壤中速效磷含量。结果表明:Bray-1法与Olsen法和Mehlich-3法保持在0.01水平下线性相关,而Mehlich-3法与Olsen法却无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各方法测定值的相对大小因土壤而异,主要表现在玄武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上,Mehlich-3-P小于Olsen-P,其他主要母质发育的水稻土Mehlich-3-P却均大于Olsen-P;Bray-1-P为Mehlich-3-P的3~7倍不等,为Olsen-P的3~10倍不等,Mehlich-3-P为Olsen-P的2/3~3倍不等;土壤制样粒径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