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南方丘陵地区稻-稻-油菜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常规土壤农化分析和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以安仁县长期稻-稻-油菜轮作(DDY)和稻-稻连作(DD)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长期(30 a)DDY和DD处理后3个时期(早稻成熟期、晚稻成熟期、油菜成熟期)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DDY处理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及pH值均低于DD处理,其中,全氮含量在3个时期均差异显著,全钾含量增加但与DD处理差异不显著,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动态变化。轮作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较大,3个时期DDY处理全氮含量分别较DD处理降低50.76%、46.67%、49.62%。土壤微生物PLFA分析结果表明,与DD处理相比,DDY处理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显著提高,3个时期分别提高19.69%、20.20%、49.12%,其中,DDY处理土壤细菌PLFA量显著增加,真菌PLFA量显著降低,真菌与细菌PLFA量比值显著降低。对土壤微生物PLFA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轮作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明显影响,2种种植方式主要影响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总之,长期稻-稻-油菜轮作促进了土壤全氮和全磷的分解,显著提高微生物生物量,尤其是细菌生物量,显著降低真菌生物量,提高两者的比值。  相似文献   

2.
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为了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的增产潜力,对红壤稻田的轮作制度布置了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促使分蘖速度加快,增加水稻有效穗和粒数,早稻有效穗比稻-稻-冬闲(对照)增加83.1万/hm2,每穗粒数比稻-稻-冬闲增加29,晚稻有效穗比稻-稻-冬闲增加48.0万/hm2,每穗粒数比稻-稻-冬闲增加18。(2)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使水稻生育期延迟2~7d成熟,结实率比稻-稻-冬闲降低3.1%~5.1%;(3)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尤其是生物产量,水稻稻谷总产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54081.1kg/hm2,增幅26.4%;水稻稻谷平均产量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1088.0kg/hm2。水稻稻草总产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44109.1kg/hm2,增幅27.1%;水稻籽粒平均产量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882.2kg/hm2。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用于稻油轮作模式下最佳的中药菌肥替代化肥比例,以上海地区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大区试验进行了不同中药菌肥替代化肥比例对稻油作物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上海地区,中药菌肥替代化肥比例为20%时可有效提高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中的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中药菌肥替代20%化肥处理可分别提升水稻和油菜籽粒产量2.0%和26.3%,可显著提高水稻和油菜当季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降低土壤pH。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不到31%,进口依赖度高。油菜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适宜种植区域广泛,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来源。扩种油菜是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南方双季稻区冬闲田,推广“稻-稻-油”三熟制生产模式是扩种油菜的重要途径。适宜“稻-稻-油”生产模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湖南、江西、广西和湖北等省的双季稻区,约有187万hm2的潜力面积。根据温光资源条件,3个适宜区域即温光资源宽松区、温光资源紧平衡区和温光资源约束区均要求油菜品种生育期在180 d左右,10月中下旬播种,4月中下旬收获,才能适宜南方双季稻接茬。从2013年到2022年国家油菜品种试验情况来看,共有75个油菜新品种参加早熟组试验,平均生育期为169.3—185.3 d,平均单产1 635.90—2 228.55 kg·hm-2,其中,有22个品种增产显著。截至2023年5月底,登记生育期在190 d以内,适宜在“稻-稻-油”模式区域种植的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种共有72个,均为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以杂交品种为主。在品种推广应用上,经相关省份调查,阳光131、丰油...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稻-再-油/肥轮作和施氮对水稻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于2015-2017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进行稻-再-油/肥轮作定位试验,设置4个处理。T1:稻-再-油轮作,三季均不施氮;T2:稻-再-油轮作,三季施氮量为165、120和180 kg·hm-2;T3:稻-再-肥轮作,三季施氮量与T2相同;T4:稻-再-闲轮作,前两季施氮量与T2相同。研究各处理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并利用Richards方程拟合水稻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结果表明:①2015-2017年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均表现为T3>T2>T4>T1。与T4相比,2016-2017年T2处理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增产8.4%和14.4%、22.2%和17.7%,T3分别增产12.7%和17.9%、25.1%和244%;与T1相比,2015-2017年T2处理的头季稻和再生稻分别增产35.1%和22.0%、36.4%和30.3%、651%和65.6%。②在稻-再-油/肥轮作和施氮条件下,2017年头季稻和再生稻籽粒灌浆特性表现一致。与T4相比,T2、T3均能提高头季稻和再生稻强势粒起始势和弱势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干物质量;与T1相比,T2延长头季稻和再生稻强、弱势粒有效灌浆期,从而实现头季稻和再生稻籽粒粒重增加,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浙江油-稻轮作土壤基础肥力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为土壤定向培肥提供依据,根据土壤基础肥力的差异(低、中、高3种肥力水平),选取浙江8个县(市、区)24个典型油-稻轮作田块进行取土分析,同时对所在田块的油菜、水稻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田块的土壤pH值均为酸性,但大多数情况下相同样区内高肥力土壤的pH值略高于低肥力区。随土壤基础肥力水平提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显著(P<0.05)增加,全氮、速效钾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仅在低、高肥力水平下有显著(P<0.05)差异。土壤基础肥力水平越高,油菜和水稻的产量越高。高肥力水平田块的油菜、水稻平均产量分别是低肥力田块的3.1倍和1.9倍。  相似文献   

7.
从不同水稻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了486株细菌。采用平板测定法和微培养离体测定试验获得12株对稻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结果表明:B4,B8,B18,B31,B34,B73和B74等菌株对稻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0%以上,其培养液100%抑制稻瘟菌孢子萌发;同时对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草莓炭疽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等多种病原真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经鉴定该组拮抗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1,B43和B44菌株对稻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较好抑制作用,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48和B59为链霉菌,对稻瘟菌的抑菌带明显,但对稻瘟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用生产上常用的防治稻曲病农药井冈霉素(2种)、戊唑醇、枯草芽孢杆菌、己唑醇、稻瘟灵、蜡质芽孢杆菌进行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种农药在厂家推荐用量下,防治效果为81.01%~86.48%,防治效果最高的是1 000亿个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 660 g/hm2处理,但与430 g/L戊唑醇FW 150 g/hm2、20%井冈霉素WP 750 g/hm2、430g/L己唑醇FW 261.6 g/hm2、40%稻瘟灵EC 1 407.5 g/hm2、25亿CFU/g蜡质芽孢杆菌WP 660 g/hm2处理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只与5%井冈霉素AS 1 800g/hm2处理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但所有处理间无极显著差异。因此,生产上可从用药量、用药成本、药品价格等方面综合考虑,灵活选择常用的防治水稻稻曲病农药。  相似文献   

9.
在黄鳝-克氏原螯虾-水稻共作塘中,进行了枯草芽孢杆菌和空心菜改善水质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空心菜对鳝虾稻共作水体均有较好的净化作用,能提升溶解氧、降低p H。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处理对氨氮、亚硝酸氮、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强于3种密度的空心菜,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68.06%、86.49%、49.96%和58.82%;单一投放空心菜时,以20%的密度处理对氨氮、亚硝酸氮、总氮、总磷的去除作用最强,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63.00%、88.39%、53.12%和49.02%。综上,鳝虾稻共作池塘搭配枯草芽孢杆菌和20%密度的空心菜为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浙西北稻区开展的"‘稻-花-菜’生态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与应用",是一种粮、经兼顾的耕作制度,水旱轮作的循环种植模式,既实现了不同种类农作物间的分段轮作,又解决了稻区蔬菜、瓜果、花卉等作物长期连作致使土壤潜育化和次生盐渍化严重的问题,避开了不利的气候因子,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达到了"一亩菜(瓜)、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负载枯草芽孢杆菌S16的生物炭对辣椒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效果,试验以辣椒连作区连作10年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探索了负载枯草芽孢杆菌S16的生物炭对关键生育期辣椒生长、土壤有效氮磷养分、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以及细菌/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负载枯草芽孢杆菌S16的生物炭与对照相比,在开花期显著促进了辣椒生长,地上部鲜、干重,地下部鲜、干重和根冠比增幅分别为152.16%、103.04%,244.20%、161.70%和41.18%;辣椒开花和结果分别提前5 d和7 d,且花朵数增加4.14倍;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93.16%,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12.30%;根际真菌数量显著降低46.08%,而放线菌显著增加325.81%,这为花期促进辣椒生长和保持根际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基施负载枯草芽孢杆菌S16的生物炭对开花期辣椒有明显促生效应,且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缓解了辣椒连作的土壤障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秸秆全部还田对减施化肥、增加经济效益的影响,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麦-稻轮作秸秆全部还田化肥减量试验。试验设五个处理,分别是:秸秆不还田+常规施肥100%,秸秆还田+常规施肥100%、90%、80%、70%。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区土壤容重下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于秸秆不还田区;随着秸秆还田次数的增加,土壤中缓效钾含量增加,有效磷含量下降;秸秆还田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经济效益。配合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调整施肥结构,水稻土麦-稻全年连作区种植作物,可以适度减少化肥用量(10%左右),对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增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6%井冈霉素·240亿枯草芽孢杆菌WP对稻曲病的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6%井冈霉素.240亿枯草芽孢杆菌WP对稻曲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07年在安徽省凤台县对稻曲病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用量为1 500、1 800 g/hm2时,6%井冈霉素.240亿枯草芽孢杆菌WP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均达70%以上,与12.5%纹霉清水剂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低用量(1 200 g/hm2)条件下,其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有所降低,防效为66.8%,与12.5%纹霉清水剂(3 000 g/hm2)防效间差异性极显著,但与20%井冈霉素水溶粉剂(6 000 g/hm2)处理间差异性不显著。[结论]6%井冈霉素.240亿枯草芽孢杆菌可用于稻曲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4.
运用草莓—水稻轮作的栽培模式,选择适宜淮南地区栽培的日本水稻品种-越光稻,通过对越光稻育苗、定植、栽培各环节的科学管理,和淮南市当地主栽草莓品种进行轮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有效解决草莓土壤病虫害严重等连作问题,提高草莓的品质及产量,增加草莓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5.
龙山县油-稻连作百亩丰产示范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龙山县本地条件,在生产过程中,在扩大土地复种指数上进行试验示范,进行油-稻连作栽培技术,油菜亩产值765.6元;水稻平均亩产值2 315.3元,累积亩产值达到3 142.2元,经济效益明显,并充分减少劳动投入,增加单位面积收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长期烟稻复种连作对烟田土壤养分及烟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在衡阳烟区烟-稻复种连作区采取了不同复种限的土样和当季烟叶样品,检测了土壤pH值、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中微量元素含量以及烟叶产量和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度的烟稻复种连作(≤7年)可较好的协调土壤pH值,不仅对烟叶产量和产值无显著影响,而且使烟叶中糖碱比和钾氯比协调合理,品质趋好.而当连作超过10年后,土壤明显酸化,烟叶产量产值也显著下降,可考虑通过绿肥轮作、休耕等措施提升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从早稻、晚稻、油菜大田生产的品种选择、播种期、集中育秧、机械整田、机械插秧、大田管理、机械收获等技术进行规范,从而集成稻-稻-油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8.
梅县采取"早、晚造种植杂交稻,冬种石扇咸菜"一年三熟的"稻-稻—菜"轮作栽培模式,通过成立小组、精心组织、制定好栽培技术措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介绍了石扇咸菜的"稻-稻-菜"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效益及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桃源县烟-稻连作种植模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对烟-稻连作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从而为烟-稻双丰收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微藻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共生关系及其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方法】设置微藻(M)、枯草芽孢杆菌(B)、微藻和枯草芽孢杆菌(MB)及空白对照(CK)4个处理,在室内连续恒温培养35 d,测定土壤化学性质,运用荧光定量PCR和Illumina Miseq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组成的演替规律,揭示微藻配施枯草芽孢杆菌对土壤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与CK处理相比,微藻配施枯草芽孢杆菌显著提高土壤铵态氮、硝态氮、DOC含量和pH,在培养第35天分别增加11.93%、17.80%、5.58%和2.75%。微藻配施枯草芽孢杆菌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显著增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土壤pH、有效磷和硝态氮含量是引起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微藻配施枯草芽孢杆菌促进土壤细菌群落间的正向相互作用,显著增加网络拓扑参数节点数、边数、平均度,网络更加复杂。【结论】微藻配施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改良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