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补饲对后代增重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选用妊娠后期母牦牛1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头),对试验组母牦牛肌注Se和VE,考察Se和VE补饲对所产犊牦牛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牦牛分娩当日和产后第4周血清Se浓度和VE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犊牦牛初生当日血清Se浓度为27.0±1.8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周龄时虽然下降为17.5±3.4ng/mL,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1.7ng/mL(P0.01)。试验组犊牦牛血清VE浓度在出生当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4周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实验期间试验组犊牦牛增重39.8k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1kg (P0.05),平均日增重试验组的300g/日,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1 g/日(P0.05)。试验组犊牦牛下痢现象减少。结果显示,通过肌注对妊娠末期牦牛补充Se与VE,能够促进犊牦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发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育肥及犊牦牛培育技术。选取带犊母牦牛和公犊牛各66头,分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犊牛培育期间(2017年12月4日—2018年3月5日),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试验组犊牦牛断乳前(3月5日断乳)随母牦牛哺乳,并进行补饲;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按常规放牧方式饲养,对照组犊牦牛进行断乳并补饲。育肥期间(2018年3月5日至出栏)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于6月错峰出栏;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于集中出栏时间出售(9月或10月)。在犊牦牛培育期间,观察试验组母牦牛的体重变化情况;每月4日测定2组犊牦牛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收益。结果表明,在犊牦牛培育阶段,由于试验组犊牦牛随母牦牛哺乳,试验组母牦牛体重平均下降1.17 kg/头;2018年1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体斜长和胸围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2018年2月4日和3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的效益为1 063.05元。研究结果为提高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养殖效益以及提升犊牛培育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不同营养水平的代乳料对犊牦牛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研制出适合于犊牦牛正常生长发育的代乳粉产品。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犊牦牛进行自制的代乳料饲喂试验。18头犊牦牛2月龄后被分成3组(MR1、MR2和MR3组),断母乳饲喂液态代乳料,6头犊牦牛作为对照组(CK组)随母牛哺乳放牧,6月龄屠宰采样时MR1组平均体质量增重率最高,为155%;CK组犊牦牛血清总蛋白显著低于饲喂代乳料的3组,与MR2和MR3组相比差异极显著,而MR1、MR2和MR3组间差异不显著。4组犊牦牛球蛋白含量和白蛋白与球蛋白含量比值的数据显示,CK组与其他3组差异极显著。4组尿素氮与胆固醇水平差异不显著,MR1组尿素氮平均值略高于其他各组,而CK组血清胆固醇水平相比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断奶模式对犊牦牛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期探索科学的犊牦牛早期培育模式。【方法】 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新生犊牦牛24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8头,公母各半。对照组(GF)犊牦牛出生后在天然牧场内随母放牧哺乳;早期断奶组(EW)犊牦牛随母放牧哺乳至15日龄时隔离母犊,逐渐过渡为饲喂代乳粉,提供开食料及天然牧草自由采食,至犊牦牛固体饲料采食量达到0.5 kg/d时停喂代乳粉,90日龄后停喂开食料转入天然牧场放牧饲养;早期断奶+益生菌组(EWP)断奶过程同EW组,并在代乳粉、开食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9.98×1011 CFU/g)。分别于犊牦牛30、60、90、150日龄时测定体重及体尺指标,于30、60、90日龄晨饲前采集犊牦牛颈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生化指标、激素、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 30日龄时,EW、EWP组犊牦牛体重、体尺,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以及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 (IgG)水平均显著低于GF组(P<0.05),EW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GF组(P<0.05);60~150日龄各组犊牦牛体重、体尺均无显著差异(P>0.05);60日龄时,EW、EWP组犊牦牛血清IGF-1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含量均显著高于GF组(P<0.05);90日龄时EW、EWP组犊牦牛血清GLU、尿素氮(BUN)、IGF-1、甲状腺素(T4)及IgA水平均显著高于GF组(P<0.05),且EWP组血清TG、GH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高于GF组(P<0.05)。【结论】 与随母放牧哺乳模式相比,两种早期断奶方式在断奶初期(30日龄)对犊牦牛均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在断奶后补饲代乳粉与开食料有利于改善犊牦牛后期的生长发育、营养代谢、机体免疫与抗氧化能力,且补充益生菌能够缓解犊牦牛的早期断奶应激,并对犊牦牛生长发育及抗氧化能力的提升有进一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5,(10):1674-1677
随机选取6~35日龄自然状态下腹泻犊牦牛和正常犊牦牛各12头,对12例腹泻牛进行3d治疗并观察疗效;采集腹泻犊牛治疗前、后及8头正常犊牛血清,同时对剩余4头正常犊每天饲喂该药剂并采集血清分析。结果显示口服凝胶剂对犊牦牛临床腹泻的治愈率为75%(9/12),总有效率达到91.67%(11/12)。血清生化结果显示,各组间Mg2+和CRE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清CRP在腹泻犊牛中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腹泻治疗前组血清中Ca2+、Cl-、Na+、血清P、TP、ALB、ALP、ALT和AST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血清中Ca2+、ALB、ALT、AST较治疗前组显著升高(P0.05),且血清Ca2+、ALB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犊牛饲喂药剂前后血清中AST、ALP、ALT活性物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口服凝胶剂对治疗犊牦牛腹泻有效,对正常犊牦牛无不良影响;正常犊牦牛与腹泻犊牛血清生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用野血牦牛杂交改良甘南牦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3/4野血牦牛细管冻精和1/2野血公牦牛与甘南母牦牛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授精群公母牦牛犊牛(含3/8野血)平均初生重分别比对照群提高17.08%和15.93%;差异极显著(P<0.01);自然交配群公母牦牛犊(含1/4野血)平均初生重分别比对照群提高11.31%、9.40%,差异显著(P<0.05).人工授精群6月龄公母牦牛犊平均体重分别比对照群提高30.31%和27.17%,差异极显著(P<0.01);自然交配群6月龄公母牦牛犊平均体重分别比对照群牦牛犊提高14.59%、13.13%,差异显著(P<0.05);而且人工授精群与自然交配群公母牦牛犊6月龄体重差异显著(P<0.05).人工授精群12月龄公母牦牛犊平均体重分别比对照群提高27.56%和23.28%,差异极显著(P<0.01);自然交配群12月龄公母牦牛犊平均体重分别比对照群提高17.12%、13.88%,差异极显著(P<0.01);而人工授精群与自然交配群公母牦牛犊12月龄体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在高原地区寒冷和漫长枯草期牦牛的生长性能较为低下,为了探讨围产期补饲对妊娠牦牛生产性能和犊牦牛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将16头一般资料相同的妊娠母牦牛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头,研究组在围产期进行燕麦青甘草+营养舔砖+补充精料的补饲方式,对照组自然放牧,进行单因素设计试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母牦牛产前和产后补饲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母牦牛产后体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牧草不足的情况下两组母牦牛在返青期的产奶量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青草期日平均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犊牛的初生重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牦牛犊补饲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头哺乳期高原型牦牛犊用于补饲试验。试验末期试验组体高、体斜长、胸围和体重分另Ⅱ达到83.83±2.64cm,86.17±3.87cm,102.50±4.72cm和70.92±6.38k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19cm,3.10cm,1.93cm和7.56kg。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人工补饲来补充牦牛犊生长发育营养需求的方法在传统的牦牛生产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4,(8):55-58
为探究牦牛发育早期低氧适应的生物学机制,以"大通牦牛"(海拔3 200 m左右)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比色法对妊娠期4月龄牦牛胎盘、胎儿及出生1日龄牦牛组织中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及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胎儿和犊牦牛骨骼肌、心肌、肝脏及大脑各组织线粒体SDH、CCO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妊娠4月龄胎盘组织和胎儿肝脏组织线粒体中Na+-K+-ATP、Mg2+-ATP、Ca2+-ATP和Ca2+-Mg2+-ATP 4种ATP酶活性均高于心肌、骨骼肌、大脑组织,差异显著(P<0.05);出生1日龄牦牛骨骼肌、心肌、肝脏及大脑各组织间4种ATP酶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织中Ca2+-Mg2+-ATP酶活性均高于其他ATP酶活性。研究表明牦牛在发育早期组织线粒体中SDH、CCO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而ATP酶在物质运送、能量转换以及信息传递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12):44-48
为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通犊牦牛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SDH活性与其亚基mRNA表达量之间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犊牦牛心肌、骨骼肌、大脑、肝脏组织中线粒体SDH活性进行测定;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组织中Sdha、Sdhb、Sdhc和Sdhd亚基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大通犊牦牛大脑、心肌、骨骼肌组织中线粒体SDH活性显著高于乐都犊牦牛;大脑组织中线粒体Sdh4个亚基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乐都犊牦牛。结论:含野血大通犊牦牛组织线粒体SDH有氧代谢功能强于乐都犊牦牛;大脑组织线粒体Sdh4个亚基转录水平较高;大通犊牦牛大脑组织线粒体SDH活性与Sdh4个亚基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增加高原生态环境下犊牦牛的初生重,提高犊牦牛成活率。[方法]本研究采取了在母牦牛怀孕后期补饲的方法,在怀孕后期,母牦牛自然放牧回圈后,每晚每头母牦牛补饲250g母牦牛浓缩精料补充料,连续补饲3个月。[结果]表明,试验组犊牦牛的初生重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而且母牦牛产后掉膘少,产后发情率高。[结论]对地处高海拔地区的自然放牧母牦牛围产期补饲母牦牛浓缩精料补充料后,能有效提高犊牦牛的初生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增加高原生态环境下牦牛的繁殖性能。本研究采取了在母牦牛围产期补饲的方法,在牦牛围产期,母牦牛自然放牧回圈后,每晚每头母牦牛补饲250g母牦牛浓缩精料补充料,连续补饲5个月。结果表明,试验组犊牦牛的初生重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而且试验组母牦牛产后体况评分比对照组高(P0.01),产后母牦牛当年的发情率和当年受胎率、产犊率、犊牛繁活率都比对照组高(P0.01)。对地处高海拔地区的自然放牧母牦牛围产期补饲母牦牛浓缩精料补充料后,能有效提高牦牛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3.
高寒草地硫酸铵施肥对牦牛硒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河首曲草地进行草地施肥试验、草地放牧试验和动物矿物质元素补充试验,用以评价施肥处理对牦牛硒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明显增加牧草N的含量(P<0.01)。硫酸铵((NH4)2SO4)(Ⅰ组)施肥,牧草硫(S)的含量极明显高于硝酸铵(NH4NO3)(Ⅱ组)、对照组(Ⅲ组)(P<0.01);牧草Se的含量Ⅰ组明显低于Ⅱ、Ⅲ组(P<0.01)。牦牛血液Se的含量Ⅰ组明显低于Ⅱ、Ⅲ组(P<0.01);肝脏Se的含量Ⅰ组明显低于Ⅱ、Ⅲ组(P<0.01),其它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通过矿物质元素补充,补硒组血液Se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脏Se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牦牛高效繁殖技术生产安犏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年产犊牦牛采用“补饲+隔离断乳+生殖技术诱导”的高效繁殖技术,隔年产犊牦牛采用“补饲+生殖技术诱导”的高效繁殖技术,并采用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实施犏牛生产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牦牛高效繁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高效繁育组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67.50%、61.67%、56.67%和95.59%,分别提高38.33、35.83、35.83和11.59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采用牦牛高效繁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高效繁育组隔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8.00%、83.00%、78.00%和96.16%,分别提高23.95%、25.76%、34.49%和7.25%,差异显著(P<0.05)。采用牦牛高效繁殖技术,显著提高当年产犊牦牛和隔年产犊牦牛的发情受胎效果,杂交后代犏犊牛的成活率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精料补充料能量水平对早期断奶犊牦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56.27±4.70)kg的3月龄犊牦牛1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牛。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7.00%,增重净能分别为5.60、6.50、7.40 MJ/kg的3种精料补充料。试验共39 d,其中预试期7 d,饲养试验28 d,消化试验4 d。结果表明:1)6.50、7.40 MJ/kg组犊牦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5.60 MJ/kg组(P<0.05);5.60 MJ/kg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2)6.50 MJ/kg组犊牦牛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5.60 MJ/kg组(P<0.05),与7.40 MJ/kg组差异不显著(P>0.05)。3)6.50 MJ/kg组犊牦牛干物质、有机物、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5.60 MJ/kg组(P<0.05)。随能量水平升高,钙(P=0.06)、磷(P=0.10)表观消化率有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牦牛可在3月龄断奶舍饲饲养,精料补充料增重净能为6.50 MJ/kg时,更有利于舍饲的3月龄断奶犊牦牛的营养物质消化,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观察蚊蝇驱避剂对牦牛体表蚊蝇的趋避效果。[方法]选择10头成年牦牛,分为实验组和对照区,实验组使用驱避剂之后,观察比较牦牛体表蚊蝇数目,实验结束时采集牦牛血清检测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水平。[结果]表明,实验组牦牛明显不良反应,体表蚊蝇明显少于对照组,蚊蝇趋避效果作用明显,两组牦牛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说明牦牛蚊蝇驱避剂能效趋避蚊蝇,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通牦牛发育早期线粒体标志酶-琥珀酸脱氢酶(SDH)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以大通牦牛妊娠4月龄牦牛及出生1日龄犊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牦牛胎盘组织,4月龄胎儿和出生1日龄犊牦牛的心肌、骨骼肌、肝和大脑组织中SDHA、SDHB、SDHC和SDHD 4个亚基mRNA定量表达进行测定,研究不同组织线粒体中SDH mRNA表达量与其组织器官能量代谢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出生1日龄犊牦牛心肌组织线粒体SDHA、SDHB、SDHC和SDHD 4个亚基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4月龄胎儿;4月龄胎儿大脑组织线粒体SDHA、SDHB、SDHC和SDHD 4个亚基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出生1日龄犊牦牛。综上表明:SDH基因表达模式表现为4月龄胎儿大脑组织和出生1日龄犊牦牛心肌组织中SDHA、SDHB、SDHC和SDHD 4个亚基转录水平均表现为上调表达,表明4月龄胎儿大脑组织和出生1日龄犊牦牛心肌组织能量代谢调控活动旺盛。  相似文献   

18.
不同发育期牦牛血清和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血清和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与牦牛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关系,采用硝酸还原法分别测定1日龄、1月龄、6月龄和成年牦牛4个年龄组血清和心、肝、脾、肺、肾、骨骼肌组织中NO的含量。结果:1日龄犊牦牛血清中NO含量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递减的趋势,差异显著(P<0.05)。犊牦牛组织中NO含量显著低于血清中含量,差异显著(P<0.05);1月龄肝脏、肾脏和骨骼肌中NO含量明显增加,1日龄和1月龄组织NO的含量均高于6月龄,差异显著(P<0.05),其余组织中NO含量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NO与牦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在完善牦牛犊代乳饲料配方、调整饲料加工技术、改进饲料饲喂方法的基础上,经过3年(2004~2006年)对332头健康的牦牛犊进行重复应用试验,经测定牦牛犊日增重、牦牛犊死亡率、母牦牛挤奶量等指标,表明用牦牛犊代乳饲料饲喂牦牛犊完全能代替牦牛奶,在保证牦牛犊正常生长发育(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基本一致(0.01≤P≤0.05))的同时,可显著增加母牦牛挤奶量(比半哺乳对照组平均增加挤奶量为0.929千克/头.天,比全哺乳对照组平均增加挤奶量1.836千克/头.天),减少死亡率2.15个百分点,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比半哺乳对照组增加经济效益1.68元/头.天,比全哺乳对照组增加3.694元/头.天)、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分析口服凝胶剂对治疗犊牦牛腹泻的效果。方法:选择玛多县畜牧兽医站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受治疗的20例腹泻犊牦牛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10头。其中常规组采用一般方法对犊牦牛腹泻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口服凝胶剂对犊牦牛腹泻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口服凝胶剂的总治疗效果大到了90%,常规组总治疗效果达到了70%,相对而言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犊牦牛腹泻采用口服凝胶剂可取得显著的效果,同时具备用药方便的优势,可作为治疗犊牦牛腹泻的首先药物,并建议在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