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瘤胃微生物可降解饲料中营养成分来生成挥发性脂肪酸并合成微生物蛋白来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和蛋白。但瘤胃发酵过程中会有能量损失和蛋白利用效率低下现象发生,进而降低了反刍动物生产性能。植物精油可以与微生物细胞膜作用,可抑制一些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进而调控瘤胃微生物发酵作用。论文主要介绍近年来植物精油对瘤胃发酵调控作用研究近况,讨论其作为瘤胃发酵调控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脂肪酸的生成与瘤胃发酵参数、生物氢化以及瘤胃微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植物多酚可以调节反刍动物生产性能,提高氮的利用率,调节脂肪酸氢化,影响瘤胃微生物活性及数量。文章综述了植物多酚对反刍动物瘤胃脂肪酸氢化及微生物组成影响的研究进展,为植物多酚在对反刍动物瘤胃脂肪酸氢化及微生物组成影响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6,(4):126-128
高精低粗的饲粮结构会引起奶牛瘤胃内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升高,瘤胃液p H降低,导致瘤胃内微生物区系发生改变,引起瘤胃内异常代谢产物组胺增加。组胺可引起奶牛多种疾病,并使奶牛生产性能下降。本文综述了瘤胃异常代谢产物组胺的产生原因、相应作用机理,以及组胺对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及瘤胃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郝小静 《中国饲料》2022,1(5):19-22
本文综述了酵母培养物、半胱胺、稀土、小肽和肉桂醛5种常用瘤胃调控剂对瘤胃发酵的调控作用,探讨了常用瘤胃调控剂对反刍动物瘤胃氨氮浓度、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瘤胃内pH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这5种常用瘤胃调控剂应用于反刍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的生产力主要由瘤胃微生物驱动,包括细菌、产甲烷菌、真菌和原虫等功能性微生物群。瘤胃微生物可将植物性饲料分解发酵生成挥发性脂肪酸、微生物蛋白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从反刍动物生命早期到每个生命重要节点,其瘤胃微生物群落会发生剧烈变化。目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早期调控是畜牧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因此,了解瘤胃微生物定植状况对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瘤胃中常见的微生物菌群及其主要功能和定植过程进行综述,旨在了解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区系,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反刍动物复杂的瘤胃环境及对饲料营养物质的作用使其与单胃动物有很大的差别,饲料中的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在瘤胃中能被相应的瘤胃细菌、瘤胃原虫和瘤胃真菌作用而转变为挥发性脂肪酸、氨、甲烷、CO2和H2等。挥发性脂肪酸不但是反刍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而且还是合成其乳脂  相似文献   

7.
论文主要阐述了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原虫、真菌、细菌)的影响,进一步综述了其对瘤胃发酵参数(瘤胃液pH、氨态氮的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白蚁是自然界中高效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者.反刍动物虽然可以对粗纤维降解,但其对粗纤维降解作用有限,反刍动物的粪便中仍然含有大量可降解纤维素.白蚁在自身和微生物互作下,可以对粗纤维进行降解且降解效率显著高于瘤胃,其降解产物为乙酸等挥发性脂肪酸,这些挥发性脂肪酸可以被反刍动物利用.本文综述了白蚁的消化特点、白蚁肠道纤维降解微生...  相似文献   

9.
瘤胃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器官,其结构和功能会受到高温环境诱导的热应激的影响。本文就热应激对反刍动物采食和瘤胃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系统阐述热应激对反刍动物采食量,瘤胃生理与反刍,瘤胃液pH、氨态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瘤胃内菌群结构及甲烷产生的影响,为全面理解热应激状态下反刍动物瘤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日粮纤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日粮纤维的降解机理1.1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消化利用纤维的基础是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类,借助微生物产生的β-糖苷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性物质,将其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VFA),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的可利用程度。VFA是反刍动物主要能源物质,能提供反刍动物能量需要的70%~80  相似文献   

11.
反刍家畜的瘤胃微生物可降解饲料生成挥发性脂肪酸(VFA)、甲烷、氢气和水,其中VFA为机体提供主要的能量,VFA的产量及各组分比例与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反刍家畜瘤胃VFA的生成机制和国内外预测模型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模型估算精度的因素,旨在为进一步研究VFA模型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瘤胃微生物对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刍动物瘤胃内含有庞大的微生物种群,与瘤胃内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有密切关系。参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降解的瘤胃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原虫,尤以细菌和真菌的降解作用最大。瘤胃细菌和真菌通过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附着、粘连或穿透等一系列作用,使这些紧密连接的结构物质变得松散,再由它们分泌的各种酶类将这些松散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逐步分解,转化成可以被反刍动物及其寄居的瘤胃微生物吸收利用的单糖。瘤胃微生物对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降解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植物的表皮、细胞壁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特性、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以及瘤胃内环境和其他营养素等。  相似文献   

13.
瘤胃微生物纤维素酶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瘤胃是反刍动物复胃(多室胃)的组成部分之一,而瘤胃微生物则是指栖息在瘤胃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其中,瘤胃细菌和瘤胃真菌能分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多组分复合酶,主要为内切型葡聚糖酶,外切型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由于瘤胃纤维素酶对纤维素有较强的降解能力。故瘤胃微生物纤维素酶在降解纤维素,开发新饲料,作为新式酶源和处理有机垃圾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瘤胃微生物生态研究方法主要经历了微生物纯培养、混合培养、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从瘤胃中提取DNA,进行PCR-16S rDNA(rRNA)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瘤胃微生物群落丰富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但由于各种方法本身的局限性,限制了人类对瘤胃微生物的全面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微生物研究方法的配合将为瘤胃微生物生态研究提供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外源酶对湖羊瘤胃液微生物体外培养的影响,为将外源酶应用于湖羊饲料添加剂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采用瘤胃液体外培养法,将10、20、30、40 mg/kg 4个水平的外源酶加入体外培养体系分别培养6、12、18、24、36、48 h后,测定体外培养液中的产气量(GP)、pH值、氨态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外源酶可有效提高瘤胃微生物体外培养液的GP、pH值、NH3-N浓度、MCP浓度及VFA浓度。添加外源酶可改善湖羊瘤胃微生物发酵特性,其中以添加量为10 mg/k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Mechanisms exist in the ruminant to detect changes in osmolality and volume of plasma during feeding to maintain fluid and electrolyte homeostasis. Feed intake during a meal can be limited by the rise in osmolality of ruminal fluid, which is sensed in the wall of the rumino-reticulum. Ruminal microbes appear to be resilient to the short-term changes in ruminal fluid tonicity, but in vitro growth rates are inhibited when the tonicity of the culture medium is increased beyond physiological levels. Although mixing contractions of the rumen are not inhibited by the normal increases in tonicity of ruminal fluid, time to first rumination is increased. This aspect of motility requires further research. The tonicity of plasma increases toward the end of a large meal as a consequence primarily of absorption of VFA and Na+ from the rumen and fluid shifts into the gut. This hypertonicity is sensed centrally to inhibit parotid secretion by a reduction in the parasympathetic stimulation to the gland. Increases in animal production may result from future research directed toward developing ways of counteracting these negative effects of hypertonicity in body fluids on feed intake and ruminal function.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3×3拉丁方设计,3头安装永久性大口径瘤胃瘘管的青年母牛饲喂3种不同精饲料的日粮,3种精饲料分别为豆粕+玉米(日粮1),猪血粉+玉米(日粮2)和豆粕+小麦(日粮3)。精料日喂量按活牛体重的1%喂给,干玉米秸等量组成的日粮配给。试验为3个试验周期,每一周期为37d,其中适应期26d,在早晨采食后2、4、8、16和24h,分别5次实施瘤胃掏空,全量测定瘤胃物存留量。结果表明:日粮1在采食后2~8h瘤胃干物质、液体和NDF的存留量最低,与其他两种日粮相比差异显著(P<0.05);日粮1和日粮3瘤胃液氨氮存留量在采食后2~8h始终高于日粮2(P<0.05),但日粮3在采食4h后瘤胃液氨氮开始下降,而日粮1至采食后16h开始下降,日粮1瘤胃液氨氮数量采食后2~8h处于高峰状态,说明瘤胃微生物在瘤胃环境长时间一直保持稳定的降解能力;日粮1和日粮3在采食2~4h后处于较高的总挥发性脂肪酸(VFA)瘤胃存留量,日粮1在采食后8~16h瘤胃存留量降低,与日粮2和日粮3相比差异显著(P<0.05),日粮1对瘤胃VFA的快速移除,意味着瘤胃液的快速流出以及可能解释瘤胃固体物的快速移除。因此,日粮1和日粮3在牛瘤胃洗涤纤维降解和瘤胃液产物代谢模式发挥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Two sheep with a ruminal fistula and an isolated small rumen were studied for the secre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urea nitrogen, and amino nitrogen into the isolated rumen at different levels of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 (50, 133-97, and 97-66 M Mol 1(-1)) in the rumen. The VFA level in the rumen was found to exert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quantitative secretion of endogenous nitrogen from the blood through the rumen wall into rumen content. When the VFA level in the rumen was increased by administration of a single dose of acetic, propionic, and butyric acid, the secre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and amino nitrogen abruptly dropped and the secretion of urea into the isolated rumen slightly increased. The over-all amount of nitrogen (NH3-N + urea-N + amino-N) that had passed into the isolated rumen in the course of an hour showed a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passage of nitrogen in the form of ammonia and amino nitrogen and was greatest 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VFA to the rumen, i.e. at the level of 50 m mol 1-1. Of the metabolites under study, which were passing to the isolated rumen, amino nitrogen shared the greatest proportion (45.38-46.54%). When the VFA level in the rumen was raised, the proportion of ammonia secreted to the isolated rumen decreas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urea in the total amount of nitrogen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提高和抗病的需要,目前动物生产上很普遍使用抗生素,但随着公众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化学残留物以及对抗生素的日益关注,需要开发新的安全性添加剂代替化学性添加剂。皂甙作为纯天然提取物在调节瘤胃发酵和动物性能方面可以代替化学添加物,由于皂甙的化学结构和添加量及日粮组成不同,许多研究结果不一致,文中就皂甙在瘤胃微生物区系、瘤胃发酵和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促进皂甙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试验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对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笔者综述了2007~2008年在CNKI、ADSA ASAS大会和PubMed等数据库中与瘤胃微生物分子多态性和元基因组学相关的32篇文献。瘤胃微生物群落在“属”分类水平上多样性水平较低,在亚种或菌株水平上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多样性指数估计表明,瘤胃内细菌种类约为900多种,而菌株类型(独特序列型)约为97000种。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到宿主遗传背景、生长发育阶段、日粮、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瘤胃微生物组中蕴藏了大量具有应用潜力的遗传资源,这些结果为准确了解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其调控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