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荞麦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荞麦是一种重要的杂粮兼药用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天然无污染的保健食品及食疗作物的普遍重视,荞麦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荞麦生产体系成为荞麦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介绍了我国荞麦目前的生产概况,重点综述了荞麦在播期、密度调节,施肥及化学调控等方面的栽培技术,阐述了荞麦在逆境胁迫和光合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荞麦的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余霜  李光  陈庆富 《种子》2012,31(3):84-87
根据目前我国荞麦种业发展的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对荞麦种业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战略分析,目的在于探索出适合我国荞麦种业未来发展的正确战略对策,为荞麦种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荞麦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荞麦蛋白的提取、结构、生理活性功能、理化性质,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和影响荞麦蛋白吸收的内源性因素等进行了论述,以期推动我国对荞麦蛋白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发展荞麦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荞麦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兼营养与保健双重功效。我国有悠久的荞麦栽培历史,是世界荞麦主产区之一,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等省区大面积种植甜荞,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大面积种植苦荞。每年荞麦出口数量10万t以上,在世界荞麦出口数量中占有绝对优势,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我国加入WTO,对荞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1发展我国荞麦的机遇1.1农业生产发展转型,发展荞麦有契机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加入WTO后,大宗粮食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和高粱等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下调至14.5%~15%,进…  相似文献   

5.
我国明代医药科学家李时珍把荞麦分为甜荞和苦荞。据已故丁颖教授研究,甜荞起源于我国偏北部,苦荞起源于我国西南部。中国、日本、印度、苏联及欧洲许多国家的人民都利用荞麦来治病。我国古书中有很多关于荞麦治病防病的记载:《台海使槎录》记……  相似文献   

6.
我国荞麦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述了国际上荞麦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概况,介绍了我国在荞麦遗传资源收集、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鉴定评价、保存与利用情况,并对今后我国荞麦资源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荞麦的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 中国荞麦的育种现状 1.1 荞麦的资源状况及分布 荞麦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ypyrum Gaerth)。我国是世界荞麦的主产区之一,也是世界荞麦的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全世界目前发现的荞麦共有15个种和2个变种,其中在我国就有10个种和2个变种。荞麦的栽培种有甜荞(Common Buckwheat)和苦荞(Tartary Buckwheat)两种,在我国均有种植。……  相似文献   

8.
荞麦属植物遗传育种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荞麦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我国是世界荞麦的主产区之一,荞麦的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但荞麦遗传育种起步较晚,技术也相对落后。近年来,在原有系统育种、诱变育种为主的基础上,开展了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研究,荞麦育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研究从荞麦的遗传育种、育种成就、育种方法、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荞麦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荞麦是我国主要的优质小杂粮栽培作物之一,它不仅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保健药用功能。荞麦还是我国传统出口创汇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以"粒大、皮薄、面白、粉多、质优"享有盛名。遇到灾年,荞麦又是很好的备荒救灾作物,在陕北南部,立秋3d种荞麦,还有一定的收成。我国虽然是世界荞麦生产第二大国,但是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单位面积产量更是常年停滞不前。若要改变上述被动局面,我们必须在培育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作为健康营养谷物的燕麦和荞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燕麦米、燕麦片、荞麦米、苦荞茶已经成为人们养生的新选择。但是在我国,燕麦、荞麦食品因为口感粗糙、产品类型少、产品销售半径小、保质期短、以手工制作为主等因素限制,导致燕麦、荞麦产业发展缓慢,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寻找实现燕麦、荞麦主食化途径,满足国人对燕麦、荞麦主食产品的消费需求。如何快速提升我国燕麦、荞麦主食发展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栽培荞麦的历史悠久.荞麦栽培种有甜荞(Common Buckwheat)和苦荞(Tartary Buckweat)两种.它属于小宗作物、救灾作物和蜜源作物,但是它含有其他作物所不及的优点和成分.近年来随着荞麦科研的发展,荞麦的营养与保健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荞麦食品作物为一种新型食用药用食物,受到青睐.但目前还存在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荞麦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荞麦是我国冀北地区的特色作物,其经济价值、保健功能、生态效益显著,市场开发前景广阔。但是,在当地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产业发展一直缓慢。通过分析当地荞麦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从而提出了一些促进荞麦产业发展的建议,引导当地荞麦产业积极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荞麦为蓼科,荞麦属,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我国是荞麦的起源中心、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中心,荞麦资源十分丰富,有10个种2个变种,占全世界荞麦种总数 (15个种 )的2 /3。荞麦既能食用又能防病治病,集营养、保健、药疗为一体,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价值。1 中国荞麦资源分布概况荞麦资源在中国分布较为广泛。从东北黑龙江省到南部广西省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至云南 (东北至西南 )方向的窄长地带上,即自内蒙古东南经河北北部、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至云贵高原,这一地带集中了全国荞麦资源的85%以上,其他地区只有零星分布。甜荞主要分布在北方,占中国甜荞资源总……  相似文献   

14.
荞麦加工开发的意义现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荞麦起源于我国,是惟一的粮用蓼科植物。荞麦有甜荞和苦荞之分,甜荞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而苦荞则是近年来为人们所认识的新的重要食物源。山西省是我国荞麦主产区之一,目前在种植区内已经实现了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加速荞麦产品的加工开发,对于优化食品结构、满足健康生活需求和促进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虽然很多人吃过荞麦,但可能并不知道荞麦不是麦。荞麦又名净肠草、乌麦、三角麦,是蓼科荞麦属,有甜荞和苦荞两种,甜荞在我国栽培较多,现小编整理了其种植技术如下。一、选好茬口,精细整地正茬荞麦于6月上中旬播种,复种荞麦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播种量在45千克/公顷至60千克/公顷,保证基本苗90至120万株/公顷。秋荞麦最佳播期在立秋至处暑之间,最迟到8月底,确保在下霜前可收获,每亩适宜播种量小粒品种2~3公斤,大粒品种3~4公斤,每亩密度4万~8万株,播种深度3~4厘米。荞麦忌连作,轮作  相似文献   

16.
徐智斌  张宗文  王安虎  王涛 《种子》2008,27(5):23-25
采用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了35份我国西南地区荞麦种子中的戊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戊聚糖含量差异明显,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3.41%~11.41%。对不同地区来源的荞麦品种戊聚糖含量分布情况的比较发现,西藏荞麦的戊聚糖含量偏低,且变异较小。地方品种和区试品种的戊聚糖含量比较发现,区试品种的戊聚糖含量变异范围比地方品种大。筛选出了具有较高和较低戊聚糖含量的荞麦样品,可为高、低戊聚糖荞麦育种提供优良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17.
荞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3,自引:4,他引:53  
张以忠  陈庆富 《种子》2004,23(3):39-42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对荞麦的研究现状,包括国际荞麦研究协会及其活动简介、国际荞麦资源收集保存情况、栽培荞麦起源的祖先种、起源地及其传播情况、荞麦类型与分类、荞麦的生理特性、荞麦的育种等,并对今后荞麦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荞麦常见病害有荞麦立枯病、荞麦霜霉病、荞麦斑枯病、荞麦病毒病、荞麦白霉病、荞麦轮纹病、荞麦叶斑病等。常见虫害有蛴螬、蚜虫、粘虫、草地螟、荞麦钩翅蛾等。荞麦立枯病(荞麦腰折病)1.症状: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发病初期先在茎基部着生赤褐色凹陷斑,后病斑扩展,幼苗萎蔫、倒伏、枯死。2.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施足充分腐熟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1508份荞麦(其中甜荞897份、苦荞611份)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测定,查明了在不同类型、不同品种和不同区域种植的荞麦的蛋白质含量分布情况,并从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含量的构成比例等方面,阐述了荞麦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荞麦属蓼科荞麦属,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生长期短,包括甜荞麦和苦荞麦。甜荞麦又称普通荞麦,苦荞又称鞑靼荞麦。荞麦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常规营养素,而且含有其他粮食作物所没有的黄酮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营养、药用价值,一直作为药食两用作物进行种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荞麦为原料的食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荞麦含蛋白酶抑制剂,其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比较低。将荞麦萌发可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