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养猪》2015,(6)
以262窝PIC母猪所产的2 396头仔猪为研究对象,探讨窝产活仔数对仔猪初生重、28日龄断奶重及断奶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窝产活仔数的增加,仔猪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增加,断奶成活率降低。不同窝产活仔数间的初生窝重差异极显著(P0.01),窝产活仔数9~11头间的断奶窝重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大于窝产活仔数6、7头(P0.01),断奶成活率以窝产活仔数6~11头较好(90%以上);不同窝产活仔数间的初生个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窝产活仔数6~10头间的断奶个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极显著大于窝产活仔数11头和12头(P0.01)。窝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7和0.589;与初生个体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05;与28日龄断奶个体重及28日龄断奶成活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7和-0.581。本试验条件下,窝产活仔数在10~11头之间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311窝长大母猪所产的3 148头仔猪为研究对象,探讨窝产活仔数对初生重、28日龄断奶重及哺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窝产活仔数的增加,仔猪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增加,而初生个体重、哺育率降低。相近窝产活仔数间的初生重、28日龄断奶重、哺育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梯度间差异极显著(P<0.01)。窝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窝重均成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9和0.525;与初生窝均重成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44;与28日龄断奶个体重成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51;与28日龄哺育率成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63。本试验条件下,窝产活仔数在10~11头之间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山花黄芩提取物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及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将320头长白×大白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山花黄芩提取物,其中妊娠期添加150 g/t,哺乳期添加500 g/t,试验期为136 d(其中妊娠期115 d,哺乳期21 d),测定母猪繁殖性能指标(窝均产仔数、窝均健仔数、初生窝重、初生均重、窝均死胎数、窝均木乃伊数、窝均产无效仔数)、哺乳仔猪生长性能指标(窝均断奶仔猪数、窝均断奶成活率、21日龄断奶窝重、21日龄断奶仔猪均重、哺乳期窝均增重)、母猪采食量指标(母猪平均采食量、21日均采食量)、体况指标(母猪分娩背膘厚、母猪断奶背膘厚、背膘损失)、发情指标(断配间隔、断奶7 d发情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窝均健仔数显著增加(P<0.05),初生窝重极显著增加(P<0.01),窝均死胎数显著减少(P<0.05);窝均断奶仔猪数极显著增加(P<0.01);母猪平均采食量、21日均采食量、母猪断奶背膘厚均极显著增加(P<0.01),母猪背膘损失显著降低(P&l...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猪窝产活仔数与初生仔猪个体重对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个体重及成活率的相关性,特选择一大型规模猪场2~6胎母猪在1个月内所产的118窝计1350头仔猪作为试验对象,要求所有初生仔猪均由亲本母猪带仔哺乳,且按窝产活仔数不同(6~17头)分组测定仔猪初生个体重和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窝个体均重,并观察断奶成活率,同时对其相关性状作方差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间初生仔猪窝个体均重和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窝个体均重及断奶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窝产活仔数对初生仔猪窝个体均重和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窝个体均重及断奶成活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802、-0.851、-0.698,P0.01);初生仔猪窝个体均重对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窝个体均重及断奶成活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37、0.741,P0.01)。试验结果表明,窝产活仔数越多,初生仔猪个体就越小,早期断奶也越轻,成活率也低;初生仔猪个体越大,早期断奶就越重,成活率也越高。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适当控制猪窝产活仔数并提高初生仔猪个体重,能有效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速度,并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长大母猪的生产性能,增加养殖效益,笔者通过对749头LY种母猪、8 110头DLY仔猪从饲养环境、饲料品质、饲喂量、饲养程序调控、繁殖技术、断奶日龄方面进行技术集成。结果表明:对照组产仔总数、产活仔数和死胎、弱仔数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初生均重、断奶窝重、断奶均重、70日龄头数、木乃伊胎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0日龄个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初生窝重、断奶头数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规模化猪场,通过集成技术饲养LY母猪和DLY仔猪能显著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猪窝产活仔数与初生仔猪个体重对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个体重及成活率的相关性,特选择一大型规模猪场2~6胎母猪在1个月内所产的118窝计1350头仔猪作为试验对象,要求所有初生仔猪均由亲本母猪带仔哺乳,且按窝产活仔数不同(6~17头)分组测定仔猪初生个体重和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窝个体均重,并观察断奶成活率,同时对其相关性状作方差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间初生仔猪窝个体均重和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窝个体均重及断奶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窝产活仔数对初生仔猪窝个体均重和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窝个体均重及断奶成活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802、-0.851、-0.698,P〈0.01);初生仔猪窝个体均重对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窝个体均重及断奶成活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37、0.741,P〈0.01)。试验结果表明,窝产活仔数越多,初生仔猪个体就越小,早期断奶也越轻,成活率也低;初生仔猪个体越大,早期断奶就越重,成活率也越高。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适当控制猪窝产活仔数并提高初生仔猪个体重,能有效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速度,并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米糠油提取物对泌乳母猪氧化应激状态、繁殖性能和粪便菌群组成的影响,试验将28头配种时间相近、健康的2~6胎次二元母猪(长白×大白)分为两组,每组1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从产前1周至产后3周在基础日粮中每天添加米糠油提取物500 mg,记录并统计母猪分娩产程、初生活仔数、仔猪初生平均重、仔猪初生窝重、断奶仔猪数和仔猪21日龄断奶窝重及产后1周仔猪存活率,收集母猪分娩当天粪便用于16S rDNA微生物组学分析,采集母猪产后1周血液用于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产程显著缩短(P<0.05),断奶仔猪数显著增加(P<0.05),初生活仔数、仔猪初生平均重、仔猪初生窝重、仔猪21日龄断奶窝增重和产后1周仔猪存活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CAT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MDA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母猪分娩当天粪便中广古菌门、纤维杆菌门、甲烷短杆菌属和瘤胃球菌科_UCG-002的相对丰度显著降...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日龄对肉兔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选择初生肉兔120窝,随机分成4组,每组30窝,分别在出生后21、25、28和35日龄断奶,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断奶日龄对肉兔28和35日龄胃、小肠和盲肠重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随着断奶日龄延后呈增加趋势,断奶日龄对49和56日龄各消化器官重和各日龄小肠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2)断奶日龄对十二指肠(28、35和49日龄)、空肠(28、35、42和49日龄)和回肠绒毛高度(28、35、42和49日龄)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随着断奶日龄延后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对56日龄各肠段绒毛高度无显著影响(P0.05),肉兔断奶后绒毛高度需要2~3周才能恢复,21日龄断奶组恢复最慢,35日龄断奶组恢复最快;3)断奶日龄对十二指肠(28和35日龄)、空肠(28、35和42日龄)和回肠隐窝深度(35日龄)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断奶日龄延后呈降低趋势,而对49和56日龄各肠段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P0.05);4)断奶日龄对28和35日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断奶日龄延后呈增加趋势,而对56日龄各肠段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断奶日龄对肉兔肠道49日龄前发育影响较大,对49日龄后影响变小;早期断奶降低了小肠黏膜绒毛高度,增加了隐窝深度;随断奶日龄延后,断奶造成的肉兔小肠黏膜受损程度减轻,断奶后一般需要2~3周才能恢复小肠黏膜结构。  相似文献   

9.
采用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法和分子生物技术结合选育大约克夏母系,效果较为显著。核心群内已淘汰氟烷应激敏感基因;与零世代相比,Ⅱ世代母猪的头胎产仔数增加0.88头,产活仔数增加0.80头,初生窝重提高2.67kg,差异极显著(P<0.01);21日龄平均窝重增加12.70kg,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猪达100kg体重日龄分别缩短17.14d和14.62d,体形外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20,(5)
为了研究胎次、配种季节和分娩季节对宁乡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16胎次宁乡猪母猪3 259窝的生产资料,分析了不同胎次、配种季节、分娩季节对宁乡猪总产仔数、活仔数、育成率、个体重、窝重等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配种季节、分娩季节对宁乡猪母猪繁殖性能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胎次母猪产仔性能表现为先增加再稳定后逐步降低的趋势,初生活仔数、21日龄和35日龄活仔数均以第7胎次最高、第16胎次最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第3、4、5胎次初生窝重分别为9.32 kg、9.42 kg、9.40 kg,显著高于第1、13、16胎次;第9、10胎次21日龄窝重分别为33.42 kg、33.17 kg,显著高于第1~5、13、15、16胎次(P0.05),表明宁乡猪母猪3~9胎次为整个生产胎次的黄金时期。冬季配种组的初生活仔数、21日龄活仔数、35日龄活仔数、21日龄个体重、35日龄个体重、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35日龄窝重分别为9.45头、8.97头、8.91头、3.44 kg、6.16 kg、9.10 kg、30.59 kg、54.88 kg,显著高于春、夏、秋季配种组(P0.05);春季分娩组的35日龄活仔数、21日龄个体重、35日龄个体重、21日龄窝重、35日龄窝重8.79头、3.44 kg、6.02 kg、30.52 kg、52.92 kg,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表明冬配春生的母猪会表现出相对更好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不同产仔季节、胎次和产仔年份对深县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根据河北正农牧业有限公司2013—2016年间的深县母猪繁殖记录,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产仔季节对深县猪的初生重影响极显著(P0.01),但对其他性状都无显著影响(P0.05);胎次对初生重影响极显著(P0.01),对总产仔数、活仔数、断奶窝重的影响显著(P0.05),总产仔数、活仔数、初生窝重和断奶窝重等均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增加;产仔年份对总产仔数、活仔数的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添加β-CD-半胱胺对母猪繁殖和仔猪生长性能以及母猪妊娠后期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初乳中免疫球蛋白G(IgG)的影响。选择30头妊娠85 d的健康长×大杂交经产母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处理1组和处理2组,每组10头母猪,单栏饲养。结果表明:(1)3组母猪的体况评分、第5天和第14天有效乳头数、发情间隔、母猪窝产仔数、活仔数、产弱仔率、仔猪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以及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和断奶育成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母猪日平均泌乳量、仔猪断奶窝增重和初生重≤1 200 g的仔猪育成率有提高的趋势(P值分别为0.16、0.14和0.09);(2)试验组母猪110 d的IGF-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提高初乳IgG水平73.13%(P>0.05)。在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日粮中连续添加β-CD-半胱胺,可以极显著提高妊娠110 d血清中IGF-Ⅱ的水平,并有提高初生重≤1 200 g的仔猪育成率、母猪泌乳量、仔猪断奶窝增重和初乳IgG水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喂人工乳对14日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抗氧化能力及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14窝共112头平均体重为(4.79±0.56) kg的14日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21日龄断奶组和14日龄断奶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21日龄断奶组仔猪14~21日龄时由原圈母猪饲喂母乳,14日龄断奶组仔猪断奶后饲喂人工乳至21日龄,2组均于22日龄时开始饲喂相同的教槽料,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与21日龄断奶相比,1)14日龄断奶极显著降低仔猪15~21日龄时的平均日增重(ADG)(P0.01),显著提高22~28日龄时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显著降低21日龄体重和腹泻率(P0.05);2)14日龄断奶极显著降低仔猪的空肠隐窝深度(P0.01),极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1);3)14日龄断奶极显著提高仔猪回肠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的mRNA相对表达量(P 0.01),显著降低空肠黏膜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综上所述,与21日龄断奶相比,人工乳饲喂14日龄断奶仔猪降低28日龄时仔猪的体重、空肠抗氧化能力和屏障功能,但对仔猪28日龄时的肠道形态有改善作用,并降低其腹泻率。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21,(2)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在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的猪场随机选取40头大白母猪进行饲养试验。将40头母猪按随机区组法分成对照组和复方中草药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复方中草药组从母猪产前30d开始至仔猪28d断奶饲喂每天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粉剂30 g/头的饲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复方中草药组母猪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以及仔猪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均显著提高(P0.05),断奶窝重和窝断奶仔猪数均极显著提高(P0.01),仔猪成活率提高,仔猪腹泻率和母猪断奶至发情的间隔天数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以看出,复方中草药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分娩胎次及季节对台系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2017,(6)
统计分析了不同胎次及产仔季节对台系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娩胎次对台系杜洛克母猪的怀孕天数、健仔数、产活仔数、总产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对配种情期、死胎数、死仔数、寄入仔猪数、寄出仔猪数、21日龄断奶公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哺乳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产仔季节对杜洛克母猪的产仔胎次、怀孕天数、健仔数、死胎数、产活仔数、死仔数、总产仔数、寄入仔猪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公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对配种情期、木乃伊数、寄出仔猪数、哺乳成活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深县母猪乳头数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深县猪母猪乳头数与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收集河北正农牧业有限公司2013年1月-2016年3月的深县猪的母猪正常分娩记录,随机选取83头深县母猪。结果表明:母猪乳头数达到18个时其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乳头数为15个的母猪;乳头数与其每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呈现正相关;母猪乳头数为16个和18个时极显著高于母猪乳头数为15个和17个的仔猪初生个体重(P0.01),且显著高其断奶个体重(P0.05);母猪乳头数为16个其仔猪初生窝重和断奶窝重极显著高于母猪乳头数为15个的母猪(P0.01);即母猪乳头的对称性对仔猪的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断奶个体重和断奶窝重有一定的影响。说明适当增加母猪的乳头数有可能使母猪的繁殖性状得到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饲料工业》2017,(7):27-30
试验旨在研究母猪日粮中添加多肽菌素对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和新生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胎次、体况相近,预产期前45 d的母猪23头,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2头,对照组11头。每头母猪单栏饲喂,作为一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 g/kg多肽菌素。试验期69 d(妊娠期45 d,哺乳期24 d)。结果表明:(1)试验组母猪窝产仔总数比对照组高2.98%,窝产活仔数比对照组高4.98%,窝产健仔数比对照组高6.95%,健仔率比对照组高3.90%,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2)试验组仔猪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断奶窝重、断奶个体重、平均窝增重及平均个体增重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3)试验组仔猪初生窝重均匀度及断奶窝重均匀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2.23%和38.78%,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妊娠母猪日粮添加2 g/kg多肽菌素可提高妊娠母猪繁殖性能和初生仔猪生长性能,提高生猪养殖的实际效益。  相似文献   

18.
孙义姗 《猪业科学》2019,36(11):18-21
研究探讨了妊娠109日龄母猪背膘厚对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从种猪场收集了846头3~5胎次的经产大白母猪的相关数据。根据妊娠109 d时母猪的背膘厚(≤16,17~18,19~20,21~22,23~24和≥25 mm)分为6组。对母猪繁殖性能的评价包括窝产仔数、初生窝重和21日龄断奶窝重、分娩胎盘重、胎盘效率和母猪泌乳日采食量。测量与血脂和胎盘脂质浓度相关的参数,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背膘厚、胎盘脂质和仔猪性能之间的关系。各组间的出生仔猪数、产活仔猪数、寄养仔猪数和断奶仔猪数差异不显著(P 0.05)。初生窝重和断奶窝重、仔猪初生重、断奶重、胎盘效率以及出生体重800 g的仔猪数量和比例与背膘厚呈显著的二次效应(P 0.05)。在泌乳期,母猪的日采食量在妊娠109 d时随背膘厚度的增加而线性降低(P 0.05)。虽然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著差异,但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母猪和脐带血中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均显著升高(P 0.05)。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胎盘脂质浓度也显著增加(P 0.05)。此外,背膘厚和胎盘脂质浓度与体重800 g的仔猪数呈正相关(P 0.01),而与初生重、窝产仔重和断奶仔猪重呈负相关(P 0.01)。综上所述,妊娠末期母猪背膘厚与仔猪出生和断奶体重相关。胎盘异位脂质堆积引起的脂毒性可能是造成这种相关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大河乌猪的繁殖性能,试验选择80头大河乌猪种母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从饲养环境、饲料品质、饲料饲喂量、饲养程序调控等方面对母猪、仔猪进行饲养技术集成,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饲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仔猪初生窝重、初生均重、断奶窝重、70日龄窝重等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断奶均重、70日龄均重极显著提高(P0.01);初生仔猪的弱仔数、每周死亡数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头数、70日龄断奶头数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通过饲养技术的集成能有效提高大河乌猪母猪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从江香猪、苏太猪不同杂交组合繁殖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从江香猪的繁殖性能,试验选择苏太猪对其进行正交和反交,比较不同杂交组合和纯繁组母猪的产仔及哺育成绩,探索不同杂交组合母猪的繁殖性能,包括母猪产仔数、仔猪初生窝重和个体重、仔猪21日龄窝重和个体重、仔猪断奶窝重和个体重、断奶头数等指标。结果表明:从江♂×苏太♀正交组合(香苏猪)仔猪哺乳期生长性能最佳,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显著高于纯繁组和苏香猪(P0.05);21日龄个体重、21日龄窝重、断奶窝重显著高于纯繁组和苏香猪(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香苏猪、苏香猪指标均优于纯繁组。说明选择从江香猪和苏太猪进行正反交可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和仔猪哺育成绩,从而提高从江香猪杂交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