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饲料螨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沧州、保定、承德三个地区采集的鸡配合饲料、猪配合饲料、豆粕、鱼粉等144个饲料样品中分离得到椭圆食粉螨(Aleuroglyphus ovatus)。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3个地区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螨害污染,沧州、保定地区污染较重,承德地区污染较好。而且,潮湿多雨季节和饲料储放不当螨害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2.
镰刀菌属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镰刀菌是最重要的动植物病原真菌之一,可引起100多种动植物发生病害.在致病过程中,该类真菌能产生多种毒素而加强其致病力、加快寄主的发病速度.另外,在动植物体内积累的毒素,不仅污染农产品品质,还通过不同的毒性机制对人类和动植物产生毒性,给动物和人类的食物安全带来严重隐患.简述了镰刀菌分泌的几种重要的真菌毒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对动植物毒性机制以及与病菌致病力的相关性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我国不同地区间各种饲料原料中硒含量分布情况,以及我国畜禽基础饲粮中硒水平,从而为饲粮中合理添补硒提供依据。方法 对采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7大类(谷物籽实、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植物性蛋白饲料、动物性蛋白饲料、牧草类、秸秆类和矿物质饲料)37种饲料原料共3 785个饲料样品,经预处理后用MARS6高通量密闭微波消解系统进行微波消解,然后用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IC-ICP-MS)进行测定。用国家标准物质猪肝粉作为参照标准,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饲料原料中硒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谷物籽实(包括玉米、小麦、稻谷和大麦)平均硒含量为0.037 mg·kg -1(范围为0.025—0.044 mg·kg -1);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包括玉米蛋白粉、玉米DDGS、玉米胚芽粕、次粉、小麦麸、小麦DDGS、碎米和米糠)平均硒含量为0.071 mg·kg -1(范围为0.034—0.124 mg·kg -1);植物性蛋白饲料(包括膨化大豆、大豆粕、菜籽粕、棉籽粕、花生粕、亚麻粕和葵花粕)平均硒含量为0.209 mg·kg -1(范围为0.097—0.502 mg·kg -1);动物性蛋白饲料(包括鱼粉、肉粉、水解羽毛粉、肠膜蛋白粉、血浆蛋白粉和血球蛋白粉)平均硒含量为1.217 mg·kg -1(范围为0.611—2.220 mg·kg -1);牧草类(包括羊草、黑麦草、苜蓿和青贮玉米)平均硒含量为0.062 mg·kg -1(范围为0.057—0.070 mg·kg -1);秸秆类(包括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稻秸和甘薯藤)平均硒含量为0.069 mg·kg -1(范围为0.033—0.128 mg·kg -1);矿物质饲料(包括石粉、磷酸氢钙、骨粉和贝壳粉)平均硒含量为0.352 mg·kg -1(范围为0.085—0.544 mg·kg -1)。这37种饲料原料的平均硒含量范围为0.025—2.220 mg·kg -1,而各类饲料原料硒含量分布规律是:动物性蛋白饲料(1.217 mg·kg -1)>矿物质饲料(0.352 mg·kg -1)>植物性蛋白饲料(0.209 mg·kg -1)>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0.071 mg·kg -1)>秸秆类(0.069 mg·kg -1)>牧草类(0.062 mg·kg -1)>谷物籽实(0.037 mg·kg -1)。以省(区)为单位比较,发现不同地区间的玉米、小麦和大豆粕的硒含量差异显著(P<0.05);所测省(区)玉米样品全部缺硒(≤0.05 mg·kg -1),其中有61.1%的省(区)严重缺硒(≤0.02 mg·kg -1);四川省小麦严重缺硒(≤0.02 mg·kg -1);四川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豆粕缺硒(0.03—0.05 mg·kg -1),河南省豆粕临界缺硒(0.06—0.09 mg·kg -1)。根据全国各地猪、鸡常用的153个饲料配方计算出基础饲粮中可提供的硒含量为0.06—0.11 mg·kg -1,如根据我国猪、鸡饲养标准中硒含量的要求,基础饲粮中的硒含量仅能提供猪、鸡硒营养需要的约1/4。结论 我国不同种类和不同地区饲料原料中硒含量差异较大,全国猪、鸡常用基础饲粮配方中硒含量可提供硒营养需要量的约1/4。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建议参考不同地区饲料原料中硒含量分布调查数据,精准配制饲粮,以满足畜禽高效生产的需要及减少硒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4.
玉米穗腐病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的产量损失。镰孢菌、曲霉菌等病原真菌导致粮食减产和大量真菌毒素污染,这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重要威胁,各国已制定了多项措施,以保护消费者免受这些真菌毒素的影响。镰孢菌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产生涉及多种因素,其中收获前的环境因素和农艺措施已被证明对田间病害感染和毒素污染有严重的影响。本文将重点讨论玉米生产中的环境条件和胁迫因素如何影响病原真菌感染和致病,采取何种措施才能从源头上有效防控玉米穗腐病的发生,目的是为制定预防玉米穗腐病及其真菌毒素污染的有效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我国畜禽饲料资源中微量元素铜含量分布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我国不同地区间各种饲料原料中铜含量分布情况,以及我国畜禽基础饲粮中铜水平,从而为饲粮中合理添补铜提供依据。方法 对采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7大类(谷物籽实、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植物性蛋白饲料、动物性蛋白饲料、牧草类、秸秆类和矿物质饲料)37种饲料原料共3 903个饲料样品,经预处理后用MARS6高通量密闭微波消解系统进行微波消解,然后用IRIS Intrepid II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其铜含量。用国家标准物质猪肝粉或黄豆粉作为参照标准,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饲料原料中铜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谷物籽实(包括玉米、小麦、稻谷和大麦)平均铜含量为3.95 mg·kg -1(范围为2.50—5.34 mg·kg -1);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包括玉米蛋白粉、玉米DDGS、玉米胚芽粕、次粉、小麦麸、小麦DDGS、碎米和米糠)平均铜含量为7.16 mg·kg -1(范围为1.62—12.13 mg·kg -1);植物性蛋白饲料(包括膨化大豆、大豆粕、菜籽粕、棉籽粕、花生粕、亚麻粕和葵花粕)平均铜含量为16.37 mg·kg -1(范围为6.45—30.40 mg·kg -1);动物性蛋白饲料(包括鱼粉、肉粉、水解羽毛粉、肠膜蛋白粉、血浆蛋白粉和血球蛋白粉)平均铜含量为11.14 mg·kg -1(范围为1.90—20.04 mg·kg -1);牧草类(包括羊草、黑麦草、苜蓿和青贮玉米)平均铜含量为7.85 mg·kg -1(范围为4.31—9.92 mg·kg -1);秸秆类(包括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稻秸和甘薯藤)平均铜含量为7.50 mg·kg -1(范围为3.38—13.89 mg·kg -1);矿物质饲料(包括石粉、磷酸氢钙、骨粉和贝壳粉)平均铜含量为6.79 mg·kg -1(范围为3.39—11.45 mg·kg -1)。这37种饲料原料的平均铜含量范围为1.62—30.40 mg·kg -1,而各类饲料原料铜含量分布规律是:植物性蛋白饲料(16.37 mg·kg -1)>动物性蛋白饲料(11.14 mg·kg -1)>牧草类饲料(7.85 mg·kg -1)>秸秆类饲料(7.50 mg·kg -1)>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7.16 mg·kg -1)>矿物质饲料(6.79 mg·kg -1)>谷物籽实(3.95 mg·kg -1)。以省(区)为单位比较,发现不同地区间的玉米、小麦和大豆粕的铜含量差异显著(P<0.05)。四川省玉米和大豆粕铜含量最高(分别为2.97和15.74 mg·kg -1),内蒙古自治区最低(分别为1.66和11.72 mg·kg -1);甘肃省小麦铜含量最高(5.61 mg·kg -1),河北省最低(4.02 mg·kg -1)。根据全国各地猪、鸡常用的152个饲料配方计算出基础饲粮中可提供的铜含量为5.07—6.54 mg·kg -1,如根据我国及美国NRC猪、鸡饲养标准中铜营养需要量的要求,基础饲粮中的铜含量基本可提供猪的铜营养需要,可提供鸡大部分铜的营养需要,但上述估算尚未考虑不同饲料原料中铜的利用率。结论 我国不同种类和不同地区饲料原料中铜含量差异较大,全国猪、鸡常用基础饲粮配方中铜含量可提供猪、鸡大部分的铜营养需要量。因此,建议在配制饲粮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基础饲粮中的铜含量及其利用率,精准配制饲粮,以满足畜禽高效生产需要,同时减少铜的添加和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镰刀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之一,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几乎所有的镰刀菌都会产生真菌毒素,其毒素种类多、毒性强,一方面可以作为致病因子之一参与镰刀菌的致病过程,另一方面可污染粮食和饲料,进而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相关病症。已有研究表明,镰刀菌侵染植物后产生的不同种类真菌毒素不仅毒害植物细胞,引起植物组织的坏死,还会加速病原菌的侵染;同时,针对病原菌产生的毒素,植物会激活防御酶并启动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或将致病毒素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并转运到胞外,或通过分泌次生代谢物直接抑制病原菌毒素的生物合成。为全面解析镰刀菌毒素在病原菌侵染植物中的作用,提高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该文综述了镰刀菌属真菌毒素的种类、毒性机理以及毒素在植物和病原菌互作中的作用,并讨论了植物对真菌毒素的防御反应策略,以期为镰刀菌毒素致病机制和病原菌防治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饲料蛋白质含量对倒刺[鱼巴]鱼种饲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蛋白质梯度法,以日本鱼粉、米糠、玉米粉、鱼油为主要原料,制作成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配合饲料,分别饲喂倒刺[鱼巴]鱼种54d,以增重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生长比率和经济效益为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倒刺[鱼巴]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3.5%时,饲料效果最佳,其增重率为61.34%、生长比率为0.89%、饲料系数为1.90、蛋白质效率为1.58%、增重1kg鱼的饲料成本为8.20元。对各评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平均水温(18.5±2.0)℃,pH6.8-7.2,溶解氧5.4±0.5mg/L的条件下,倒刺[鱼巴]鱼种饲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的95%置信范围为31.46%-36.56%。  相似文献   

8.
不同饲料对洋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洋虫是1种新型的饲用昆虫,实验研究了洋虫人工饲料麦麸、玉米粉、小麦粉和豆粉及其配方对洋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饲料配方饲喂洋虫,对洋虫幼虫的存活率影响不显著。对幼虫增重、蜗重和化蜗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用豆粉作为洋虫幼虫的饲料,幼虫增重快,化蛹率高,蛹重重;用小麦粉饲养的洋虫幼虫各项指标均接近于豆粉饲养的幼虫,其次为麦麸,用玉米粉饲养的效果呈明显弱势。综合经济成本来考虑,建议洋虫的人工饲料取小麦粉和麦麸为主,混配少量的豆粉及微量的Vb和复合Vc为好。  相似文献   

9.
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配合成蛋白含量分别为35%,40%,45%,50%和55%的系列标准试验饲料,以稚鳖为试验对象,经60天的饲育试验,观测到以40%-50%含量的区组增重效果较好,其中45%含量组增重率最高,在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配合成的租蛋白质含量都为45%的不同组合的饲育试验中,以59%鱼粉与45%豆粕的配合组饲料消化率与增重率为最高,饲料系数为最低。随着豆粕添加量的增加或减少,增重率也随之减低,这表明,甲鱼对豆粕蛋白的利用能力较低,在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饲料中,添加5%豆粕,能起蛋白质互补效应,但添加过量反而影响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目前北京市养殖场所用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受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检出频率和特点,为饲料生产和养殖企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抽样采集北京市21个养殖场187份饲料样,采用免疫亲和柱-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含量。【结果】玉米、麸皮、豆粕、DDGS、猪配合饲料和家禽配合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率分别为50.0%、46.2%、33.3%、94.1%、67.1%和94.3%,平均含量分别为5.98、0.25、1.00、9.83、2.89和1.06 µg•kg-1,超标率分别为6.2%、0.0%、0.0%、5.9%、6.6%和0.0%。【结论】各类饲料不同程度地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其中AFB1污染程度较严重;部分配合饲料、玉米和DDGS的AFB1平均含量较高,超标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祁成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41-6441,6444
为了查明鸡蛋品质异常的原因,保证鸡蛋品质。通过对新疆南部某养殖场发生的"橡皮蛋"事件进行调查,清楚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经饲料成分调查发现,饲料中棉籽饼的含量为16%,初步判断为棉酚中毒。饲料中VA、钙、铁及蛋白质缺乏,鸡生病或受到应激,鸡蛋贮藏温度低于10℃和贮藏时间延长均会增高"橡皮蛋"的发生率。通过减少饲料中棉籽饼的含量至5%,在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等措施消除了"橡皮蛋"现象。"橡皮蛋"的发生原因是棉酚中毒。在鸡日粮使用棉粕(棉饼)应先进行脱毒处理,而脱毒棉粕(棉饼)用量应控制在5%~8%,饲料棉酚含量应控制在50 mg/kg以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广东地区水产饲料中真菌毒素的最新污染状况,评价霉变水产饲料的毒性效应,探明其对生物机体的损害效应。在我国南粤地区随机采集鱼、虾饲料共120份,采用ELISA法检测4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AFB1)、T 2毒素、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OTA)的含量,选取不同污染程度(达标、轻度、中度和重度)的鱼、虾饲料各4份,采用小鼠毒理学方法评价其生物毒性。结果发现:水产饲料真菌毒素污染率较高(多种毒素并存现象较为普遍),其中AFB1,T 2,DON等3种毒素污染最为普遍,OTA污染较轻,T 2检测浓度最大(11 928.00 μg·kg-1);小鼠体质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器官指数略有下降,脾、肾下降较为明显;淋巴细胞、血红蛋白及大血小板比率显著下降(P<0.05);精子畸形率和微核率随剂量增加而升高,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5)。广东地区霉变水产饲料真菌毒素污染严重,T 2含量最高;霉变饲料对小鼠脾、肾、肝器官损害显著,对小鼠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具有损害作用,并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水产饲料中一些主要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及其对水产动物的危害,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水产饲料真菌毒素的风险防控调查,同时建议政府加强对水产企业的监管,大量推进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等管理体系的落实,构建信息平台使行业信息共享,促进水产饲料、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常温条件下,采用大米粉、大豆粉、面粉、爆米花、中草药5种饲料饲喂洋虫,观察了洋虫的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取食习惯、活跃程度等生活习性,分析了5种饲料饲喂的洋虫幼虫化蛹后,饲料种类对蛹的发育历期、蛹重、成虫的体重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饲料中蛹发育历期最长的为大豆粉饲料,发育历期最短的为大米粉饲料;用面粉和大米粉饲喂的幼虫化蛹后蛹最重;5种饲料下成虫体重由重到轻的顺序依次为:中草药>爆米花>面粉>大米粉>大豆粉。综合经济成本考虑,建议以爆米花为主要饲料,并混合适当的大米粉饲喂洋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基因工程技术在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成  贾如  赵丽红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7):3422-3428
黄曲霉毒素具有强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性,影响动物生产性能,降低饲料转化效率,减少产肉量、产蛋量和产奶量,增加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黄曲霉毒素通过肉、蛋、奶食物链传递给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黄曲霉毒素的防控已经成为全球性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脱毒方法主要采用物理吸附,如蒙脱石、活性炭、酵母细胞壁等,但物理吸附仅是吸附了黄曲霉毒素,并不能减少毒素的量,最终饲料中被吸附的毒素在体内解吸附后排出体外,可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另外吸附剂效果不稳定,可能会吸附饲料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造成饲料品质下降。其中,生物降解法具有解毒彻底、专一性强,不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且能够避免毒素的重新产生等优点,从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真菌、细菌及其代谢产生的酶能够降解黄曲霉毒素,而鲜有关于降解黄曲霉毒素重组酶的报道。基因工程技术在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中的运用,可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复合解毒酶中分离纯化出特定的蛋白。但因微生物降解酶分离纯化过程复杂、酶活不稳定、酶作用条件苛刻,较难用于实际生产。因此,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活性高的解毒酶基因进行基因克隆,实现降解酶基因在原核或真核工程菌种的异源高效表达,为酶制剂在降解霉菌毒素的实际生产中作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就基因工程技术在黄曲霉毒素降解中的运用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为饲料和食品中霉菌毒素生物降解酶的运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体外胃蛋白酶法测定饲料氨基酸消化率与公鸡活体内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体外酶法分析10种鸡饲料氨基酸消化率平均值分别是秘鲁鱼粉94.1%,受热损害秘鲁鱼粉84.4%,严重受热秘鲁鱼粉59.2%,淡鱼粉68.3%,肉骨粉72.2%,豆饼84.7%,花生粕78.5%,芝麻粕88.9%,脱毒棉籽饼63.9%,未脱毒棉籽饼70.7%。去盲肠公鸡活体法测定真消化率结果依次是:92.4%,84.2%,75.0%,77.2%,72.6%,86.8%,87.2%,88.9%,75.6%和76.1%。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关系,r=0.96,回归方程 Y=0.53+0.483X(Y=活体法结果,X=体外法结果)。结果证明:体外胃蛋白酶法测定饲料氨基酸消化率可以代替繁琐的鸡体内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in agro-food systems has been a serious concern globally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Mycotoxins are toxic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fungi when they grow in agro-food products and feedstuff. Several detec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to detect mycotoxins in the food and feed effectively. HPLC based techniques are very common in usage in the laboratories for the testing of mycotoxins. In recent years,immuno-based assays is widely used and have been reported at large due to its sensitivity and limited detection time. Immuno assay-based kits were developed effectively to be used in the fields and in storage systems to detect the mycotoxin levels. Microarray-based immunoassays developed in the recent years could simultaneously detect aflatoxin,ochratoxin,and zearalenone with the higher sensitivity. Aptamer-based assays could target the detection of ochratoxin and aflatoxins and fumonisins at high specificity in food products. In recent years,several assays reported for the simultaneous multiple detection of different mycotoxin was based on HPLC and LC-MS/MS. There is a need for the use of these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the commercial scale.  相似文献   

18.
我国畜禽饲料资源中常量元素钙含量分布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我国畜禽饲料资源中钙含量的分布,为合理利用饲料资源及精准配制畜禽饲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统一的数据采集规范,采集了全国31个省(市、区)的37种3 862个饲料原料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使用IRIS IntrepidⅡ等离体子发射光谱仪对其钙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 谷物籽实中平均钙含量为457 mg·kg -1(范围74.5—832 mg·kg -1),其中大麦的钙含量最高,玉米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21.2%—85.3%;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中平均钙含量为1 090 mg·kg -1(范围为93.4—3 264 mg·kg -1),其中小麦DDGS的钙含量最高,碎米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19.5%—142%;植物性蛋白饲料中平均钙含量为3 987 mg·kg -1(范围为1 742—7 909 mg·kg -1),其中菜籽粕的钙含量最高,花生粕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0.92%—34.6%;动物性蛋白饲料中平均钙含量为14 448 mg·kg -1(范围为115—50 007 mg·kg -1),其中鱼粉的钙含量最高,血球蛋白粉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25.0%—239%;秸秆类饲料中平均钙含量为5 969 mg·kg -1(范围为1 931—13 524 mg·kg -1),其中甘薯藤的钙含量最高,小麦秸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27.6%—39.0%;牧草类饲料中平均钙含量为6 667 mg·kg -1(范围为4 157—13 963 mg·kg -1),其中苜蓿的钙含量最高,羊草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30.3%—94.6%;矿物质饲料中平均钙含量为30%(19.2%—41.2%),其中贝壳粉的钙含量最高,骨粉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2.67%—24.0%。各类饲料原料中钙含量分布规律为:矿物质饲料>动物性蛋白饲料>牧草类饲料>秸秆类饲料>植物性蛋白饲料>谷物籽实加工副产品>谷物籽实。同一类别不同饲料原料间钙含量差异显著(P<0.05)。以省(区)为单位,对不同地区玉米、小麦和豆粕中钙含量进行比较,表明不同地区玉米和豆粕中钙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小麦中钙含量受地区性的影响较小(P>0.05)。各省(区)玉米的平均钙含量范围为48.1—155 mg·kg -1,其中山西省玉米钙含量最高,辽宁省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20.1%—321%;各省(区)小麦的平均钙含量范围为362—590 mg·kg -1,其中山西省小麦钙含量最高,湖北省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8.29%—66.1%;各省(区)豆粕的平均钙含量范围为3 001—4 153 mg·kg -1,其中山西省豆粕钙含量最高,江苏最低,变异系数范围为1.30%—21.4%。结论 我国饲料原料中钙含量受种类及地区性影响较大。本研究结果对于生产者了解饲料原料中实际钙含量,精准配制饲粮,以确保动物的健康及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氢醌在奶牛饲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泌乳量、胎次、泌乳月相近的 18头黑白花奶牛分为 3组 ,分别饲以精料补充料Ⅰ ,Ⅱ ,Ⅲ。精料补充料I含有11%的豆饼 ,在等能等氮分别添加 0 .l%和 0 .0 2 %氢醌 (脲酶抑制剂 )的前提下 ,用尿素取代精料补充料I中全部豆饼构成精料补充料Ⅱ和Ⅲ。结果表明 :3组试牛泌乳量、乳脂率、血液尿素氮、日增重和体增重校正标准乳差异均不显著(P >0 .0 5 ) ,但Ⅰ组试牛日增重和体增重校正标准乳有提高趋势 ,而Ⅱ ,Ⅲ组试牛泌乳量有上升趋势。因此 ,在奶牛饲养中适当应用氢醌尿素对泌乳量无负效应 ,而且可节约蛋白质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20.
Mycotoxicological monitoring of feeds in the Southern Federal District has been carried out. The widespread distribution of molds and considerable contamination of feeds by mycotoxi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 effect of sterigmatocystin in concentrations below the minimum allowable level on blood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ices of piglets and white rats has been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