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母猪: 1. 发生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弱仔,2~3d死亡; 2. 流产率可达50%; 3. 母猪可带毒。 ●4 月龄左右的猪:1.  轻度发热,有呼吸道症状,有的出现腹泻,可恢复;2.  有部分病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而死亡。 ●新生仔猪与4 周龄以内的仔猪: 1. 突然发病,体温升高; 2.  病猪精神萎顿、厌食、有呕吐或腹泻,出现神经症状; 3. 病程1~2d,死亡率很高。 ●成年猪: ;一般呈隐性感染,有时可见呼吸道症状。 嘉宾:崔尚金(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猪伪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 ~11d。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王乐义 《猪业科学》2005,22(8):34-35
猪衣原体病又称鹦鹉热(Psittacosis)或鸟疫(Ornithosis),主要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能感染,但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产弱仔、传染性不育等繁殖障碍。1临床症状1.1流产型猪无流产先兆,体温升高者也少见,只是在怀孕后期突然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或产弱仔。初产母猪的流产率40%~90%;若为正产,则有部分或全部仔猪死亡;存活者体质弱,体重轻;有的病猪产活仔多,但因仔猪胎内感染迅速出现抑郁,体温升高1℃~2℃、寒战、发绀等症状,多在3~5d后死亡。母猪受胎率下降,即使受孕,…  相似文献   

3.
刘畅 《今日畜牧兽医》2012,(8):15-16,23
1目前猪传染性腹泻疾病流行状况与流行特点1.1流行状况从调查中发现:自2012年春季以来许多猪场仔猪出生的当天就开始发病,以出生5~10天发病最多,母猪是零星不间断式发病或整体发病;有的猪场只见出生仔猪发病,少数母猪不发病;有的猪场仔猪与母猪同时发病,然后是保育猪与育肥猪先后发病。一般仔猪发病病情严重,发病率与死亡率很高;母猪发病症状较轻微,很少发生死亡,但会出现严重的无乳现象;保育仔猪初期发病症状明显,部分病猪发生死亡;育肥猪发生严重腹泻,能很快自愈。哺乳仔猪发病表现为不吃乳,精神沉郁,后期体温下降。  相似文献   

4.
<正>猪"高热病"也叫高热综合征。每年进入炎热的夏季,天气高温、高湿,猪群的热应激逐渐加重,继而发生"高热病"。"高热病"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气喘,部分病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病猪毛孔有出血点。1临床症状猪"高热病"的病程较长,一般在5~20 d,病死率高。病猪高烧一般可达40℃以上,有的甚至可达42℃。病猪初期表现少  相似文献   

5.
<正> 1 发病情况河北省怀来县某养猪场,饲养生猪126头,2006年8月3日有6头肥猪突然发病,症状为病猪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部分猪拉黄色稀粪,似消化不良现象。疑为传染性胃肠炎,全群投喂痢菌净、土霉素等抗菌药物无效。肥猪群发病量逐日增加,至8月7日,全场猪群大面积出现食欲减退,少数猪甚至食欲废绝。此后母猪群采食量迅速减少,新生仔猪部分出现水样腹泻,大量死亡。先发病的部分病猪病情日趋恶化,并有2头死亡。此后,一头怀孕母猪早产娩出死胎、弱仔;另有2头怀孕母猪流产。2 临床症状肥猪主要表现为呼吸和消化系统症状,母猪表现为繁殖障碍,断奶仔猪消化功能紊乱并大量表现为蓝耳病与猪瘟合并症状,严重病例呈  相似文献   

6.
猪脑膜脑炎型链球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乡养殖户郑某,饲养母猪15头,2001年8月份有45头断奶猪存栏,其中一栏16头的仔猪,每头重约15kg,陆续有6头发病,除1头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治愈率为83.3%,经诊断为猪脑膜脑炎型链球菌病。现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病猪病初体温升高(40.5℃~42.5℃),不食,便秘,有浆性或粘性鼻漏。接着很快出现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转圈、空嚼、磨牙,继而后肢麻痹,前肢爬行,四肢作游泳状或昏迷不醒。个别病猪出现多发型关节炎,关节肿大。最急性猪很快死亡,病程为3天~5天猪,有部分在头、颈、背等部位出现水…  相似文献   

7.
<正>1流行特点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2~3月龄的仔猪,通过消化道传染。本病在夏、秋季节发病较多,易呈地方性流行。2临床症状急性型。病猪的一般症状与猪瘟相似,多在流行初期突然死亡。病猪体温升高到42℃以上,常不体现任何症状,在短时间内死亡。亚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到42℃以上,发病2~3天以后,在猪的胸、腹、背、腰、颈及大腿等处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疹块,其形状多为方形或菱形,  相似文献   

8.
1近年来山东临沂规模化猪场"猪高热综合征"的流行特点1.1临床症状发病猪最明显的临床症状是高热稽留,一般40℃~42℃,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大部分病猪出现结膜充血、潮红、有粘性和脓性分泌物;病猪皮肤发红,耳后边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毛孔有铁锈性出血点;部分病猪流鼻涕、咳嗽、呼吸困难,有的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先便秘,粪便干硬,呈球状,后排脓性血便,尿黄而少、浑浊;母猪便秘十分严重,有的母猪粪便带肠黏膜,有的母猪粪便如干土块一样坚硬,用力踩才会破碎;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00~110天)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  相似文献   

9.
1971~1987年,我县发生了以喘气、肺水肿为特征的猪病。该病以母猪发病率最高,育肥猪次之,未见仔猪发生,死亡率极高。(一)症状急性型:发病突然,初显精神不振,继而不食,呼吸增快,张口喘气,体温一般正常,但个别患猪可达40.3℃,多数病猪频死时鼻孔流出啤酒泡沫状液体,有的患猪口鼻流血,一般3~12h 内死亡。最急性的于出现可见症状后约1h 内死亡。剖检:死后肚腹  相似文献   

10.
2003年9月,许昌县陈曹乡出现了一例猪附红细胞体与猪弓形虫混合感染的病例,经综合防治,很快控制了病情。1流行情况9月下旬,许昌县陈曹乡某村从我市某猪场引进长大种母猪32头,长大种公猪1头。体重为80kg左右。运回后第二天部分猪出现发热,40℃~42℃,食欲减退或废绝,怀疑为运猪引起的应激反映,对出现症状猪注射了青霉素、链霉素和氨基比林缓解症状。猪退烧后,开始进食。但停药后,病猪又继续高烧,并且发病猪群在逐渐扩大。截止发病第5天,发病猪已扩大到近20头。2临床症状病猪高烧不退,体温普遍高达40℃~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鼻镜干…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10月,文井镇2户养猪户饲养的猪小群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仔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5℃,呕吐、腹泻,后躯麻痹、转圈、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迅速死亡为特征,发病率25.6%,致死率93.50%;母猪流产率16.3%,母猪产死胎率18.4%,母猪屡配不孕占9.3%;育肥猪厌食、食欲减退、体温升,发病率15.8%。采集26份病猪血清,经实验室血清学乳胶凝集试验确诊为猪伪狂犬病。通过采取捕杀病猪、消毒、免疫接  相似文献   

12.
自2009年9月份以来,在一部分养猪户和猪场发生了猪群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41.5℃,精神沉郁,采食量明显下降或食欲废绝,发病初期患猪皮肤发红,随着病情发展,耳部、臀部、腹下多处皮肤出现明显紫红色斑块和出血点,呼吸道症状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母猪出现高温、厌食、便秘,部分母猪在怀孕期间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产后无乳、不发情、假发情和屡配不孕;公猪出现性欲降低、死精和无精的所谓高热病症状.  相似文献   

13.
1流行病学特点疫病暴发性流行,15天内发病率高达29.4%。病程短、死亡率高。从发病到死亡仅有数小时之久。在病猪中,仅有少量母猪发病,其余都是3-4月龄育肥猪,体重在30-6公斤。2临诊症状被检出的病猪一般症状较轻,眼结膜潮红,体温多在41℃-42℃之间,精神沉郁,离群呆立,喜卧,食欲不振,小便赤黄,部分猪粪便干燥,带有粘液,呼吸困难,有的呈犬坐姿势,鼻流浆液性分泌物,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急性死亡的病猪除少数死前不显症状外,大多数在喉部皮肤出现出血性斑块,呼吸浅表。耳尖。鼻端、颈部、四肢内侧,胸膜两侧皮肤发绀。3…  相似文献   

14.
正1发病情况2014年3月中旬,黎川某猪场部分猪只相继发病,该场存栏母猪40头,断奶仔猪38头,2~4月龄青年猪40头,育肥猪37头。共29头发病,其中断奶猪17头,2~4月龄青年猪12头。2临床症状病猪发热,体温升高至40.5℃~42℃,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困难,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部分病猪眼脸水肿,病猪出现起  相似文献   

15.
<正> 去年12月份,某养猪场3-5月龄后备公、母猪出现以咳嗽、气喘、流鼻血为主症的疫病流行,经深入调查了解,结合细菌学培养分离镜检,确诊为嗜血杆菌引起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1 发病情况该养殖场从北京原种场引进双月断奶的迪卡种猪一套,共计109头(其中仔母猪100头,后备公猪9头)。分别在3个畜场进行隔离饲养观察。1个多月后放在某场的56头迪卡仔猪相继出现咳嗽、气喘、呼吸急促、流鼻血等症状。发病初期,采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进行治疗无效,未能控制该病的发生,反而很快波及全群仔猪。共发病29头,发病率为51%、死亡21头,致死率72.47%。2 临床症状病猪辗转来回走动,表现不安,体温40℃~42℃不等,呼吸急促,有的病猪因高度呼吸困难.常站立或呈犬坐式呼吸,张口伸舌,状极痛苦:两鼻孔流出血样或带泡沫液体,1~2天窒息而死亡。症状较轻  相似文献   

16.
1发病情况某猪场在2009年8月份。空怀配种舍突然有5头猪在下午喂料时不食,精神不振,体温测量分别是在39.7℃~40.8℃不等,当天兽医治疗使用头孢噻呋钠3克加清开灵20毫升肌肉注射,第二天早上体温测量基本不变,仍在39.7℃~40.8℃之间.下午相邻圈舍又有相同症状的病猪出现,三天后病猪出现流鼻涕,精神萎靡,病情在母猪群内快速流行,12~15天左右母猪有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17.
<正>猪肾虫病是由猪肾虫引起,肾虫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壁等处。患病仔猪生长迟缓,母猪不孕或流产,甚至造成大批死亡。肾虫虫体粗壮,形似火柴杆,新鲜时呈灰褐色,体壁较透明,其内部器官隐约可见,此寄生虫成虫或幼虫的致病力都很强。1临床症状猪只无论大小,患病初期均出现皮肤炎症,皮肤上出现丘疹和红色小结节,体表局部淋巴结肿大,以后的症状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逐渐消瘦、贫血,被毛粗乱,行动迟钝。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猪出现后肢无力,跛行,走路时后躯出现左右摇摆,喜欢躺卧,尿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江西省猪病诊断情况总结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江西省的养猪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从5月下旬在江西部分地区出现了以高热、厌食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初期主要可见后备母猪或中大猪表现体温升高,多在40~42℃左右,厌食,全身皮肤发红,呼吸困难,很大一部分中大猪出现呕吐,神经症状,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中大猪出现如此高比例的呕吐及神经症状,这是前所未有的。从发现第一头出现以上症状的病猪后,多在3~7天内扩散到整个猪场,同时开始出现发病猪相继死亡,在并发或继发感染情况下病死率可达100%,给江西省的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不同的发病猪场从流行病学、病理变化、病原检测上看基本是一致的。南昌金牧动物保健服务有限公司兽医诊断实验室密切关注该病的动向,通过6~7月份实验室基因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经验,2006年7月中旬笔者通过实验初步证实该病的主要病原为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蓝耳病病毒),  相似文献   

19.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07年11月25日,沧州市海兴县香坊乡王某饲养的80多头猪(13头母猪,40多头育肥猪,其他均为仔猪)发病。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初期在嘴部、眼睛、耳朵周围皮肤发红,出现红褐色疹点,后期体温升高,逐渐发展到全身性皮肤发红,出现黄褐色脂性渗出物,表皮增厚,干燥,龟裂,部分病猪呼吸困难,衰弱,出现伴有脱水症状的败血症而死亡。  相似文献   

2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寄生于猪、牛、羊、猫的红细胞和血浆中的一种单细胞原虫中的一种疾病。1流行特点早在1972年我国江苏首次发现此病,之后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该病。在夏初温度在20℃以上,湿度63%,多雨季节极易发生该病,并常呈地方性流行,大小猪只均能发生。2临床症状小猪出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表现为皮肤和粘膜出现苍白,体温40℃~42℃,食欲不振,黄疸,少量康复猪呈僵猪,母猪急性感染后出现高热,不食或少食,产仔母猪出现少奶,未怀孕母猪可出现结膜苍白,不出现发情或屡配不孕。大猪有许多出现全身皮肤发红,在耳部、鼻盘、腹部的皮肤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