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吉林省旱稻研究和生产的实际情况,叙述了吉林省旱稻发展的过程,概括了三个发展阶段,从旱稻的优势、需水特点、水分保障、适合洼地种植等方面分析了发展旱稻的有利因素,提出旱稻发展中的问题,探讨旱稻发展的潜力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绿旱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利用水稻6527通过人工浸胚法产生后代选育而成的籼型常规旱稻新品种。尤溪县引进作单季旱稻种植,表现高产、优质、抗旱节水、适应性广、省工易种植等特点。总结了绿旱1号在尤溪县作单季旱稻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19,(4):47-50
通过对湖南省沅水和澧水中下游流域旱稻种植情况开展调查,比较系统地总结出适宜该区域的旱稻种植技术,分析发展旱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条建议,对相似生态区域发展旱稻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节水抗旱稻是结合了水稻的高产优质和旱稻的节水抗旱特性育成的一种新型水稻品种类型,栽培上采用水种旱管种植方式,具有节约成本、管理简单的特点。介绍了节水抗旱稻水种旱管在各地的示范表现,同时探讨了水种旱管栽培技术,以期为节水抗旱稻种植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罗利军 《中国稻米》2022,28(5):14-19
节水抗旱稻(Water-saving and drought-resistance rice,WDR)是指既具有水稻高产优质特性,又具有旱稻节水抗旱特性的一种新的栽培稻类型(NY/T 2862-2015),是在水稻科技进步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整合现代优良水稻与旱稻品种的优良特性而成。节水抗旱稻的节水、抗旱和耐直播能力较强,可采用“旱直播旱管”的绿色栽培模式,可在水田不淹水栽培,大幅度节约灌溉用水,减少面源污染和甲烷排放,也可在旱地或山坡地种植,拓展水稻种植空间。本文简要介绍了节水抗旱稻的概念、特点以及培育与改良策略,表列了团队育成审定的23个节水抗旱稻品种及各自主要特点及适种区域,对节水抗旱稻的产业发展目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旱稻耐旱性强、适应性广,在辽阳市铧子、沈旦等乡镇实行种植旱稻3 a,生产成本250元/667 m2左右,平均产量485 kg/667 m2,生产效益可观,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文章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施肥、水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旱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浅谈旱稻节水、高效生产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农业干旱缺水情况严重。干旱缺水影响了农业的稳步发展和粮食安全。培育抗旱的栽培稻品种,发展水稻旱作,不但节约水资源,而且有利干增产稳产,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本文介绍了直播种植旱稻和“水插旱管”的技术要点,介绍了在旱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方旱作水稻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我国北方旱稻研究现状,分析了旱作条件下水稻生物学性状、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旱作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其它性状、品质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关系,指出产量的提高与品质的改良并不存在矛盾,育种工作者完全可以培育出集高产、优质于一身的旱稻品种。评价了旱作水稻各抗旱性鉴定指标,指出综合抗旱力指数K值法作为一种鉴定水稻品种的综合抗旱能力研究方法较为客观、准确,且易于掌握利用。并从旱作水稻研究现状、生产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北方气候特点、水资源情况,分析了我国北方发展旱稻的可行性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我国北方旱稻研究现状,分析了旱作条件下水稻生物学性状、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旱作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其它性状、品质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关系,指出产量的提高与品质的改良并不存在矛盾,育种工作者完全可以培育出集高产、优质于一身的旱稻品种。评价了旱作水稻各抗旱性鉴定指标,指出综合抗旱力指数K值法作为一种鉴定水稻品种的综合抗旱能力研究方法较为客观、准确,且易于掌握利用。并从旱作水稻研究现状、生产实际出发,结合我国北方气候特点、水资源情况,分析了我国北方发展旱稻的可行性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节水抗旱稻在江西的试验示范及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抗旱稻是同时具有水稻高产优质特性和旱稻节水抗旱特性的一种新型栽培稻品种类型,从2014年开始引入江西种植,面积由2016年的1 330 hm~2增至2017年的13 300 hm~2,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同时为江西省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