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青线椒2号’是利用‘循化线辣椒’品种自然群体中的变异单株自交,采用系统法选育而成的黄色皱皮线辣椒新品种,果实线形,结果集中,成熟果实亮橙黄色,果皮皱缩,果尖弯曲带钩,平均果长19.30 cm,果宽1.05 cm,单果质量8.10 g,商品性优,微辣有香味,风味佳。耐旱,耐瘠薄,耐冷凉,早熟。干椒产量4 800 kg · hm-2,适宜加工,适合在青海省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2.
辣椒是我市蔬菜的主要品种之一,在蔬菜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兰州市辣椒栽培面积467 hm2左右,年产量1.4万t,主栽品种以兰州羊角,猪大肠等羊角类地方品种为主,为适合本地的消费习惯,本课题开展了辣椒果实多皱羊角形新品种选育的研究,经多年的选育,选育出了早熟、丰产,抗病,多皱羊角形新品种安宁羊角.  相似文献   

3.
桂航2号是广西桂林市蔬菜研究所将本地辣椒常规种红椒1号通过太空诱变处理后,经单株定向选择6代选育而成的极早熟、高VC含量的辣椒品种。该品种田间种植早熟性表现突出,2008~2009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并获得广西桂林市科技局立项,  相似文献   

4.
 ‘航椒1号’是利用太空诱变、日光温室加代并进行系统选育出的辣椒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果实牛角形, 果面光滑, 绿色, 商品性好; 平均单果质量54.8 g, 辣味适中, 维生素C含量达2.34 g/kg,产量32.5~45.5 t/hm2。抗病毒病、疫病, 中抗白粉病, 耐低温弱光。适宜甘肃及其气候相似区域早春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合衡阳地区种植的优质辣椒品种,作者以丰辣3号作对照,对丰源系列6个辣椒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丰源长螺为早熟线椒,可作早熟品种栽培;丰源15号为早熟牛角椒,可作鲜青椒或红椒上市;丰源特长、丰源3号和丰源8号为中早熟线椒,可作干辣椒加工剁辣椒种植;丰源大螺为中早熟长羊角椒,可作鲜青椒或红椒上市。总之,各参试丰源系列辣椒品种果实光泽度好,风味佳,抗病抗逆性较强,产量高,可作为不同食用类型的辣椒品种在衡阳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蓝山特早熟牛角辣椒”又叫“蓝山高阳里早辣椒”,是我县高阳里农民经长期定向择优选育而成的我省最早熟的菜椒良种之一。1984年通过了湖南省园艺研究所的直接鉴定,被湖南省蔬菜品种资源科研协作会议评为《湖南省蔬菜品种志》上志品种。近三年米,长江南北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引种试种,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杭椒二号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鸡爪×吉林辣椒种性退化的问题,杭州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与杭州三叶蔬菜种苗公司的科技人员进行了辣椒品种联合选育和产业化开发,育成了杭椒二号小尖椒品种。该品种早熟,采收期长,果实生长快、条形好、商品性好;株高70cm,开展度80cm;果实细长,纵径12-14cm,横径1.5cm,  相似文献   

8.
我国辣椒品种选育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7,(5):1-6
中国是辣椒种植面积与产量第一的国家,全国辣椒产值和效益居各类蔬菜之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育种家们分别利用系统选育、杂种优势选育、雄性不育系选育、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航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技术,培育出各具代表性的品种,促进了我国辣椒产业的发展。笔者对我国辣椒品种选育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辣椒育种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大果99辣椒是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选育推广的大果、早熟、浅绿色、薄皮泡椒品种,由于果实商品性好、膨大速度快、产量高、抗病毒病和疫病的能力强,大果99辣椒成为了秋延后栽培的主栽品种。为了更好地发挥大果99的高产高效潜力,现将大果99的品种特征特性及秋延后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菜农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0.
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国内7个微辣、微甜的辣椒品种,对其生物学性状、抗病性以及早期产量、总产量等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得出,湘研9号在密植性、早熟性、果实商品性、早期产量和总产量等方面表现优良,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湘研8号在果实商品性、总产量等方面也表现良好,可作为中晚熟品种和湘研9号配套使用.  相似文献   

11.
汴研三号辣椒是开封市神农蔬菜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杂交新组合。1998~2000年在河南、山东、安徽、河北等地示范推广,表现为高产、抗病、商品性好,是我国目前早熟辣椒好,是我国目前早熟辣椒品种中的大果型品种之一,前期产量较高,是保护地栽培的理想品种。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中等,株高47cm,开展度45cm,株型紧凑,节间密,挂果多,果实为粗牛角形,果长15~18cm,横径4.5cm,肉厚0.3cm,耐贮运,单果重68g,果色浅绿,表皮光滑,辣味适中,品质好,风味佳。始花节位7~9节,抗疫病,耐病毒病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天椒四号是甘肃省天水市农科所蔬菜试验站选育的长羊角形辣椒新杂交种。该品种具有极早熟、抗病、丰产、优质、商品性好等特点。2001-2003年在天水市及周边地区进行生产示范,深受当地菜农欢迎,现已成为当地早春保护地栽培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3.
大棚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几年国内新选育的辣椒品种对比试验,从熟性、产量、商品性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认为沈椒4号具有早熟抗病高产等优点,是早春大棚栽培优良品种,湘椒9号、陇椒1号可做中晚熟品种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14.
特选二号辣椒由河南省扶沟县种苗研究所刘水旺利用一个早熟大甜椒自交系作母本,一个早熟大果型羊角椒自交系作父本,从1989年开始进行组配,1990年进行田间试验,1991年邀请蔬菜专家、教授和推广部门、生产单位的代表60余人进行了现场鉴定。与会人员肯定了特选二号辣椒是一个早熟、大果、抗病、高产的优良微辣带甜型杂交种,椎广潜力很大。从1993年起,特选二号辣椒参加了河南省辣椒新品种区域试验,该品种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占首位。与对照品种湘研一号相比,前期产量平均增产25. 9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此外,特选二号辣椒和一般品种不同的是,它能抗高温和低温,耐弱光,耐湿,对炭疽病、疫病、白粉病、烟草花叶病及病毒病均有抵抗能力。 一、该品种克服了大果与早熟的矛盾 在现有的辣椒品种中,往往是早熟的必然是小果,大果则必然晚熟,很难统一。特选二号辣椒由于  相似文献   

15.
为选育优良的辣椒品种,以红椒1号为对照,比较了红椒1号航天诱变得到的桂航1号、2号、3号品种的熟性、果实形状、果实品质、抗病性以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桂航1号发挥了中晚熟品种产量高和品质好的栽培优势,其辣椒素含量比红椒1号提高了近20倍;桂航2号表现了极早熟、产量较高、VC含量高等特点,熟性比红椒1号提早了10 d以上;桂航3号虽然产量稍低,但作为线形辣椒,可丰富本地线椒品种结构。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湖南优异地方辣椒品种资源‘伏地尖’的挖掘、评价及其衍生骨干亲本‘5901’的 选育过程和主要特征特性,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利用‘5901’和衍生亲本选育的品种和推广应用进 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地方品种和骨干亲本材料具极早熟、耐低温弱光、前期产量高、配合力及制种产 量高等特性。中国1988—2014 年直接或间接利用‘5901’选育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辣椒品种共31 个。绘制了辣椒骨干亲本‘5901’系谱图,为辣椒骨干亲本的创制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桂航2号是广西桂林市蔬菜研究所将本地辣椒常规种红椒1 号通过太空诱变处理后,经单株定向选择6代选育而成的极早熟、高VC含量的辣椒品种。该品种田间种植早熟性表现突出,2008~2009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并获得广西桂林市科技局立项,2009~2010 年参加区域试验,2010~2011 年进行大面积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桂航2号。目前重点在桂北地区进行推广,截至2011年10月,种植面积约20 hm2。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合衡阳地区种植的早熟辣椒品种,以丰辣3号为对照,对3个辣椒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雁丰1号早熟丰产,前期产量和总产量位居3个参试品种之首,与对照丰辣3号差异极显著,其果皮淡绿色、果顺直、果面稍皱、果多整齐,皮薄肉脆,味浓辣而香,适合在衡阳地区大面积种植;湘妹子产量居中,品质较好,建议衡阳地区选择性种植。  相似文献   

19.
干鲜两用辣椒品种--"红艳"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国外引进材料H206作母本,自育材料L13-2作父本选育出干鲜两用辣椒品种一红艳。该品种表现早熟,比同类型韩国品种新红奇早熟10d左右,前期产量较之高29.3%,既可鲜椒食用,又能干制。  相似文献   

20.
春露地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乌鲁木齐北郊地区对15个辣椒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果实品质、丰产性等方面进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金穗猪大肠具有早熟性:植物学性状表现较好的是丰椒二号、甘椒八号、精选猪大肠、长荣辣椒,植株生长势强;果实商品性状较好的是丰椒二号、新抗三号、精选猪大肠、陇椒五号,果实颜色为绿色,果肉较厚,辣味适中,商品性好:在丰产性上较好的是丰椒二号和精选猪大肠,产量较高。从综合性状上考虑,丰椒二号和精选猪大肠适宜作乌鲁木齐地区露地主栽品种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