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巨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福州平潭巨菌草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明确巨菌草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巨菌草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福州平潭基地采集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壤样品,采用Biolog-ECO 技术研究巨菌草根际土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利用特性,揭示不同碳源利用的不同及影响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与对照相比,巨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巨菌草根际土壤样品的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Brillouin多样性指数略高,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主成分一和主成分二贡献大的碳源种类分别为22 种和6种,糖类是巨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类型。【结论】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巨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在碳源利用及代谢功能多样性高于非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转ScMV-CP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利用BIOLOG EcoplateTM微平板(BIOLOG Inc.,USA)结合微生物的平板培养及相关的土壤酶活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转基因甘蔗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脱氢酶的活性,提高了土壤的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p<0.01),而对蔗糖酶和磷酸单脂酶没有影响;转基因甘蔗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可培养的细菌和真菌数量(CFUs),但对放线菌影响很小。转基因甘蔗并没有增加土壤中对卡那抗性的微生物数量(CFUs);BIOLOGEcoplate研究表明转基因甘蔗稍微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的代谢活力,细菌多样性分析表明,根际土壤细菌的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细菌生理群分布的均匀度、Mclntosh指数(DMc)差异不明显【。结论】转基因甘蔗对根际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增加对卡那抗性的微生物数量(CFUs);BIOLOG实验未发现转基因甘蔗对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杂草防除模式对大葱产量及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阐明不同杂草防除模式对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机制,为构建杂草生态防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葱为试验对象,设置3种杂草防除处理:不除草(CK)、人工除草(T1)和木糠覆盖(T2);并基于传统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杂草防除模式对大葱产量及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处理T2显著提高了大葱产量和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的细菌及真菌数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6.5%、20.8%和33.3%,不同杂草防除模式对可培养放线菌数量的影响不显著;处理T2显著提高了大葱根际土壤β-葡糖苷酶和氨肽酶活性,但对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处理T2显著提高了大葱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但对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杂草防除模式下,细菌丰度指数ACE指数和Chao指数呈现T2T1CK的趋势;细菌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呈现CKT1T2的趋势,表明处理T2的土壤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更高;门分类水平下,杂草防除处理提高了根际土壤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的比例,分别增加了28.08%、7.53%和74.59%;属分类水平下,处理T1和T2与对照相比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显著减少,分别减少了486.00%和925.00%。【结论】木糠覆盖防除杂草模式能够提高大葱的产量和改善大葱根际土壤的健康状况,适宜作为南方大田作物生产中杂草生态防控的管理模式进行规模化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丁硫克百威残留对棉花幼苗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在室内盆栽条件下,设置0、2、8、20和50 mg/kg 5个丁硫克百威浓度处理,播种棉花,待棉花出苗后,在不同时期分别采集棉花及其根际土壤,测定棉苗生物量、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结果]不同丁硫克百威浓度处理对棉苗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20和50 mg/kg浓度处理的棉苗叶绿素含量减少,而与抗逆有关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各处理浓度均明显抑制土壤中真菌的数量;低浓度处理对细菌数量有抑制作用但高浓度促进细菌数量增加;各处理对放线菌影响最小.在第7d时2、20和50 mg/kg浓度处理的微生物AWCD值低于对照;第14 d时20和50 mg/kg浓度的AWCD值高于对照.各处理组的Shannon指数在7d时测得与对照有差异,14 d时恢复至对照水平;Simpson指数在第7和14 d测得与对照基本一致;7 d时各处理组的McIntosh指数低于对照,14 d时20和50 mg/kg残留的McIntosh指数高于对照.[结论]20和50 mg/kg残留浓度对棉花幼苗会造成胁迫,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暂时的,对土壤微生态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5.
生物肥料对当归生长及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当归专用生物肥料对当归的促生和增产效果以及对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当归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岷归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对照、载体、生物肥料3个处理,在当归收获时采集根际土壤,测定土壤中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并采用Boilog-MicroPlate和平板稀释计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当归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结果】生物肥料对当归芦头直径、根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生物肥料处理芦头直径、根干重增幅分别为31.39%、100.5%,与载体处理相比分别增加19.2%、56.1%。与对照相比,生物肥料处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增幅分别达154%、21.6%、34.7%,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幅分别为46.9%、19.9%、43.0%。通过Boilog-MicroPlate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发现,施用生物肥料后,AWCD值、Shannon-Wiener指数(H’)、McIntosh指数(U)显著提高,单一碳源D-木糖、葡萄糖-1-磷酸盐、L-苯基丙氨酸、甘氨酰-L-谷氨酸、D,L-α-甘油、I-赤藻糖醇、N-乙酰基-D-葡萄胺的利用率显著提高,L-丝氨酸、丙酮酸甲酯、腐胺、4-羟基苯甲酸、D-半乳糖醛酸、衣康酸、D-苹果酸7种碳源的利用率降低。【结论】当归专用生物肥料能够显著促进当归根生长,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外源基质对天麻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为林下仿野生栽培天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外源基质不同,设置HSS(火山石、原土体积比为1∶1)、NT(泥炭、原土体积比为1∶1)、ZS(蛭石、原土体积比为1∶1)、CK(原土不添加基质)等4个处理,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乌红天麻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和真菌ITS1区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蔗糖酶(S-SC)、纤维素酶(S-CL)、脲酶、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β-葡糖苷酶(β-CG)和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S-FDA)活性,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土壤酶方面,除β-葡糖苷酶外,3种外源基质处理均能显著提高上述7种酶活性,其中ZS处理提升最显著;(2)α多样性方面,NT处理下土壤细菌的Shannon、Chao1和ACE指数均高于CK,但CK处理下细菌物种丰富度(OTU)最高;HSS处理下土壤真菌的Shannon、Simpson、Chao1、ACE指数及OTU均显著高于CK。(3)PCoA分析显示各处理的土壤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稻菜轮作模式下不同施氮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氮肥减量施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设置氮肥全量施用(T1)、氮肥减施(T2)、氮肥配施有机肥(T3)、不施氮肥(CK)4个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手段,研究其对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T1处理的细菌群落Chao1指数和Observed指数低于CK处理,T2、T3处理高于CK,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1、T2、T3处理的细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高于CK处理,差异不显著。T1、T2、T3处理的真菌Chao1指数和Observed指数均高于CK处理,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低于CK处理,差异不显著。微生物群落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4个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基本相似,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3处理的真菌群落组成与CK、T1、T2处理有一定的差异。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基本相似,4个处理的细菌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nexi)和酸杆菌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新疆盐碱环境中,极端耐盐植物盐穗木的根际土壤及叶片内生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为利用根际促生细菌制作生物菌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16S rDNA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分析盐穗木根际土壤与叶片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 在门水平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等。根际盐穗木真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门水平下,盐穗木叶片内生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内生真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Alpha 多样性指数分析得出,在3 个土壤样品中,YS1的Shannon,Simpson指数最高,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其余2个样品高。【结论】 在3个叶片样品中,YP3的Shannon,Simpson等指数最高,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其余2个样品高。盐穗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高于叶片内生微生物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是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施肥措施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关系密切。本文的目的在于探明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双季稻主产区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应用Biolog技术分析了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70%化肥(LOM)、60%有机肥+40%化肥(HOM)、无肥对照(CK)不同施肥处理对大麦成熟期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从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角度评价施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MF、LOM和HOM处理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RF处理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低于CK处理。在大麦成熟期,Richness和Shannon指数大小顺序均表现为:HOMLOMRFCKMF,Mc Intosh指数均以HOM和LOM处理为最高,其次为RF和CK处理,MF处理最低。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的碳源主要为氨基酸类和糖类,不同施肥处理间碳源利用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不同施肥处理对大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产生了不同影响,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维持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植物微生物联合改良盐碱地的效果和根际效应,以耐盐植物金花葵(Hibiseu manihot L.)和根际益生菌链霉菌Streptomyces TOR3209为材料,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测度法,在始蕾期和成熟期,检测了TOR3209+金花葵(T1)、金花葵(T2)和裸地原土(空白CK)根际微生物总量和主要菌群结构的变化,同时检测了根围土壤主要酶活性和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T2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derived fatty acids, PLFA)含量和多样性,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但G+/G-值高于CK,土壤却转向贫瘠。T1处理的金花葵生长旺盛,全株生物量提高了113.22%;在2个生长期,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有显著提高,根围土壤电导率和pH值均下降;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所提高;微生物总量提高,土壤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改善,细菌、放线菌、细菌/真菌和AM真菌总量等提高;且G+/G-值低于CK,土壤由贫瘠转向丰富。T1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指标均更优于T2处理。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微生物与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呈正相关,与pH和电导率呈负相关,是影响根际微环境的重要因子。链霉菌TOR3209与根系互作,通过改善根际微环境,显著提高了植株的耐盐能力和生产性能。植物微生物联合改良盐碱地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等氮条件下有机无机配施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区试验,试验设置5个处理:对照CK,单施化肥; T1处理,饼肥与化肥配施; T2处理,稻草还田替代部分化肥; T3处理,油菜种植翻压替代部分化肥; T4处理,草木灰与化肥配施。【结果】不同施肥措施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平均吸光值高低依次为T3 T2 T4 T1 CK;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均一性指数,与单施化肥相比提高了85%~310%;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使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代谢特征产生了差异,油菜种植翻压和施用草木灰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提高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论】有机无机配施有助于提高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种植不同抗病性棉花以及不同经济作物对根际土壤酶活性以及细菌多样性影响,为棉田土壤微生态调控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土壤酶检测试剂盒及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分析不同抗病性棉花及种作物根际土壤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结果】 不同抗病性棉花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活性均没有显著差异,5与7月2个采样时期之间无显著差异;棉花与水稻间作处理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脲酶分别较棉花单作升高3.84%、28.7%、45.2%,水稻处理较棉花单作升高8.87%、102.4%、80.4%,间作对土壤酶活性表现出提升作用,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苜蓿、大豆、花生3种豆科作物根际土壤酶活性普遍高于甜菜、番茄和玉米,但是未达到显著差异。耐病品种新陆中66号与感病品种军棉1号根际土壤的细菌OTU数量和α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大豆、花生、苜蓿3种豆科作物根际土壤细菌的OTU数量和Ace、Chao1指数均高于棉花,番茄、玉米、甜菜3种作物根际土壤细菌OTU数量和α多样性指数均低于棉花,其中大豆的增幅较大,甜菜降幅较大,但是不同作物之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 单季生育期内,种植不同抗病性棉花品种和不同作物、棉花-水稻间作等均未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细菌数量和多样性造成显著影响,棉花与不同作物搭配、间作等模式改变棉田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可能需要较长的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凤丹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和根际土壤性质的影响,为确定凤丹与作物之间的轮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用凤丹根、茎、叶浸提液及其根际土浸提液浇灌盆栽玉米幼苗,研究凤丹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凤丹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凤丹浸提液浇灌玉米幼苗的株高、根长变短,植株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减少。凤丹浸提液降低了土壤酶活性,减少了土壤养分含量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凤丹根浸提液处理组的减少程度最大,其次是凤丹根际土浸提液,凤丹茎和叶浸提液的影响较小。相关性分析发现,除过氧化氢酶外,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大于其对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影响。【结论】凤丹不同部位浸提液对玉米幼苗生长、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的抑制作用大小表现为凤丹根浸提液凤丹根际土浸提液凤丹茎、叶浸提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研究了不同苎麻品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方法】利用Illumina平台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对深根型、中根型、浅根型苎麻根际土壤细菌进行高通量测序及分析。【结果】测序共获得230 664个OTUs,257 100条读数,平均读长420 bp。Venn图表明不同处理之间共有的细菌OTU数目为459个,深根型苎麻与中根型苎麻共有的细菌类群最多。深根型苎麻Chao指数显著高于浅根型苎麻13.86%,与中根型苎麻差异不显著。深根型苎麻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中根型苎麻,与浅根型苎麻差异不显著。3个处理间的Simpson指数差异不明显。Observed species指数、Chao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总体上呈现深根型苎麻高于其他2个处理,说明深根型处理土壤细菌种群丰富度、土壤细菌优势度高于其他2种处理。苎麻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指数与土壤有机碳、p H值相关性较高,与速效钾呈正相关关系。3个处理的土壤根际细菌优势门(相对丰度10%)、优势纲(相对丰度10%)、优势属(相对丰度1%)都基本相同。3个处理的土壤细菌优势门有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个处理的优势纲有拟杆菌纲(Bacteroidia),梭菌纲(Clostridia),芽孢杆菌纲(Bacilli)。3个处理的优势属有18个。【结论】(1)与中根型、浅根型苎麻相比深根型苎麻根际土壤细菌最为丰富;(2)苎麻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p H值相关性较高,与速效钾呈正相关关系;(3)深根型、中根型、浅根型苎麻土壤根际细菌优势类群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是一种耐盐小灌木,其果实富含花青素和多糖等抗氧化成分,经济价值高。影响黑果枸杞抗氧化成分含量的因素较多,测定南疆不同生态条件下野生黑果枸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特征和果实抗氧化成分的组成情况,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黑果枸杞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测定方法、Biolog微平板和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特征和果实抗氧化成分,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黑果枸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特征和果实抗氧化成分含量不同地区差异较大,但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1)根际土壤p H、电导率的变化幅度分别为8.86~8.04和16.43~0.06 ms/cm,二者与微生物活性(AWCD)、Shannon丰富度指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电导率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Mc Intosh均匀度呈显著正相关。(2)144 h Biolog碳源利用表明,黑果枸杞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阿克陶和野云沟分别为2.04和1.62,库尔楚园艺场为0.71,其余均较低。土壤养分含量与AWCD和Shannon指数呈负相关;与Simps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呈正相关。载荷因子分析表明,影响黑果枸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类型为碳水化合物、羧酸类和多聚物类碳源。(3)果实中花青素、还原糖和多糖含量分别变化于46.88~11.75、351.16~229.19和176.34~169.52 mg/g。土壤p H、电导率、有机质、全氮与黑果枸杞果实花青素呈正相关。p H和多糖呈显著正相关;但电导率和养分与多糖呈负相关。Shannon指数与花青素和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提高p H、盐分含量和微生物丰富度能增加果实抗氧化成分的累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香蕉园施用有机肥防治香蕉枯萎病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香蕉幼苗移栽至病区大田土壤中,处理组植株施用有机肥,并将未施用有机肥的植株设置为对照组。移栽后6个月统计处理组与对照组植株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采集土壤样本,测定根际土壤的土壤肥力;提取根际土壤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解析施用有机肥后香蕉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施用有机肥提高了土壤pH值(14.85%)、全氮(25%)和全磷(19.04%)的含量,降低土壤全铁含量(2.62%),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下降了75%。和对照相比,子囊菌门(Ascomycota)与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43.84%和90.64%,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则降低了18.49%。施用有机肥料提高了青霉菌属(Penicillium)、 Gibellulopsis和篮状菌属(Talaromyces)等的相对丰度,比例分别为对照组的2.93倍、2.12倍和11.93倍。施用有机肥料后,香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Chao1指数、ACE指数与香农(Shannon)指数得到提升,分别提升了39.81%、38.43%和86.85%。【结论】施用有机肥料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降低了香蕉枯萎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植物覆盖对蕉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微生物的影响,明确植物覆盖改善蕉园土壤质量的效果,为植物覆盖在香蕉可持续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传统种植方式(裸露土壤)为对照,以自然生杂草和种植豆科植物大翼豆[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DC.)Urb.]为植物覆盖处理,分析植物覆盖对云南省蕉园土壤质量和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植物覆盖可有效提升蕉园非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自然生杂草和豆科植物覆盖处理分别较裸露土壤对照显著增加24.80%~39.62%和31.63%~89.54%(P<0.05,下同),但对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较小.植物覆盖显著影响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酶活性,与裸露土壤对照相比,自然生杂草和豆科植物覆盖处理的根际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40.32%~52.92%和9.21%~43.10%,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5.88%~26.94%;非根际土壤的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6.82%~114.98%、19.85%~65.77%和22.52%~33.82%;与香蕉定植前相比,植物覆盖明显提升了根际土壤的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提升了非根际土壤的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植物覆盖影响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香蕉定植前相比,蕉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植物覆盖显著影响非根际土壤的碳氮功能拷贝数,与裸露土壤对照相比,固碳微生物(cbbL-R)、固氮微生物(nifH)、氨氧化古菌(amoA-A)和氨氧化细菌(amoA-B)的碳氮功能基因拷贝数分别增加55.97%~69.28%、39.60%~46.36%、16.52%~379.39%和23.98%~48.15%,但对根际土壤的影响较小.[结论]植物覆盖能有效提升蕉园土壤质量,特别是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碳氮功能基因拷贝数等指标,而对根际土壤影响较小.不同覆盖处理中,豆科植物覆盖效果优于自然生杂草覆盖.  相似文献   

18.
不同苹果砧木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不同苹果砧木对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微生物稀释平板培养法对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八棱海棠(M.micromalus Makino)、楸子(M.prunifolia(Willd) Borkh.)、新疆野苹果(M. sievesii(Ledeb.) Roemer)、东北山荆子(M.baccata Borkh.)等5种苹果砧木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苹果砧木土壤根际微生物各生理类群数量差异显著,并且都以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不同苹果砧木土壤根际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各异。皮尔逊相关分析得知,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选择合适的苹果砧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提高,从而为苹果树生长创造良好的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科学选择苹果园间作物及苹果栽培技术。【方法】以苹果砧木平邑甜茶为对象,设置清耕、间作紫花苜蓿的两种种植模式,分别对平邑甜茶和紫花苜宿根际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养分以及土壤氮循环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同时利用磷脂脂肪酸测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间作紫花苜蓿降低根际土壤pH、含水量和N/P,提高根际土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全磷、全钾含量;同时提高根际土固氮酶、亚硝酸还原酶、反硝化酶和微生物生物量,但降低脱氢酶活性和丛枝菌根真菌生物量。通过土壤-微生物相关性分析,pH、含水量、铵态氮和硝态氮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最显著,固氮酶和脱氢酶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影响最显著。【结论】间作紫花苜蓿能够通过提高苹果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氮循环相关酶活性,促进土壤N循环,改良土壤N素供应。  相似文献   

20.
外源水杨酸对镉污染下酸枣幼苗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根际浇灌水杨酸对镉污染下酸枣幼苗生长和镉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根际浇灌不同浓度水杨酸(0、50、100、150、200μmol/L)对镉污染(5 mg/kg)下酸枣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镉积累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根际浇灌水杨酸提高了酸枣幼苗根系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且随水杨酸浓度的升高2种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最大降幅分别为34.2%和45.3%。水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酸枣幼苗根系和地上部分镉含量,最高增幅分别为32.7%和48.0%。同时,随着水杨酸浓度的升高,酸枣根系及地上部分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类胡萝素含量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最大降幅分别为16.2%、30.0%、37.3%、31.4%、24.6%、38.0%和29.8%。【结论】镉污染下,根际浇灌水杨酸促进了酸枣幼苗对镉的吸收与转运,抑制了植株的生长,加重了镉对酸枣幼苗的毒害,且高浓度水杨酸的毒害作用强于低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