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了茶树类黄酮合成及调控相关基因在花瓣、花粉、休眠芽、萌发芽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花瓣、休眠芽、萌发芽中类黄酮合成基因大量表达,而花粉中类黄酮合成基因表达量极少,这与茶树中类黄酮物质的分布规律一致。同时本研究在类黄酮调控相关MYB、bHLH、MADS、GST、WD40、Homeodomain基因家族中找到12个基因可能与花瓣中类黄酮物质合成调控有关,9个基因可能与芽中类黄酮物质合成调控有关。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深入解析茶树类黄酮合成、调控机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萼脊兰中可能调控类黄酮生物合成的MYB转录因子。从萼脊兰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MYB转录因子,获得MYB的完整ORF,并对其蛋白理化性质、基序、功能注释、系统进化、表达特性等进行分析,并预测其功能。结果表明:在萼脊兰转录组水平上共鉴定出27个具有完整阅读框的MYB转录因子基因,萼脊兰MYB转录因子TRINITY_DN38485_c0_g4和TRINITY_DN38485_c0_g1基因均在花朵和叶片中表达上调,再根据与蝴蝶兰的系统进化关系与功能分析,预测这2个转录因子可能通过黄酮途径完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因此,MYB转录因子的研究对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和调节类黄酮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转录因子的应用是类黄酮生物合成基因工程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定点定位方法,对影响茶树产生生化物质的环境因子:种植密度、机械损伤、不同茶树品种、不同生长阶段、茶叶不同叶位生化特征、温度、光照等的调查研究,可以了解环境因子对茶树产生生化物质的影响。为茶叶高产、稳产以及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类黄酮化合物在茶树体内的生理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秀芳  胡兆君 《茶叶》1997,23(4):33-36
凡有2-苯基苯并吡喃基本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统称为类黄酮化合物。这类物质在茶树体内活性大,分布广,含量高,对茶树树体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故认为该类物质在茶树体内可能以”多酚库”形成存在。本文就类黄花合物在茶树体内作为中间递氢体,参与能量的贮存,参与形态的建成及作为一种自卫物质抵抗逆境方面的生理功能加以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气温是影响茶树害虫发生的重要因子之一,在某些时期甚至是决定性因子。本文拟分析气温影响茶树害虫的作用机理及在预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儿茶素是茶树中特色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是影响茶叶的品质与风味的主要组分,具有抗氧化、抗病毒、降脂减肥等药理功效。通过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和分子生物学试验对茶树儿茶素生物合成相关调控因子CsTT2的功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CsTT2是R2R3-MYB转录因子,与拟南芥中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MYB转录因子同在一个分支。在茶树品种顶芽组织中总儿茶素含量较高,CsTT2和儿茶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也较高。亚细胞定位、酵母试验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试验结果表明,CsTT2定位在细胞核中,其编码的蛋白是具有转录激活能力的调控因子,可以结合儿茶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ANR的启动子激活其表达。  相似文献   

7.
甲基转移酶普遍存在于茶树中,它与茶叶类黄酮物质及咖啡碱的形成、茶树冷驯化过程中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和硒代半胱氨酸的形成有关。本文综述了茶树甲基转移酶的基因研究、原核表达和催化特性研究,为以后茶树体内的甲基化修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花青素是植物次生代谢的类黄酮物质,具有调节血脂、抗癌、降血压等作用。不同茶树品种叶片颜色不同,花青素含量也不同。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对花青素的研究现状,主要综述了花青素的种类、合成途径及酶类和调控基因等方面,以期为茶树及色叶植物花青素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RAV转录因子是AP2/ERF家族的成员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安吉白茶和迎霜这两个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PCR和RT-PCR方法分别从两种茶树的DNA和cDNA中克隆得到CsRAV2基因。分析显示,来源于两种茶树中的CsRAV2基因全长均为1 089 bp,没有内含子,分别编码362个氨基酸,含有相对保守的AP2结合域和B3结构域,具有典型的植物RAV类转录因子特征。从氨基酸组成成分、理化性质、亲水性/疏水性、三级结构上分析显示,茶树中CsRAV2转录因子是亲水性蛋白。茶树中CsRAV2转录因子与拟南芥AtRAV具有相似的三级结构。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茶树中CsRAV2基因在茶树根中表达量最高,高温、低温、NaCl处理均能诱导该基因表达,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生态环境、生长季节、肥培管理等因子对茶树产生化感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积累的化感物质对茶苗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茶树化感物质的产生受植物本身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季节变化、光照、温度是影响茶树产生化感物质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云南具有丰富的茶树资源,紫芽茶树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红芽直立茶具有典型的紫色芽叶,富含花青素,是重要的特异茶树种质资源。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技术对红芽直立茶的不同叶色进行研究,筛选到8779个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富集结果显示,差异基因涉及到多个色素形成及积累的功能。构建茶叶中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两个途径,紫色叶中大量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关键基因上调,与茶叶紫色的形成密切相关。同时,紫色叶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紫色叶具有更好的抗衰老能力。本研究将有助于对茶树紫色叶形成机制的认识,为特色茶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栗茶间作是较为经典的林茶间作类型,对生态环境修复以及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归纳栗茶间作对茶园生态因子、茶树根系、茶叶质量及经济、生态效益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栗茶间作这种稳定高产的生态茶园经营模式,以期为栗茶间作提高茶园综合效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铁观音肥料主效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L9(3)^4田间试验,探讨N、P、K、RC等4个肥料因子及其组合对铁观音茶树生长、鲜叶产量和成茶品质的影响效应的结果表明:①N、P、K、RC在铁观音不同生长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幼龄期K是茎粗增长的肥料主效因子,其次为P;成龄期N是产量的肥料主效因子,其次为K;K是成茶品质的肥料主效因子,其次为RC。有机无机肥配施,适当提高钾肥的施用比例,是铁观音施肥的一个重要特征。②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不仅能促进铁观音茶树的速生快长,提高茶叶产量,且能增进成茶品质。产量与品质兼优的施肥组合为N3P1K3RC2或N2P1K2RC3,并得出了可供成龄铁观音红壤土茶园施肥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 6,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5.
在庐山上和山下同时用第四纪红壤和庐山土布置了茶树盆栽试验。通过定点生境调查和采样测定,对比分析了两种海拔、两种土壤中茶树的生育特性和品质成分的变化,探讨了影响红壤茶叶品质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土壤对滋味成分的影响较为直接,而气象因子则在较大程度上左右了香气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森林地带,长期的环境驯化作用,使之对环境条件具有特殊要求。气象条件是茶树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它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茶树体内的物质代谢,而且对于茶园土壤的理化状况也有深刻的影响,从而导致鲜叶各种内含物在数量和比例上的明显差异。研究和了解气象条件对茶树生化成分的影响,对于茶叶优质、高产具有积极作用。气象条件与茶叶内含物质的关系相当复杂,要弄清这种关系比较困难。本文应用有关因子观察资料,对气象条件与茶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变化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不同色泽菠萝蜜果肉中类黄酮物质的差异,以红色和黄色菠萝蜜果肉为材料,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平台,定性和定量分析类黄酮物质。结果表明:菠萝蜜果肉中共鉴定出82种类黄酮物质,包括27种黄酮、24种黄酮醇、12种黄烷酮、11种黄酮碳糖苷以及8种其他类型类黄酮物质;定性定量分析的整体结果表明,红色果肉中类黄酮物质的种类和总含量要明显优于黄色果肉;红色果肉和黄色果肉之间差异组分的统计结果表明,在红色果肉中优势积累的类黄酮物质有19个,仅3个黄酮碳糖苷在黄色果肉中优势积累。研究结果揭示了红色果肉中类黄酮总含量和种类的优势,为菠萝蜜品种选育提供了数据和材料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温度胁迫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本研究以茶树品种迎霜为实验材料,克隆获得2个编码Dof转录因子的基因CsDof1和CsDof2。序列分析显示,CsDof1含有1 389 bp,编码463个氨基酸;CsDof2含有1 458 bp,编码486个氨基酸。CsDof1和CsDof2转录因子都具有典型的锌指结构域,分别位于第133~195和124~186个氨基酸位点之间。对CsDof1和CsDof2转录因子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二级和三级结构分析显示,两者都是亲水性蛋白且显偏碱性。空间结构分析显示,CsDof1和CsDof2均有1个α-螺旋,且Dof结构域的位点完全相同,均有4个半胱氨酸残基。实时定量PCR表明,CsDof1和CsDof2在不同茶树品种、不同温度胁迫下均能诱导表达,且表达呈现差异。  相似文献   

19.
茶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喜温、喜湿、喜阴的生态特性。然而,高温胁迫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显著降低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文章综述了高温胁迫对茶树生理及重要次生代谢产物(儿茶素、茶氨酸、咖啡碱)影响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茶树响应高温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提高茶树栽培措施和选育耐热茶树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试论茶树经济产量的构成因素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茶树品种特性的角度分析了经济产量的构成因素,认为树幅,芽梢密度和芽重是构成茶树品种经济产量是构成茶树品种经济产量的基本因素。在幼、青年期、树幅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与产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成龄期芽梢密度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芽梢密度和芽重与产量间呈二次曲线相关,同时,还对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特点与早期选择进行了分析,树幅,芽梢密度和芽重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力。芽数因子的早期选择指标为分枝数、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