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离鉴定鸽源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扩增其基因组A、B节段cDNA.方法:采用SPF鸡胚尿囊腔接种分离IBDV,RT-PCR鉴定并扩增A、B节段全基因组DNA,进行同源性比较,初步分析分离株序列特征.结果:该分离株经RT-PCR特异性鉴定引物鉴定为强毒株,与强毒株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99%.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广东省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场分离了8株传染性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毒株,运用RT-PCR对分离毒株进行了鉴定,测定了8个分离株的ELD50以及其对SPF鸡的致死率。结果表明:这8株分离毒对SPF鸡的致死率均等于或超过60%,属于超强毒。运用RT-PCR方法对分离毒株进行了鉴定并对各毒株VP2基因高变区进行扩增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这8株分离株均为IBDV超强毒株,同时也说明当前在广东省引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毒株类型多为超强毒IBDV。  相似文献   

3.
中国部分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流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调查我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流行情况,从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采集法氏囊病料,分离鉴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20株,运用RT-PCR方法对分离株的VP2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研究表明,20株分离毒株中有19株具有IBDV超强毒株的分子特征,即222A、256I、294I和299S,与我国IBDV超强毒Gx株的核苷酸同源率在96.7%~99.4%,推导氨基酸同源率在98.2%~100% 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所有分离毒株具有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山西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规律,将近5年来采集自山西不同地区发病鸡群的法氏囊组织病料,通过接种易感雏鸡分离出15株IBDV。用绒毛尿囊膜接种法测定鸡胚半数致死量,其ELD50在10~(-2.18)~10~(-2.91);测定所有分离株对非免疫鸡的致死率,结果为63.3%~86.7%,属于超强毒株;利用RT-PCR扩增病毒VP2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的15株病毒均具有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的主要分子特征,即222A(WS2为S)、249Q、254G、256I、279D、284A、294I、299S及七肽区SWSASGS,综合其对非免疫鸡的致死率,确认所有分离毒株属于超强毒病毒株。说明在山西省境内存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的高度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Blast在线检索GenBank数据库,未发现其他相似序列。提取已鉴定的IBDV—QD株传代病毒尿囊液的总RNA,合成cDNA模板,优化RT-PCR反应条件,最终获得预期453bp的目的片段,IBDV扩增产物经测序结果证实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致病力不同的IBDV毒株相应序列同源性达97.4%~99.9%,最终建立了RT—PCR检测方法。用已建立的RT—PCR方法对已知的8份临床IBDV阳性法氏囊病料进行检测,阳性率达100%,另外对2份鸡白血病病毒(ALDV),2份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2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阳性病料进行平行同条件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所建立的RT—PCR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初步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一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RT-PCR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中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基因组序列(登录号:X92760)。设计合成1对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的条件,建立针对IBDV的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RT-PCR扩增产物在610 bp条带处可见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条带;将扩增产物纯化回收后连接到pMD18-T克隆载体上,利用Eco RⅠ/HindⅢ双切酶鉴定后可在610 bp处见到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与IBDV序列一致;利用设计的引物同时对IBDV、ILTV、NDV、MDV、AIV进行RT-PCR检测,只有IBDV的扩增结果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10 pg)0.1μL;用该检测方法对同种病料重复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应用建立的方法对临床病例进行检测,16份样品中有6份检测为阳性。以上结果表明,建立的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方法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发表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序列,选择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基因组保守区域。设计一对引物,建立了CAV快速诊断的PCR方法。特异性结果说明,该方法对CAV不同毒株均能扩增出明显的特异性条带,而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扩增结果均为阴性;PCR反应敏感性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出的DNA最低浓度为O.001pg/μl,可用于临床感染不同年龄鸡群的CAV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将秦皇岛某养鸡场疑似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死鸡进行剖检,为了对该疑似病例进行确诊,并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经对流免疫电泳,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病毒的分离,阳性法氏囊病料进行病毒RNA的提取,采用套式RT-PCR对病毒的VP2高变区进行扩增,分析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被检毒株与GenBank报道的标准超强毒株OKYM、UK661、DV86同源性高达100%,与V3、V2亲缘关系较近。动物回归试验可使健康鸡100%发病,病死率80%。表该分离株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9.
凝胶电泳法早期诊断传染性法氏囊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9只24日龄的 AA 肉鸡分成5组,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不同株。分别在感染后24,48、72、168小时采取法氏囊、脾脏、肾脏,用免疫复合物法直接从病料中提取病毒基因组 dsRNA。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将分节段的核酸分开。IBDV 和呼肠孤病毒(ARV)核酸分别为2条和10条谱带。同时,用单克隆抗体做琼脂扩散试验对照。IBDV 强毒株接种后24小时即出现于法氏囊,至少能持续至72小时。IBDV 弱毒株结果为阴性。因此 SDS—PAGE 可用于传染性法氏囊病早期诊断。目前,主要通过血清学方法检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此方法虽简便易行,但是,它不能检出 IBDV 变异株;也由于鸡感染IBDV 后至少需要7天才能检出 IBDV 抗体,不能早期诊断。为了早期诊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控制其流行,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5,(7):1056-1059
设计2对引物分别用于新城疫强、弱毒的检测。使用强毒引物F1、R1可从NDV强毒株中特异性扩增出349bp的目的片段,使用弱毒引物F2、R2可从NDV弱毒株中特异性扩增出255bp目的片段,该方法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NDV强、弱毒株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1pg和10pg。利用该方法对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说明该方法可用于新城疫强、弱毒的快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IBD的RT-PCR快速诊断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发表的IBDV各致病型毒株的序列,在VP5和VP2的重叠基因区设计合成了一对寡核苷酸引物,对2株参考毒株和8份疑似IBD的临床病料进行RT-PCR检测均得到了明显的阳性扩增结果;而对作为阴性对照的常见4种鸡病病原:鸡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大肠杆菌均没有扩增到任何片段。利用琼脂扩散试验进行IBDV病原常规鉴定,结果证实5份病料呈现IBD阳性。表明建立的IBD的RT-PCR诊断技术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2011年8月,从河南省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群采集病料,通过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RT-PCR等方法,证实分离的病毒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命名为HB/11株。序列分析表明,HB/11株VP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发表的部分国内外IBDV超强毒株VP2基因序列相似性在99%左右;HB/11株VP2高变区基因含有七肽基序为SWSASGS,在222、253、256、279、284、294和299位上的氨基酸残基分别是A、Q、I、D、A、I和S,具有IBDV强毒的分子特征。动物回归试验表明,30日龄鸡群接种该毒株后引起鸡群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70%,剖检可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典型病变。因此该病毒为IBDV强毒株。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实验从山西省不同地区疑似法氏囊病鸡中分离到法氏囊病毒,经鸡胚培养繁殖、电镜观察、提取RNA、设计引物、c DNA的PCR扩增、电泳、测序。通过序列分析比对,最后鉴定其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株。  相似文献   

14.
一步法扩增IBDV上海株全长基因组c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上海株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应用蛋白酶K消化、割胶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dsRNA,应用随机引物合成了cDNA的第一链。参照基因库中相关IBDV毒株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两对引物,一步扩增出IBDV上海株全长基因组cDNA的A片段和B片段。为了验证获得的A片段和B片段的正确性,以扩增出的A片段为模板,成功扩增出的IBDV的VP2基因,并应用T载体进行了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显示,其与国内外数株IBDV毒株的同源性很高,表明醉建立的扩增IBDV全长基因组cDNA的一步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公布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扩增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vv IBDV)洛阳分离株LY1的VP2基因并进行克隆,构建重组质粒p MD18-T-VP2,然后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将阳性质粒转化至感受态细胞Rosetta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VP2基因在大肠杆菌Rosetta细胞中实现融合表达,蛋白大小约66 ku,且主要存在于细胞上清中,Western blot试验证实表达的VP2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研究结果可为IBDV的诊断抗原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原位PCR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取临床病例鸡的法氏囊制成石蜡切片,经蛋白酶K处理、原位RT-PCR后,用地高辛精标记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传染性氏囊病病毒(IBDV)。结果10个病例有8个呈阳性,2个阴性。本试验尝试利用具有极高灵敏度的原位PCR方法,从组织中检测低拷贝甚至单拷贝的目标序列,以鉴别隐性感染或混合感染,为IBDV的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根椐GenBank中登录的新城疫病毒(NDV)、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9)]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基因序列,分别设计3对引物,在建立各病毒单项一步法RT-PCR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多重RT-PCR反应条件,建立了3种病毒的一步法多重RT-PCR检测方法,用这3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NDV、AIV(H9)和IBDV核酸模板进行多重RT-PCR扩增,结果可同时扩增NDV的466bp、AIV(H9)的685bp和IBDV的244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4种病原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多重RT-PCR技术能检出10pg的NDV、10pg的AIV(H9)和1pg的IBDV模板。用53份临床病料对本研究多重RT-PCR技术和单项RT-PCR技术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两者的总符合率为100%。表明建立的一步法多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及准确的特点,可用于对这3种病毒的同时检测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标准强毒株52-70株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扩增IBDV VP2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以IBDV超强毒分离株HN01感染发病鸡腔上囊组织中提取的病毒RNA为模板,用RT-PCR扩增出了1.45kb的cDNA产物,将扩增的IBDV HN01株VP2基因克隆于pMD 18-T载体上,获得了pMD18-T-VP2重组质粒。将IBDV HN01株VP2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与已发表的其他IBDV毒株VP2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绘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HN01株与欧洲超强毒株UK661、日本超强毒株OKYM、香港超强毒株HK46等非常相似,而与经典强毒株、弱毒株和变异株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江苏地方株的分离及其VP2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PF鸡胚从江苏溧水某鸡场病死鸡的法氏囊组织中分离到1株法氏囊病毒(IBDV-LS株),该病毒不能凝集鸡的红细胞,琼扩试验证明与IBDV标准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应用RT-PCR扩增IBDV VP2基因,测序后并与GenBank中的IBDV已知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分离的IB-DV-LS与国内外超强毒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4.6%以上,推导氨基酸同源性96.6%,并与超强毒株处于进化树同一分支;说明IBDV-LS属IBDV超强毒株,而亲水区内个别氨基酸的替换,提示该毒株已发生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能够快速、准确鉴别禽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的分子学诊断方法,试验用中、强毒力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编码的结构蛋白裂解位点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以SYBR GreenⅠ为荧光染料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BDV中、强毒力毒株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检测临床可疑样本。结果表明:该方法选择的引物具有特异性,其建立的标准曲线具有重复性,与模板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线性浓度范围内,IBDV-2512熔解曲线为单一特征峰型,熔解温度(Tm)值位于88.10~90.35℃区间,为强毒力毒株;IBDV-MB Tm值位于82.95~84.05℃区间,为中等毒力毒株。用此法检测可疑样本,测定其属于强毒力毒株,通过测序及鸡胚半数致死量(ELD_(50))的测定,验证本方法的鉴定结果正确。说明IBD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