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家蚕添食~(15)N-尿素的增丝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及质谱分析技术,探讨尿素液给家蚕添食后的增丝机理。结果表明:~(15)N—尿素液喷布于桑叶喂蚕后,蚕体、丝腺、茧壳、蚕蛹内所含的~(15)N丰度值均高于对照,且丝腺与茧壳中占的比例远远超过蚕体组织与蚕蛹。示踪法证明:尿素经水解产生氨基进入蚕体,而借转氨酶的作用促使非蛋白质氮化物转变成蛋白态氮,参与蚕体蛋白和丝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提高了蚕茧的产丝量。  相似文献   

2.
蚕丝是一种动物性蛋白纤维,它由丝胶和丝素两种蛋白组成。构成丝蛋白的主要氨基酸是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四种氨基酸约占茧丝蛋白氨基酸总量的90%,构成茧丝蛋白的氨基酸除来自桑叶外,也有一部分通过蚕体代谢过程由其它物质合成。蚯蚓制剂经测定,含有17种氨基酸,尤其构成丝蛋白的主要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丰富。经1983~1988年多次试验,证明蚯蚓制剂50~150倍液给家蚕添食有增强体  相似文献   

3.
用人工饲料无菌饲育方式 ,分析维生素B6(VB6)对家蚕丝腺生长、血淋巴蛋白质浓度、血淋巴游离氨基酸组成变化及氮代谢终产物尿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5龄期家蚕在缺乏VB6条件下 ,丝腺生长严重受阻碍 ,血淋巴蛋白质不能正常合成 ,使体内氨基酸转化利用率下降 ,氮代谢终产物尿酸的排泄量增加 ,血淋巴中部分游离氨基酸浓度下降 ,特别是合成丝蛋白质主要成分的Ala、Ser和Tyr等蚕体非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率显著减少 ,而Gly、Orn和Cysta等的浓度增加异常 ,导致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组成动态平衡破坏 ,显示蚕体内因VB6缺乏引起氨基酸代谢失调。  相似文献   

4.
<正>蚕体氨基酸代谢及其调节控制,紧密地和蚕的个体发育及丝蛋白的合成相联系.一方面,它和各种氨基酸在体内的功能以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关系密切;另外,它又是整体代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组织器官具有它本身的特殊代谢方式,包括对各种氨基酸的吸收、转运、氨基酸代谢产物的转化、氮化合物最终产物的形成等.此外,蚕的氨基酸代谢和叶丝的转化关系也十分密切.在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控制下,氨基酸代谢作为整体代谢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5.
给家蚕5龄幼虫分别添食大豆蛋白、NH4Cl和尿素后,调查家蚕产丝量的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蚕体丝腺组织中丝素重链基因(fib H)的表达变化,探究适合用于提高家蚕产丝量的含氮物质。5龄起蚕连续6 d按照0.45 mg/(头·d)的剂量添食尿素后,茧层率比对照组增加15.7%,且幼虫的体质量及丝腺体积都比对照组有所增加;5龄幼虫添食大豆蛋白和NH4Cl后茧层率无明显增加。qRT-PCR检测5龄起蚕按照上述剂量添食尿素120 h后,后部丝腺中fib H的表达量比对照组增加了1.5倍。上述结果再次证实了家蚕5龄幼虫添食尿素后可以增加产丝量,并且表明尿素可以促进蚕体后部丝腺中fib H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VB6对家蚕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人工饲料无菌饲育方式,分析维生素B6(VB6)对家蚕丝腺生长、血淋巴蛋白质浓度、血淋巴游离氮基酸组成变化及氮代谢终产物尿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5龄期家蚕在缺乏VB6条件下,丝腺生长严重受阻碍,血淋巴蛋白质不能正常合成,使体内氨基酸转化利用率下降,氮代谢终产物尿酸的排泄量增加,血淋巴中部分游离氮基酸浓度下降,特别是合成丝蛋白质主要成分的Ala、Ser和Tyr等蚕体非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率显著减少,而Gly、Orn和Cysta等的浓度增加异常,导致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组成动态平衡破坏,显示蚕体内固VB6缺乏引起氨基酸谢代调。  相似文献   

7.
丝腺是家蚕合成和分泌丝蛋白的唯一器官,温度在丝腺合成丝蛋白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对蚕丝产量和品质都有重要影响。了解丝腺对饲养温度的响应机制对有效调控熟蚕吐丝有重要借鉴作用,以实用蚕品种贵蚕7号为研究对象,在丝腺发育和丝蛋白合成关键时期(5龄期)分别采用20℃、25℃和30℃不同温度条件进行饲养,并取游走期丝腺进行转录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高温组(30℃)和低温组(20℃)与正常适宜饲养温度组(25℃)相比,共鉴定到109 05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0℃饲养条件下存在67个显著上调表达基因,196个显著下调表达基因;20℃饲养条件下存在101个显著上调表达基因,124个显著下调表达基因。高温组和低温组之间分别存在4个和7个特异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发现高温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于氨基酸代谢、保幼激素代谢和能量代谢等与丝蛋白合成紧密相关的信号通路,低温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苯丙素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等与物质代谢合成相关的信号通路,共同富集的通路主要集中于物质运输和能量代谢。这说明高温和低温胁迫影响丝腺发育或丝蛋白合成分泌的分子途径既存在...  相似文献   

8.
<正> 1978年笔者为了探明丝胶的构造,用多种方法饲育家蚕,分析了所得茧层的游离氨基酸,由此开始了有关家蚕氮素代谢的研究工作。据分析结果表明,全龄人工饲料育时,每克茧层含尿素约3mg,这对于其它游离氨基酸总量还不足1mg 来说,确是个很大的数值。而桑叶育的茧层中几乎不含尿素。又据Kobayashi 等分析熟蚕尿的氨基酸,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时,熟蚕尿中也含有很多的尿素,当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饲料组成  相似文献   

9.
家蚕几种组织中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刚  张坚 《蚕业科学》1992,18(3):205-207
<正> 谷丙转氨酶(GPT)是蚕体中一种重要的氨基酸代谢酶,由于GPT能使丙酮酸转变为家蚕丝蛋白质中主要的组分——丙氨酸,所以国内对该酶的研究比较多,尤其主要集中在后部丝腺这一器官。一般认为GPT活力的提高,可促进丝蛋白的合成,从而提高蚕茧量;在调节GPT活力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添加外源性保幼激素类似物和蜕皮激素;但对家蚕其他组织中GPT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了解甚少。本试验旨在分析GPT在家蚕几种主要器官中的分布及含量变化,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蚕丝心蛋白的亚基及其分子量、氨基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玉兰  孙崇荣 《蚕业科学》1994,20(2):100-104
试验以家蚕、野桑蚕、天蚕、柞蚕、樗蚕、蓖麻蚕为材料,测定了丝心蛋白及其亚基的分了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丝心蛋白亚基的组成家蚕、野桑蚕表现为H-L型,天蚕、柞蚕、樗蚕、蓖麻蚕为H-H型。家蚕蛾科的蚕类与天蚕蛾科的蚕类在丝心蛋白氨基酸组成上,具有种待异性,各种蚕类丝心蛋白氨基酸组成差异同它们的分类地位相一致。从家蚕和野桑蚕绢丝腺液状丝心蛋白中分离出小亚基,小亚基的氨基酸组成和大亚基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4年8个蚕期利用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第转育改良组配成的7对雄蚕杂交组合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雄蚕杂交种具有食桑省、叶丝转化率高、能够大幅度提高蚕出丝率、茧丝质量优异等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对于改造提升传统蚕丝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立高效提取桑叶植酸的方法,并应用于检测分析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和蚕粪中的植酸含量,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降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及提高桑叶营养利用率的研究。运用Design-Expert 8.0.4 Trial软件的Box-Behnken模型,分析不同提取条件因子对桑叶植酸提取效果的影响作用为原料质量浓度>提取液中盐酸的浓度>浸提时间,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液为1.25%盐酸+0.1 g/mL硫酸钠,浸提时间为2.18 h,原料质量浓度为0.05 g/mL。在此优化条件下提取桑叶和蚕粪中的植酸,并应用比色法测定5个桑品种春季成熟叶、嫩叶以及秋季成熟叶、嫩叶中的植酸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98、3.55、3.75、3.52 mg/g,5龄幼虫蚕粪中的植酸含量为3.78 mg/g,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接近。检测结果说明桑叶中的植酸随着桑叶的成熟其含量不断增加,家蚕不能吸收利用植酸态的磷。  相似文献   

13.
蚕业资源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综述了蚕业资源(桑、蚕、蛹、蛾、茧丝、排泄物)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及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4.
黄世群  白胜 《蚕学通讯》2000,20(2):12-14
贝尔饲料精是一种主要由多种氨基酸、葡萄糖及少量微量元素等组成的营养复合物。在缺乏桑叶或桑叶质量较差时,用它作蚕儿的添加剂,可以补充蚕儿营养,保证丝物质合成的顺利进行。当桑叶充足叶质良好时,用贝尔饲料精作添加剂,对茧丝质影响较大。本试验用25倍液、33倍液、50倍液添食,结果:提高了养蚕各项经济指标,尤其以33倍液更增加茧丝长和解舒丝长,提高叶丝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丘陵地区桑园合理施氮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四川丘陵地区桑园偏施和过量施用氮肥的问题,设置0、120、240、360、480 kg/hm2尿素共5个施氮量试验组,通过比较与分析不同试验组桑叶产量和部分品质性状成绩,建立不同生产目的桑园施氮效应函数,提供合理的施氮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少施或过量施氮都会降低桑叶产量及桑叶中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和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产量。240 kg/hm2的桑园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含量;360 kg/hm2的桑园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及桑叶营养活性物质的产量。依据分别建立的桑园施氮量与桑叶产量、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桑叶DNJ产量的肥料效应函数,推荐以生产养蚕用叶为目的的桑园最佳施氮量为360 kg/hm2,以提高桑叶DNJ含量和产量为目的的桑园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99.56 kg/hm2和294.72 kg/hm2。  相似文献   

16.
全年选用优良蚕品种,全面改进方格蔟使用技术和蔟中管理规范化,是提高茧质的关键,改善桑叶产质量,革新消毒防病设施技术,控制蚕病危害是桑叶转化茧丝的基础;数模评茧缫丝计价相结合的评茧新方法,是实施优茧优价的政策保证。  相似文献   

17.
王泽林 《蚕桑通报》2009,40(2):24-27
为探索桑蓟马被害叶的使用价值,分别就桑蓟马被害叶对生命率、茧质、卵质及下代孵化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桑蓟马被害叶对稚蚕期影响不大,但对壮蚕期影响较大。丝茧育可将桑蓟马被害叶用在5龄第4天后,种茧育尽可能不用桑蓟马被害叶,以确保卵质成绩。  相似文献   

18.
家蚕作为天然蛋白质纤维——蚕丝的生产者,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农村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化纤产品的不断创新,原料茧生产效益和丝绸服饰性能方面的优势相对下降。在韩国,原料茧生产几乎消失,但以家蚕作为与健康有关的功能性素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却方兴未艾。例如:以蚕粉为原料研制的降血糖制剂,已被韩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定为保健食品,自1995年以来已生产约3 000 t;家蚕具有富集食下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功能也被证明;雄蚕蛹(蛾)被开发为男性增进剂;对蚕粉、蚕尿及白僵蚕保健功能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活跃。家蚕资源的多功能开发利用为蚕农增收做出了贡献。可以预言,家蚕及其产品作为功能性素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韩国未来高附加值新型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