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安顺市稻纵卷叶螟重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在安顺市发生为害逐年加重.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与自背飞虱并称“水稻两迁害虫”。由于发生面积大.为害重,每年各级地方政府、农业部门及广大农户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该虫的防控。2008年安顺市稻纵卷叶螟的灾变,引起人们的重视.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出现了新的变化。笔者现对安顺市稻纵卷叶螟的发牛和防治对策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陈锡院 《广西植保》2007,20(Z1):121-123
2007年上半年,水稻"两迁"害虫在宁明县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为害,第2代、第3代水稻"两迁"害虫发生面积达0.682万ha次,占早稻种植面积的124.24%;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的特点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同时发生为害,世代重叠,发生为害时间长,第2代稻飞虱比第2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重,第3代稻纵卷叶螟比第3代稻飞虱发生重.  相似文献   

3.
水稻“两迁”害虫是指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贵州省三都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两迁”害虫在三都县的消长规律、发生为害程度和发生区域具有很多共同点,多年来,三都县一直把“两迁”害虫系统测报工作联合起来开展。通过15年联合监测结果表明,仅灯诱监测工作,每年可以节约工时675h,节约经费6480万元.预报准确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4.
稻纵卷叶螟的简易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地水稻上的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来势猛、发生重.稻纵卷叶螟原是局部发生、间歇为害的害虫,但现在随着施肥量增大、种植优质稻和矮秆品种等因素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为害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的常发性害虫.  相似文献   

5.
车琳  蒋沁宏  王也  李春广  闫硕 《植物保护》2022,48(3):233-241
为掌握我国水稻各产区害虫的发生形势和防控现状,为分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11年来水稻五大产区(华中稻区、西南稻区、华南稻区、东北稻区和华北稻区)的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发生及防控情况,并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五大产区的害虫发生情况不同,二化螟在东北稻区、西南稻区和华北稻区整体发生较重;“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在华中稻区、华南稻区和西南稻区发生较重。水稻病虫害防控主要通过化学防治,应进一步提升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比重,推进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两大重要迁飞性害虫(简称水稻两迁害虫)。2005年,受"凉夏暖秋"气候和热带风暴活动频繁、雨水偏多等因素影响,水稻两迁害虫在江南大部、长江流域、江淮大部和华南稻区等地严重发生。据初步统计,全国稻飞虱发生面积2400万hm2,经防治,挽回稻谷损失100亿kg,实际仍造成稻谷损失20亿kg。田间发生表现为:迁入峰出现早、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虫量上升迅猛、发生为害期延长等特点。稻纵卷叶螟已连续多年严重发生,2005年全国发生面积达1700万hm2,也造成了很大损失。为总结两迁害虫的发生概况、迁飞规律和暴发…  相似文献   

7.
稻纵卷叶螟是广西全州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在早稻发生为害重,晚稻发生为害轻,常年晚稻为轻发生,个别年份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在1万hm^2以内,占种植面积的35%以下。2003年全州县晚稻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稻纵卷叶螟,全县晚稻种植面积2.12万hm^2,发生面积1.31万hm^2,占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8.
组合用药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是恩施自治州水稻生产主要害虫,而这两种害虫往往在田间同时发生为害,为了评估20%氟虫双酰胺WDG与防稻飞虱药剂组合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比较这些组合的优缺点(防治效果、持效期、安全性等),  相似文献   

9.
浅谈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是危害我县水稻主要虫害之一。由于受气候、天敌、寄主类型田、南方虫源等诸因素的影响,年度间发生差异大,常年发生面积5 400hm2,占水稻面积的61%。为了减轻该虫危害,本站就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进行了调研:1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在我县不能越冬,历年的初次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水稻"两迁"害虫稻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大量迁入黔东南州为害水稻。至6月底,两虫累计发生面积已达到14.2万hm2次,水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发生面积也呈上升态势。面对以水稻"两迁"害虫为主的病虫害发生的严峻形势,州农业局及各县市农业局迅速行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深入田间地头指导防治,全力抓好防控工作,水稻病虫害得到全面控制,确保了全州水稻生产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咸宁市水稻种植面积14.8万hm2,其中早稻4.15万hm2,中稻6.44万hm2,晚稻4.21万hm2。稻纵卷叶螟是咸宁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2014年稻纵卷叶螟在咸宁市属偏重发生年份,发生面积9.57hm2,防治面积17.7万hm2次,挽回损失2 987万kg,实际损失576.6万kg。1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原因1.1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12.
稻纵卷叶螟是福建省水稻重大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27万hm2。由于常年使用单一化学杀虫剂,使稻纵卷叶螟产生了抗药性,用药量逐年提高,稻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发挥有益天敌控害作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笔者开展了稻田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为进一步示范和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蓝继新 《广西植保》2007,20(Z1):106-108
水稻“两迁”害虫是融水县乃至全国水稻作物近几年来频频发生为害的重要害虫,由于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成虫具有远、近距离和大区域迁飞性、暴发性、毁灭性的特点,同时发生时田间世代重叠,各虫态混合并存,防治工作难度大。因此,在融水县甚至全国各地水稻生产区都把这两种害虫列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在忻城县的早、中、晚稻上均可普遍发生,是忻城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在忻城县发生为害渐趋严重,发生面积、为害程度逐年增大,特别是2008年早稻主害代第3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4333.4ha,占种植面积76.9%,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安全。为提高今后对农业生物灾害应急防控能力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稻纵卷叶螟是浦北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据63a的资料统计,重发生年份发生面积(当年各世代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面积之和)占种植面积比例达128.67%,一般年份发生比例为10%~40%;其中,年发生面积达60%以上的有6a,占9.52%,年度间差异较大.为更好地开展稻纵卷叶螟防控工作,将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许可值下,现根据1950年以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进行相关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水稻上重要的两迁害虫之一,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近2年来危害有加重的趋势,2007年在仙游县严重发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农民收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受外地虫源的影响,田间世代不明显,农民乱用药现象较为严重,害虫抗药性强。为寻找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的药剂,  相似文献   

17.
稻纵卷叶螟(Ch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水稻上重要的两迁害虫之一,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8.
甘启范 《广西植保》2007,20(Z1):51-52
2007年早稻是横县“两迁”害虫少见的大暴发之年,为了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横县植物保护站于2007年5月底至6月中旬进行了80%锐劲特WG 有机硅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大区对比药效试验,以期为推广锐劲特 有机硅防治稻纵卷叶螟提供科学依据。1材  相似文献   

19.
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是水稻的两种重要害虫,“两虫”在大治市常同时发生。二化螟造成水稻大面积成枯鞘、枯心、虫伤株、死孕穗和白穗,稻纵卷叶螟造成大面积白叶,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为筛选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均有防治效果的药剂,达到一药多治、省工、省药、高效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2008年7~8月在大冶市茗山乡屋段村5组段新华家稻田进行药效试验,试验田面积0.1hm^2,  相似文献   

20.
肖定明 《植物医生》2010,23(2):10-10
<正>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cis medinalis(Guenée)俗称卷叶虫,是黔东南州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对黔东南州水稻生产的影响较大。2008年黔东南州稻纵卷叶螟大发生为害,是历年来发生为害最重的一年,累计发生面积14.14万hm2,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