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着重介绍了热处理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果蔬采后热处理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果蔬热处理的保鲜机理.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不同采后处理对果蔬功能成分和品质的影响,具体包括冷藏贮藏、气调贮藏、热处理、辐照处理等主要果蔬保鲜方法的保鲜条件及保鲜效果。通过综述发现,冷藏贮藏温度保持在0~10℃时对果蔬保鲜效果最好,操作简便,应用较广。为果蔬保鲜贮藏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热处理技术对果蔬采后贮藏品质、病害和冷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简要介绍了热处理结合其它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热处理技术潜在的重要意义,旨在对果蔬采后热处理机理研究及其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果蔬保鲜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常用的果蔬保鲜技术,并展望了新型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以期为近一步研究果蔬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是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生产大省,但随着国内果蔬贸易的不断发展,果蔬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贮藏保鲜是果蔬生产、运输、保值和增值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辽宁省果蔬产业的现状,阐述了果蔬贮藏保鲜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品牌优势、合理配套保鲜技术等角度指出了辽宁省果蔬贮藏与保鲜加工的发展方向,以期推动辽宁省果蔬贮藏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物流行业迈向了新的发展台阶。现代物流技术突飞猛进,加速了货物运输,优化了货物储存。果蔬物流具有特殊性,采摘之后的果蔬需要进行保鲜处理,在保证口感的基础上,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为了提高果蔬贮藏效率,需要采用物流保鲜实用技术。在物流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国内外研发了新的果蔬物流技术,部分果蔬物流技术面向小规模产品,部分果蔬物流技术面向大规模产品。那么当下我国物流保鲜技术如何呢?《果蔬贮藏及物流保鲜实用技术》一书结合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的方法,系统全面地阐释了果蔬采后保鲜技术与现代物流技术,分析了果蔬贮藏的关键保鲜技术与物流管理要点。该书介绍了农户贮藏果蔬的常规方法与企业大规模贮藏果蔬的现代方法及先进物流技术的操作流程,为技术应用者提供了便利,可以作为果蔬贮藏加工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保鲜贮藏是保持果蔬产品鲜活品质和营养价值的主要手段。从事果蔬产品保鲜贮藏者 ,最终目标是获取经济效益。从技术角度探讨 ,影响果蔬产品保鲜贮藏效益的因素主要有 4方面 ,即保鲜设施的整体水平 ;果蔬产品的属性 ;保鲜技术和保鲜效果 ;经营管理水平等  相似文献   

8.
果蔬保鲜运输是保证果蔬品质、减少果蔬腐烂、提高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果蔬冷链物流系统不健全,果蔬流通腐烂率高,损失大,给农户和经营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青海地区海拔高,交通存在较多的不便,果蔬安全流通运输的难度更大。如何更好地进行果蔬保鲜运输,是当前果农和经营者极为关心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国果蔬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果蔬气调保鲜运输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提高果蔬气调保鲜运输技术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果蔬防腐保鲜一般采取冷藏或冷藏与化学杀菌相结合的方法,但化学杀菌存在化学制剂残留的风险,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果蔬防腐保鲜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微生物防腐保鲜是一种新型果蔬防腐保鲜技术,因安全、无毒、无害的优势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阐述了微生物防腐保鲜技术的原理,介绍了其在果蔬防腐保鲜中的应用,并...  相似文献   

10.
浅谈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果蔬贮藏技术的发展。果蔬贮藏技术是果蔬产业化生产时减损保值的根本,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果蔬贮藏保鲜的各种技术,并对果蔬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对果蔬采后品质及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后热处理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果蔬采后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改善果蔬贮藏期间的品质、增强抗逆性等 方面。从果蔬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采后品质及防治病虫害等方面阐述了热处理的机理,讨论了热处理对果蔬衰老 方面的生理特征如色泽、风味、硬度(软化)、失重、呼吸、乙烯释放、酶活性等变化及与抗逆性有关的诱导蛋白质合成 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较全面阐述了热处理防治果蔬贮藏期间病虫害的机理如直接作用于病菌、害虫与提高果蔬的抗 病虫性等。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技术改善果蔬贮藏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热处理对果实表面的杀菌、杀虫卵,减轻低温贮藏冷害,调节果实后熟,改善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期等方面的作用。作为一种非化学处理方法,果蔬贮前的热处理极具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采后热处理在果蔬贮藏保鲜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寻找安全的处理方法来保持果蔬采后品质和控制病虫害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采后热处理技术作为无毒的物理处理方法,能够应用于果蔬的病虫害防治,改变对逆境的反应,保持水果品质。在进入21世纪后,热处理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研究和应用发展迅猛,出现了新的技术和理论。综述了近年来热处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热水喷淋(Hot water brushing,HWB)处理、射频(Radio frequencies,RF)加热处理法以及复合热处理法等对果蔬生理、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贮前复合热处理对果蔬品质和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屠康  邵兴锋  静玮 《果树学报》2006,23(3):442-447
贮前热处理是一种无毒无残留的物理处理方法,可在贮藏期间延缓某些果蔬衰老,控制病害的发生,提高贮藏质量。热处理与其它处理相结合可增强热处理的效果、降低热处理强度、弥补其不足,成为现在热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复合热处理主要包括热处理与生物拮抗、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方式。生物拮抗菌中对酵母菌的研究较深入,取得较好效果。热处理与其它物理或化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保鲜效果。综合处理的先后顺序和处理参数的选择对处理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李琳  王桢 《中国果菜》2020,(3):9-17
干燥是果蔬深加工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可以提高果蔬制品的贮藏稳定性,减少损耗,增加果蔬附加值。我国果蔬干燥历史悠久,干燥技术种类繁多,从自然干燥到传统干燥到新型干燥再到联合干燥,不断发展。每种果蔬干燥技术都有其原理、设备、条件、特点及适用对象,人们可以根据加工需求选择最佳的干燥技术,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本文介绍了我国现有的果蔬干燥技术,比较了不同干燥技术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对象等,并对果蔬干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果蔬干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果蔬的成熟和衰老受体内氧化还原防御系统的调控,果蔬体内的氧化还原防御系统能够及时清除自身产生的活性氧并维持动态平衡,然而逆境胁迫将引起活性氧的过量积累,导致果蔬发生氧化损伤,进而加速其衰老进程,直接影响果蔬采后的品质和贮藏时间。本文总结了采后果蔬活性氧产生及其诱导果蔬品质劣变的机理,分析了果蔬体内的酶促抗氧化体系和非酶促抗氧化体系,并阐明了其清除活性氧的机制,为维持果蔬采后的贮藏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微纳米气泡(micro-nano-bubbles,MNBs)技术具有比表面积大、气体溶解能力强、表面带有Zeta 电位等特性,在环境治理、清洗、生物医学及农业等领域具有较强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微纳米气泡技术与臭氧(O3)、二氧化碳(CO2)、1- 甲基环丙烯(1-MCP)等气体结合可用于果蔬采后非化学洗涤与保鲜,其中臭氧微纳米气泡、二氧化碳微纳米气泡处理通过减少有害微生物数量达到保鲜目的,1-MCP 微纳米气泡通过抑制乙烯生成延长果蔬保鲜期。本文综述了微纳米气泡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果蔬采后的应用,以期为后续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后热处理对苹果贮藏性影响及病虫害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艺泽  屠康 《果树学报》2004,21(3):264-268
采后热处理作为近年快速发展的贮藏保鲜技术,已经应用于多种水果的采后品质与病虫害控制方面。苹果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水果之一,热处理在苹果贮藏保鲜方面已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介绍了采后热处理的各种方法及其组合,着重阐明了采后热处理对果实贮藏期间病虫害的控制。此外还探讨了热处理对苹果化学成分、外观品质、成熟衰老、耐热性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相关作用机制。最后对热处理不当有可能产生的热伤害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The quality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is mainly dependant on the sweetness determined by the level of soluble sugars such as glucose, fructose and sucrose. Other fruit quality parameters include Brix content, acidity, aroma, color, size and shape. Total sugar content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is a function of genetic, nutritional, environmental and developmental factors.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sweetness is important to design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quality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Modifying the activity of enzymes in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such as sucrose synthase (SuSy), acid invertase, 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AGPase), 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 and sucrose transporters were found to influence carbohydrate partitioning and sucrose accumulation in sink tissues of several food crops. Plant based taste-modifying sweet proteins such as brazzein, cucurmin, mabinlin, monellin, miraculin, neoculin and thaumatin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developing transgenic plants to improve the sweetness and quality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The present review envisages various cultural, breeding and molecular approaches used for enhancing sugar content and sweetnes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