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评价崂山湾中国对虾的增殖效果,2012年5月在崂山湾分两批次放流中国对虾15673万尾。2012年7–9月开展了中国对虾跟踪与回捕调查,进行了中国对虾放流苗种存活生长状况、洄游分布及回捕情况的研究,并应用“Bhattacharya”法区分了中国对虾的自然群体与放流群体。结果显示,8月中旬中国对虾放流苗种主要生活在崂山湾中部海域,第1、2批放流苗种的平均体长分别达到144.9、130.5 mm,随着水温的降低,作季节性短距离的由浅水向深水区移动,放流种群和自然种群分别占总群体的92%和8%;由于受到竞争生物及栖息地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国对虾放流群体的回捕率仅为0.58%。虽然相比其他海域中国对虾的回捕率较低,但是崂山湾中国对虾增殖放流仍然取得了一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茅绍廉 《海洋渔业》1984,6(2):54-57
<正> 渤海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由于资源量变动剧烈,1982年的捕捞量曾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养殖对虾的产量迅速增长,出现了对虾捕捞与养殖生产并驾齐驱的局面,使对虾养殖生产在我国对虾渔业中开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3.
渔业纵览     
<正>中国对虾"黄海2号"示范推广成果通过专家验收9月2-5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子课题"中国对虾高产、抗病品种的培育"项目的中国对虾示范养殖结果通过了专家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4.
用添加不同浓度LAPP的饲料投喂中国对虾30d,每隔5d取对虾血淋巴,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溶菌活力、酚氧化酶活力;试验结束时测定盐度突变对中国对虾成活率的影响及其体内维生素C积累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高浓度LAPP组对虾较对照组及低浓度组3种酶活力都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但是酶活力并不是持续升高,一段时间后又有所回落;盐度突变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3%组显著提高了对虾的成活率;HPLC法测定对虾体内维生素C积累量的变化情况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对虾体内的维生素C积累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中国对虾稚虾饲料LAPP的适宜添加量为3000mg/kg。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业界评估,2018年,我国对虾总供给量约220万吨,其中养殖130万吨、捕捞10万吨、进口65万吨和出口16万吨。在第十一届中国虾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从2018年中国对虾产销情况、对虾国际贸易及2019年对虾行情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表示目前我国的对虾产量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内销市场,2019年中国对虾进口量预计达80多万吨,将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对虾进口国。  相似文献   

6.
<正>辽宁东港市中国对虾养殖面积约6000公顷,产量2500吨。2018年7月东港市某立体养殖池发生中国对虾暴发性大规模死亡,从傍晚到凌晨,死亡率高达50%以上,而该养殖池其他养殖动物未出现异常。为了查明中国对虾发病原因,本文分析了患病中国对虾5种主要病原的感染、细菌分离与鉴定、水质理化指标等检测,为中国对虾养殖疾病防控提供理论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发病的中国对虾养殖池共两个,每个池塘面积3.5公顷,池深1.8米,池底为泥沙底。每个池塘取患病中国对虾150尾,平均体长51.36厘米,  相似文献   

7.
李中科 《河北渔业》2010,(12):45-47
回顾了河北省对虾养殖历史,分析了对虾养殖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病害因素,介绍了河北省自2006年引入黄海系列中国对虾以来的养殖情况,分析了黄海系列中国对虾在河北省的发展潜力,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在河北省建立中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和中国对虾专营育苗基地、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和多元化混养技术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对虾又称东方对虾、中国明对虾,属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肉质鲜嫩,营养价值丰富。随着海洋环境恶化,加上海洋捕捞、渔业资源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导致渔业资源衰退,因此,2005年山东省开始推行《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目前,随着山东省增殖放流计划稳步实施,中国对虾增殖规模不断扩大,改善了海洋水体环境,丰富了渔业资源,也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祖国各地     
南方多种对虾工厂化高产育苗研究通过鉴定由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承担的“南方多种对虾工厂化高产育苗”项目,最近在深圳市科委主持下通过了技术鉴定。科研人员根据南方的对虾资源和气候特点,在1980至1985年,对南方主要经济对虾进行了较系统的工厂化育苗技术及亲虾培育技术研究,先后成功地培育了近缘新对虾、布氏新对虾,短沟对虾、宽沟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8种;其中,近缘新对虾,布氏新对虾、短沟对虾,宽沟对虾育苗,属我国首次获得成功。另外,近缘新对虾,墨吉对  相似文献   

10.
渔业动态     
中国对虾在国际市场仍然受宠 尽管出现了欧洲个别国家对中国冻虾采用“绿色”壁垒障碍而使中国对虾出口受到挫折,但从整体上看,中国对虾在国际上仍然受宠。目前,全世界对虾的年贸易额达70多亿美元,并已形成了日本、美国、欧盟、东南亚四大区域市场。中国对虾与墨西哥的褐对虾、圭亚那的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低盐海水中斑节对虾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共进行了两年。除88—2池跑苗外,试验组成活率达30%,产量均达到150公斤/亩左右,其中88—1池最高,为226.8公斤/亩。斑节对虾日生长率超过0.90毫米,与对照的中国对虾比,成活率、生长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在密度相近的条件下,生长速度快于中国对虾20%以上;饵料系数低于中国对虾,产量可达到或超过中国对虾产量,而生长期却缩短20天左右。试验结果说明,斑节对虾在上海地区养殖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中国对虾养殖受对虾白斑病(病毒性疾病)的危害,单一进行中国对虾养殖成功的几率很少,在池塘中进行罗非鱼、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生态综合养殖,起到了生态共生互补、防病、稳产的作用,实现了生态平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罗非鱼、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生态综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殖池的选择 1.水源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潮流畅通、无污染,水质清新、悬浮物少、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水水源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渔业水质指标》(GB 1607-89)的要求;盐度在20~32,pH值7.5~8.6.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对虾养殖在东营地区掀起了第二次养殖高峰,养殖品种由单一的中国对虾发展到日本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白虾,但在养殖过程中虾病的暴发时间不断提前,危害越来越严重,为了寻找一种更为适合东营地区的养殖品种,我们在暴发对虾白斑症病毒病和细菌病的池塘进行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试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针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sis)养殖池塘冬季闲置、利用率低的现状,我们结合中国对虾适合高温低盐环境,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适合低温高盐环境和主要摄食池塘底泥的生态习性,于2014年至2016年进行了海水池塘刺参与中国对虾轮养试验,在不影响中国对虾养殖生产的情况下,利用池塘闲置季节,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网箱养殖模式增加一茬刺参养殖。通过对养殖池塘水质监测和浮游藻类调查以及刺参的苗种选  相似文献   

15.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又称中国明对虾、东方对虾,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明对虾属,是一种冷水性虾类,为我国近海地方性特有种。其主要分布于黄渤海区,在浙江沿海、长江口以及珠江口也有少量分布,朝鲜半岛西海岸和南海岸也有批量生产。养殖区集中在我国北方的黄  相似文献   

16.
1988年世界对虾养殖产量估计达到d5万吨,占世界贸易22%,产值达20亿美元,贸易值达60亿美元。由于中国台湾省和孟加拉国对虾产量下降,因此影响了1988年产量进一步增加,中国对虾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拥有4,000个对虾养殖场,其总产量为10万吨;而厄瓜多尔1,300个对虾养殖场只生产了7万吨;中国台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分别对中国对虾野生群体(Wild-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W-Fc)、中国对虾选育群体‘黄海2号’(Selected-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S-Fc)和凡纳滨对虾商业一代苗种(Commercial- Litopenaeus vannamei, C-Lv)采用单尾定量口饲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比较W-Fc、S-Fc及C-Lv对WSSV的敏感性差异。结果显示,感染同等含量WSSV后,W-Fc、S-Fc和C-Lv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24.11±39.49) h、(166.79±51.54) h和(136.90±41.99) h,3组对虾间的平均存活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组对虾在感染期间的死亡趋势:W-Fc在96 h达到死亡高峰,并且一直持续到216 h;S-Fc和C-Lv在144 h出现死亡高峰。另外,分别在感染后的3、6、12、24、36、48、72、144 h共8个时间点对3组对虾进行活体取样,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其进行了病毒载量检测,从对虾存活时间和体内肌肉组织病毒载量的角度比较不同对虾抗病性能的差异,结果如下:48 h时,W-Fc、S-Fc和C-Lv3对虾体内肌肉组织的病毒载量分别为(1.22×106±6.14×105)、(7.10×103±7.26×102)和(1.50×104± 4.19×103) copies/ng DNA;144 h时,3组对虾体内肌肉组织病毒载量分别为(8.44×106±1.25×106)、(3.21×106±8.21×105)和(1.49×106±6.59×105) copies/ng DNA。实验结果显示,3组对虾对WSSV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中国对虾野生群体、凡纳滨对虾商业苗种、中国对虾选育群体,表明中国对虾选育群体‘黄海2号’在人工感染WSSV条件下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病性能。  相似文献   

18.
杨小钢 《海洋渔业》1985,7(3):115-117
<正> 一、前言厦门地区对虾的饵料丰富。我们和厦门水产学院的同志合作,进行双季对虾养殖试验。争取在不增加人员和基建投资的情况下,利用原有池塘水面的生产潜力,提高全年单位面积产量。我们选择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Kishinouys)为早季对虾养殖品种;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 Alcock)为晚季对虾养殖品  相似文献   

19.
<正> 自对虾暴发病毒性虾病以后,各地对对虾养殖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我们也在借鉴国内外多种对虾防病养殖经验的基础上,于1997年4~9月份,在丰南市滨海镇新苑小区进行了地下卤水全封闭内循环精养中国对虾试验,获得了平均单产284.6kg/667m~2,最高单产达374kg/667m~2,平均盈利  相似文献   

20.
用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HHNBV)作为人工感染实验的毒种来源,对中国对虾幼体及仔虾进行了人工感染研究,结果表明HHNBV通过水体浸浴不能感染健康的中国对虾卵,幼体及仔虾;但可通过投喂感染健康的中国对虾仔虾,使其发病死亡,死亡的进程随着体长的增加而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