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胶州湾中国对虾增殖放流适宜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85-1990年胶州湾对虾放流增殖结果,对放流增殖适宜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超过一定数量之后,随放流数量的增加,增殖对虾体长瞬时生长速度参数下降,二者呈KL=3.5950e^7.4740*10^-5N负相关关系。从开捕时增殖对虾平均体长、资源量与放流数量的关第式分析,胶州湾放流中国对虾数量以6500-8000万尾为宜。  相似文献   

2.
胶州湾中国对虾增值放流适宜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85~1990年胶州湾对虾放流增殖结果,对放流增殖适宜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超过一定数量之后,随放流数量的增加,增殖对虾体长瞬时生长速度参数下降,二者呈kL∞=3.595be-7.4740×10-5N负相关关系(r=-0.9044)。从开捕时增殖对虾平均体长、资源量与放流数量的关系式分析,胶州湾放流中国对虾数量以6500~8000万尾为宜。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辽东湾中国对虾标志放流实验与重捕资料,对辽东湾中国对虾放流场的选择、种苗的放流规格和放流增殖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上述实验分析表明,在辽河口海区进行对虾放流增殖是较理想的场所,在秋汛生产期洄游分布遍及辽东湾传统的中心渔场;放流种苗的适宜体长规格为5cm以上,回捕率较高,最高达3.31%。这将对辽东湾生产性对虾放流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秋汛对虾渔获量预报是为渔业生产服务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在海洋鸟渔场开展对虾增殖放流的进程中,积累了渔获量预报的系统资料,不断总结完善了预报方法,并在每年秋汛做出渔获量预报,有效地指导了增殖放流对虾的回捕生产。  相似文献   

5.
渤海对虾亲体与补充量(SRR)动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80年代以来,渤海对虾的补充量,特别是亲体数量大幅度下降。根据1983-1994年4月烟威外海对虾亲体资源量指数和渤海秋汛对虾渔获量,按Beverton-Holt和Ricker模式求得各项参数值,有R-1t=3.86×10-3+1.17×10-2S-1tR2=0.74p<0.001Rt=90.05Ste-0.16217StR2=0.51p<0.01表明:当今渤海对虾亲体对补充量有决定影响,可是80年代亲体数量的平均值只有60年代和70年代的34.4%和44.2%;而进入90年代以来,亲体数量又较80代下降了20%。80年代中期渤海沿岸产卵场的环境条件因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发生了较大变化,养殖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加。这个新的环境因素对对虾补充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渤海对虾亲体数量严重短缺,是恢复和增加对虾补充量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定时、定点现场调查监测与社会调查相结合方法,对2016年河北省放流的中国对虾进行了三个航次的跟踪调查和社会调查,根据捕获的中国对虾数量及其生物学测定结果,结合对丰南、秦皇岛、黄骅海域渔船实际捕获中国对虾数量调查结果,进行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与效益分析,2016年中国对虾产量为2 517t,其中放流中国对虾产量2 391t、产值4.598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5,回捕率4.5%。2016年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初步显现,捕捞渔民收入增加,促进了渔区社会稳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学》2004,23(2):19-19
20 0 3年辽宁省在海洋岛渔场放流中国对虾苗种 4亿尾 ,其中大连地区放流虾苗 3 2亿尾。同时还在大连金州区和庄河市两地采取增殖管理办公室和村、镇共同投资的办法 ,放流日本对虾苗 3478万尾。其中金州杏树屯海域放流 1811万尾 ,庄河海洋村放流 16 6 7万元。据初步统计 ,秋汛生  相似文献   

8.
乳山湾、塔岛湾增殖中国对虾适宜放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4~1992年乳山湾、塔岛湾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放流增殖结果,对增殖适宜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流数量的增加,增殖对虾体长瞬时生长速度参数下降,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关系式为kL  相似文献   

9.
根据1985 ̄1992年黄海北部中国对虾幼虾放流前后相对资源量资料,估算放流虾在混合虾群中占的平均比例约为92%,平均回捕率9.2%。放流量(X)与放流后相对资源量(Y)的关系为Y=24.10X-1.003X^-2,R=0.898。经F-检验相关显著。结果表明:中等放流量才能获最好增殖效果;与最大渔获量相应的放流量约16亿尾;与最大相对资源量相应的放流量约12亿尾。描述了放流虾的死亡特征,并估算了  相似文献   

10.
一、国内外对虾放流增殖简况 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濑户内海在70年代初期,对虾产量仅为466吨,尔后通过每年向海湾投放虾苗1-1.5亿尾,到1975年使对虾产量上升到1230吨.我国渤海湾在80年代进行中国对虾人工增殖,把体长3厘米的虾苗放流入海,经70天左右可以生长到16厘米,回捕率达10%以上,据推算每放流工万尾虾苗,可增产对虾35公斤,  相似文献   

11.
嘉陵江下游鱼类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3年5月至10月对嘉陵江下游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该水域鱼类资源变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计调查226船次,统计渔获物1153kg,测量鱼类标本19378尾。共记录鱼类92种,隶属于5目14科61属,其中有13种为该水域新记录。结果表明嘉陵江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物种组成、种群结构发生了变化;珍稀鱼类、洄游性或半洄游性鱼类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绝迹,如中华鲟、达氏鲟、白鲟、胭脂鱼、等。  相似文献   

12.
海水养殖业合理的结构与良好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福建省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福建省1983—2012年的海产品产量与海水养殖产量数据,研究了福建省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等海产品和海水养殖产品的产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海水养殖主要以贝类、藻类为主,海洋捕捞主要以鱼类、虾蟹类为主;分析了福建省海水养殖的养殖比、面积、单产等的发展趋势,得出鱼类、虾蟹类增加趋势较大,增产潜力大;针对福建省海水养殖产量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对策。研究结果可以为渔业部门指导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海北部辽宁沿岸对虾放流水域的IN和I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1998年的6-8月对黄海北部辽宁沿岸中国对虾放流水域的IN、IP进行了调查,多数站位不同程度地超过一类、二类、三类海水标准,平均值在一类海水标准以上,总的趋势是河口附近和东部偏高。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黄石江段四大家鱼早期资源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5年和2016年每年的5—7月,在长江中游黄石江段对四大家鱼早期资源开展了调查,以了解该江段四大家鱼早期资源及产卵场分布现状。调查期间共采集四大家鱼卵67粒,苗23 948尾,种类以鲢和草鱼为主,分别占四大家鱼卵苗总捕捞数量的77.0%和18.1%。2015年和2016年,估算通过黄石江段的四大家鱼卵径流量分别为0.20×108粒、4.69×108粒,鱼苗径流量分别为19.40×108尾、13.65×108尾。黄石江段四大家鱼产卵场主要分布在团风李家洲、鄂州城区、鄂州戴家洲和黄石道士袱4个江段。与历史资料相比,黄石江段四大家鱼产卵场分布位置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动。建议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并在航道整治等工程建设中注重保护洲滩等生境。  相似文献   

15.
河蟹池塘养殖底层微孔曝气增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7年-2008年通过底层微孔曝气技术的开发应用,开展了河蟹池塘养殖增氧研究。结果表明养成河蟹规格和单产显著提高,池底增氧技术是河蟹池塘养殖中的关键控制技术,示范区、推广区河蟹的平均规格、单产、毛利比同期常规技术的一般平均水平分别提高了11.37%~36.26%、7.07%~28.49%;50.29%~71.67%、49.11%;177.51%.187.31%、122.2%;养蟹池塘水体DO、NH3-N、NO2—N、TN、TP、COD等主要水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池,总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以上,并实现了养殖期内零排放,是一项节水、环保的新型水产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鲐鱼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刘勇  严利平  胡芬  程家骅 《海洋渔业》2005,27(2):133-138
本研究采用2002年11月~2003年8月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海域(30°~34°N、126°E以西)所获取的鲐鱼渔获样品,合计采集777ind,通过对鲐鱼耳石生长轮的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鲐鱼的年龄和生长。结果表明叉长与体重的关系雌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所鉴定鲐鱼年龄组成为1~3龄鱼,共3个年龄序列,并补充20世纪80年代4~5龄鱼对鲐鱼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采用Walford方法拟合,其生长参数K、L∞、t0分别为0.31993、451.3514和-1.20307;鲐鱼的生长拐点年龄为2.7yr,拐点体重为450g,拐点叉长为320mm。比较分析东海群系鲐鱼的渔业生物学历史状况,在目前所能观察得到的鲐鱼年龄段内(1~3龄),东海区鲐鱼个体平均叉长比20世纪80年代的都要小;与闽南、粤东近海地方群系的相比,东海群系的平均叉长在鲐鱼的整个生长阶段都明显的大。  相似文献   

17.
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的年龄和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黄鮟鱇Lophius litulon耳石对2007年3月~2009年5月取自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的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鱼安鱼康群体由1~5龄组成,以1~2龄鱼为主,捕捞群体呈低龄化;生长特点属均匀生长型,体重与体长关系为W=1.55897×10-5L3.10865,体长与耳石半径关系为L=244.11R-210.6,体长生长方程为Lt=749.9[1-e-0.349(t+0.256)],体重生长方程为Wt=13496.4[1-e-0.349(t+0.256)]3.10865,极限年龄Tmax为8.337龄,生长拐点年龄ti为2.994龄,此时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508.8mm和4038.7g。为保护黄鮟鱇资源,应限捕体长在500mm以下的个体。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型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多种珍稀特有鱼类,具有重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随着金沙江梯级开发的实施,长江上游保护区鱼类栖息条件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水动力等条件,提出了保护区鱼类生境特征表征指标体系,并根据该指标体系初步分析了保护区栖息地生境特征。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东海北部近海夏季虾类组成及其数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2007年7月和2008年6月东海北部近海(123°~124°30′E、30°~32°N)桁杆拖虾定点调查资料,对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夏季该水域共出现虾类18种,隶属于7科11属。其中6月份的优势种有鹰爪虾(IRI=7 485)、葛氏长臂虾(IRI=2 121)、脊腹褐虾(IRI=819.1)和戴氏赤虾(IRI=765.5),7月份的优势种有鹰爪虾(IRI=5 637)、葛氏长臂虾(IRI=451.1)、须赤虾(IRI=3 184)和戴氏赤虾(IRI=868.7)。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群体重量密度分布主要呈现中部较少而东西两端分布较多的态势,不同优势种类的分布特征不同,鹰爪虾分布于整个调查海域,底温为12.1~21℃,底盐为31.1~34.6;脊腹褐虾主要分布于调查海域的东北部,底温为12.1~18℃,底盐为31~32。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雅砻江大河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别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5月共设置10个断面对雅砻江大河湾浮游植物开展调查.结果显示:雅砻江大河湾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162种,其中硅藻门居多(84种).2018年11月主要优势种为弧形蛾眉藻(Ceratoneis arcus)、尖针杆藻(Syned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