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旨在证明犬细小病毒(CPV)悬浮培养的可能性,提高CPV P6株抗原的病毒含量,降低转瓶生产不同批次间疫苗质量差异,生产质量稳定的疫苗产品。试验利用大孔的纤维编织物BioNOCⅡ型微载体所提供的巨大表面积,实现Vero细胞高密度培养,建立了Tide-cell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CPV P6株抗原制备工艺。结果显示:生物反应器Tide-cell载体罐内接入1.0×1010个F81种子细胞,在优化的参数条件下培养,用RPMI 1640培养液经过96 h培养,细胞总数为1.0×1011个;在葡萄糖消耗量约为5 g/(L·h)时,按照病毒感染复数(MOI)=0.02将生产种毒CPV P6株接入Tide-cell微载体细胞培养瓶内,补加含8%血清的RPMI 1640病毒维持液至50 L,调整pH值为7.2~7.3,培养48 h收获,病毒含量至少为107.43 TCID50/mL。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猪乙型脑炎病毒转瓶中培养的关键技术参数,对猪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株)转瓶培养工艺进行研究,试验以Vero细胞、3 L转瓶培养病毒,通过对接种时间、接毒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维持液pH值、维持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维持液血清浓度和转瓶机转速9个条件的优化,将繁殖的病毒液冻融一次,采用病毒蚀斑数测定方法测定繁殖病毒效价。结果表明:用3 L转瓶进行培养,将Vero细胞培养至72~96 h进行病毒接种,接种量为1 200万pfu/mL的毒液3 mL,病毒吸附温度为37℃,吸附时间为60 min,吸附后用pH值为7.8、含2%胎牛血清的维持液继续培养,35℃、12 r/h旋转培养至96 h后收获毒液,冻融一次,可获得较高的效价(不低于1×10~7 pfu/mL)。说明上述条件可应用于猪Ⅰ型脑炎病毒的转移培养。  相似文献   

3.
在口蹄疫疫苗的生产工艺中,要求制苗抗原的pH值控制在7.4~7.6之间.因此,精确控制pH值对制苗抗原稳定性非常重要.我国用转瓶单层细胞培养方法制备口蹄疫疫苗抗原,每瓶之间病毒悬液(收获液)的pH值有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调节收获液的pH值.试验对7.5%碳酸氢钠溶液添加量与抗原液pH值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抗原效价高低是评价疫苗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各厂家的法氏囊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氏囊抗原效价不高。试验旨在探讨影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原(HQ株)效价的因素,从而优化生产工艺参数提升抗原效价,从而提升法氏囊疫苗产品的免疫效果。本试验通过对比不同细胞传代比例,维持液pH,接毒量,接毒时间,收毒时间,接毒后培养温度,维持液血清含量生产抗原的病毒效价,从而选择最佳的工艺参数生产法氏囊抗原。结果表明:传代分种比例小细胞密度大的细胞接毒后病毒效价高,接毒后维持液pH7.8比pH 7.4的病毒抗原效价高;1%种毒接毒量效价最高,细胞培养至24~48h接毒,抗原效价差别小;接毒后36h收毒为最佳收毒时间,接毒后细胞培养温度为37℃最佳;接毒后维持液中血清含量为2%时抗原效价最高。综上,本试验获得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HQ株)疫苗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生产出高效价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原(HQ株)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对在生物反应器中用微载体连续灌注培养Marc-145细胞生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制备技术进行了研究.在14 L体积的生物反应器中,加入含10 g/L微载体的细胞培养基DMEM,接种Marc-145细胞至细胞浓度为1×105/mL,培养4d后细胞可生长至5~7×106/mL,然后以感染复数(MOI)为0.01接种PRRSV PC株病毒,接毒后36 h开始收获,连续收获3d左右,收获的病毒滴度范围在106.0~ 1073TCID50/mL之间,将收获的病毒液加入适量的保护剂,经冷冻干燥制备成疫苗,无菌、支原体等项目的检验均合格,3批疫苗的免疫保护率均为5/5.实验表明,用生物反应器微载体灌注培养Marc-145细胞制备PRRS疫苗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接毒方法改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X株)灭活疫苗的过程中,生产规程要求在接毒时一般采用弃去原生长液,接种病毒后37℃吸附1 h,再加入维持液进行病毒增殖的方法。本试验通过直接接毒的方法进行病毒繁殖,并与吸附接毒法对比。结果表明,直接接毒法不论是抗原收获的时间还是病毒含量(TCID50),与传统吸附接毒法都无显著差异,且按直接接毒法生产的疫苗安全性检验全部合格,说明可用不换液直接接毒来进行(X株)灭活苗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BHK-21细胞测定乙型脑炎病毒(Jape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病毒效价的方法,对96孔细胞板中不同初始接种量BHK-21细胞在多种维持液中的生长状态进行探讨,发现当BHK-21细胞以1250~2500个/孔接种96孔板培养24 h后,更换含3%新生牛血清的DMEM后在37℃、5%CO2条件下可至少良好维持72~96 h。在此条件下并基于Reed-Muench法测定病毒效价的原理,本文建立了准确测定JEV TCID50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JEV野毒分离株及商品疫苗进行测定,均获得稳定、准确的病毒效价。本实验为JEV的体外培养、病毒定量、疫苗评价等提供了一种准确、稳定、易判定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的Marc-145微载体细胞悬浮培养工艺以提高HPPRRSV抗原效价,以BC-7L生物反应器微载体悬浮培养Marc-145细胞,对HP-PRRSV接毒时间、接毒剂量、维持液血清浓度、溶氧量参数、病毒增殖温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摸索和优化。通过细胞悬浮培养逐级放大工艺,在BC-100L生物反应器中培养Marc-145细胞,以优化后HP-PRRSV悬浮培养工艺进行3个批次的病毒悬浮培养。结果在Marc-145细胞微载体悬浮培养的第4天按照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0.1的剂量接毒,接毒后以2%新生牛血清的维持液进行维持培养,溶氧参数设置为40%,最佳培养温度为37℃,最佳收获病毒时间为70~74 h。BC-100L生物反应器中培养的3批病毒增殖曲线与BC-7L培养的病毒增殖曲线相近,在接毒后72 h左右达到病毒效价高峰,病毒含量均不低于108.0TCID50/m L。表明HP-PRRSV悬浮培养工艺稳定,可以实现逐级放大、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将猪细小病毒(PPV)接种于F81和PK15细胞,研究不同的培养基、pH值、血清含量、细胞密度对病毒在细胞里增殖的影响,细胞毒液冻融3次后测半数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试验结果表明,接毒24 h后F81和PK15细胞都有病变产生,在细胞病变达到75%以上时收获细胞毒液,发现PPV在F81细胞和PK15细胞中均能增殖且病毒滴度比较高。测得F81细胞接种PPV最高滴度为108.71TCID50/mL;PK15细胞接种PPV最高滴度为108.73TCID50/mL。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确定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株CH/GX/750A/2015株在Vero细胞上转瓶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大规模生产高效PEDV变异株疫苗提供技术支撑。试验以10 L转瓶培养病毒,对接毒时细胞维持液中胰酶浓度(0、2、4、6、8和10μg/mL)、细胞密度(40%、60%、80%、100%、200%)、接毒剂量(MOI分别为1、0.1、0.01和0.001)、吸附时间(0、30、60、90、120、240 min)、收毒时间(接毒后12、24、36、48、60、72 h)、维持培养温度(35、36、37和38℃)和转瓶转速(6、8、10、12、14、16 r/h)7个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PEDV CH/GX/750A/2015株在10 L转瓶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细胞刚铺满单层时接毒,接毒量为MOI=0.01,维持液(无血清DMEM培养液)中胰酶质量浓度为6μg/mL,不需吸附,维持培养温度为37℃,12 r/h旋转培养48 h后收获病毒液可获得较高效价的病毒液,效价可稳定达到10~(6.50) TCID_(50)/0.1 mL。本试验为PEDV变异株大量培养提供了参考,为变异株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使用不同孔径的陶瓷(有机)膜过滤器,对不合格的猪伪狂犬病毒细胞收获液(病毒含量≤104TCID50/mL)滤除杂蛋白、超滤浓缩、除菌处理得到纯化浓缩的猪伪狂犬病疫苗病毒液;然后对纯化浓缩的猪伪狂犬病疫苗病毒液分别进行杂蛋白去除率检验与无菌检验、病毒含量测定、安全检验、效力检验;将检验合格的纯化浓缩的猪伪狂犬病疫苗病毒液添加保护剂冻干,并对纯化浓缩的猪伪狂犬病冻干活疫苗进行以上各项检验,以及进行免疫猪体内抗体消长变化的检测。结果表明:纯化的猪伪狂犬病疫苗杂蛋白去除率平均达到68.3%以上,病毒含量≥105TCID50/mL,效力检验合格;免疫猪体内抗猪伪狂犬病毒抗体增长幅度比同时期未纯化的常规疫苗显著,其中免疫至84 d时中和抗体效价平均高达40.35稀释倍数左右,比常规疫苗中和抗体效价平均高出14.22稀释倍数。此项研究为畜禽疫苗的纯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Millipore公司的Mini pellicon超滤系统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毒液进行了浓缩试验,膜堆(PES)的分子量分别为5,8,10,30和50 ku。结果显示,不同孔径的膜堆其浓缩抗原液的TCID50皆随浓缩倍数逐步上升,透过液的TCID50全部为0,截留率为100%。表明采用浓缩工艺对PRRSV细胞培养液进行适当浓缩,可有效提高抗原浓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猪细小病毒CG-05株同步接种于ST细胞,测定不同时间收获的病毒液的TCID50和HA,研究了CG-05株病毒在ST细胞上的增殖规律。病毒接种后镜检观察接毒细胞,在接种病毒后24 h,即可在细胞较少的区域看到非常轻微的病变。测定病毒TCID50,检测到接毒后培养17h病毒已经明显增殖;当培养到40h左右,其TCID50即接近高峰,达到10-7.2/0.1mL以上,并进入平台期;继续培养,TCID50最高可达到10-8.5/0.1mL,且直到122 h也不见明显降低。病毒HA价也出现同样的平台期,但比TCID50的平台期出现得晚,到50 h才进入平台期。结果表明,用ST细胞培养CG-05株病毒,接种病毒培养56~96 h后,如病变达到80%以上,且细胞脱落已形成20%以上空斑,此时收获病毒可获得高效价的病毒液。该研究可为制备高效价的PPV病毒抗原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为了用激流式生物反应器纸片微载体培养BHK-21(C-13)细胞制备兽用狂犬冻干活疫苗,采用纸片微载体培养BHK-21(C-13)细胞,接种狂犬病病毒Flury株(LEP),测定病毒液滴度.将收获的病毒液制备兽用狂犬冻干活疫苗,按照狂犬病活疫苗规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3批收获的病毒液滴度平均达1050LD50/0.03 mL;3批实验疫苗检验结果均符合质量标准.实验证明激流式生物反应器纸片微载体培养BHK-21(C-13)细胞制备兽用狂犬冻干活疫苗提高了细胞密度、病毒滴度,增加了病毒液收获体积,减小了批间差,保证了产品均一性,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5.
重组鸡痘病毒vFV282疫苗株理化特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重组鸡痘病毒疫苗株 vFV282 经酸、碱、热、氯仿、乙醚以及胰蛋白酶处理,接种到CEF上,观察处理前后重组鸡痘病毒疫苗株 vFV282 毒力活性的变化,分析这些理化因子对重组鸡痘病毒疫苗株 vFV282 的影响。结果在pH 3.0~pH 9.0 范围内,pH变化不会造成该重组鸡痘病毒疫苗株 vFV282毒力活性的显著变化。该重组鸡痘病毒疫苗株vFV282经50 ℃ 60 min、55 ℃ 30 min或60 ℃ 15 min即可被灭活,对氯仿敏感,经胰蛋白酶37 ℃作用 1 h,TCID50降低 2.55 log TCID50/0.1 mL,对乙醚不敏感,经乙醚作用24 h, TCID50下降1.0 log TCID50/0.1 mL。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Ⅰ群4型禽腺病毒DC株在LMH细胞的生长特性和增殖规律,通过研究病毒接种量、收毒时间、接毒时间、温度和维持液血清浓度等病毒增殖条件,筛选、优化了病毒增殖工艺。结果表明病毒最佳的增殖条件为:在37℃条件下培养,最佳接种量为1%,接种时间为细胞传代后生长72 h,维持液血清浓度为2%,维持液中不添加0.25%胰蛋白酶,收获时间为病毒接种后72 h。LMH细胞是Ⅰ群4型禽腺病毒DC株较适合的病毒培养系统,为研制Ⅰ群4型禽腺病毒疫苗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口蹄疫O型和Asia 1型二价灭活疫苗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免疫副反应,本研究采用超滤技术对抗原进行浓缩纯化处理,制备浓缩抗原疫苗,通过测定制苗用病毒液LD50值和浓缩抗原疫苗内毒素含量,进行牛副反应试验,并与未浓缩的普通疫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制苗用 Asia 1/JSL06株和OS/99株病毒液经浓缩纯化处理后LD50值比常规处理LD50分别提高了1.0和1.25个滴度,内毒素值显著低于普通灭活苗内毒素值(p<0.01),接种本动物后未出现免疫副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超滤技术浓缩纯化抗原可有效降低口蹄疫灭活苗免疫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通过DF-1细胞增殖获得高效价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抗原。通过病毒接种量、收毒时间、接毒时间、温度和维持液血清浓度5个培养条件的筛选和优化,对IBDV BJQ902株在DF-1细胞上的增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BDV BJQ902株在DF-1细胞上最佳增殖条件为:在37℃条件下培养,接毒量在0.01%~0.1%之间,接种时间为细胞传代后生长48~72 h,维持液血清浓度为1%~2%,收毒时间为病毒接种后60~72 h。在此培养条件下增殖病毒毒价在108.3~108.7 TCID50/0.1 mL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Vero、DF-1和MDCK三种传代细胞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BJQ902株的敏感性。研究采用盲传的方法,将BJQ902株分别接种Vero、DF-1和MDCK细胞,连续传代至第8代(F8),收获每代次的病毒液测定TCID50,同时应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病毒拷贝数,分析不同细胞对BJQ902株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经过8代盲传后,收获的IBDV BJQ902株在DF-1细胞、Vero细胞和MDCK细胞培养的病毒液,使用CEF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分别为107.9TCID50/0.1 m L、106.5TCID50/0.1 m L和103.7TCID50/0.1 m L;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表明IBDV在DF-1适应传代6代后,培养液的病毒拷贝数在106.5μL以上,而IBDV抗原拷贝数在Vero细胞和MDCK细胞培养液的拷贝数各代次均低于DF-1细胞。由此可见DF-1细胞对IBDV BJQ902株的敏感性高于Vero细胞和MDCK细胞。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确定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变异株CH/GX/750A/2015株在Vero细胞上转瓶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大规模生产高效PEDV变异株疫苗提供技术支撑。试验以10 L转瓶培养病毒,对接毒时细胞维持液中胰酶浓度(0、2、4、6、8和10 μg/mL)、细胞密度(40%、60%、80%、100%、200%)、接毒剂量(MOI分别为1、0.1、0.01和0.001)、吸附时间(0、30、60、90、120、240 min)、收毒时间(接毒后12、24、36、48、60、72 h)、维持培养温度(35、36、37和38 ℃)和转瓶转速(6、8、10、12、14、16 r/h)7个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PEDV CH/GX/750A/2015株在10 L转瓶中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细胞刚铺满单层时接毒,接毒量为MOI=0.01,维持液(无血清DMEM培养液)中胰酶质量浓度为6 μg/mL,不需吸附,维持培养温度为37 ℃,12 r/h 旋转培养48 h后收获病毒液可获得较高效价的病毒液,效价可稳定达到106.50 TCID50/0.1 mL。本试验为 PEDV 变异株大量培养提供了参考,为变异株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