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对安徽省柞蚕养殖的历史、安徽省的气候、地形特征、栎树资源的分布进行调研,分析安徽省发展柞蚕业的机遇与问题,并通过近两年的柞蚕放养试点,探讨安徽省发展柞蚕业的可行性,提出发展安徽柞蚕业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具有发展柞蚕产业的天然优势,其柞蚕产业在全国柞蚕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近些年,辽宁省柞蚕产业有下降趋势。为了解辽宁省柞蚕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铁岭市西丰县宝兴村为代表,实地调查了该村的柞蚕养殖情况,发现柞蚕养殖散户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缺少专用机械设备,柞蚕种卵质量参差不齐,养殖人员老龄化严重,新技术接受度较低。建议成立更多专业合作社,加强技术推广,改良柞蚕养殖场,持续推进蚕种研发,实行柞蚕养殖农业保险,以促进辽宁省柞蚕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柞蚕养殖业投资少、见效快、不占耕地、经济效益高,但柞蚕养殖受柞林资源及柞园面积的限制,难以继续扩大产业规模。总结了目前柞林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规模,用于柞蚕饲养的栎属植物的主要树种及其优缺点,其他代用饲料树种的主要种类及使用特点。其中,蒿柳是东北地区常见的本土树种,因其繁殖快速,叶可养殖柞蚕,一直作为柞蚕的代用饲料。详细论述了蒿柳的种类、利用历史、扦插方法及养蚕模式,旨在了解各类饲料植物的基础上,利用好现有资源并为扩大柞蚕养殖规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柞蚕产茧量,笔者将传统的柞蚕养殖技术和现有的蚕业研究成果加以系统整理和归纳,总结出柞蚕稳产、高产、高效综合养殖技术,使齐齐哈尔市的柞蚕生产实现了持续、稳定、增产的局面,单产由900kg上升到1 111kg以上,增产效果明显,增收效益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霞 《四川蚕业》2013,41(3):47-48,58
<正>柞蚕是人类驯养的经济类昆虫,因喜食柞树叶(俗称青杠叶)而得名,由于放养在山野,故又称野蚕或天蚕、山蚕,茧可缫丝,主要用于制造柞丝绸。柞蚕原产于中国,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现日本、印度、朝鲜等国有少量柞蚕,仅限于科研运用。中国柞蚕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在我国除辽宁、河南、黑龙江等省养殖外,  相似文献   

6.
贵州柞蚕业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柞蚕的饲养是在清乾隆年间由遵义知府陈玉玺从山东引入,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由于战乱等因素的影响,柞蚕业的发展曾几度兴废.但得天独厚的柞蚕业资源优势,终使柞蚕这一吐丝昆虫在贵州得以繁衍生息,并逐步形成了贵州特色的柞蚕业生产体系.当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的临近,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和国内茧丝重心的西移等,为我省整个蚕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柞蚕资源是贵州固有的优势资源,柞蚕产茧量位居全国前列,同时柞蚕业具有的特色性、生态性均符合新机遇的要求.因此,进一步认识评估我省柞蚕的潜力与发展,是有重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柞蚕卵、幼虫、蛹、蛾的营养成分,介绍了柞蚕蛹粉、蚕蛹皮、蚕蛹复合氨基酸和柞蚕雄蛾粉、雄蛾油、雄蛾酒的药用功能,以及蚕蛹皮中的几丁质和壳聚糖在医学材料方面的用途,并对柞蚕资源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论柞蚕原生态放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柞蚕原生态放养的论题,并给以定义。阐述了对柞蚕丝、柞蚕蛹、柞蚕蛾、柞蚕幼虫和柞蚕卵的用途及市场需求,论证了柞蚕原生态放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认为柞蚕原生态放养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生态上合理。  相似文献   

9.
建设好生态型柞蚕场是柞蚕场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做好科普宣传工作,组建科技推广队伍,建立生态型柞蚕场试验示范点,加大政策与项目扶持力度,才能促进蚕农增收和山区生态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柞蚕业是内蒙古特色和支柱产业,是精准扶贫的优质项目,但柞蚕种保护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柞蚕种保护是柞蚕良种繁育的重要环节,保种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柞蚕生产,为此,本文从柞蚕种茧保护时期、柞蚕种暖种时期、柞蚕卵保护时期3个阶段分析了内蒙古柞蚕区柞蚕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在保种中各相关环境因子的影响,并提出了保种技术面临的困难,以期人们思考并找到更加完善的高寒地区保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柞蚕场退化原因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柞蚕场是柞蚕生产的基地和物质基础,也是山区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近30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辽宁地区的一些柞蚕场质量明显下降,约有1/3的柞蚕场树势衰退,植被减少,水土流失较重。砂化面积不断扩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阻碍柞蚕生产的发展,而且还将破坏山区生态平衡,危及水系中、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因此,这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柞蚕微粒子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丁杰  问锦曾 《蚕业科学》1992,18(2):88-92
从辽宁柞蚕分离出的两种微孢子虫,经光镜和电镜形态、寄生习性的研究结果,确定为柞蚕微粒子虫新种和修氏内网虫,在中国柞蚕微粒子病蚕中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柞蚕肠道致病菌、灭活的柞蚕病毒和微粒子孢子以及柞蚕自身物质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的试验.并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12D31)的诱导活性进行了比较;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上述诱导源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进行了鉴定和比较,初步表明:1.柞蚕致病菌、灭活的柞蚕病毒和微粒子孢子以及柞蚕自身物质均能诱导柞蚕滞育蛹产生抗菌物质,但其活性差异显著,2.上述诱导源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不同组份的相对量和活性在体内持续的时间有明显差异,3.同一诱导源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的不同组份不是同时产生的.也不是同时消失的.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当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为此我们对巴中市柞蚕资源和开发前景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分析,我市柞林资源丰富,柞蚕生产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前景,是一个新型的可取代曾经一度辉煌的蚕桑产业,对我市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我市柞蚕资源现状与发展前景柞蚕是人类驯养的经济类昆虫,因喜食柞树  相似文献   

15.
在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试养柞蚕,柞树品种是麻栎,柞蚕品种是柞蚕101,饲养柞蚕经过催青、收蚁、小蚕放养、大蚕放养、熟蚕采茧全过程,全龄经过45d,公斤茧粒数101粒,平均茧重10.02g,平均蛹重9.8g。从试养的结果看,视气候及栎树生长情况,我区每年可养柞蚕4-6批,具有较好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6.
高增立 《北方蚕业》2003,24(3):8-9,28
柞蚕生产是辽宁省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 ,科技进步和柞蚕资源综合利用使柞蚕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按照辽宁省柞蚕生产“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方针 ,从柞蚕生产的要素——蚕种、蚕场、柞蚕生产技术三个方面 ,分析了柞蚕生产仍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并针对柞蚕生产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提出了进行内涵式潜力开发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发展柞蚕产业 促进南阳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南阳柞蚕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阐述了南阳柞蚕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前景,论述了柞蚕产业对南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柞蚕病害种类多、病因复杂,根据其是否具有传染性可分为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由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根据致病病原物的种类可分为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原虫病,如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柞蚕空胴病、柞蚕白僵病和柞蚕微粒子病等。非传染性病害指生理性病害和由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症等。柞蚕病害是影响柞蚕茧  相似文献   

19.
对吉林省柞蚕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破解林蚕矛盾、逐步扩大柞蚕放养规模,实现柞蚕产业化的具体措施,以利于建设北方特产大省,促进柞蚕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柞蚕业生产发展历史和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柞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在食品、医药保健和农林业生防等方面的广泛用途,预测了我国柞蚕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持续稳步发展。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加大对柞蚕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将柞蚕业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