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油茶产量和果实的经济性状,促进油茶经济林的健康发展,以5年生油茶经济林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覆盖措施(稻草秸秆、黑色地膜、油茶壳覆盖)对油茶产量和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措施能够促进油茶树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油茶单果质量、单株果实数量和产量,以黑色地膜覆盖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单株产量增加了45.41%,种仁出油率增加了7.33%,鲜果出油率增加了16.38%,并显著降低了鲜籽含水量,促进了油茶树体的生长,增加了叶面积。因此,黑色地膜覆盖可作为油茶提质增产的有效抚育措施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探究不同肥料类型对油茶树体生长、果实养分含量及其油茶产量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肥料应用于农林施肥,为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本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每年每株施用复合肥、油茶专用复合肥和油茶专用有机肥(0.2 kg、0.3 kg、1 kg)以及空白对照来开展施肥试验。并测定了不同的油茶树体指标、油茶果实养分及油茶果实产量指标来比较和分析不同处理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油茶树体指标而言,在4个处理中,油茶专用复合肥对油茶树体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佳;对于油茶果实养分含量而言,施用油茶专用有机肥具有显著促进果实养分含量累积的作用。对于油茶产量而言,油茶专用有机肥比其他处理更能促进果实产量。油茶树体指标、油茶果实养分指标及油茶产量指标间有及其密切的相关性。本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油茶专用有机肥在油茶生产与经营上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以8年生油茶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沼肥与复合肥不同施肥比例对油茶生长及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沼肥与复合肥配施能有效促进油茶树高、地径及冠幅面积增长,配施比例不同使油茶生长出现差异,其中处理3油茶树高、冠幅增长量最多,处理2油茶地径增长量最多;沼肥与复合肥配施能有效提高油茶单株冠幅面积产量,改善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其中处理2油茶单株冠幅面积产量、干出籽率、果实干出仁率及种仁含油率高于其他处理;沼肥与复合肥配施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及微量元素含量,其中处理2改善土壤肥力作用明显。综上,油茶成林按3︰1施用沼肥与复合肥,能有效促进油茶生长,提高油茶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析油茶叶片矿质养分含量与其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为油茶树体营养状态科学评估和营养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广泛栽培的国家油茶良种'长林4号'和'长林53号'为研究对象,利用等角对数比(ILR)方法对矿质养分含量多元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油茶叶片氮、磷、钾含量与产量、种仁含油率、花芽数量等性状的相关性.[结果]'长林53...  相似文献   

5.
钾肥水平对油茶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钾素水平对油茶果实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设置了6个不同钾肥用量处理,以8年生的长林53号和长林27号两个油茶无性系为试材在江西永丰开展了施肥试验,连续两年测定了油茶果径、单果质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单株结果数、单株果实产量和产油量等指标,比较和分析了不同无性系的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无性系的果实性状和产量对钾肥水平差异的响应均存在大小年差异;结实大年时,钾肥水平对两个无性系果实的果径、单果质量和干出仁率影响不大,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结实小年时,钾肥水平仅对53号无性系单株结实数量和产量造成影响且无明显梯度规律,而27号无性系随着钾肥水平的提高,其干出籽率和鲜果含油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单株果实数量、产量和产油量则呈下降趋势;无论大年还是小年,单株产量均与结实数量关系最密切,大年的产量在油茶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大小年平均产量而言,两品系均以中等钾肥水平的K2和K3处理最优。适量增施钾肥可有效改善油茶结实大年果实性状,提高单株结实数量,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6.
油茶树体培育修剪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对油茶优良无性系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试验发现,修剪对油茶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树体开张茂密的树形经中度修剪,产果量的增长幅度为107.2%;树体直立茂密的树形经重度修剪,增产达99.4%.油茶树体修剪,对油茶成林果实主要经济性状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度和重度修剪可以适当提高鲜果出籽率并使油茶果实增大.结合增产情况,对于树体开张茂密的树形,中度修剪有利,而对直立茂密的树形则以重度修剪较有利.  相似文献   

7.
<正> 油茶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由于不同种群自然杂交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植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这些性状与产量有什么关系,哪些性状对产量影响较大? 我们利用在全省油茶选优中,决选出的连续三年以上稳产的120余棵单株(单株产量不一定很高),在排除气候和立地条件等外因影响的情况下,对其原始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找出影响产量的表型性状,以及它们的主从关系,以期在丰产栽培和良种选育时,有目的培育对  相似文献   

8.
软枝油茶引种栽培与优良单株选择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泸县地区筛选的软枝油茶优良林分的生长性状、适应性及经济性状进行了跟踪观测,以期筛选出适应当地生产的软枝油茶优良单株.软枝油茶在泸县地区适生,并表现出生长快、早花早实等特点.软枝油茶实生林分存在较大差异,折算后单株鲜果产量和鲜出籽率最高可达6.90kg和42.14%,表明软枝油茶具有较大的改良价值.以单株鲜果产量、单位面积鲜果产量、鲜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为指标,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计算,初步筛选出了4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9.
赵静 《陕西林业》2010,(2):45-45
3月15日,安康市林业局、汉滨区林业局的领导及林业专家来到石转镇小垭村唐家湾,为一棵古老油茶树挂牌立户,这棵油茶树已有200多年历史,树高约5米,直径达84厘米。据悉,该树由湖广移民唐氏祖先引进种植,是目前该区发现的最大、最老的且性状表现良好的油茶单株。油茶树,是茶科茶属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荼油)供食用。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近几年全省油茶(Comelliaoleifera Abel)选优经过决选的、具有连续三年以上产量的稳产单株,在排除外因的情况下,对120余株调查的原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企图找出影响产量的表型性状以及它们的主从关系,为丰产栽培和良种选育时,有目的地培育油茶稳产高产有益的性状,以提高油茶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林业实用技术》2021,(9):65-67
通过调查东莞樟木头林场广宁红花油茶林广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树上广寄生寄生株率为76.5%,单株广宁红花油茶广寄生平均生物量为12.89 kg,最少为0.12 kg,最多有39.1 kg。广寄生平均基径13.59 mm,平均枝高为96.78 cm。广宁红花油茶地径、树高、冠幅生长性状间相关显著;广寄生生物量除与油茶树高生长相关不显著外,与广宁红花油茶地径、冠幅、寄生枝基径、高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正> 油茶的产量,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性状,它是由单位面积株数,单株产量和茶果的出籽率含油率等因素所决定,而单位面积的产量又取决于单位面积的株数和单株产量,单位面积的株数可以通过合理蜜植进行解决但单株的产量,出籽率、含油率,  相似文献   

13.
油茶干籽含油率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优质高产的油茶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湖北省25个油茶品系为研究对象,对油茶不同品系种子含油率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的干籽含油率为17.4%~39.2%,品系间差异较大,不同产地油茶干籽含油率存在差异;油茶的主要经济性状与干籽含油率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种仁含油率、干籽出仁率、单株产量、冠幅、每平方米冠幅产量、种仁含水率。  相似文献   

14.
油茶树体氮磷钾养分的年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油茶生产中采取合理的生产栽培措施提供指导,提高油茶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以普通油茶为材料,测定油茶植株生长过程中N、P、K元素在各部位的含量,研究其在油茶树体中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油茶树体中,各营养元素总含量最大为K元素,N元素次之,P元素最少。从油茶叶片营养含量变化情况来看,3—5月,叶片吸收的N、P、K元素不断增多;6月,叶片N、P、K元素积累达到最大。从树体部位来看,果实需要养分最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对矿质营养的需求不同,K、N、P的需求量依次为31.60、17.11、7.90 g/kg。  相似文献   

15.
以湖北省25个油茶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无性系干籽含油率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的干籽含油率为17.4%~39.2%,各无性系之间差异较大,不同产地油茶干籽含油率存在显著差异;油茶的主要经济性状与干籽含油率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种仁含油率、干籽出仁率、单株产量、冠幅、每平方米冠幅产量、种仁含水率。  相似文献   

16.
我区油茶分布面广,种类繁多,各品种、类型或单株之间,产量、品质以及其他性状良莠不齐,开展优良地方品种、类型和优树普查工作,对实现油茶基地建设良种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广西陆川、上思、凭祥和宁明县筛选的陆川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优良林分的果实产量及经济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官山村、那荡村、马垌村及鸿鸪分场实生林分果实产量不高,分别为3 610.06、4 577.29、5 905.70和7 670.59 kg/hm2,折算产油126.97、123.35、188.90和371.67 kg/hm2;4片优良林分果实油脂组成与岑溪软枝油茶差异不大,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含量均超过了85%,且油酸与亚油酸比例接近10∶1;陆川油茶实生林分中单株间存在较大差异,折算后单株最高产油量和鲜出籽率可分别达2 410.08 kg/hm2和52.16%,表明了陆川油茶具有较大的改良价值。依据单株果实产量或主要经济性状,初步筛选了12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省25个油茶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无性系干籽含油率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的干籽含油率为17.4%~39.2%,各无性系之间差异较大,不同产地油茶干籽含油率存在显著差异;油茶的主要经济性状与干籽含油率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种仁含油率、干籽出仁率、单株产量、冠幅、每平方米冠幅产量、种仁...  相似文献   

19.
<正> 人们把树体高大,树令百年以上,且结实多的油茶单株称为“油茶王”,它对于油茶科研具有极高的价值。我省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据最近几年调查,先后在鄂东和鄂西山区发现五株大油茶树,当地群众称之为“油茶王”。这就是: 麻城县福田河公社双庙关风簸大队,是油茶老产区,该大队在海拔300米,位于北纬31°33′,东径115°13′处,有两株大油茶树,一株在第十生产队叶家湾地边埂上,土层深厚肥沃,树高达5.2米,树冠东西6.8米,南  相似文献   

20.
油茶生育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17年固定标准地观测,证明组成油茶产油量的主要因子是单株产果量和鲜果含油率.影响单株产果量,大果优于中、小果;早花优于中、晚、特早花;紫红、红果优于青皮果.在偏北地区.花期气候是影响油茶产量的最重要外界因素.油茶选种应以单株为主,着重早花、大果、高鲜果含油量等性状选择,果实成熟度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