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水稻新品种垦稻2016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水稻新品种垦稻2016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总结了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垦稻2016在适宜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秧棚建设、播种育秧、整地移栽、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水稻新品种垦稻12在黑龙江垦区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垦稻12在该地区的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3.
介绍垦稻2016的品种来源,分析其特征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以指导该品种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福稻88在岳阳虾稻田的种植表现,主要表现为优质多抗、高产,是适合稻虾综合种养的理想水稻品种,并总结了其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粳稻垦稻2017的品种来源及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耐盐碱水稻品种垦育88株型紧凑,叶色深绿,株高115 cm,穗长18 cm,千粒重29 g;河北省大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766.5 kg/hm2,较对照垦育20增产12.96%,增产极显著;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1~2级标准。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条纹叶枯病、耐盐碱等特性。垦育88在唐山、秦皇岛稻区生育期为170 d左右,适于旱育秧、工厂化育秧及节水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垦稻12”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综合采用高产优质品种、科学种子处理、大棚培育壮秧、机械标准插秧、控制节水灌溉、平衡配方施肥、预防自然和人为灾害、机械收获等措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东北寒地“垦稻12”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利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育成具有日本、意大利和河北地方品种丰富遗传基础的垦育8号作父本,与早熟抗病亲本盐丰47杂交,后代定向选择,成功选育出水稻新品种垦育60。该品种在冀东稻区生育期166 d、抗病、高产、优质,综合表现优异。总结了垦育60的选育方法及其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垦稻4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垦育60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选育的中早粳晚熟品种,适合河北省冀东稻区多种栽培模式。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指导水稻新品种垦育60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水稻的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兴宁市推广应用的情况,总结了水稻的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为兴宁市粮食的安全生产技术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两优224是安徽省农业科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生育期适中,株高适宜,株叶形态较好,高产稳产,抗病性好,米质好。2018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合理确定播种期,施足苗 床基肥,抓好育秧管理,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精确管水,综合病虫害防治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种驯化栽培,筛选出适合太原市春季种植的新优花坛花卉13个种,20个品种;分析总结花坛花卉新优品种育苗关键技术及在太原市春季花坛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湘中Y两优9918“一季稻—再生稻”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系杂交稻Y两优9918在湘中冷水江市作"一季稻—再生稻"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再生能力较强,结实率高,米质良好,穗大粒多,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适宜作在湘中作"一季稻—再生稻"栽培。最后总结了"一季稻—再生稻"种植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三江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选用10、11、12叶的15个水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产潜力最大的为10叶品种三江1号和11叶品种垦稻17,其产量分别为11 070和10 875kg·hm-2,分别增产12.8%和10.9%。产量最低的为垦稻16和垦稻12,产量为7 740和8 820kg·hm-2。综合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推荐在三江地区生产中可以大面积种植的10叶品种为三江1号,11叶品种有垦稻17、垦稻22和三江3号,12叶品种垦鉴稻6号。  相似文献   

16.
研优1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选育的三系杂交籼稻新品种。总结了研优1号高产栽培(移栽和直播)技术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寒地核心种质抗病基因组成,利用日本7个单基因鉴别菌系(P-2b、研53-33、稻72、北1、研54-20、研54-04、稻168)接种鉴定了丽江新团黑谷×龙粳10号、丽江新团黑谷×垦稻10号组合10套F3系统,采用"累积分布曲线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粳10号对P-2b、研53-33、稻72和北1四个菌系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20的抗性是由3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04和稻168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垦稻10号对研53-33的抗性基因是由2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20的抗性基因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对研54-04的抗性是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龙粳10号、垦稻10号可作为寒地水稻抗稻瘟病的核心种质,为抗病育种者选择亲本提供优质粳稻抗瘟源,并为寒地水稻核心种质库构建打下良好基础,在生产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引种杂交粳稻在哈尔滨的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天津分中心提供的H5/LK60、H5/H15、H5/R48、H5/R42、垦稻12/R48、垦稻12/R42、垦稻12/LK60、垦稻12/H15和垦稻12/花28杂交粳稻为试验材料,在哈尔滨生态区域进行了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粳稻在寒冷地区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与当地普通水稻品种相比返青早,分蘖能力强,穗数和穗粒数多,库容量大,在2010年没有遇低温情况下,其产量比对照平均增加25%左右,在哈尔滨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杨飞  吴文革  赵前进  王本平  季一胜  胡琪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80-11581,11586
引进示范“水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借鉴“平衡栽培的理念,开展沿江稻区杂交中粳机插稻适宜品种选择、适宜播栽期探索、明确丰产高效栽培的产量结构和再拍技术关键,总结出适合沿江杂交中粳高产平衡栽培的技术要点,并进行了示范验证。即选择嘉优2号机插、百亩示范方径省级专家实产验收平均产量达10615.6kg/hm^2;其平衡栽培技术路线是:选择大穗高产适应性强的品种,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通过精量匀播、培育壮秧、适龄移栽、精量取秧,提高栽插质量;科学运筹肥水、及时防除病虫草害;缩短栽后缓苗期促发低位分蘖、控制高峰苗,减少无效分蘖,从而实现杂交中稻分蘖前后生长均衡、分蘖与成穗均衡和主茎与分蘖穗均衡,构建高质量植物群体,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不同穗型品种在寒地特殊气候条件下光合特性和光能利用率的差异,促进水稻高光效品种的选育和合理利用,以不同穗型水稻品种半直立穗型垦稻29、龙稻5号和弯穗型品种垦稻10号、垦稻12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特殊的寒地气候条件下,围绕两种穗型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直立穗型品种在瞬时光合速率、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叶面积和叶源量等方面均优于弯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