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应用PCR检测方法,对来自山东、河北、河南等10省44份表现高热病症状的临床发病猪病料,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PC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巨细胞病病毒(PCMV)和猪流感病毒(SIV)6种病原的检测。结果发现,6种病原中PRRSV的检出率最高为72.7%;单纯PRRSV感染的比例仅为2.27%。根据PCR检测结果分析PRRSV与其他5种病毒的混合感染情况,结果发现两重感染中PRRSV/PRV并发率最高(62.50%),三重感染中PRRSV/PRV/PCV并发率最高(43.75%),四重感染中PRRSV/PRV/PCV/PCMV并发率最高(28.125%),五重感染中PRRSV/PCV/PCMV/CSFV/PRV并发率最高(15.625%),PRRSV/PCV/PCMV/CSFV/PRV/SIV六重感染的比例为9.375%。将PRRSV阳性病料接种猪肺巨噬细胞和Marc-145细胞,共分离到9株PRRSV,分离率为28.1%。结果表明,发病猪多为感染PRRSV的同时混合感染其他多种病毒,为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预防猪场各种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PRRSV与PCV2体外共感染对猪肺泡巨噬细胞免疫学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猪肺泡巨噬细胞,分别接种PCV2、PRRSV、PCV2 PRRSV(先接种PCV2,12h后接种PRRSV)、PRRSV PCV2(先接种PRRSV,12h后接种PCV2)、PRRSV/PCV2(同时接种)和对照组。接种后不同时间观察细胞病变(CPE),并用real-time PCR和IFA方法检测PRRSV和PCV2滴度,INF-α、INF-γ、TNF-α、IL-8和IL-10的mRNA。结果为:①PRRSV能在PAM中增殖,有CPE;PCV2在PAM中感染率较低,无CPE。②PRRSV对PCV2增殖无明显影响。PCV2先于或同时与PRRSV感染对PRRSV的复制具有抑制作用,而PCV2后于PPRSV感染,可促进PRRSV增殖。③PCV2单独感染PAM后能促进INF-α、INF-γ、IL-8和IL-10的大量表达,对TNF-α的表达量影响不大。④PCV2与PRRSV混合感染,尤其是PCV2后于PRRSV感染后,TNF-α、IL-8和IL-10的表达量与单感染组相比明显增加,而INF-γ的表达量明显受到抑制。实验结果表明,PCV2感染时间对PRRSV的增殖影响不同,PRRSV感染后如果再感染PCV2,可以明显促进PRRSV病毒增殖;两种病毒共同刺激了TNF-α、IL-8和IL-10的大量表达,抑制了抗病毒因子INF-γ的表达,从而可能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加重了病理学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3.
苦参碱对感染PRRSV Marc-145细胞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苦参碱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Marc-145细胞过程中的抗病毒机制。本研究建立感染PRRSV的Marc-145细胞模型,将试验分为4组:细胞对照组、病毒对照组、苦参碱对照组和苦参碱试验组,每组重复3次。PRRSV感染细胞3,6,12,24h后,收集细胞,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苦参碱对PRRSV N基因及其细胞受体CD163、Vimentin和CD151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RRSV感染24h内苦参碱显著降低PRRSV N基因的表达(P0.05)。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在PRRSV感染6h时,苦参碱可显著降低CD163的表达量(P0.05);在PRRSV感染3,6h,苦参碱试验组Vimentin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在PRRSV感染3,24h时,CD15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病毒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苦参碱在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不同时间点可通过抑制细胞不同受体的表达来抑制PRRSV吸附和侵入宿主细胞,从而干扰PRRSV在细胞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与细菌混合感染的情况,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不同猪场采集的样品进行PRRSV检测,并进一步对PRRSV阳性样品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经BIOLOG细菌鉴定仪鉴定,分离培养的细菌为猪霍乱沙门氏菌(S.cholersuis).利用分离获得的2株PRRSV和一株S.cholersuis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所有人工感染猪在感染后的第5d出现病毒血症;2份PRRSV分离株单独人工感染的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分别为55.6%和100%;PRRSV与S.cholersuis共感染的动物死亡率均为100%.与单独的PRRSV感染组相比,PRRSV与S.cholersuis共感染后实验动物的发病和死亡时间大大缩短,进一步表明其混合感染具有协同致病性,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5.
根据PRRSV会对猪瘟免疫产生抑制作用的原理,以猪瘟免疫抗体效价为PRRSV对猪瘟免疫产生抑制作用的示性指标,设计以山羊球蛋白为猪蓝耳疫苗的免疫抑制剂,与猪蓝耳灭活苗同时免疫30日龄PRRSV自然感染猪,同时设置PRRSV感染对照组和预防控制组。77日龄时采血检测猪瘟免疫抗体显示:PRRSV预防控制组的猪瘟平均效价为8 log;使用抑制剂1次组其猪瘟平均效价为3 log;使用抑制剂2次组和PRRSV感染对照组的猪瘟效价均为1. 8 log。实验提示PRRSV对猪瘟的免疫抑制危害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和掌握安徽地区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感染状况及流行毒株的特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试剂盒对2017—2018年安徽地区临床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繁殖障碍的疑似感染PRRSV的病(死)猪以及血清、唾液、精液等样品进行检测,确定PRRSV的阳性检出率以及PRRSV的毒株类型;对于未能确定的毒株,通过对PRRSV ORF5基因和Nsp2部分基因的扩增测序和比对分析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安徽16个地市共计416例样品,检出PRRSV的阳性样品为223例,阳性检出率为53.6%;临床上PRRSV感染未呈现区域性和季节性,各年龄段的猪均有,呼吸道症状多见,病料组织和唾液中阳性检出率高;在223份PRRSV阳性样品中,美洲型经典毒株的阳性检出率为19.7%,高致病性PRRSV(HP-PRRSV)为44.8%,PRRSV NADC30-like为13.0%,仅鉴定美洲型毒株未分离出毒株类型(美洲型毒株)为22.4%。结果表明:安徽地区猪群中PRRSV阳性检出率高,感染情况较为严重,目前临床上PRRSV的优势毒株为HP-PRRSV。  相似文献   

7.
PRRSV经典株与变异株RT—PCR鉴别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致病性堵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Nsp2基因的缺失信息,设计了3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体系、温度及循环次数等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能够鉴别诊断高致性PRRSV和经典PRRSV的RT—PCR方法。应用此RT—PCR方法,对来自江西周边地区的283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204份结果为PRRSV阳性,阳性率72.08%。单纯PRRSV变异株感染163份(163/283),占57.60%;PRRSV经典株与PRRSV变异株混合感染39份(39/283),占13.18%;单纯PRRSV经典株感染仅为2份(2/283),仅占0.71%。由此说明目前主要流行的还是高致病性PRRSV,PRRSV变异株阳性率很高,可能与该病毒在猪群中的持续感染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姜黄素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仔猪的作用,将PRRSV攻毒PRRSV阴性的健康仔猪后,用姜黄素拌料饲喂仔猪,每日测量仔猪的直肠温度,并分析病毒血症,PRRSV特异性抗体淋巴细胞产生和增殖情况。结果显示,姜黄素并不能降低PRRSV感染引起的直肠温度升高,但于攻毒后21 d,姜黄素可显著降低病毒血症水平。而且,姜黄素不能诱导PRRSV特异性抗体显著升高,但可以诱导PRRSV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这表明姜黄素对PRRSV在仔猪体内的感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和抗体在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被动输入PRRSV的中和抗体可预防PRRSV感染妊娠母猪,并且对母猪和仔猪都可起到消除性免疫作用。然而在自然感染PRRSV的过程中,这种中和抗体产生较晚,为病毒在宿主体内大量复制并感染其他易感动物提供了充裕的时间。PRRSV的主要中和位点位于糖蛋白GP5,核心区域称作B位点,GP5的另一个显性表位称作A位点,是非中和位点。A位点与B位点的同时出现将会抑制机体对B位点的免疫反应。当PRRSV发生中和位点突变时,产生无位点A的PRRSV,这种类型的PRRSV可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文章通过对PRRSV的免疫反应、中和抗体的作用以及中和位点等三方面的阐述,综述了中和抗体在抗PRRS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影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与增殖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宿主细胞以及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的过程受到宿主细胞的细胞受体、胞内大分子及细胞因子影响。随着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与蛋白质研究技术的日趋成熟,使深入研究影响PRRSV感染与增殖的因素成为可能。目前在猪肺巨噬细胞(PAM)与Marc-145细胞中发现了多个PRRSV细胞受体,这与PRRSV感染宿主细胞所具有严格的细胞嗜性有关。同时胞内大分子物质可导致PRRSV在宿主细胞内产生增殖性感染。包括干扰素在内的细胞因子具有抑制PRRSV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作用。研究影响PRRSV感染与增殖的因素,对于预防PRRSV感染与合理利用PRRSV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直观、高效、特异性地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细胞和组织中PRRSV RNA,本研究根据HP-PRRSV Hu N4株ORF7基因序列设计8对28 bp~36 bp双"Z"结构的寡核苷酸探针(PRRSV-Nprobes),建立了一种新的PRRSV RNA原位杂交检测的方法。该方法能特异性的检测PRRSV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中PRRSV RNA,而对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毒(PRV)感染PAMs中的核酸呈现阴性。应用该方法检测PRRSV感染仔猪肺脏、腹股沟淋巴结和胸腺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PRRSV RNA,在感染的腹股沟淋巴结中PRRSV RNA呈现集中分布,而PRRSV RNA在肺脏和胸腺中呈弥漫性分布。该方法可用于细胞和组织中核酸的定位及分布规律的研究,特别是用于病毒含量较少的潜伏感染的检测,为PRRSV实验室检测和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良好的试验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氧化应激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TLR3/NF-κB信号分子转录的影响,体外分离培养PAM,分为对照组、PRRSV感染组、抗氧化剂NAC+PRRSV组,促氧化剂H2O2+RRRSV组。分别在培养6、12、24、48、72h收集细胞,观察各组的细胞病变、real-time PCR检测PRRSV、TLR3、TRIF和NF-κB mRNA转录量的变化。结果显示,PRRSV感染组PRRSV、TLR3、TRIF及NF-κB mRNA的转录量与对照组相比随感染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P0.05),48h达到最大值;NAC处理接毒组各信号分子mRNA的转录量比PRRSV感染组同时间点略低;H_2O_2处理接毒组比PRRSV感染组的略高。结果表明,氧化应激可增强PRRSV致PAM细胞TLR3/NF-κB分子mRNA的转录量,NF-κB的活化可能是PRRSV导致细胞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三种猪繁殖障碍性病毒混合感染的分子生物学调查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根据GenBank登录的PRRSV ORF7、PCV-2 ORFl基因及PRV TK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建立了分别用于检测PRRSV、PRV及PCV-2的RT-PCR及PCR方法。应用该方法对77份可疑病料进行了检测,以调查猪群中PCV-2与PRRSV和(或)PRV混合感染情况。结果表明,24份样品表现为PRRSV与PCV-2混合感染,占样品总数的31.2%;17份样品检测为PRRSV与PRV混合感染;9份样品表现为PCV-2与PRV混合感染,占11.7%;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三重感染,共8个样品,占10.4%。结果显示,猪群中PRRSV、PRV与PCV-2的混合感染现象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14.
PRRSV感染Marc-145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PRRSV感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调亡的可能机制将有助于人们认识PRRSV感染性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机制,为进一步阐明PRRSV的致病机制和该病的防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抗独特型抗体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的免疫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RRSV感染SPF猪,血清检测结果显示,机体不仅产生抗PRRSV抗原的各种抗体(Ab1),而且产生针对这些抗体的抗独特型抗体(Ab2)。根据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应用IEF技术分离纯化出PRRSV感染猪血清中的不同IgG。分别以纯化的抗PRRSV—GP5蛋白、抗PRRSV-M蛋白的Ab2免疫SPF猪各5头,7d后经鼻腔感染PRRSV,定期采集血样进行病毒分离或鉴定试验。抗PRRSV-GP5蛋白的Ab2免疫的猪,其血样自感染后3~7d均检出PRRSV;3头猪在感染后14~63d未检出PRRSV;2头猪在感染后14~35d检出PRRSV,从42~56d转为阴性,其中1头猪在63d时检出PRRSV。抗PRRSV—M蛋白的Ab2免疫的猪,其血样自感染后3~7d均检出PRRSV;2头猪在感染后14~63d未检出PRRSV;3头猪在感染后14~35d检出PRRSV,从42~56d转为阴性,其中1头猪在63d时检出PRRSV。抗PRRSV—GP5和抗PRRSV—M蛋白的Ab2免疫作用显著,可作为PRRSV-GP5和PRRSV—M蛋白的替代抗原产生具有中和效应的抗体,保护机体免受PRRS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采集于豫西地区的170份疑似PRRSV感染猪病料进行病原检测,得到102份高致病性PRRSV阳性样本,在此基础上应用PCR方法检测PCV2和PRV的感染情况,并计算混合感染率。试验结果显示,豫西地区PRRS发病猪主要疫病的总混合感染率为58.52%,二重混合感染率为39.21%,三重混合感染率为19.61%,其中PRRSV/PCV2型二重混合感染最严重,混合感染率达33.33%;春夏和秋冬总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8.57%、81.25%,而且不管是二重还是三重混合感染,秋冬均比春夏更严重,尤其是PRRSV/PCV2/PRV型三重混合感染,秋冬与春夏季节的混合感染率相差较大,分别为37.50%、11.43%;PRRS发病猪从哺乳期到育肥期都有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2.10%、50.00%、100.00%,混合感染程度逐渐加重,主要集中在育肥期;不同发病时期的最高混合感染型也有所不同,其中哺乳期最高混合感染型为PRRSV/PCV2,混合感染率为42.10%,保育期最高混合感染型为PRRSV/PCV2、PRRSV/PCV2/PRV,混合感染率均为22.73%,育肥期最高混合感染型为PRRSV/PCV2/PRV,混合感染率为50.00%。本研究反映了豫西地区PRRS发病猪群与猪圆环2型及猪伪狂犬病的混合感染情况和规律,为该地区PRRS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治和区域性防控工作的进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广西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RT-PCR技术,对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期间,广西13个市104个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猪场,无菌采取231头病、死猪的组织病料(肺脏、淋巴结、脾脏)进行了病毒检测。同时,对鉴定为PRRSV阳性的组织病料和猪场进行了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和猪伪狂犬病毒(PRV)的检测,以确定猪群中PRRSV与PCV2、CSFV和PRV混合感染情况。结果从12个市的115份组织病料中检出PRRSV,病料的平均阳性率为49.78%(115/231),猪场的平均阳性率为61.54%(64/104),不同地市有一定的差异。PRRSV与PCV2、CSFV和/或PRV二重或多重混和感染的组织病料总数为53份,猪场总数为39个,混合感染的组织病料和猪场的总阳性率分别为22.94%(53/231)和37.50%(39/104)。混合感染的组织病料占PRRSV阳性组织病料的46.09%(53/115),混合感染的猪场占PRRSV阳性猪场的60.94%(39/64)。其中以PCV2和PRRSV混合感染的组织病料和猪场数最多。由此可见,PRRSV感染在广西猪场已普遍存在,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现象逐渐趋向复杂化。  相似文献   

18.
用稀碱法从茯苓中提取茯苓多糖,应用氯磺酸-吡啶法得到硫酸化茯苓多糖。通过观察细胞病变(CPE)效应来评价不同浓度硫酸化茯苓多糖和不同作用方式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酯化茯苓多糖预作用于单层细胞12 h后感染104TCID50PRRSV,能明显阻断病毒感染细胞,其阻断病毒感染作用的最小浓度为100 mg/L;而硫酸化茯苓多糖预作用4 h后感染104TCID50的PRRSV阻断感染作用不明显,显示硫酸化茯苓多糖体外对PRRSV感染细胞的阻断感染作用呈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感染剂量为104TCID50PRRSV后加入不同浓度硫酸化茯苓多糖,也能有效抑制病毒在细胞上的感染与增殖,其作用最小浓度为50 mg/L;而不同浓度多糖与104TCID50病毒在体外共同孵育12 h后加入到单层细胞,多糖直接杀灭PRRSV的最小浓度为100 mg/L。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非肌肉肌球蛋白Ⅱ型重链A(NMHCⅡ-A)羧基端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Marc-145细胞中的作用,本实验通过提取Marc-145细胞总RNA,RT-PCR方法扩增NMHCⅡ-A羧基端930 bp基因PRA,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将该基因连接到pEGFP-N1载体中,采用双酶切和PCR方法对重组质粒pEGFP-N1-PRA进行鉴定。将pEGFP-N1-PRA转染至Marc-145细胞后感染PRRSV,测定TCID50值及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PRA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影响。TCID50及IFA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的Marc-145细胞相比,转染pEGFP-N1-PRA的Marc-145细胞的PRRSV感染能力降低50%。本研究初步证明了PRA编码蛋白在PRRSV感染细胞中的作用,为PRRSV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通过凋亡抑制剂阻断PRRSV诱导的细胞凋亡来促进PRRSV体外复制,从而提高PRRSV体外培养滴度的可行性。本研究以PRRSV高致病毒株(HP-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并用三种凋亡抑制剂(Z-VAD-FMK、Z-IETD-FMK、Z-LEHD-FMK)分别处理PRRSV感染细胞,通过比较在不同的浓度、不同的作用时间处理下PRRSV培养滴度(TCID50)来筛选最佳抑制剂及其最佳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同时采用caspase-8活性蛋白酶检测试剂盒、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流式细胞术等检测在最佳抑制剂作用下caspase-8活性、细胞凋亡及其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情况。结果显示:z-IETD-FMK(caspases-8特异性抑制剂)为最佳抑制剂,10 μmol/L为最佳使用浓度,PRRSV感染细胞48 h后加入10 μmol/L Z-IETD-FMK能最大限度提高PRRSV体外培养滴度。此外,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后,细胞caspase-8活性显著增加,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及促凋亡因子Bax均呈上升趋势,而抑凋亡因子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