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支链氨基酸(BCAAs)对奶牛胰腺消化酶分泌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该研究利用体外组织块培养的方法设计2个试验:试验1采集5头荷斯坦奶牛胰腺组织,切成小块并置于分别含有不同浓度的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或缬氨酸(Val)的Krebs Ringer bicarbonate buffer(KRB)溶液中,3种氨基酸的浓度梯度分别为0、2.62、5.24和10.48 mg/mL,每个处理5个重复,培养60 min后取胰腺组织和KRB培养液,测定消化酶浓度;试验2采用2×2×2试验设计,亮氨酸、异亮氨酸或缬氨酸浓度分别为0和5.24 mg/mL,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培养时间为60 min,培养后收集胰腺组织和KRB培养液。结果表明:(1)亮氨酸显著增加组织中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0.05),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显著增加了组织释放α-淀粉酶的活性(P0.05),异亮氨酸显著增加了组织中糜蛋白酶活性(P0.05);(2)3种BCAAs对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没有交互作用(P0.05),对脂肪酶活性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综合上述结果,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可影响奶牛离体胰腺组织分泌α-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功能,3种BCAAs之间不存在广泛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支链氨基酸是蛋白质中常见的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由于支链氨基转移酶和支链α-酮酸脱氢酶是三种支链氨基酸代谢通路的共同酶,因此,支链氨基酸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这两种酶最有效的激活因子是亮氨酸及其代谢产物α-酮异己酸。日粮中过高的亮氨酸,会增加肌肉的分解代谢,影响猪的生长性能。因此,保育猪阶段,建议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的理想模式为100∶100~150∶50~60∶65~70;生长育肥猪阶段,建议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的理想模式为100∶110~150∶45~55∶65~75。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伊犁马对补喂不同水平α-酮异己酸的吸收及其某些相关代谢,采取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方法,选取20匹年龄为1岁,体重(295.25±25.15)kg的伊犁马,分成4组,每组5匹。试验Ⅰ、Ⅱ、Ⅲ组分别补喂6、12、18 gα-酮异己酸,进行为期25 d的试验。在试验第25天采集血液样品。结果表明:(1)随着α-酮异己酸补喂水平的增加,血浆中α-酮异己酸浓度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补喂α-酮异己酸1 h后各试验组血浆α-酮异己酸浓度分别提高了11.2%、7.86%和21.51%,且均达到了峰值(P>0.05);(2)随着α-酮异己酸补喂水平的增加,血浆中β-羟基-β-甲基丁酸浓度的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补喂前0 h血浆β-羟基-β-甲基丁酸浓度呈下降趋势,补喂后1、2、4 h血浆β-羟基-β-甲基丁酸浓度均有所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浆α-酮异己酸和β-羟基-β-甲基丁酸浓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浆亮氨酸浓度分别提高了22.40%和22.24%(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血浆异亮氨酸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缬氨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Ⅲ组血浆赖氨酸、甲硫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血浆5-羟色胺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Ⅲ组血浆三甲基组氨酸浓度降低了18.74%(P>0.05)。补喂α-酮异己酸提高了伊犁马血浆α-酮异己酸浓度,且各试验组均在补喂后1 h达到峰值;提高了血浆β-羟基-β-甲基丁酸和亮氨酸的浓度。通过补喂不同水平的α-酮异己酸,改变了伊犁马对某些氨基酸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4.
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aminoacids,BCAA)主要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属于家禽营养中的必需氨基酸,具有与支链脂肪酸相似的结构,能够依次被支链氨基酸转氨酶(branched-chain aminotransferase,BCAT)和支链α-酮酸脱氢酶(branched-chain a-keto acid dehydrogenase,BCKD)复合物降解,导致辅酶A复合物发生不可逆的分解代谢。日粮组成不同,其含有的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比例也不同,单个BCAA的浓度过高会引起其他低浓度的BCAA的降解和缺乏,进而影响家禽的生产性能、免疫力和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5.
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8周的饲养试验评估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对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常规营养组成、氨基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以鱼粉、豆粕作为主要蛋白质源配制6种等氮等能(粗蛋白质含量约为40.0%,粗脂肪含量约为7.5%)的试验饲料,其实测缬氨酸含量(干物质基础)分别为1.56%、1.64%、1.72%、1.82%、1.90%、1.96%。选择体重在0.3 g左右的凡纳滨对虾幼虾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饲料)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结果表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率和饲料效率均随着饲料中缬氨酸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并均在缬氨酸含量为1.82%时达到最大。全虾中粗蛋白质含量在缬氨酸含量为1.72%时达到最高,进一步提高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则有不同程度降低;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在缬氨酸含量为1.96%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缬氨酸含量为1.56%和1.72%时( P<0.05);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对全虾和肌肉中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 P>0.05)。血清和肝胰脏中最高丙氨酸转氨酶活力均出现在缬氨酸含量最高组(缬氨酸含量为1.96%的组),而肌肉中最高丙氨酸转氨酶活力出现在缬氨酸含量为1.90%的组,且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也在缬氨酸含量为1.90%时达到最高;饲料中缬氨酸含量对肝胰腺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活力未产生显著影响( P>0.05)。以增重率为判定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得到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为占饲料干物质的1.79%(占饲料蛋白质的4.48%),考虑到晶体氨基酸在海水中的溶失,以缬氨酸在海水中浸泡30 min内的溶失率为16.81%计,核定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缬氨酸需要量为占饲料干物质的1.53%(占饲料蛋白质的3.83%)。  相似文献   

6.
冯尚连 《饲料广角》2009,(15):26-27,40
近年来,蛋白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给饲料成本带来不少的压力。目前,饲料工业正逐步朝着绿色、健康、安全方向发展,为了降低饲料成本,节约蛋白质原料.降低动物应激.减少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人们利用理想蛋白质模式.通过添加合成氨基酸来配制低蛋白质日粮。但合成氨基酸的应用.会导致日粮中支链氨基酸特别是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缺乏。Sohwedel等(2006年)研究表明.在泌乳期平均日失重1.20kg的高产母猪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缬氨酸为第3限制性氨基酸。因此.支链氨基酸的合理配比对于猪的正常生长发育、泌乳、免疫功能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28天的生长试验中,选择294头断奶后3天、初始体重15.1磅(6.8千克)的保育仔猪(PICTR4×1050)来评估提高标准回肠可消化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将仔猪分为6个处理。采用两阶段饲粮体系进行饲喂,第0~14天饲喂处理饲粮,而第14~28天饲喂一种普通饲粮。所有饲粮都是粉状形式。6个标准回肠可消化(SID)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分别为57.4%、59.9%、62.3%、64.7%、67.2%和69.6%。该饲粮中SID赖氨酸水平是1.30%。每个处理7栏,每栏饲养7头仔猪。在第0、第7、第14、第21和第28天时对仔猪和料槽进行称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第0~14天,当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从57.4%提高至64.7%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有所升高(二次性趋势;P〈0.01),之后可观察这两个指标略有提高。随着饲粮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提高,饲料效率也有所改善(线性;P〈0.02),但与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一样,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高于64.7%时饲料效率也略有改善。第14~28天饲喂普通饲粮时,各处理仔猪之间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27);然而随着之前饲喂的饲粮中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提高,仔猪料重比变差(二次性趋势;P〈0.02)。对于整个试验期(第0~28天),阶段1中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产生的线性反应对全期数据(第0~28天)有影响,导致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随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提高而提高(线性;P〈0.003),然而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超过64.7%时未观察到仔猪生长获得改善。各处理仔猪全期料重比无差异(P〉0.20)。因此,15~25磅(即6.8~11.3千克)仔猪获得最佳生长所需的最小缬氨酸与赖氨酸比率是64.7%。  相似文献   

8.
支链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是畜禽体内不能合成而必须从饲粮中获得的必需氨基酸。亮氨酸是Proust于1819年首先从奶酪中分离出来的,以后Braconnot又从肌肉和羊毛的酸水解物中制得其结晶,分析出其化学结构为α-氨基异己酸,并命名为亮氨酸。异亮氨酸系Ehrlich于1904年首先从甜菜糖浆中分离出来的,以后又从多种蛋白质的胰酶水解物中制得,并发现其化学组成虽与亮氨酸相同,但理化性质各异,确认为另一种氨基酸,并命名为异亮氨酸。缬氨酸是Von Group Besanez于1856年从胰脏的浸提液中分离出来的,直至1906年才由Fisher分析出其化学结构为α-氨基异戊酸,并将其命名为缬氨酸。近年来,为节约蛋白质饲料,降低饲料成本,减轻动物应激(断奶仔猪腹泻和笼养鸡的高温应激)及降低动物排泄物导致的环境污染等,在低蛋白质日粮中添加合成氨基酸的研究及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合成赖氨酸和蛋氨酸已普遍用于配合饲料,合成色氨酸和苏氨酸在配合饲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效、绿色、安全”已成为国际饲料工业的发展趋势。为节约蛋白质饲料,降低饲料成本,减轻动物应激并减轻环境污染,人们利用理想蛋白质模式,添加合成氨基酸来配制低蛋白日粮(刘超,2004)。合成氨基酸的应用,将导致日粮中支链氨基酸特别是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的缺乏。在蛋鸡玉米一豆粕型日粮中,异亮氨酸和缬氨酸是第三限制性氨基酸(袁森泉,1990)。支链氨基酸的足量和合理比例供应对家禽的正常生长发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2.2.2支链氨基酸。支链氨基酸(BCAA)为猪的必需氨基酸,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支链氨基酸对于泌乳母猪具有特殊的生理意义。支链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其中最主要的是缬氨酸。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狍肉的营养价值,为狍肉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试验中共有4组样品,每组均分别于背部、腹部、前腿部和后腿部4个部位进行取样。主要以干燥法、灼烧法、索氏提取法、气相色谱法等试验方法对狍肉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以及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狍肉的水分含量为73. 02%—81. 26%,脂肪含量为1. 66%—2. 87%,蛋白质含量为20. 49%—23. 95%。狍肉中有16种氨基酸,其中含有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等多种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5. 56%。样品狍肉中含有10种脂肪酸,ω-6系与ω-3系脂肪酸的比值为12. 87∶1. 00。  相似文献   

12.
支链氨基酸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BCAAs)是指α-碳上含有分支脂肪烃链的中性氨基酸,包括L-亮氨酸(Leu)、L-异亮氨酸(Ile)和L-缬氨酸(Val)。研究证实,BCAAs在人和动物体内自身不能合成,属于必需氨基酸,具有机体营养、免疫调节、激素分泌和物质代谢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Harris等,2005),尤其是在氧化供能、促进糖的异生、增强蛋白质合成和抑制蛋白质降解、提高机体免疫力与调节母畜泌乳等方面起着重要的生理调控作用,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刘春生等,2006)。  相似文献   

13.
试验探讨了母猪日粮中添加支链氨基酸对哺乳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和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胎次、体况、分娩期相近的法系(JALAX)母猪144头,随机均分成3个处理(对照组、处理A和处理B),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总支链氨基酸为3.24%,缬氨酸:赖氨酸=0.86:1),处理A日粮添加低水平支链氨基酸(总支链氨基酸为3.56%,缬氨酸:赖氨酸=1.10:1),处理B日粮添加高水平支链氨基酸(总支链氨基酸为3.74%,缬氨酸:赖氨酸=1.20:1)。试验结果表明:①支链氨基酸添加组仔猪10、21日龄血清尿素氮水平有所降低,但10日龄血糖的浓度显著提高(P<0.05);②低水平支链氨基酸显著提高了10日龄仔猪血清白蛋白浓度(P<0.05)以及10、21日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活性(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支链氨基酸的添加极显著提高了10、21日龄仔猪血清中IgG的浓度(P<0.01)。这说明母猪日粮中添加支链氨基酸能通过母体效应进而影响仔猪生长发育与免疫功能,但作用效果与添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理想氨基酸模型下,不同饲粮氨基酸水平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及乳汁中氨基酸浓度的影响.选用200头体况、分娩时间相近的长白×约克夏杂交母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5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分别饲喂总赖氨酸水平为0.9%(试验组1)、1.0%(试验组2)、1.1%(试验组3)和1.2%(试验组4)的饲粮,并通过添加5种合成氨基酸保证4组饲粮中可消化赖氨酸:可消化缬氨酸:可消化苏氨酸: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可消化色氨酸的值(100:85:66:60:19)一致.结果表明:试验组2仔猪断奶窝增重分别比试验组1和试验组4提高了4.48%和4.34%(P<0.01),仔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比试验组1和试验组4提高了5.46%和4.74%(P<0.01);试验组2背膘厚损失比试验组4多0.57 mm(P<0.05);试验组2血浆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试验组2血浆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瓜氨酸、谷氨酸、甘氨酸(P<0.01)和亮氨酸(P<0.05)浓度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试验组4,除赖氨酸和苏氨酸浓度与试验组1差异显著(P<0.05)外,以上其他氨基酸浓度与试验组1、试验组3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2血浆中总氨基酸浓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或P<0.01),乳汁中赖氨酸浓度极显著低于试验组4(P<0.01),与试验组1、试验组3差异不显著(P>0.05),且缬氨酸(P<0.05)、异亮氨酸(P<0.05)、亮氨酸(P>0.05)、丙氨酸(P>0.05)、酪氨酸(P>0.05)和谷氨酸(P>0.05)浓度以试验组2最高.由此可知,理想氨基酸模型下,泌乳母猪赖氨酸摄入量为59 g/d(饲粮赖氨酸水平为1.0%)时,能够获得最高的氨基酸利用率和最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5.
低蛋白日粮往往引起肝脏IGF-I分泌降低,导致仔猪生长受限。为探讨其机制,本文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肝脏关键代谢物对低蛋白的响应。试验选用体重接近的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断奶仔猪1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饲喂20%、17%和14%粗蛋白日粮并添加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及苏氨酸达到NRC水平。预饲期5 d,正式试验30 d。结果表明:随着日粮蛋白水平的降低,血清中尿素氮、胰岛素、IGF-I含量,以及肝脏IGF-Im RNA表达水平亦随着降低。代谢组学研究表明,α-酮异戊酸和缬氨酸在14%CP日粮组显著降低;与此相反,血清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和肝脏IGFBP-1的m RNA表达水平却有所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低蛋白日粮造成仔猪生长受限与肝脏IGF-I和IGFBP-1的表达有关。肝脏缬氨酸和α-酮异戊酸等代谢关键物有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物种乳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及变化规律,本试验分别从北京、陕西、云南和青海等地区采集奶牛(高蛋白奶牛和低蛋白奶牛)、山羊、水牛和牦牛的乳样(各20个样品),乳样品经7.8 mol/L盐酸水解24 h后,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中17种氨基酸含量,采用SAS 9.0和The Unscrambler 9.8软件分别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牦牛乳中17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水牛乳、山羊乳、高蛋白奶牛乳和低蛋白奶牛乳(P<0.05);水牛乳中除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和酪氨酸外,均显著高于山羊乳、高蛋白奶牛乳和低蛋白奶牛乳(P<0.05);山羊乳中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奶牛乳(P<0.05);除蛋氨酸外,高蛋白奶牛乳中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低蛋白奶牛乳(P<0.05),4物种乳中总氨基酸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PCA结果表明,水牛乳、牦牛乳、奶牛乳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相似,而山羊乳中由于较高含量的丝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酪氨酸使得其与水牛乳、牦牛乳、奶牛乳明显区分开。提示,不同物种乳中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且具有一定的种属特性。  相似文献   

17.
5~10周龄扬州鹅理想氨基酸模式及氨基酸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依据析因法原理,用生长鹅的比较屠审试验和成年鹅的氮平衡试验对氨基酸需要量的数学模型的某些参数进行了估计,并用该模型对5~10周龄扬州鹅的氨基酸需要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5周龄扬州鹅胴体和羽毛氨基酸组成模式与10周龄差异不显著(P>0.05);5~10周龄扬州鹅生长的理想氨基酸模式为:赖氨酸100、蛋氨酸44、苏氨酸36、亮氨酸90、异亮氨酸41、精氨酸59、缬氨酸45;成年扬州鹅维持氨基酸组成模式为:赖氨酸100、蛋氨酸46、苏氨酸63、亮氨酸122、异亮氨酸69、精氨酸94、缬氨酸76;5~10周龄扬州鹅各氨基酸的总需要量(占日粮的百分比)为:赖氨酸0.78%、蛋氨酸0.36%、苏氨酸0.33%、亮氨酸0.76%、异亮氨酸0.37%、精氨酸0.54%、缬氨酸0.41%.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日粮添加复合异位酸对山羊小肠氨基酸流通量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回肠远端瘘管、平均体重为(25.4±0.75)kg的健康麻城黑山羊为试验动物。I组为空白对照,饲喂基础日粮。II组、III组分别饲喂含0.3%和0.6%复合异位酸(钠盐形式)的试验日粮。采用Co-EDTA标记法测定小肠氨基酸流通量和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III组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十二指肠流通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亮氨酸和必需氨基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缬氨酸和丙氨酸的小肠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I组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十二指肠流通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II组异亮氨酸十二指肠流通量显著高于II组(P0.05)。  相似文献   

19.
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aminoacids,BCAA)可通过蛋鸡肝脏的脂肪酸代谢作用调控卵黄脂蛋白的产生,因而日粮中BCAA的含量以及不同BCAA之间的配比对蛋鸡拥有理想的产蛋性能极为重要。然而,文献报道的蛋鸡最适支链氨基酸的需要量和不同BCAA之间的合适配比并不统一。综合各类研究发现,日粮中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亮氨酸的含量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存在互作效应,当缬氨酸+亮氨酸的浓度低时,增加异亮氨酸的含量可以降低蛋鸡的蛋重和增重;而当缬氨酸+亮氨酸的浓度高时,高水平的异亮氨酸只能使蛋鸡的生产性能出现略微的下降。另外,日粮中异亮氨酸的含量在一定水平上可以使蛋鸡获得最大的氮沉积量,超过一定的浓度范围会降低蛋鸡的体重,超过幅度更大时会降低蛋鸡的产蛋量。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豆粕日粮和含5%~8%棉粕的日粮中添加α-半乳糖苷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试验Ⅰ为肉仔鸡饲养试验,选用1日龄AA商品代肉仔鸡公雏672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2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鸡,试验期42d。结果表明:在棉粕和豆粕日粮中添加α-半乳糖苷酶对42日龄肉仔鸡体增重分别提高了4.35%和3.49%。试验Ⅱ为排空强饲代谢试验。结果显示:豆粕日粮中添加α-半乳糖苷酶增加蛋公鸡色氨酸真消化率(P<0.001),对其他氨基酸消化率无影响。添加α-半乳糖苷酶的豆粕的,真代谢能值与不添加酶的相比,提高了4.69%(0.51MJ/kg)。本研究表明,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α-半乳糖苷酶,提高了色氨酸真消化率和真代谢能,有利于提高肉仔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