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东北管网低输量输送大庆原油安全运行的要求,基于流变学理论分析和管输模拟试验研究结果,建立了大庆原油流变特性参数凝点、粘度(表观粘度)、屈服应力与管输条件下热历史和剪切历史关系的数学模型。引入了原油存在不完全可逆性参数的Houska触变模型适用于描述大庆原油的触变特性。通过试验,得到了铁大线、秦京线管输条件下大庆原油的触变模型参数。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庆原油管道低输量运行特性和安全性评价,基于热油管道流动安全性定量评价方法,得到了铁秦线不同输量下最低安全进站温度。  相似文献   

2.
易凝原油低温热输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湛茂管道所输的三种易凝原油的粘温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了该管道的低温输送规律和安全输送温度.根据试验结果,调整了该管道的工艺运行参数,通过降低输油温度的可行性论证,证明输油温度降低后,管道可平稳、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陈荣  陈晓勤 《油气储运》2011,30(12):899-901,4
苏丹3/7区所产原油属于高凝原油,采用加降凝剂综合热处理工艺可以有效降低管输能耗.模拟计算了加入降凝剂后管道停输再启动的运行参数,结果表明:最易发生凝管现象的PS4-PS5管段冬季停输50h,加降凝剂前后沿线平均油温均高于原油凝点,在事故状态下,冬季最大允许停输时间由目前的2.8 d增加到3.5 d,提高了管道运行的安全性.对加降凝剂后PS2-PS6管段停输温降过程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苏丹3/7区原油外输管道加降凝剂后,可以实现由目前的3台加热炉在线降为1台加热炉在线,特别是在夏季,可实现全线不加热输送,年节约燃油费用为1244×104美元.研究结论可为合理制定管道加剂运行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BEM-5P原油降凝剂在大港油田万周输油管道上的现场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BEM-5P降凝剂对万周管输原油具有较好的降凝降粘效果.加剂运行可降低管道启输量和安全运行温度,避免了反输,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任京输油管道加降凝剂正反输现场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任京输油管道加降凝剂正反输现场试验测量结果证明 ,当加剂原油达到要求的处理温度时 ,正反输运行不会使加剂处理效果明显变差。以改变了输油方向后的原油温度及输量估算了管道有效管内径 ,并根据管道运行中等效传热系数和加剂原油流动性改善效果估计了采用加剂单向输送所要求的最低输量。对加剂输送和正反输运行作了初步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6.
我国境内"三高"原油基本采用加热输送工艺实现管道输送,热能耗较大,且存在停输后再启动困难的问题。热油管道的最佳运行状态是指既能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和停输再启动,又能使能耗最低或尽可能低的运行状态。降低进站油温是热油管道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给出了降低进站油温后的热能耗节减比计算公式,指出影响热油管道节能效果的因素有:进站油温、输量、管道环境温度或管道埋深地温、原油比热容、管输系统参数。针对原油管道运行规程规定的最低允许进站油温,依据不同情况,提出了降低进站油温的方法。热油管道进站油温存在3个关键的温度点:最小能耗进站油温TjN、安全运行最低进站油温Tjy和安全启动最低进站油温Tjq;上述3个温度数值最高者即为最佳进站油温。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任京输油管道秋季加剂低输量现场试验,通过逐步降低输量的方法,监测管道运行参数,以确定任京输油管道秋季加剂正反输允许的安全输量.研究了原油流变参数受正反输流程的影响程度和输量对原油输送温度变化的影响,并系统研究了任京输油管道自恢复投产以来等效管径的变化趋势,初步探讨了正反输管道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东部油区已进入了低产阶段,导致管道低输量或超低输量运行,给管道输送带来了不能满足热力工况而产生的难输问题。虽然采取了热处理及降凝剂等方法,对原油进行了改性,降低其凝固点和粘度,改善了流动性,但是,由于原油的改性处理有局限性,一是降凝减粘幅度有限,二是改性原油存在时效性问题,所以仍不能彻底解决原油管输的困难。为此,提出了对管输原油进行一次改质初加工,降低原油的凝固点和粘度,从根本上改善了原油的低温流动性。移植“分子筛非临氢降凝工艺”,并选用了三种不同种类的原油进行分子筛降凝减粘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将该工艺应用到原油管道输送,需在输油管道的首站增设一座原油分子筛降凝减粘装置。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湛茂管道添加降凝剂运行的室内研究情况。考察了加剂原油的静态稳定性,对于快速降温的影响以及用加剂油护管停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湛茂原油管道采用加剂换热工艺能更好地保证热处理温度,降低原油凝点,实现管道安全间歇输送。  相似文献   

10.
东临管输原油降凝剂的研制及改性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临线管输原油为多蜡和胶质沥青质原油,对多种原油降凝剂的化学感受性很差。为此研制了对该原油蜡质组分和胶沥组分有明显效果的化学剂,复配了改性效果好的化学剂,确定了最佳配比。考察了不同处理温度对该原油必凝剂改性处理效果的影响及加剂改性原油的静态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东临线管输原油添加该原油必凝剂的最佳处理温度为60℃,加剂改性处理后的原油表现出良好的静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宋宇 《农业考古》2020,(1):123-131
油脂分为动物脂肪与植物油脂,油脂不仅是人类的主要营养品和食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人类很早就利用油脂满足各种生活需要。动物脂肪首先被广泛应用于烹饪、照明、润滑、仪式活动、艺术等方面。汉代以来,随着油料作物的广泛种植,植物油品种不断增多,生活用油更加多元化。中国古人非常重视油料作物的栽培,在榨油工具方面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多元化的生产技艺,油脂的应用也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梳理并总结目前古代油脂研究的成果,对减少油料进口、实现粮食供给安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塔河超深层中质油对稠油降粘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业  敬加强  陈朝刚  代科敏 《油气储运》2012,31(7):504-506,511,94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油藏地质特点和原油性质,以TK1073、TH10227及TH12312井稠油和4种塔河稀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变学方法,测试分析原油的流变特性及粘温特性,评价不同塔河稠油分别掺入不同量的一厂DK4、一联、1#和2#混合油4种塔河稀油的降粘效果,探讨轻质油及混配中质油对塔河稠油降粘的适应性,以达到扩大稀油源、节约轻质油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TK1073与TH12312井稠油属超稠油,TH10227井稠油属特稠油,其生产与集输必须采取掺稀等降粘措施;一厂DK4轻质油、一联中质油及1#混合中质油对塔河稠油掺稀降粘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2#混合中质油则相对较差。实际应用证实了室内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Pd/C为催化剂,对大豆油氢化并进行单因素与正交实验,以矿物基础油的粘度为基准,确定了大豆油用作润滑油基础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温度70℃,压力2 MPa,时间25 min,催化剂添加量0.07%.结果表明,此条件下氢化大豆油的碘值为101.8 g·100 g-1,粘度为26mpa·s,大豆油的氧化稳定性和粘度有所提...  相似文献   

14.
李东风 《油气储运》1994,13(2):43-45
在输油泵站中,对于用空气雾化的加热炉,只要把工艺流程稍加改造,使燃料油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各成系,就可以重油代替原油作燃料,这一措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投资省、见效快,并能充分利用烟气余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改造方案是以泰京线昌黎输油站加热炉为例,分析加热炉结构特点,提出改烧重油的实施方案,通过热力计算,按生产要求确定改烧重油的主要工艺参数,最后了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5.
魏荆线添加BEM-6N原油流动性改进剂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旦夫 《油气储运》1999,18(7):27-29
介绍了魏荆线应用BEM-6N原油流动性改进剂的工业性试验情况,探讨了剪切对加剂原油改性效果影响的原因。现场试验表明,BEM-6N流动性改进剂对魏荆线原油具有较好的降凝降粘效果,加剂后可降低管道的运行温度,并相应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及植物油的起源与发展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料作物和植物油作为农业和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经济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古代油料作物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油料作物(包括脂麻、油菜、花生等)和植物油(包括菜油、花生油、豆油等)的出现、加工、生产、使用及商品化,先后经历了从无到有(包括引进)由小面积种植到大范围普种、由自食自用到进入市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三种植物精油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新疆薰衣草、玫瑰和葡萄籽精油对7种供试菌种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结果]不同浓度的薰衣草、玫瑰和葡萄籽精油对7种供试菌种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3;的薰衣草和玫瑰精油对供试菌抑菌效果最好,其中3;薰衣草精油对7种供试菌种抑菌5种菌的活性强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葡萄球菌>植物乳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戊糖片球菌,3;玫瑰精油为:粪肠球菌>戊糖片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植物乳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籽精油的抑菌效果相对其它两种精油较弱.[结论]薰衣草和玫瑰精油对上述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可作为天然抑菌剂.  相似文献   

18.
油指纹鉴别中特征比值的t检验比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油品特征比值进行油指纹鉴别的t检验比较法,包括方法原理、特征比值的筛选及鉴别原则,并分别以某原油及其风化样品的油指纹鉴别和2种不同原油的油指纹鉴别为例,说明了t检验法在两个油品鉴别中应用的有效性,该方法将传统油指纹鉴别中繁杂的谱图比较或抽象的数值比较转化直观简洁图形判别,减小了目视谱图比较的主观随意性和人为差别,并提出了量化指标,使得鉴别结果更加可靠,利于油指纹鉴别方法的标准化和推广.同时综合文献也给出应用t检验法进行油指纹鉴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油田稠油脱水的实际需要,利用稠油初馏点较高的特点,设计并制造了一台小型稠油蒸发脱水器,通过环道试验所获得的大量技术数据,论证了稠油蒸发脱水工艺的经济性和可行必,根据经济性评价,确定了该工艺的适用范围,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操作温度和滞留时间对脱水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稠油蒸发脱水器的合理工作参数,为今后稠油 蒸发脱水器的设计及现场应用提供了初步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油库(站)发油时出现损耗的问题,除正确安装计量仪器,满足流量计工作条件,定期维护、检定、校正外,还应正确运用计算公式,加强发油密度的跟踪计量。不同品种、不同批次油料的标准密度不同,在转罐、转批次发油时,要及时测定油品的密度。温度也是影响发油计量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发油时也要及时准确地测定所发油品的温度。油品中的水分与杂质,不仅造成油品短少,还会影响流量计正常运行,计量失真。为此要定期清洗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