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1995年7月中大潮汛期丁字湾化学耗氧量(COD)、无机氮(IN)、无机磷(IP)和溶解氧(DO)等化学指标,以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法和富营养化判别关系式对丁字湾的有机污染水平及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并与1987年同期该湾的营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丁字湾湾外湾内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但达到富营养化水平的水域,主要在湾的中部和顶部。与1987年同期比较,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0年4月份和7月份象山港海域水质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海水中N、P、Si营养盐的分布特征、时空变化及其结构,利用Si∶N∶P比、有机污染指数、富营养化状态指数和潜在富营养化对该海域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7月份DIN的分布由港底向港口逐渐降低,4月份无明显变化趋势;PO4-P4、7月份空间分布趋势相同,都是由港底向港口方向逐渐降低,4、7月SiO3-Si的浓度基本保持一致,高浓度区出现在港底附近海域。从营养结构看,与Redfield值和Justic等提出的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标准比较符合P限制。富营养化评价表明,整个象山港海域水质一直处于严重污染水平和高富营养程度,且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均存在港底最高,越往港湾出口处污染越轻的趋势。由于港内水动力交换能力较弱,一旦水文气象条件适宜,随时有爆发赤潮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有机污染指数法和营养指数法进行了半月湾及其邻近海域夏、秋季水体的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水质整体较好,营养盐浓度、各评价指标整体上呈近岸高远岸低,湾内高于湾外的趋势。以有机污染指数法评价,该海域在2009年7、8、9月以及2010年5月出现有机污染区域;以营养指数法评价,该海域呈区域水体富营养化月份为2009年7、8、9月以及2010年5、8月。2种评价方式的富营养化区域主要出现在半月湾的北底和南口稍外处。  相似文献   

4.
乳山湾东流区细菌数量的分布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5年6~9月对乳山湾东流区的微生物调查资料,研究了乳山湾东流区海水及底泥中细菌和弧菌量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海水中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变化与温度的变化相一致,6月中旬~8月中旬,细菌数量增长比较缓慢,8月中旬开始,细菌数量增长较快,到8月底,达到最高值,异养菌为5.71×106cell/mL,弧菌为2.1×104cell/mL。而后,随着温度的下降,水中的细菌量逐渐减少。滩涂底泥中,细菌和弧菌的数量均比海水中细菌高l~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5.
红海湾水质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 1997年 8月~ 1998年 11月的调查数据 ,分析红海湾水域的营养水平及分布特点 ,以了解红海湾水域营养水平的分布特点及污染状况。红海湾水域的富营养化指数E的分布从北向南呈逐渐递减趋势 ,即长沙湾滩涂养殖区 >长沙湾浅海养殖区 >自然水域、龟龄岛水域 ,其中长沙湾滩涂养殖区和长沙湾浅海养殖区受污染明显 ,分别达高富营养化程度和富营养化程度 ;自然水域和龟龄岛水域则营养状况相似 ,基本上未受到明显的污染。E的季节变化趋势为春季 >秋季 >夏季 >冬季 ,除冬季处于贫营养状况外 ,其余 3个季节均达富营养化程度 ,其中以春季受到的污染最为严重 ,达高富营养化程度。分别根据CN/CP 值和E值所推断出的结论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摘 要:根据2010 年5月、8月和11月三个航次对黄河口主要入海河流附近海域9个调查站点海水化学资料,研究了该海域水体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富营养化水平。结果发现:与历史数据相比,黄河口海域S上升,PO43--P污染加剧,DIN有所下降但含量仍超标;DIN 和COD沿黄河口向南递增,向北先递减,至刁口河、马新河海域又上升,主要与南部广利河、小清河,北部刁口河、马新河等入海河流径流量和污染程度较高相关。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超标率为55.6%,8 月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有机污染指数(A值)8 月(3.07)>11月(2.05)>5月(1.40),分别为中污染、轻污染和开始受污染水平。对比两种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富营养化指数与有机污染指数具有较好的相互印证作用。COD 和DIN是造成黄河口附近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8月、11月N:P比明显低于以往报道,叶绿素a与TN、DIN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随着水体P含量逐渐上升,在春季以后黄河口海域水体正在由P限制型逐渐向N限制型转变。  相似文献   

7.
陈艳梅  王鑫煌  吴昊 《福建水产》2010,(1):59-65,58
根据2007年3月到2008年1月旧镇湾海域11个航次海水营养盐等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生态环境中DIN和DIP的分布特征和时空变化,评价了水质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旧镇湾DIN平均含量为0.283mg/L,以NO3-N为主要存在形式,占DIN的77.7%。旧镇湾DIP平均含量为0.023mg/L。旧镇湾海水5、7月份N/P比远远高于16,表明旧镇湾海水中磷相对于氮是匮乏的。8月份为最低,仅为4.84,其他月份N/P比平均值为11.98,略低于16,说明旧镇湾海水中氮相对供应不足。DIN和DIP变化趋势为旧镇湾内向湾外逐渐递减,与盐度分布呈负相关性。与历史资料相比,旧镇湾水质有明显改善,但仍具富营养化趋势。从春季到冬季,旧镇湾富营养化面积逐渐增加,秋季富营养化程度远高于其他季节,富营养化程度从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三都湾水产养殖区表层水环境污染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02年福建三都湾水质监测数据,对照2000年监测资料,采用富营养化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模式,对该湾水产养殖区表层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湾内的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且二者浓度近年来均有上升的趋势;从平面分布上看,呈湾顶区大于湾口区的特点,局部富营养化明显,有机污染指数也有上升的趋势.同时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秦皇岛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李欣阳  张建乐 《河北渔业》2014,(5):19-24,40
根据2011年对秦皇岛近岸海域水质调查结果,应用单因子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的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pH、DO、COD、PO43--P和DIN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pH、COD和PO43--P超标严重;调查海域春季海水状况好于夏季和秋季,由春季到秋季,调查海域受到有机污染的范围逐渐扩大,贫营养水平海水范围逐渐缩小,中营养和高营养水平海水范围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0.
黄海北部沿岸水域营养水平及有机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根据1997的6月和8月对黄海北部沿岸对虾增殖放流调查,从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的角度,分析了黄海北部沿岸水域营养水平及有机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营养盐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并呈沿岸河口水域高于其他水域分布趋势。6月的营养盐含量水平接海水一类标准,富营养化程度和有机污染不明显,基本属正常水平。而8月的营养盐含量大部分测站均有不同程度地超过海水一,二类标准值,由计算的富营养化判断值,和有机污染指数,  相似文献   

11.
乳山湾东流区水文环境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5年6-9月进行的乳山湾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和国家海洋局乳山口海洋站1960-1994年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对乳山湾东流区水文环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山湾东流区夏季水温由湾口向湾顶递增,盐度由湾口向湾顶递减。  相似文献   

12.
乳山湾6—9月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及初级生产力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5年6~9月对乳山湾东流区进行的6次综合调查结果,着重阐述了乳山湾东流区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初级生产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乳山湾东流区对绿素a含量6~9月份平均值为11.16mg/m3,最高值出现在9月中旬,高达45.26mp/m3;估算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432m星C/m2·d;在影响叶绿素a含量分布与变化的环境因子中,与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温度、径流和营养盐等关系密切;乳山湾东流区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江豚的分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丕烈 《水产科学》1992,11(6):10-14
本文根据中国各海区和长江产江豚的外形性状差异显著,对Pilleri and Gihr将中国沿海和长江的江豚命名为独立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以及江豚属包含三个种的论点提出异议,作者认为中国江豚应为三个亚种,即指名亚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phocaenoides主要分布于南海;扬子亚种N.p.asfaeorientalis主要分布于东海和长江,北方亚种N.p.sunameri主要分布于黄海和渤海。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夏季东海区带鱼资源状况及其秋冬汛渔况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网调查资料,对2003年伏季休渔期间的带鱼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秋冬汛带鱼生产前景。结果表明,2003年伏季休渔前期(6月),东海区带鱼资源重量密度、资源尾数密度及发生量均比常年偏低、产卵期个体重量较常年偏大,亲鱼量属低水平年份;伏季休渔中期(7月、8月),带鱼的产卵群体比例下降,个体平均肛长偏小。同时,海区的水温较2002年偏低,不利于带鱼生长和发育。预计伏季休渔结束后,渔获状况不容乐观,秋冬汛生产前景将差于2002年。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夏秋季东海群系澳洲鲐数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6年7~11月大型机轮灯光围网在东海外海的生产资料,并结合生物学测定数据以及水温遥感数据,对夏秋季东海群系澳洲鲐数量分布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们与海洋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夏秋季东海外海海域的澳洲鲐主要为索饵群体,它们的高度集群期主要在7~9月份,其中以8月份较为明显;10月份以后,由于鱼群开始进行越冬洄游,移动速度明显加快,虽然有偶尔的高度集群现象,但是持续时间较短。在地理分布上,7~8月份,澳洲鲐索饵群体的主要分布在125°00′E以西、28°00′N以南海域;9月份,鱼群重心向东北方向转移,范围为125°00′~126°00′E、28°00′~28°30′N海域;10月份相对于9月份鱼群重心向东转移50 n mile,群体向北移动达150 n mile左右;11月份以后,澳洲鲐群体向东北方向的对马海峡转移且可能至日本海越冬。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夏秋季澳洲鲐的个体逐月迅速增大,且增长量以7~8月份较大,以后逐渐下降。根据澳洲鲐的群体移动规律以及海洋环境条件的变化,认为东海群系澳洲鲐属于黑潮边缘种,其中心渔场的变动和黑潮的强弱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夏季黄、东海表面水温状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 2 0 0 4年夏季黄、东海表面水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黄、东海 2 0 0 4年夏季表面温度表现为沿岸区域偏高、暖流势力一般的特点 ,并显示出前中期偏高较甚 ,后期趋缓的特征。在沿岸的大部分区域 7、8月的平均表面水温都超过了历史同期新高 ,意味着 2 0 0 4年夏季至少就沿岸海域而言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夏季。  相似文献   

17.
乳山湾东流区丰水期(8月)有机物及营养盐的环境容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水质预测模型,分别采用海水一类水质标准和富营养化范围值的下限值作为相应要素的预测浓度,并根据1994年8月乳山湾东流区湾内外现场浓度,对其单位潮周期的化学耗氧量,无机氮和无机磷的环境容量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结合匡国瑞(1985)同期乳山湾东流区相应要素的环境容量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87年5月和8月2次调查的结果,分析了胶州湾表层水中的石油烃、化学耗氧量和金属铬的分布和污染现状,并与1980年前后的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岛新建大型输油码头基本不引起其邻近海域的石油烃污染,并且胶州湾水体中的石油烃污染较以前有所改善,而金属铬污染却有所增加,但其分布形式都基本未变,石油烃和金属铬污染均无季节变化。而该湾化学耗氧量的分布和量值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除少数河口区外,胶州湾绝大多数海域的石油烃、化学耗氧量和金属铬含量均满足渔业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