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蒸煮食味品质是评价鲜食糯玉米品种优劣的核心指标。为探究糯玉米蒸煮品质性状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及与亲本遗传距离关系,本研究选用55个糯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设计组配的156个杂交组合,研究其快速黏度分析(RVA)特征谱配合力效应并结合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配合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被测自交系中,ZFF、XH55和NFHH一般配合力效应较高,利用其组配的杂交组合峰值黏度也普遍较高,说明利用这3个自交系组配杂交组合后代产生优势杂交种的潜力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SNP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RVA黏度性状杂种优势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普遍偏低(0.162~0.345),说明遗传距离对糯玉米杂交组合RVA黏度性状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但遗传距离与F1黏度性状之间的相关程度不足以准确预测杂种优势。另外,亲本的总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与杂种优势显著相关,决定系数也较高,变幅在-0.781~0.830和-0.662~0.786。结果表明,在预测糯玉米黏度性状的杂种优势时,不能只依靠遗传距离,还应重点考虑亲本的配合力。本研究为后续优质糯玉米品种选育提供了亲本以及杂交组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谷子两系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及亲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谷子两系杂种优势的亲本配合力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5个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按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40份(5×8)杂种F1,对11个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谷子两系杂交组合在穗长、穗粗、千粒重、分蘖性、单穗重、单穗粒重和产量7个性状中存在广泛的超亲优势,但除千粒重外,其余性状的显著超亲组合数较少。杂交组合的单穗重和单穗粒重与产量极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较高。对优异亲本进行筛选发现,A2和R3为一般配合力(GCA)较好亲本,A1、A2为GCA产量效应优异亲本,A1×R3、A2×R8、A3×R5、A3×R7和A5×R1为产量特殊配合力(SCA)效应较优组合。对产量强优势组合的配合力进行分析,发现优异的两系杂交组合中包含至少1个GCA较高的亲本或拥有较高的SCA。本研究结果为谷子优异两系杂交组合的亲本选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P(P -1)/2 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6 个白桦优良个体生长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 GCA) 和特殊配合力(SCA) 分析,结果表明:2个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同一亲本不同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同一性状在不同亲本间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也比较大,在6个亲本中Q2 是最好的亲本,M2次之。同一性状不同组合和同一组合各性状的SCA 效应值均有较大差异,试验中苗高地径的特殊配合力最高的是8×Q1,苗高地径两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高于特殊配合力,苗高地径的遗传力属于高强度遗传力,可以进行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4.
穗部性状对于鲜食玉米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秃尖长度和籽粒大小。本研究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5个甜糯双隐自交系17HN79、17HN84、17HN88、17HN97、17HN98的穗行数、穗行粒数、穗长、穗粗、秃尖长度及籽粒大小等6个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及遗传率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穗部性状的广义遗传率在65. 5%~97. 0%之间,狭义遗传率在29. 3%~64. 0%之间,穗长和籽粒大小主要由非加性基因作用为主,而穗粗、穗行数、穗行粒数和秃尖长度受加性基因作用为主。甜糯双隐自交系17HN98在穗长、穗行粒数、籽粒大小和减少秃尖长度方面表现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是具有较好鲜食玉米育种应用价值的甜糯双隐自交系。结合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穗部性状综合表现,筛选出17HN98/100、17HN98/107和17HN98/109三个表现突出的鲜食玉米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5.
按Griffing方法4,用6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配制了15个组合,并对亲本及其杂交组合的21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茎粗、穗长、秃尖、胚重比和乳熟期子粒可溶性糖含量等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不显著,其余16个性状的Gca方差和Sca方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16个性状的总配合力(Tca)效应值与其观测值的趋势是完全一致的。胚重比、乳熟期子粒可溶性糖含量、成熟期子粒含油率、叶片数、胚油比和非胚部分(OSK)含油率等6个性状的狭义遗传率(hN2)和广义遗传率(hB2)均比较高,可在育种的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选用3个自育宽柄芥不育系和4个父本系(自交系),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宽柄芥杂交亲本及组合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及遗传参数。结果表明:F1代柄肋鲜重、开展度、单株鲜重、产量、株高的特殊配合力高于一般配合力,说明大多数农艺性状受非加性效应影响;各农艺性状广义遗传力大于狭义遗传力,表明这些性状主要由非加性基因控制,受环境影响大;不育系K46A和DJA除个别性状外10个性状GCA均呈正向效应,是有利用价值的亲本。不育系K6A及父本系K42、DJK、SGK、HK部分性状的GCA呈正向效应,部分呈负向效应,可根据育种目标有针对性地选用;"K6A×K42""DJA×HK""K46A×SGK"组合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和增产潜力,在实际生产中应加强利用。  相似文献   

7.
选用6个小麦亲本材料.按照Griffing方法Ⅱ组配了一套双列杂交组合,研究了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谷蛋白大聚合体的遗传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的共同控制,以加性效应为主.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亲本的GM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的排列顺序呈现完全一致的趋势.大部分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为负值,GMP含量遗传力很高,可通过常规育种提高杂交种的GMP含量.  相似文献   

8.
以来自不同种源的6个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优良树为亲本,按Griffing方法4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进行人工控制受粉,获得F1杂种.对白桦幼苗的株高和地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分析表明,白桦幼苗的株高和地径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同一亲本不同性状的GCA差异较大,同一性状在不同亲本间的GCA差异也比较大,在6个亲本中来自清源的Q2的株高和地径GCA最高,来自帽儿山种源的M2次之;同一性状不同组合和同一组合不同性状的SCA均有较大差异,来自芬兰种源和来自清源种源的2个亲本组合E8xQ1的株高和地径的特殊配合力最高;幼苗株高和地径的一般遗传力和特殊遗传力均在60%以上,可以对株高和地径这两个性状进行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9.
空间诱变育种具有诱变效率高、变异幅度大、育种周期短等特点,是创新种质、拓展种质基础、丰富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为探明空间诱变对不同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配合力的诱变效应,本研究以3份玉米(Zea mays L.)骨干自交系08-641、RP125和18-599为空间诱变基础材料,分别从诱变处理后代中选出优良诱变系为母本,以常用玉米自交系Mo17、478和黄早四等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在四川和云南两个环境条件下对各杂交组合进行田间试验鉴定,对单株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08-641和RP125诱变系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GCA)有所降低,18-599诱变系Y2709和Y3235单株产量GCA极显著高于对照.空间诱变对三份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性状配合力效应影响程度不同,总体表现为RP125诱变系变异幅度最大,18-599诱变系次之,08-641诱变系最小.对各杂交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显示,诱变系S1449、Y2803、Y3165和Y3235的杂种优势表现明显,可能具有较大的育种潜势.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玉米育种的物质基础,而且丰富了玉米诱变育种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0.
选用9个冬小麦品种,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淀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者极显著水平,综合考虑亲本各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中优9507、济麦20、偃展4110适合做面条和馒头小麦品质育种优良亲本;藁麦6/偃展4110和扬麦16/偃展4110,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表现优秀,总的配合力效应表现也最好,利用价值大,为优良组合。直链淀粉的遗传主要是基因的累加效应,粘度性状、总淀粉、蛋白质品质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非加性效应为辅;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狭义遗传力达74.47%以上,宜在早代进行选择;直链淀粉、膨胀势在50%以下,高世代选择效果较好。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与支链淀粉、总淀粉、膨胀势呈极显著的遗传负相关,而与直链淀粉、降落数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正相关,可以完全同向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一般配合力(GCA)是评价亲本自交系利用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为解析玉米配合力遗传机理,以NCII遗传交配设计获得的537份杂交组合为材料,结合玉米5.5K液相育种芯片的11 734个高质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采用7种多位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MGWAS)方法挖掘新乡、周口和综合环境穗行数、粒长和粒宽GCA显著关联位点,并在MGWAS研究基础上利用5种基因组选择方法对GCA效应开展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共检测到46个SNPs与穗行数以及2个籽粒性状GCA显著关联(P<8.52×10-7),其中10个位点被2~5种MGWAS方法同时检测到,8个SNPs被至少2个环境共定位。6个SNPs(1_43440622、2_69742504、2_71037706、2_197716855、5_219239213和8_134634317)为环境稳定和MGWAS方法稳定重叠的位点,是控制穗行数和籽粒性状GCA效应的重要位点。穗行数和粒宽GCA利用5种随机效应模型取得较高的预测准确性,为0.62~0.74,粒长GCA基因组预测精度较低,为0.28~0.45。3个环境中,多数情况下将不同MGWAS挖...  相似文献   

12.
以优质高配合力三系杂交水稻保持系803B为核供体,比较5种不育胞质对杂交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等性状影响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胞质效应在产量、氮素利用率、氮素收获指数、氮素转移率方面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氮素利用效率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胞质对氮素吸收利用相关性状的遗传率均大于恢复系。爪哇型质源(JW型)胞质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氮素吸收转化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JW型803A/蜀恢527是产量和氮素利用得到较好结合的杂交水稻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水稻主要性状配合力与亲本籼粳分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及54个常规品种(系),按NCII设计配制杂交组合,以籼粳特异RFLP标记及形态指数法检测供试品种(系)的籼粳分化程度,研究两系杂交水稻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与双亲籼粳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多数品种的籼粳遗传分化和形态分化相一致,只有个别品种不一致;②组合间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基因加性效应更重要;③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及其特殊配合力效应对F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优质新种质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两个陆地棉型优质新种质— 95 42 2系和 95 1 78系同鲁棉 1 4号、中棉所 1 6号和Acala4 42共 5个亲本配成 5× 5 =2 5个杂交组合 ,按Criffing方法 1、模式Ⅰ设计分析了F1 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皮棉产量、衣分率、单株铃数、单铃重和籽指共 8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经分析 ,3个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纤维长度的加性效应远比非加性效应的作用重要 ,并估算出较高的广义遗传力 (94 8% )。加性效应为控制马克隆值遗传最主要的成份 ,非加性效应虽占比重小 ,但特殊配合力仍达极显著水平 ,马克隆值的广义遗传力较高 (84 1 5 % )。纤维强度为加性效应所控制 ,非加性效应作用微小。 5个产量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中等偏下 ,其中以皮棉产量最高 (6 5 31 % ) ,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两系杂交水稻主要性状配合力与亲本灿粳分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及54个常规品种(系),按NCⅡ设计配制杂交组合,以灿粳特异RFLP标记及形态指数法检测供试品种(系)的灿粳分化程度,研究两系杂交水稻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与双亲灿粳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多数品种的灿粳遗传分化和形态分化相一致,只有个别品种不一致;(2)组合间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基因加性效应更重要;(3)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及其特殊配合力效应对F1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玉米耐深播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及遗传规律,本研究以耐深播性不同的22份亲本及组配的22份F1杂交种为试材,在3、15和20 cm播深下,采用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ADM)分析了13个耐深播性状的杂种优势、遗传效应及配合力大小。结果表明,随播深增加玉米亲本和F1的出苗率、苗长、根长、中胚轴粗及根重降低,而中胚轴长、胚芽鞘长、中胚轴与胚芽鞘和、中胚轴与胚芽鞘比、胚芽鞘粗、苗重、中胚轴重及胚芽鞘重升高;Pearson和主成分分析(PCA)表明,这13个性状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形成了玉米耐深播响应机制。13个耐深播性状的杂交优势表现明显,F1杂种优势指数介于90.97%~175.64%;除中胚轴与胚芽鞘比、胚芽鞘重外,其余性状均表现为正向中亲和超亲优势。因此培育耐深播玉米品种时不仅需要注重对高亲、中亲及母本等主要基础材料的选择,还需兼顾杂种优势的影响,以提高育种选择效率。中胚轴长、胚芽鞘长、中胚轴与胚芽鞘和、中胚轴与胚芽鞘比及根长的加性遗传效应占主导地位,育种上可用简单回交法或单交重组法在早代对这些性状进行遗传改良;其余性状同时受加性与显性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调控,这些性状最好在特定播深环境下进行遗传改良,以充分发挥其在特定环境下的杂种优势。13个耐深播性状的双亲一般配合力(GCA)及F1特殊配合力(SCA)间均差异显著,筛选出1份综合加性效应值良好的父本8802A,推测利用优良H21×8802A后代能改良创制一些优良耐深播玉米材料。本研究为玉米耐深播新品种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BHO、ASK、SYNDO、RYD等4个高油群体20个高油玉米自交系和5个普通玉米(ZeamaysL.)自交系的10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从亲本分子选配角度对玉米亲本遗传距离与杂交种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SR遗传距离与F1组合的产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同一群体衍生系的杂交组合也表现类似趋势,表明既使是共同种质背景的高油自交系,SSR遗传距离也不能直接用于预测杂交种产量表现。但亲本分子遗传距离与杂交种在个别产量构成性状上存在一定相关性,表明分子标记有可能在个别性状上为亲本的分子选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的统计分析方法,对2个玉米花培纯系和4个普通自交系的5个性状,进行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分析.结果表明,6个纯系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有差异.花培纯系双白的单株粒重和穗长两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最高,且其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小,说明该纯系能稳定地把高产、穗长的特性遗传给后代.339-2的单株粒重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南60-1相当,但其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与南60-1组配,可获得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K305ms的应用潜力,选用雄性不育突变体K305ms群体中不育株(msms)、可育株(Msms)和野生型K305(Ms Ms)3种基因型的植株,以及与10个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30个组合为材料,分析比较3种基因型对玉米主要性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K305ms群体中不育株和可育株在所考察性状上均无显著差异。与野生型K305相比,不育株单株叶面积极显著增加,雄穗变小,穗长极显著增加,出籽率和百粒重极显著减小,单株产量等其余性状差异均不显著;不育株穗行数一般配合力表现极显著正效应,而秃尖长等4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则呈极显著负效应,其可育株与不育株性状一般配合力的表现趋势基本一致,K305ms在增加杂交组合穗行数和缩短秃尖长方面具有较好的潜力。3种不同基因型组配的同型杂交组合中,多数组合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在不同地点表现正负效应不同,说明母本育性基因型差异与产量特殊配合力高低并无必然联系;其多数组合单株产量的对照优势差异不显著,表现与地点间存在极显著的互作关系,表明实践上需要严格的多生态比较鉴定。综合分析表明,K305ms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前景。本研究为突变体K305ms在玉米不育化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黄瓜嫩果果皮颜色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瓜嫩果果皮颜色是最重要的商品性状之一,在当前育种目标转向多样化和专用化的过程中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以嫩果果皮颜色不同的3份黄瓜(Cucumis sativus L.)品系为亲本,分别配制2个杂交组合Q16(深绿色)×Q8(黄白色)及Q16×Q24(黄白色),构建6个世代遗传群体,通过目测与色差仪相结合的方法对6个世代各单株的黄瓜嫩果果皮颜色性状进行观察和分级处理,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模型进行世代联合分析,研究了黄瓜嫩果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Q16×Q8和Q16×Q24两个杂交组合中,嫩果果皮颜色性状的分离群体世代呈现单峰或双峰偏态分布,这表明该性状为数量性状且有主基因控制。遗传分析表明,两杂交组合中黄瓜嫩果果色遗传都符合2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B-1模型);说明黄瓜嫩果果皮颜色性状由2对主基因控制,在两组合中,其主基因遗传力在F2群体中最高,分别为87.4%和93.1%,另外,两对主基因在两个组合中的加性效应近似相等,分别为1.368、-0.132和1.451、-0.049,两组合中两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分别为0.625、1.625和0.529、1.530,两对主基因中第一对主基因加性效应明显,而第二对主基因显性效应明显。两个组合主效基因表现的遗传力较高,表明在杂交育种中对黄瓜嫩果皮色可以进行早代选择。本研究结果为黄瓜嫩果果皮颜色性状的基因定位和新种质创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