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自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特别是农民工二代成长为新生代农民工并积极移居城市以来,我国大部分农村家庭结构在短时间内呈现爆发式变化,原有农村家庭结构面临重新洗牌。对红方村的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家庭结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传统家庭主体功能,传统的家庭经济功能、繁衍和抚育功能等呈现现代化趋势。但同时由于二元体制障碍、社会保障机制缺乏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落后于社会发展等因素,农村家庭结构变化对发挥家庭主体功能也产生较大冲击,家庭赡养功能处境尴尬,在满足家庭成员生理和心理需要的功能方面家庭也显得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2.
韩昌跃 《甘肃农业》2006,(7):116-117
我国农村养老有两种方式: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由于农村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难以维系。社会养老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养老方式,但也有其局限性。所以未来中国农村养老模式应该是:传统家庭养老内容经过更新的现代家庭养老与以社会养老保险为核心的社会养老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村人口,他们的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发生了怎样变化,其现状又是如何。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传统社会家庭关系的特征、把传统与现代作对比,概括了农村家庭关系变化的趋势:父权不断瓦解、男女平等观念不断深入人心、老人政治不断衰弱,农村家庭关系模式不断由传统型步入现代型等。  相似文献   

4.
农村传统家庭养老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汹涌而至的"银发浪潮",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消除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农村家庭养老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受市场经济发展及家庭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然而,现阶段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仍将是较长时间内农村养老的基本模式。因此,应积极探讨完善家庭养老的方法和对策,使其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成为一种真正适宜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养老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农村因土地使用、人口老龄化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等因素 ,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而社会化养老尚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 ,因此 ,探讨适合我国当前农村条件的养老方式 ,是农村社会保障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家庭结构对农村家庭养老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彭现美 《现代农业》2008,(11):63-6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我国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家庭养老方式。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指出农村家庭结构对家庭养老的影响、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民城市流动对其婚姻家庭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了 《甘肃农业》2006,(3):79-80
在90年代农村非农化背景下,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成为农村家庭婚姻变迁的主要外在推动力。在此外力作用下。农村的婚姻家庭出现了许多变化:家庭结构开始向多方向发展,传统的父系父权利家庭制度向平等平权的现代家庭制度转变,婚姻的自主性增强,通婚圈扩大,离婚率上升等等。  相似文献   

8.
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转型中的中国农村社会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家庭农场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将会产生作用,家庭农场将从人际关系、家庭和生育观、社会结构三个方面对农村社会产生影响.在发展家庭农场的过程中,要加强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科技支持、促进家庭农场经济利润合理分配、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流入城市的农民工突破了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开创了三元社会结构,也使得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阶段,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从农民养老保障的客观需求出发,顺应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综合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被称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对于人们了解和研究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研究者也正是通过家庭去观察、触摸、乃至解剖一个社会,并通过这个细胞日常、微观而又隐秘的脉动,来揭示、把握整个社会的动向。家庭结构、代际之间的关系及变化,对于宏观社会结构及其变迁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它与社会整体变化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它同宏观社会变迁之间是怎么样进行调适或者互动的?它自身的变化是怎么样影响了、或者是受到了影响宏观社会结构的?近些年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在全国20多个省份地区的农村进行着长期深入调查。本刊特邀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就“农村家庭代际关系”问题撰文讨论。这5篇简短凝练的小文章,均是研究者在深入田野调查基础上,对当下农村社会状况的描画和剖析。他们主要围绕家庭内部代际之间关系的变化、出现的问题以及所产生的影响而进行的探讨,剖析当今家庭代际关系及其模式的变化与整个社会结构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侧重地分析了为何农村家庭内部结构与关系正在发生着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家庭历来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考察核心家庭模式下影响和谐家庭建设的因素及对策对于维护家庭与社会的稳定具有极强的现实性。本文主要考察了婚外恋、家庭暴力和瘾癖等对核心家庭模式下城市和谐家庭建设的不利影响,以及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东晋南朝庐江何氏家族是安徽地域境内传统文化世家,在注重文化传家的成长道路上,形成了具有自身品格的家学与家风。庐江何氏家学实践以佛教文化、玄学、儒学为主要内容,不同时期各有侧重,终呈现综合交融的趋势,其家学之影响在与主流文化的互动中得以彰显。庐江何氏家风以“清身洁己”为外在特征,在长期的家学实践中不断丰富自身内涵,何氏家风为其文化型士族成长、争取社会政治利益起到了重要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新解读家礼撰作的历史脉络,有助于从理论上为传统家礼、家教正名,正确认识其现实意义。上古和中古时期的家礼撰作是贵族社会的产物,是“礼不下庶人”的结果,对于门阀制度和士族文化起到维护作用。宋代之所以出现家礼撰作的高潮,不能仅仅用唐宋社会变革、文化的阶层异动来加以解释,而与宋代士人的文化抱负有关,是他们救治世风、淑世惩弊的结果。传统家礼、家训中蕴含有诸多超越时空的优秀价值理念,与现代化事业并不矛盾。应当继承历代士人“教训正俗”的传统做法,传承和重建富于中国传统优秀价值观的家礼、家训和家教,为构建文明和谐的现代社会增添助力。  相似文献   

14.
以调查问题为依据 ,认为农村家庭道德状况存在下降趋势 ,家庭关系矛盾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基层政权行为功能削弱、思想政治工作放松以及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文章提出政府在农村家庭道德建设中能够且必须发挥积极主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融安县西山林场72个杉木半同胞家系子代1、2、3、4和25年生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间树高、胸径及材积差异大部分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生长性状在各年龄间的秩次相关绝大部分为极显著正相关,大部分家系早晚期生长表现稳定,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有小部分家系生长性状在幼龄与成熟龄之间变化较大,早晚期生长表现不稳定。以25年生时成熟林的生长量为主要依据,筛选出柳241、柳244、柳220、山口10、广运171等27个综合增益显著的家系,其树高、胸径和材积增益最高,分别达26.29%、62.68%和110.42%。  相似文献   

16.
邢孟欣  金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57-58,151
羊绒是山羊的内层毛被,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简要介绍了与毛囊生长发育及羊毛品质相关的基因及其研究进展,包括角蛋白家族基因、BMP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Runx家族基因。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小农户制现状探索家庭农场制及其规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艳  王青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81-1284
现代化规模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结合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土地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是切实可行的.安徽金安区的调查数据显示农业劳动力的人均农业收入随土地规模的增大而增加,但随耕地平均经营规模的增加每公顷产值呈递减趋势.从农村发展情况看,实行家庭农场经营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运用模型计算出该区合理的家庭农场规模为8.40 hm2,达到此规模金安区将有90.44%的农业劳动力需要从种植业上转移.  相似文献   

18.
红锥家系苗期变异与初步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锥46个家系的苗期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比较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并初步选择,结果表明:红锥不同家系的苗期差异主要由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比决定,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比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89.74%、77.66%和72.26%,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7.96%、12.92%和9.40%。利用系统聚类法将红锥家系划分出优、良、中、差4个等级组,其中优良组的家系有11个(种源均为福建华安),序号分别为22、23、25、38、39、40、41、42、20、21、24,其苗高、地径与生物量比的平均值大于群体平均值,苗高平均值29.91cm,地径平均值0.547cm,生物量比的平均值1.90,通过遗传增益计算,苗高、地径与生物量比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3.84%~69.02%、19.36%~58.80%和11.84%~44.11%。  相似文献   

19.
以全国19个枫香种源的125个半同胞家系子代试验林为研究材料,按二级裂区试验设计,分析其6年生时的生长性状差异和遗传变异特征,并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枫香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最高达40.04%,其胸径、材积、树高、冠幅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性状之间的正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枫香各家系具有选育潜力。家系遗传力比单株遗传力高,胸径、树高、材积家系遗传力受中度遗传控制;胸径、树高、材积之间遗传相关系数、表型相关系数较高,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以材积为主,以胸径和树高为辅,在125个家系中初选51个家系,其中精英家系3个,优良家系4个,良好家系44个,表现最好的家系编号为松滋09,胸径、材积、树高的平均值为5.85 cm、0.00711 m3、4.90 m,遗传增益分别为20.52%、65.70%、14.88%。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等原因,农村的空巢家庭增多,养老问题凸显,通过对河南中部Q村30户空巢家庭的调查发现,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虽面临困境遭受冲击但不会完全被社会养老取代,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将其与社会养老有机结合,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完善农村的养老保障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