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疆枣区主栽品种灰枣、骏枣花芽分化和单花发育的规律,为枣优质丰产栽培和提质增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种枣品种为试材,从枣股开始萌动到枣吊停止生长阶段采样,采用石蜡切片法和体视镜观察花芽形态分化和花发育过程。【结果】骏枣、灰枣花芽形态分化进程可分为6个时期,自4月14日和4月17日从枣股刚萌动开始进入分化初期到雌蕊分化期分别需7 d和11 d;2种枣品种枣吊萌发生长到15 mm左右,已完成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和花瓣分化期,灰枣的花瓣分化期到雄蕊分化期需3~4 d,比骏枣多需2~3 d灰枣和骏枣雄蕊分化期到雌蕊分化期需要2 d。枣花为日开型,在10:00左右进入蕾裂期到子房膨大期有经历6个时期,灰枣和骏枣花发育各阶段差异不明显,但骏枣柱头开裂和授粉受精比灰枣提前。【结论】骏枣花芽分化比灰枣早3 d,且分化更迅速,在分化过程中各花器原基的分化具有顺序性和不可逆性,各个花器原基出现后,进一步分化形成花器官,最后进入开花阶段。  相似文献   

2.
AP2基因在高等植物花器官发育中的作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植物花发育调控的分子模型为基础,介绍了花发育相关基因AP2在高等植物花器官和营养组织中的时空表达特点,以及参与花分生特性建立、花器官特性特化和形成调节、花同源异型基因活性时空调节等花发育过程;阐述了模式植物中与AP2基因一起参与花发育调控的其他基因,及其在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花器官的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和冷场发射扫描电镜技术,对11份茶树花器官的花柄、花托、萼片、花瓣、子房、花柱、柱头和花丝的表皮纹饰、气孔和茸毛纹饰等微形态特征进行系统观察,并进行变异系数和主坐标分析。【结果】茶树花柄和花托的表皮纹饰较相似,为细长条纹形,且在部分种质的花柄和花托上发现茸毛和气孔;萼片的内表皮光滑,可分为表皮细胞凹凸不平、凹陷和饱满3种类型,在其表面具平滑型茸毛;萼片外表皮光滑具条纹纹饰,在其表面分布着无规则气孔器且不同茶树种质气孔器特征不同;花瓣表皮细胞形状主要为不规则形、五边形、六边形和近圆形,其表皮分布着波状、条纹状、辐射状等纹饰;花丝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多边形,排列紧密,具波状、丝状、条状的表皮纹饰,气孔主要分布在花丝的中下部;花柱表皮细胞排列整齐,其细胞形状可分为梭形、长条纹形和多边形3种类型;子房壁表皮细胞凹凸程度不同,满被平滑型茸毛。对参试茶树种质花器官的全部气孔数量性状进行测量统计,花柄气孔器大小为142.99~431.66μm2,气孔开度为0.19~0.92;花托气孔器大小为201.48~642.17μm2,气孔开度为0.26~0.62;萼片气孔器大小为219.74~563.32μm2,气孔开度为0.37~0.52;花瓣气孔器大小为401.80~1322.07μm2,气孔开度为0.38~0.66;花丝气孔器大小为257.90~706.74,气孔开度为0.32~0.73。对茶树花器官气孔数量性状变异分析,其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8.5%;以40个微形态性状指标和16个微形态质量性状指标对11份种质进行主坐标分析,结果发现仅用质量性状时可有效区分种质。变异分析和主坐标分析表明茶树花器官的气孔相关数量性状种质内变异较大,而表面纹饰等质量性状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结论】在茶树分类鉴定中,可适当考虑花器官的质量性状,并优先选择花器官的萼片、子房壁等纹饰特征作为识别不同茶树品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益母草花蜜腺属于非淀粉型花盘蜜腺 ,环绕于子房的基部 ;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分泌表皮分布有气孔器 ,蜜汁通过气孔向外分泌。蜜腺和雌蕊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细胞 ,蜜腺是原始细胞较早形成的结构 ;花蕾膨大期细胞增大 ,细胞内有大液泡 ,后期细胞质增多 ,细胞内开始积累多糖类物质 ,泌蜜组织中形成维管束 ;花蕾露冠期除多糖类物质外 ,泌蜜组织中开始积累蛋白质 ;花蕾初放期 ,泌蜜组织内蛋白质继续增加 ;盛花期 ,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的积累达到高峰 ,蛋白质的积累更明显 ,盛花期的后期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相继消失 ,细胞内大液泡重新出现 ;花败期 ,泌蜜组织的细胞质和细胞核消失。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菊芋物质积累速率和物质分配规律,通过对科尔沁沙地白皮和红皮菊芋各器官生物产量的动态监测,以期为菊芋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白皮菊芋茎叶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红皮菊芋茎叶比逐渐升高,整个生育时期红皮菊芋茎叶比均高于白皮菊芋,而根冠比白皮菊芋大于红皮;相同取样时间下,两品种菊芋叶比重、花比重和块茎比重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积累速率并不相同,其中块茎在9月份出现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除器官花外,两品种菊芋相同器官中物质分配速率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骏枣叶片碳氮营养变化与成花的关系,为枣花期调控和提高枣花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疆阿拉尔市8年生骏枣不同花期阶段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枣吊干物质积累进行测定,分析成花与枣吊叶片碳氮营养和生长的关系。【结果】枣树成花进程中叶片各营养成分呈一定规律变化,初花期叶片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积累达到高峰,进入盛花期后总糖、淀粉、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叶片中蔗糖仅在现蕾期有较大增长,盛花期下降不明显;氨基酸含量仅在盛花期有明显增长;初花期叶片C/N达峰值,进入盛花期后明显下降;叶绿素含量在未现蕾期至初花期快速升高,后期维持在较高水平;枣吊干重在进入初花期后快速增长,进入盛花期后单枝枣吊上叶片数基本不变,枣吊上叶片干重和枣吊长度增长变缓。【结论】枣吊叶片淀粉和蛋白质积累是枣成花的重要物质基础,盛花期枣吊叶片代谢旺盛,碳氮营养形态快速转变,并促进碳素营养向花器官运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拟南芥中功能未知基因PMRP(putative membrane related protein)的表达特性;明确PMRP在调控拟南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拟南芥中与PMRP含相同结构域的基因,并绘制进化树;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PMRP在生长8和21 d的拟南芥根、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比较生长21 d的拟南芥第1、2、3、4对莲座叶及茎生叶中PMRP的表达情况,分析花器官的萼片、花瓣和雄蕊及生长后期拟南芥种子中PMRP的表达量的高低;构建35S::PMRP过表达载体,转化Columbia野生型拟南芥,通过RT-PCR技术验证PMRP的表达量,获得过表达PMRP的转基因植株;通过对过表达PMRP的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观察,分析PMRP对拟南芥叶片发生、茎的生长部位等的调控作用;通过对过表达PMRP转基因拟南芥茎秆横切面的石蜡切片观察,分析PMRP在茎秆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分化过程的作用;通过对花器官的解剖学观察,明确PMRP对拟南芥花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对过表达PMRP转基因拟南芥果荚形成的观察,分析PMRP对拟南芥育性的影响。【结果】PMRP是一个含有START保守域的41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具有跨膜结构域,在拟南芥中含有START结构的基因共35个;Real-time PCR结果表明,PMRP在茎生叶中表达量最高(相对表达量约为2 935)、莲座叶中次之,且莲座叶生长时间越长,PMRP的表达量越多(PMRP在第1、2、3、4对莲座叶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约为1 650、1 113、734、507),然后是花器官中的萼片(PMRP相对表达量约为937),PMRP在茎、根、种子中都有的表达,但相对表达量都低于270;PMRP在花器官中雄蕊的相对表达量最低(约为64),远远低于同属花器官的萼片中PMRP表达量(937),PMRP在根、茎中的表达量随生长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MRP在8和21 d的根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4和222,PMRP在8和21 d的茎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0和264;过表达PMRP转基因拟南芥表现为在枝条上产生莲座叶,茎秆容易倒伏,维管束没有明显的形成层,且木质部和韧皮部排列紊乱,花器官中雄蕊的花丝变短,形成的角果数量减少,育性降低。【结论】START结构域在功能上极度保守;PMRP在拟南芥不同组织器官均有表达,且随着时间的延长,PMRP的表达量也增加,但在花器官的雄蕊表达最低,一旦过表达PMRP,拟南芥花器官的雄蕊发育异常,造成育性降低;PMRP对拟南芥的叶片发生、茎秆维管束分化和花器官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E类MADS-box是花器官发育分子模型中必不可少的基因,通过突变体研究其表达模式将为深入理解兰科植物花器官的分子机理与完善花发育调控理论提供依据。采用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蝴蝶兰花瓣中克隆了一个E类MADS-box基因PhaSEP3(GenBank登录号为MZ436812),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了该基因在蝴蝶兰不同组织和5种突变体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为1 236 bp,具有75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250个氨基酸,其C端具有SEPⅠ和SEPⅡ基序。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蛋白质与蝴蝶兰属的PeSEP3和AGL9亲缘关系最近。组织特异表达分析表明,PhaSEP3基因主要在生殖器官和授粉后子房中表达;在不同突变体中,PhaSEP3基因在侧萼唇瓣化突变体的萼片和唇瓣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退化雄蕊瓣化突变体的侧瓣、唇瓣和子房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在蕊柱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侧瓣唇瓣化突变体的侧瓣和唇瓣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侧瓣退化突变体的侧瓣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在蕊柱和子房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侧瓣雄化突变体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在萼片和侧瓣中均显著升高。分析认为,PhaSEP3基因主要调控蝴蝶兰花器官各轮组织与授粉后子房的发育,在突变体花器官中,PhaSEP3类基因可能与其他花发育基因互作参与花器官形态的发育调控。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兰科植物花器官多样性的调控机理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茶园花蓟马种群数量与茶叶中生化物质的相关性,利用HPLC-ELSD法测定茶叶中生化物质的含量,再通过对茶园9种茶叶上花蓟马的数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生化物质含量与花蓟马数量关系的密切程度,并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花蓟马种群数量与茶叶中糖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儿茶素类呈显著负相关;通过通径分析得出,低聚原花青素类与花蓟马的通径系数绝对值最大,其次为糖类和儿茶素类,其中低聚原花青素和糖类的通径系数为正数,儿茶素类为负数;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糖类与儿茶素类仍然是与花蓟马数量相关性最显著的2类生化物质。因此,栽植时为了避免花蓟马危害,可以选择糖类含量低或者儿茶素类含量高的茶树种类。研究结果为花蓟马抗虫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对比福建云霄秃房野生茶群体花部结构的微形态性状差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云霄秃房野生茶树花器官的细胞形状、表皮纹饰和气孔器起伏程度等性状进行观察,继而进行了主坐标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云霄野生茶树花器官萼片的内表皮中部及边缘存在平滑型茸毛;花瓣表细胞表面分布着条状、波浪状和脊状等3种纹饰,部分种质存在气孔;花丝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有波状、丝状、条状3种表皮纹饰;萼片气孔器大小为195.29~539.52μm2,开度为0.18~0.40,变异系数为23.16%。通过对10份野生茶树种质不同性状进行PCoA比较,结果显示,采用花器官质量性状即可作为鉴别秃房野生茶种质的依据,也可作为探究云霄秃房野生茶种质亲缘关系的佐证之一。  相似文献   

11.
观察得知,茶壶枣果实形状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茶壶枣的果实不同于骏枣等品种,是由子房、蜜盘、花丝残留组织共同膨大发育形成,而不是单纯由子房膨大发育形成;茶壶枣由于花芽分化不完善,花丝难以与蜜盘或子房分离,开花后花药脱落,留在蜜盘上的花丝组织残迹随蜜盘一起膨大发育而形成果实上的肉状突起。  相似文献   

12.
薄皮甜瓜花芽分化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薄皮甜瓜最初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子叶展开期在第1真叶叶腋处出现花原基,依次分化出花萼原基、花冠裂片原基、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花芽分化进程较快,整个发育期约30d。同一节位叶腋处可形成一个或多个花原基,但同一节位叶腋处的花原基并不是同时分化的,第1个花原基分化完成后,第2个和第3个花原基才依次分化。  相似文献   

13.
文心兰花芽分化的形态解剖特征及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心兰‘百万金币’Oncidium‘ Milliongolds’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学特征,比较了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核酸质量分数的变化.研究表明:文心兰花芽的分化进程可以分为未分化期、花蕾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合蕊柱及花粉块分化期6个时期;花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糖在新芽初生期质量分数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在花芽分化完成时达到另一峰值;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蛋白质在新芽初生期质量分数最高;总核酸质量分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L.)品种金辉二号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雌、雄花的分化和成熟的顺序都是由外而内,雄花可分为花芽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初期、花萼原基分化期、花冠原基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在雄蕊发育过程中形成两大一小的3个雄蕊,没有观察到雌蕊的发育;雌花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5.
野生樱桃李花芽形态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会芳  廖康  许正  皮里东 《新疆农业科学》2006,43(5):349-351,F0003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新疆伊犁地区野生樱桃李花芽分化过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樱桃李的花芽形态分化始于6月下旬,从开始花芽分化到雌蕊原基分化形成为止,整个分化时间约持续70 d,可分为未分化期、分化始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及雌蕊原基分化期6个时期.6月22日以前处于未分化期,7月初进入分化初期,整个分化初期持续30 d左右,萼片分化期多数在7月中旬进行,花瓣分化集中在8月初进行,约持续18 d; 雄蕊分化期也集中在8月初进行,约持续30 d; 8月中旬除2.6;的花芽处于雄蕊分化期,其余全部进入雌蕊原基分化期.各分化时期有重叠现象,从开始花芽分化到雌蕊原基分化形成,整个分化时期集中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  相似文献   

16.
碗莲花芽分化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碗莲品种锦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碗莲花芽分化进程中各个时期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莲叶中的CAT活性随着花芽分化的进行逐渐增加,莲藕中的CAT活性变化不明显;花芽分化过程中,莲叶的SOD活性相对于营养生长期来说,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莲藕中的SOD活性在花萼分化期达到低谷,在后面的花芽分化时期一直持续增强;莲叶与莲藕中的POD活性的变化规律比较接近,花芽分化始期活性增强,在花萼分化期同时达到峰值,随即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7.
萝卜花蕾败育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特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萝卜花蕾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败育现象的机理,选用萝卜正常花蕾和败育花蕾进行了DNA水平和细胞形态学上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DNA水平上,败育花蕾表现出明显的DNA Ladder现象,而正常花蕾的DNA表现完整,说明败育花蕾具有细胞程序化死亡特征;在光镜下观察到:败育花蕾的萼片、花瓣和花药组织都发生了明显的退化,表现为下表皮退化和组织中层薄壁细胞层数减少;在电镜下观察到:萼片组织的细胞内细胞器发生退化,表现为线粒体内的嵴数目减少、双层膜破坏;细胞核畸形、核膜破裂;叶绿体内的基粒和基质片层结构破坏,或叶绿体解体。  相似文献   

18.
对阿克苏地区主栽品种之一的骏枣进行物候观察和落花规律研究,为不同时期制定栽培管理措施和科学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以8 a生骏枣为试材,采用田间观察的方法,定期、定株调查主要物候和落花情况。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骏枣4月中旬开始萌芽,5月底进入始花期,6月中旬进入盛花期并且开始结果。枣吊于萌芽期生长,末花期前停止生长,平均长度24.55 cm。花芽分化发生在枣吊萌发后,随着枣吊生长、分化及开花结果,以其中部3~10节位着生的花数最多。60个枣吊着生花数为4 357朵,落花数为3 586朵,落花率达82.3%。  相似文献   

19.
彭明珠  杨进  朱习红  梁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28-5830
[目的]研究树型金银花花蕾大小与花粉发育的关系。[方法]采摘未开树型金银花花蕾,通过不同染液染色,获得最佳观察效果,固定、测量花蕾长度、制片、镜检。[结果]树型金银花花药用醋酸洋红染色效果比美蓝染色效果好。花药发育的时期和花蕾外观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花蕾长度0.48~0.71 cm处于单核早期,达到71.0%;长度在0.72~0.89 cm处于单核中期,达到65.0%;长度在0.90~1.02 cm处于单核晚期,达到67.3%;长度在1.02~1.19 cm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达到60.8%;长度在1.19~2.32 cm处于二核期,达到59.8%。[结论]通过观察树型金银花花蕾外观形态,可以直观确定花药发育时期,为花药单倍体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