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为了查明北疆地区3个规模化猪场O型口蹄疫病毒的抗体阳性率及免疫合格率,并提出针对该病的最佳免疫程序,分别采集北疆地区3个规模化猪场的公猪、后备母猪、哺乳母猪、妊娠母猪、7日龄、14日龄、21日龄、30日龄、40日龄和55日龄仔猪等不同猪群的血液,分离血清,共计1 500份。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其抗体。结果显示,3个规模化猪场不同猪群的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及免疫合格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口蹄疫总体抗体阳性率为86.4%。3个猪场口蹄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3%、90.6%、78.4%,不同猪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公猪100%、后备母猪100%、哺乳母猪100%、妊娠母猪100%、7日龄仔猪91.9%、14日龄仔猪92%、21日龄仔猪87.6%、30日龄仔猪83.4%、40日龄仔猪73.9%、55日龄仔猪58.2%。综合本研究结果及该猪场前期的免疫程序,建议仔猪的口蹄疫免疫程序为40日龄首次免疫,54日龄二次免疫。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江西某猪场各年龄阶段猪瘟的感染情况,对该猪场的不同年龄猪群的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猪瘟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各阶段猪群猪瘟抗体的阻断率参差不齐,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依阳性率看,后备母猪的猪瘟抗体阳性率最高(97.5%);其次是种公猪(91.1%)、妊娠母猪(86.1%)、保育猪(81.3%)和哺乳仔猪(76.8%),而育肥猪的阳性率最低(60.9%)。7日龄抗体水平与20日龄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明哺乳仔猪受到母源抗体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减弱。65日龄平均抗体水平(0.652)显著高于60日龄(0.439),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而35日龄保育猪抗体水平(0.716)显著高于15日龄(0.578)和20日龄(0.457)。表明加强免疫能够迅速、有效地提高猪瘟抗体水平,使猪群获得更好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仔猪猪瘟病毒(CSFV)母源抗体的衰减规律,本研究随机选择36头待产母猪,产后采血,选择每头母猪对应的仔猪连续采血至8周龄,分离血清,通过ELISA方法检测CSFV抗体阻断率,所测结果利用EXCEL拟合指数曲线,计算分析母猪CSFV抗体水平与仔猪母源抗体衰减规律。结果显示,36头母猪中母猪抗体阻断率80%以上6头,母猪抗体阻断率70%~79%的11头,母猪抗体阻断率60%~69%的8头,母猪抗体阻断率50%~59%的5头,母猪抗体阻断率49%以下的6头。3周龄仔猪抗体阻断率整体与母猪抗体阻断率相近且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99%。母猪抗体阻断率在80%以上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8周龄时仍然具有保护力;母猪抗体阻断率在70%~79%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7周龄时不再具有保护力;母猪抗体阻断率在60%~69%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5周龄时不再具有保护力;母猪抗体阻断率在50%~59%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4周龄时不再具有保护力;母猪抗体阻断率49%以下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3周龄时不再具有保护力。以上结果表明仔猪母源CSFV抗体随着仔猪周龄的增加逐渐衰减,由试验得出仔猪猪瘟疫苗首免日龄的计算公式:y=1.19x-46.55(x为母猪CSFV抗体阻断率,y为首免日龄)。因此,母猪抗体阻断率在80%以上时,仔猪母源抗体在60日龄不再具有保护力,仔猪猪瘟疫苗首免为56日龄;母猪抗体阻断率在70%~79%时,母源抗体对仔猪的保护持续到50日龄,仔猪猪瘟疫苗首免为42日龄;母猪抗体阻断率在60%~69%时和50%~59%时,母源抗体对仔猪的保护持续至36日龄和29日龄,仔猪猪瘟疫苗首免分别为28日龄和21日龄。本研究中所得母猪CSFV抗体水平计算母源抗体衰减变化,为选择母猪首免日龄,提高仔猪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杜喜忠  杨民  楼芳芳  孔旭东 《养猪》2012,(2):108-109
试验采用伪狂犬病gB抗体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3日龄和1、2、3、4、5、6、7、8、9、10周龄未免疫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和相应日龄免疫后3周的伪狂犬病gB抗体,以gB抗体阳性率和S/N值分析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衰减规律和最佳首免时间。结果表明,母猪分娩前1个月免疫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苗,所产仔猪能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随着仔猪日龄增加,抗体水平逐渐降低,能维持到10周龄。仔猪在5周龄前免疫伪狂犬病疫苗,母源抗体干扰主动免疫,5周龄后免疫抗体水平均有上升;该场仔猪伪狂犬病最佳首免时间为35~42日龄。  相似文献   

5.
首次应用Dot-ELISA猪瘟诊断试剂盒检测了哺乳仔猪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证明.仔猪母源抗体随仔猪日龄增长而逐渐减弱。20日龄以前,抗体效价(GMT)约为1:100以上;20~30日龄逐渐下降;至50~60日龄抗体效价(GMT)只有1:7以下,完全丧失对强毒攻击的保护力.2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仔猪,在接苗后7天,抗体水平轻度下降;接苗后20~30天.免疫抗体达高峰;接苗后30~40天,抗体水平再次逐渐下降;接苗后40天,抗体效价(GMT)约为1:27~1:57,有33.33%~66.67%仔猪能抵抗猪瘟强毒攻击。在有流行史猪场,哺乳仔猪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水平显著低于清净猪场。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与母猪抗体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仔猪黄痢又名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为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疾病。以一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多发,特别是1-3日龄为最常见,随着日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至7日龄以上就很少发病。一窝仔猪中发病率很高,大都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仔猪黄痢又名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为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疾病。以一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多发,特别是1-3日龄为最常见。随着日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至7日龄以上就很少发病。一窝仔猪中发病率很高,大都在90%以上,50%以下的较少。致死率也很高,有的全窝死亡。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昌吉地区5个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的高低及消长规律,同时为养殖户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本试验选择昌吉地区5个规模化猪场,收集2012~2013年不同年龄阶段的猪血清共1 350份,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其抗体水平并进行分析。经过对昌吉地区5个规模化猪场共1 350份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总抗体阳性率为80.07%(1 081/1 350),平均抗体滴度为8log2,标准差为0.856。其中A、B、C、D、E 5个规模化猪场猪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22%、82.59%、74.44%、88.51%、62.59%,通过对不同阶段猪群抗体阳性率结果统计可知公猪、后备母猪、哺乳母猪、妊娠母猪、7日龄仔猪、14日龄仔猪、21日龄仔猪、30日龄仔猪、40日龄仔猪、55日龄仔猪等不同阶段猪群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69%、86%、93%、72%、82%、88.67%、80.67%、72.66%、82.67%。结合检测结果、临床生产数据及猪场已采用CSF的免疫程序,建议试验区仔猪猪瘟免疫程序为23~25日龄进行首免疫,60日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生产公、母猪每年春秋两秋各普免一次,经产母猪每次断奶前跟胎免疫一次。  相似文献   

9.
仔猪不同日龄猪瘟免疫效果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方法与结果仔猪猪瘟免疫日龄有哺乳前、7日龄、20日龄、30日龄、45日龄及50~65日龄等。现归纳汇总加以讨论如下: (一)初生仔猪哺乳前免疫 1979年台湾省用这种方法,取猪瘟弱毒C株免疫注射仔猪,4周龄和8周龄强毒攻击,获得全保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昌吉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的高低及消长规律,同时为养殖户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本试验收集2013~2014年不同年龄阶段的猪血清共1350份,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其抗体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昌吉地区5个规模化猪场共1350份血清间接ELISA方法检测总抗体阳性率为80.07%(1081/1350),平均抗体滴度为8log2;公猪、后备母猪、哺乳母猪、妊娠母猪、7日龄仔猪、14日龄仔猪、21日龄仔猪、30日龄仔猪、40日龄仔猪、55日龄仔猪等不同阶段猪群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69%、86%、93%、72%、82%、88.67%、80.67%、72.66%、82.67%。因此,结合检测结果、临床生产数据及猪场已采用CSF的免疫程序,建议试验区仔猪猪瘟免疫程序为23~25日龄进行首免疫,60日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生产公、母猪每年春秋两秋各普免一次,经产母猪每次断奶前跟胎免疫一次。  相似文献   

11.
龙岩地区部分猪场弓形虫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间接血凝(IHA)试验对采自龙岩地区12个猪场的2055份猪血清进行弓形虫病的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弓形虫病在龙岩地区呈散发性流行。样品阳性率为5.99%,各猪场之间的抗体阳性率有一定差异,最高为16.22%,最低为0。在母猪群中随着胎次的增加,弓形虫病抗体阳性率也升高,由1~2胎的6.72%上升到5胎以上的12.18%;育肥猪群总体弓形虫病抗体阳性率较低,由哺乳仔猪的10.94%缓慢降至育肥猪的1.62%,呈现出随日龄增加弓形虫病抗体阳性率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对广东不同地区15个集约化猪场10~20日龄哺乳仔猪及30~40日龄保育仔猪的球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仔猪球虫平均阳性率为7.57%(58/766),阳性场占86.67%(13/15);各阳性场仔猪球虫阳性率从2.00%~19.57%不等,感染强度不均;10~20日龄哺乳仔猪的球虫平均阳性率(9.79%,32/327)明显高于30~40日龄保育仔猪(5.92%,26/439);感染球虫种类主要为猪等孢球虫;不同地区的猪场仔猪球虫感染情况的季节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规模化猪场不同年龄猪群中2型猪链球菌(S.suis 2)抗体水平,本研究采用以荚膜多糖为抗原的间接ELISA对来自广西地区母猪群、肥猪群、生长猪群共1 908份血清样品进行了S.suis 2抗体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成年猪群中抗S.suis 2的抗体水平普遍较高,种猪场母猪血清抗体阳性率可高达95%以上,不同地区屠宰场的育肥猪血清抗体阳性率在39.2%~97.5%。对不同日龄仔猪群抗体水平检测分析显示:14日龄~42日龄期间,抗体水平随仔猪日龄的增长而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42日龄~130日龄期间,抗体水平随日龄的增长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此外,经产母猪群抗体水平略高于后备母猪群,并且随胎次的增加,抗体的离散度缩小。以上结果表明S.suis 2抗体在仔猪生长阶段的空白期即42日龄时,仔猪群抗体水平最低。因此,在这个阶段和之前做好S.suis的预防和免疫工作对猪群链球菌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相同免疫程序在猪伪狂犬病阳性场和阴性场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猪伪狂犬病常用免疫程序是否在阴性场和阳性场均适宜,分别于猪伪狂犬病阴性场和阳性场选取胎次、日龄、母源抗体水平相近的90头仔猪进行试验。两组采用相同的免疫程序,分别于仔猪2、4、6、8、11、13周龄采血检测PRV-gB/gE抗体。结果显示,伪狂犬病阴性场商品猪2、4、6、8周龄PRV-g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90%、60%、40%,经过2次免疫,阴性场商品猪PRV-gB抗体阳性率上升至100%。伪狂犬病阳性场商品猪2、4、6、8、11、13周龄PRV-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7%、73.3%、60%、60%、6%、0;PRV-gB抗体阳性率在2、4、6、8周龄均为100%,11周龄下降至60%,13周龄下降至13.3%,与PRV-gE抗体变化趋势一致。由此可知,猪伪狂犬病常用免疫程序在阴性场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湖北洪湖某猪场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采用猪瘟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该猪场种猪及不同日龄商品猪的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种猪的抗体阳性率均达到97%以上,猪瘟疫苗首免前哺乳仔猪的母源抗体阳性率为67%,疫苗首免后21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54%,二免后21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3%。表明该猪场哺乳仔猪在猪瘟疫苗首免时,母源抗体水平较高,导致首免后猪瘟抗体水平提高缓慢,免疫抗体效价较低,整齐度较差,应及时调整和优化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6.
正在养猪产业中,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极为重要,是一个产业存在的基础。处在出生到断奶这一阶段的被称为哺乳仔猪。本文从三个时期分析了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即出生至三日龄时期,三日龄至三周龄时期以及三周龄至断奶时期。1出生至3日龄阶段1.1加强保温措施保温对于仔猪的育成率有着关键的影响,因此必须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仔猪在不同的时期对于温度有着不同的要求。1~7日龄的仔  相似文献   

17.
选取51窝经产母猪后代,每窝选3头健康仔猪随机将其分为L组、M组和H组,通过跟踪三组试验动物不同周龄血清中猪瘟抗体阳性率的变化,确定猪瘟疫苗的使用的种类、免疫次数及首免时间。结果表明:仔猪母源抗体在5周龄时开始下降,6~7周龄内迅速下降且离散度高。第7周时阳性率降至20%以下且离散度较高;较早注射(3、4周龄)疫苗不能改变猪群母源抗体在5~7周时下降趋势;30日龄仅免疫一次进口猪瘟疫苗不能使猪群后期产生较好抗体(H组);14周龄时L组阳性率最高,抗体均匀,效果最好。免疫一次的H组阳性率最低,抗体均匀度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研究免疫状况良好的母猪群所产仔猪母源抗体的获得方式,仔猪体内母源抗体的持续时间,仔猪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发现初生仔猪遵守被动免疫传递规律,仔猪体内的口蹄疫抗体水平也有自己的消长规律:哺乳后3~7d抗体水平达到最高,35日龄后开始下降,63日龄左右抗体保护率已经低于60%。所以,仔猪口蹄疫疫苗首次免疫的时间应定在35日龄,49日龄还需加强一次;疫苗的剂量:首免为1头份(2mL),加强时为2头份(3mL)。  相似文献   

19.
哺乳仔猪生长发育很快,一般仔猪出生后体重约1kg,10日龄达到出生时的2倍以上,30日龄达5~6倍。60日龄增长10~13倍。但要达到上述生长水平,光靠母乳供给营养显然不够。哺乳仔猪3周龄时从母乳中摄取的营养已显不足,6周龄后母乳  相似文献   

20.
(一)常见各种传染性腹泻疾病1.仔猪红痢: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该病多发生1周龄内特别是1~3日龄的初生仔猪,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仔猪感染后病程短病死率高,可达100%,尤其是卫生条件差的猪舍。2.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出生仔猪的急性致死性肠道传染病,1~5日龄发生的为仔猪黄痢,2~3周龄发生的为仔猪白痢。前者主要发生在1周龄以内的仔猪,带菌母猪是其传染源仔猪大多通过哺乳或舔食污染的物体、饲料而经消化道传染。猪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