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武斌  胡成华  张国梁  赵玉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889-5892,5904
[目的]研究遗传基础、营养水平及其互作对杂交肉牛增重效果及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4×2双因子试验设计,选取4种不同遗传基础肉牛(夏洛来牛、德国黄牛、红安格斯牛和利木赞牛)分别与西杂母牛杂交的后代44头,饲喂2种不同营养水平日粮,试验期为140 d。[结果]在低营养水平下,安西杂牛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夏西杂牛(P〈0.05)。在高营养水平下,利西杂牛的白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夏西杂牛和德西杂牛(P〈0.01);在低营养水平下,利西杂牛的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德西杂牛(P〈0.05)。在高营养水平下,利西杂牛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夏西杂牛(P〈0.05);安西杂牛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德西杂牛(P〈0.05);夏西杂牛的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德西杂牛(P〈0.05)。在低营养水平下,利西杂牛的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夏西杂牛和安西杂牛(P〈0.05);安西杂牛的尿素氮含量,高营养组极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在低营养水平下,利西杂牛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安西杂牛(P〈0.01),显著高于夏西杂牛和德西杂牛(P〈0.05);低营养组利西杂牛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高营养组(P〈0.05)。[结论]杂交牛的日增重、碱性磷酸酶活性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受遗传因素影响显著,白蛋白和尿素氮含量受遗传和营养双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牛是反刍动物,食草后经过反刍、倒沫,促使体格健壮,得病概率低,比养猪要省事。此外,牛以食粗饲料为主,成本低,农民可放心饲养。我国肉牛基本上分为夏洛莱牛、利木赞牛、鲁西黄牛、秦川牛、延边黄牛、三元杂交牛(法国、德国、中国)和乳肉兼用品种西门塔尔牛,这几个品种性能各有千秋,养殖户可视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饲养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牛是反刍动物,食草后经过反刍、倒沫,促使体格健壮,得病概率低,比养猪要省事。此外,牛以食粗饲料为主,成本低,农民可放心饲养。我国肉牛基本上分为夏洛莱牛、利木赞牛、鲁西黄牛、秦川牛、延边黄牛、三元杂交牛(法国、德国、中国)和乳肉兼用品种西门塔尔牛,这几个品种性能各有千秋,养殖户可视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饲养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1.淮北黄牛。淮北黄牛主要分布在安徽的阜阳、毫州及宿州等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我国著名的黄牛品种南阳牛的地方类群.淮北黄牛在长期饲养过程中.先后引入过秦川牛、海福特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皮埃蒙特牛、西门达尔牛等品种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5.
1.淮北黄牛.淮北黄牛主要分布在安徽的阜阳、亳州及宿州等淮河以北地区,属丁我旧著名的黄牛品种南阳一牛的地方类群、淮北黄牛在长期饲养过程中,先后引入过秦川牛、海福特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皮埃蒙特牛、两门达尔牛等品种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6.
<正>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鲁西黄牛、奶牛、波尔山羊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鲁西黄牛、奶牛、波尔山羊本基地是山东省畜牧行业现代化、专业化、科学化大型牛羊改良基地,承担着全市良种牛、羊的科研、改良、提纯复壮、繁育、推广工作,带动了全市40多家大中型养殖场、周边数万家养殖户,每年向全国推广良种10万余头(只),欢迎各地畜牧同仁前来洽谈合作。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重庆山地黄牛及其杂交牛CAST基因的多态性。在所做的2对引物中研究表明:在第18外显子处没有发现多态性;在第9外显子处发现多态性,在重庆山地黄牛及其杂交牛群体中都有AA、AB、BB3种基因型。在西杂牛(重庆山地黄牛X西门塔尔牛)、红杂牛(重庆山地黄牛X红安格斯)中A为优势基因,在重庆山地黄牛中B为优势基因。通过对各遗传多态性指标分析发现,重庆山地黄牛、西杂牛、红杂牛处于平衡状态,几个品种牛踟均在0.250~0.500,处于中度多态;几个品种牛的杂合度都偏高。  相似文献   

8.
<正>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专访单位免费电话:400-0648-599本基地常年供应各种肉牛、鲁西黄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改良育肥肉牛犊、小公牛犊(8000头待售)、架子牛、帮子牛、小母牛、纯种波尔山羊、小尾寒羊、怀胎母羊羊羔、育肥肉羊、夏洛莱羊、杜泊绵羊、肉驴、种驴、肉马等优良畜牧良种,  相似文献   

9.
利木赞牛与中国西部2个黄牛群体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利木赞牛的品种特性人手,在中国西部两个黄牛群体(秦川牛和固原牛)引进利木赞牛进行黄牛改良的过程中,通过体尺测定试验(秦川牛、固原牛及其利杂牛)得知杂交牛各项体尺指标和体重均得到明显改善(P〈O.01或P〈0.05),尤其杂交牛的肉用指数(BPI)均得到极显著的提高(P〈0.01),表明两个黄牛群体在肉用性能改进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固原牛提高的程度比秦川牛更加明显;通过育肥屠宰试验(固原牛及其利杂牛)得知利木赞杂交牛平均日增重比固原牛增加20%,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分别提高了8.58%和27.62%,充分显示了利木赞牛杂交带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肉牛杂交改良始于70年代后期,在全省范围内引入国外良种肉牛品种对本地牛进行杂交改良,如短角牛、海福特牛、安格斯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抗旱王牛等,由于当时没有通过杂交组合试验,杂交改良一哄而起,有些品种不能很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当地自然环境,加之传统的饲养方式不能充分发挥杂交肉牛的生产性能,导致1979年后肉牛杂交改良逐渐降温.在以后的时间里,科技人员对各种肉牛杂交组合进行比较试验,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从而确定了山东省肉牛杂交改良区域规划及山东省引进国外良种肉牛杂交改良的父本品种.鲁中、鲁西、鲁北、鲁东南地区以引进利木赞牛改良为主,逐渐形成黄色肉牛改良区;滨州地区除渤海黑牛部分县保种外,以黑安格斯牛对渤海黑牛进行杂交改良;胶东地区以肉乳兼用牛西门塔尔改良为主,逐渐形成花色兼用牛改良区.  相似文献   

11.
不同杂交组合牛舍饲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A组(本×西)×利、B组(本×夏)×利、C组(本×西)×皮、D组(本×夏)×皮的4个组合的三元杂交母犊牛生产性能测定和三元杂交公犊牛直线育肥试验,得出(本×西)×利三元杂交母牛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繁殖性能优于其他组合。(本×西)×利杂交公犊牛平均胴体重和净肉重分别为315.6和282.6kg;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9.72%和53.47%,均高于其他3个组,差异显著;杂交公犊牛料、肉比为3.04,创产值5 652元/头,经济效益为1 652元/头,高于其他3个组,而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种公牛早期生长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鼎元种牛育种有限公司的荷斯坦、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和红安格斯5个品种0~24月龄的种公牛体重记录,采用Logistic、Compertz和Bert模型进行了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荷斯坦、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和红安格斯5个品种种公牛采用Bert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均达99.4%以上;采用Bert模型拟合的5个品种种公牛早期的体重生长曲线在达到拐点日龄以前,日增重是持续增长的,达到拐点日龄后,日增重缓慢下降;红安格斯种公牛22~24月的日增重占最大日增重的比率最小,是41.3%,西门塔尔次之(51.2%),荷斯坦种公牛体重日增重下降最慢(62.2%);种公牛8个月以前,西门塔尔种公牛日增重均依次高于夏洛来、荷斯坦、红安格斯和利木赞,种公牛8个月以后,夏洛来种公牛的日增长速度超过西门塔尔,利木赞种公牛的生长速度超过红安格斯.  相似文献   

13.
何光中  孙鹃  刘镜  杨红文  罗启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99-11701
[目的]探讨弗莱维赫牛改良贵州本地黄牛的效果。[方法]以弗莱维赫牛为父本,分别与本地黄牛(♀)、西本杂(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杂交,测定其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泌乳性能,并与贵州本地黄牛进行比较。[结果]F1弗莱维赫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泌乳性能最优,F1弗莱维赫牛(♂)×本地黄牛(♀)杂交后代次之,本地黄牛最差。[结论]以弗莱维赫为父本杂交改良本地黄牛及生产三元杂交牛(弗×西×本),其后代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能显著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热应激对内蒙古草原不同品种放牧肉牛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利用酶联免疫法对处于热应激状态下的不同品种放牧肉牛进行了血清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热应激状态,蒙古牛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P0.05),而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蒙古牛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P0.05);安格斯牛和西门塔尔牛的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有高于蒙古牛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试验牛之间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在热应激状态下,蒙古牛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较强,耐热应激能力强于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杂交组合肉牛生长发育及饲料报酬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6月龄夏西本、皮西本、利西本、西杂二代各 1 0头进行 36 5天育肥 ,研究不同杂交组合对肉牛生长发育及饲料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 ,1 8月龄各组试验牛体重分别达到 ( 5 2 9 5 0± 2 3 38)kg、( 5 82 2 5±2 9 2 5 )kg、( 5 35 6 3± 2 7 88)kg、( 5 0 4 0 0± 2 4 2 5 )kg,平均日增重以皮西本、利西本和夏西本较高 ,分别为 0 96kg、0 90kg和 0 83kg,皮西本、利西本与西杂二代 ( 0 77kg)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 ;饲料报酬以皮西本较好 ,每公斤增重消耗精、粗饲料分别为 4 0 3kg和 5 98kg。 3个三元杂交组合体尺均大于对照组 (西杂二代 ) ,但各项体尺指数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个体动物模型估计了18个肉牛杂交组合6月龄体重性状的组合效 ,其结果准确反映了3个区县杂交组合的优劣;在丰定-隆化县和抚宁县均以利木赞,海伏特为父本的组合为最优;在赞皇县以安格斯,利木赞为父本的组合为最优。  相似文献   

17.
比较在保加利亚山地条件下,利木赞牛、塞勒斯牛、赫里福德牛和安格斯牛的牛肉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区别.在牛肉产量上,利木赞牛犊牛和其他品种相比有最高的价值和很大的不同,它们的肉脂肪含量很少.安格斯犊牛的骨骼比例最少,其次是赫里福德犊牛和利木赞犊牛,塞勒斯犊牛的骨骼百分比最高.研究表明,根据新的欧盟市场前景和在屠宰后犊牛胴体质量和数量方面的最新需求,保加利亚肉牛饲养需要更高效的品种(如利木赞)及其杂交品种,这样才会为保加利亚牧场主带来更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杂交组合肉牛的肥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艳荣  吕文发  王自良  秦贵信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091-1091,1093
选择21月龄左右(体重300 kg左右)的西杂牛和夏杂牛各20头,平均分为2组,以干玉米秸秆为基础粗料,配置了精粗比例分别为505∶0、653∶5的2种饲粮。经过3个月的短期肥育,研究了不同杂种牛的肥育效果以及牛的遗传基础及饲粮类型在肥育及屠宰性能上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夏杂牛的增重速度和饲料报酬大于西杂牛;各项屠宰指标以及各分割肉块及其占胴体的比例,在50%精料组夏杂大于西杂,在65%精料组西杂大于夏杂,在杂交组合与饲粮类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9.
3个品种肉牛小肠组织结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品种肉牛小肠组织形态的差异性,取成年肉用草原红牛、利木赞牛和夏洛莱牛的小肠空肠段,制作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肠绒毛长度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草原红牛与夏洛莱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利木赞牛与夏洛莱牛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隐窝深度和黏膜厚度3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值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及夏洛莱牛比较均差异极显著(P0.01),利木赞牛与夏洛莱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肌层厚度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差异极显著(P0.01),草原红牛与夏洛莱牛差异不显著(P0.05),利木赞牛与夏洛莱牛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显示:不同品种肉牛小肠组织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预示着不同品种肉牛的消化吸收能力、饲料利用率、生长速度等生产性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